世界哲理進化退化演説
關燈
小
中
大
卵生者不殈」雲雲。
殰,散也。
殈,裂也。
大抵世界肇始之初,雨露日月,溫潤照臨之地先生苔蘚,次生草木,今地球北部僅生苔蘚,稍南爲草原,再南爲森林。
凡溫帶山極高者,苔蘚皆不生。
乃生昆蟲及鳥獸,迨品彙裔淫,氣血感通,倮蟲以出。
《老子》雲陰陽精氣爲人,《淮南子》雲:「至陰生牝,至陽生牡。
」《論衡》雲:「天地合氣,人偶自生。
」《穀梁》:「獨陰不生,獨陽不生,獨天不生,三合然後生。
」人之於天地也,猶魚之於淵,蟣蝨之於人也,因氣而生,種類相産。
據此諸説,則生人之原,無待蓍龜矣。
今全球分劃,五洲次第出海,亞洲成陸最早,開化獨先;孟子謂舜居深山,幾希野人,又以舜爲東夷,文王爲西夷,酋長嬗代,國漸開廣。
迄今數千年,惟中國淑陶孔教,蟬蛻汙泥,其他蒙藏禮佛,西亞天方,露西荒寒,印度蒸熱;以亞洲一隅,尚未同風,推之歐美,正當沖幼;至於非澳,無殊弱稚。
比較程度,不有若弟兄五人之少壯乎? 現在五洲比例表此舉大略。
鎔案:此表以宗教比較程度。
中國古亦崇信多神教,蓋由人民芴昧,智識淺薄,故牛鬼蛇神、木石之妖,易惑觀聽;繼知多神無益,群奉一天;至孔作六經,定爲天子祭天地,諸侯祭社稷,大夫祭五祀,士祭其先。
廟制則天子七,諸侯五,大夫三,士二,庶人祭於寢,而後等威不淆,禮意周洽。
此中國之聖人改良精進,傳之二千餘年,所由文化蒸蒸也,況經中美富,更有待價而沽者乎!歐美耶教盛興,崇拜上帝,猶中國孔前之奉天也。
此等程度,非、澳瞠乎其後。
考武進謝氏《外國地理》,謂澳洲土人崇拜自然諸物,非洲内革羅人樹皮蔽體,殺人而祭,南非西非土人崇拜神鬼各物,南美多奉天主教,歐與北美多奉基督耶蘇教雲雲。
然科學發達,徵實理,祛迷信,則以日月五星由漸而冷,人種由猿猴進化,其説與《創世記》大相違反,祆教恐難自立,因欲進求至理,以爲捍衛彌縫之計。
夫逃墨歸楊,逃楊歸儒,窮變通久,實進化必經之階級。
歐美不出而求真理;歐美苟出而求真理,舍孔道將安歸哉? 五洲次第引進表 鎔案:《書大傳》雲:「古之帝王必立大學、小學。
十三年始入小學,見小節焉,踐小義焉;年二十入大學,見大節焉,踐大義焉。
」此以年齡爲進學之階,今之初等、高小、中學、高等,及實業、法政,斯爲近之;誠以學有等級,不可淩節而施,升高自卑,弗容躐等。
先覺乃後覺之師,前轍爲後轍之導。
亞洲自開闢至今五千餘年,文明進步,冠絶全球,如五倫三綱、禮俗文教,皆足爲五洋之巨擘;他洲欲臻此程度,則涵濡教育,浸淫漸漬,各有遲速敏鈍之不同,一蹴以幾,形隔勢禁也。
欲使牛驥同棧,雞鶴同群,雖至愚知其不等。
昔堯舜貶放四兇,以化四裔,在中國爲駑馬,在邊鄙爲上駟。
用夏變夷,自邇行遠,需以歲月,乃克奏功耳。
四弟用夏變夷與兄同冠年代表諸弟長進比例,皆可借證於長兄。
鎔案:兄弟五人,先後誕生;長兄少弟,知識迥判。
低昂其間,仲叔各有軒輊,自然之勢也。
若俟少弟成立,長兄學與年進,德業更必增高;少弟固望塵不及,仲、叔亦學步參差,莫能一緻。
全球猶一家也,五洲猶兄弟也,開化於先者,禮教文德,後來者難與並駕。
中國地當溫帶,嶽峻水長,天生孔聖,肇宣文化,禮以意起,樂以德成,《春秋》撥亂反正,《尚書》驗小推大;上下千萬年,縱橫三萬裡,莫非孔經所包涵。
蓋哲想周至,與世彌綸,天地菁英,盡發洩於尼山一席。
迄今世界漸通,孔經藴火,甫見萌芽,將來必有充滿寰區之一日。
西儒亦謂孔教當徧行全球。
祆教尊奉一天,滅絶多神,其初行教中國,僅曰勸人爲善,其書亦多記善言而止,而於國家天下鮮所經營。
孔經則因時制宜,百世不惑,天人一貫,變化猶龍,可以爲法於中國,亦可以爲法於全球。
特進化次第,各洲有難易不同耳。
中國孔經以前事實程度比今五洲表經據衰而作,《退化表》乃其理由。
若進化,則愈古愈野蠻,如傳説所言上古之世。
鎔案:孔經所託皇、帝、王、伯、君皆與事實不符,正如傀儡登場,供人指使,故所言政治極爲文明,此經制也。
考之古史,極爲蠻野,此史異於經之證也。
以上臚列諸條,不過略舉一二,以示端倪耳。
孔子生於春秋之世,見夫當世諸侯弱肉強食,兵争不已,上無王綱,外有夷患,禍亂若斯,不至人類殄滅不止;孔子憂之,乃託《春秋》爲新王,託大國齊、晉爲二伯,託次國魯、衛、秦、鄭、蔡、陳、楚、吳爲方伯,託小國曹、莒、邾等爲卒正、連帥,肇起一王之規,宏旉綱紀,糾正列邦之失,胥就範圍,典禮曆法,盡出新裁,不仍舊貫。
又以世局靡常,乃設三統循環之制;疆輿漸廣,乃有四帝接壤之鄰。
地各萬五千裡。
考三王而不謬,地方皆三千裡。
稽古帝以有徵。
先作《春秋》,次作《書經》。
皇道成篇,皇極立範,地方三萬裡。
寄託愈遠,規模愈大;實則倒景俟後,酌古準今。
《論語》雲「繼周可知」,《公羊》雲「後之堯舜」,豈謂上世已如此文明乎!《莊子·天運篇》老聃告孔子曰:「六經先王之陳迹。
」又曰:「時不可止,四時遞嬗,世變日新。
道不可壅。
」天道流行,五德終始。
孔子不出三月《論語》:「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
」復見,曰:「丘得之矣!哲想冥悟,將作經,以傳久遠。
烏鵲孺,世代無窮。
魚傅沫,同類相化。
細要者化,異類相化。
有弟來者。
而兄往者。
啼。
自傷衰謝,後勝於前。
久矣夫!丘不與化爲人。
天地造化之大,中國一隅不能概之。
不與化爲人,不能如造化之大。
安能化人?」安能化及全球。
○一説化人爲天學。
老子曰
殰,散也。
殈,裂也。
大抵世界肇始之初,雨露日月,溫潤照臨之地先生苔蘚,次生草木,今地球北部僅生苔蘚,稍南爲草原,再南爲森林。
凡溫帶山極高者,苔蘚皆不生。
乃生昆蟲及鳥獸,迨品彙裔淫,氣血感通,倮蟲以出。
《老子》雲陰陽精氣爲人,《淮南子》雲:「至陰生牝,至陽生牡。
」《論衡》雲:「天地合氣,人偶自生。
」《穀梁》:「獨陰不生,獨陽不生,獨天不生,三合然後生。
」人之於天地也,猶魚之於淵,蟣蝨之於人也,因氣而生,種類相産。
據此諸説,則生人之原,無待蓍龜矣。
今全球分劃,五洲次第出海,亞洲成陸最早,開化獨先;孟子謂舜居深山,幾希野人,又以舜爲東夷,文王爲西夷,酋長嬗代,國漸開廣。
迄今數千年,惟中國淑陶孔教,蟬蛻汙泥,其他蒙藏禮佛,西亞天方,露西荒寒,印度蒸熱;以亞洲一隅,尚未同風,推之歐美,正當沖幼;至於非澳,無殊弱稚。
比較程度,不有若弟兄五人之少壯乎? 現在五洲比例表此舉大略。
鎔案:此表以宗教比較程度。
中國古亦崇信多神教,蓋由人民芴昧,智識淺薄,故牛鬼蛇神、木石之妖,易惑觀聽;繼知多神無益,群奉一天;至孔作六經,定爲天子祭天地,諸侯祭社稷,大夫祭五祀,士祭其先。
廟制則天子七,諸侯五,大夫三,士二,庶人祭於寢,而後等威不淆,禮意周洽。
此中國之聖人改良精進,傳之二千餘年,所由文化蒸蒸也,況經中美富,更有待價而沽者乎!歐美耶教盛興,崇拜上帝,猶中國孔前之奉天也。
此等程度,非、澳瞠乎其後。
考武進謝氏《外國地理》,謂澳洲土人崇拜自然諸物,非洲内革羅人樹皮蔽體,殺人而祭,南非西非土人崇拜神鬼各物,南美多奉天主教,歐與北美多奉基督耶蘇教雲雲。
然科學發達,徵實理,祛迷信,則以日月五星由漸而冷,人種由猿猴進化,其説與《創世記》大相違反,祆教恐難自立,因欲進求至理,以爲捍衛彌縫之計。
夫逃墨歸楊,逃楊歸儒,窮變通久,實進化必經之階級。
歐美不出而求真理;歐美苟出而求真理,舍孔道將安歸哉? 五洲次第引進表 鎔案:《書大傳》雲:「古之帝王必立大學、小學。
十三年始入小學,見小節焉,踐小義焉;年二十入大學,見大節焉,踐大義焉。
」此以年齡爲進學之階,今之初等、高小、中學、高等,及實業、法政,斯爲近之;誠以學有等級,不可淩節而施,升高自卑,弗容躐等。
先覺乃後覺之師,前轍爲後轍之導。
亞洲自開闢至今五千餘年,文明進步,冠絶全球,如五倫三綱、禮俗文教,皆足爲五洋之巨擘;他洲欲臻此程度,則涵濡教育,浸淫漸漬,各有遲速敏鈍之不同,一蹴以幾,形隔勢禁也。
欲使牛驥同棧,雞鶴同群,雖至愚知其不等。
昔堯舜貶放四兇,以化四裔,在中國爲駑馬,在邊鄙爲上駟。
用夏變夷,自邇行遠,需以歲月,乃克奏功耳。
四弟用夏變夷與兄同冠年代表諸弟長進比例,皆可借證於長兄。
鎔案:兄弟五人,先後誕生;長兄少弟,知識迥判。
低昂其間,仲叔各有軒輊,自然之勢也。
若俟少弟成立,長兄學與年進,德業更必增高;少弟固望塵不及,仲、叔亦學步參差,莫能一緻。
全球猶一家也,五洲猶兄弟也,開化於先者,禮教文德,後來者難與並駕。
中國地當溫帶,嶽峻水長,天生孔聖,肇宣文化,禮以意起,樂以德成,《春秋》撥亂反正,《尚書》驗小推大;上下千萬年,縱橫三萬裡,莫非孔經所包涵。
蓋哲想周至,與世彌綸,天地菁英,盡發洩於尼山一席。
迄今世界漸通,孔經藴火,甫見萌芽,將來必有充滿寰區之一日。
西儒亦謂孔教當徧行全球。
祆教尊奉一天,滅絶多神,其初行教中國,僅曰勸人爲善,其書亦多記善言而止,而於國家天下鮮所經營。
孔經則因時制宜,百世不惑,天人一貫,變化猶龍,可以爲法於中國,亦可以爲法於全球。
特進化次第,各洲有難易不同耳。
中國孔經以前事實程度比今五洲表經據衰而作,《退化表》乃其理由。
若進化,則愈古愈野蠻,如傳説所言上古之世。
鎔案:孔經所託皇、帝、王、伯、君皆與事實不符,正如傀儡登場,供人指使,故所言政治極爲文明,此經制也。
考之古史,極爲蠻野,此史異於經之證也。
以上臚列諸條,不過略舉一二,以示端倪耳。
孔子生於春秋之世,見夫當世諸侯弱肉強食,兵争不已,上無王綱,外有夷患,禍亂若斯,不至人類殄滅不止;孔子憂之,乃託《春秋》爲新王,託大國齊、晉爲二伯,託次國魯、衛、秦、鄭、蔡、陳、楚、吳爲方伯,託小國曹、莒、邾等爲卒正、連帥,肇起一王之規,宏旉綱紀,糾正列邦之失,胥就範圍,典禮曆法,盡出新裁,不仍舊貫。
又以世局靡常,乃設三統循環之制;疆輿漸廣,乃有四帝接壤之鄰。
地各萬五千裡。
考三王而不謬,地方皆三千裡。
稽古帝以有徵。
先作《春秋》,次作《書經》。
皇道成篇,皇極立範,地方三萬裡。
寄託愈遠,規模愈大;實則倒景俟後,酌古準今。
《論語》雲「繼周可知」,《公羊》雲「後之堯舜」,豈謂上世已如此文明乎!《莊子·天運篇》老聃告孔子曰:「六經先王之陳迹。
」又曰:「時不可止,四時遞嬗,世變日新。
道不可壅。
」天道流行,五德終始。
孔子不出三月《論語》:「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
」復見,曰:「丘得之矣!哲想冥悟,將作經,以傳久遠。
烏鵲孺,世代無窮。
魚傅沫,同類相化。
細要者化,異類相化。
有弟來者。
而兄往者。
啼。
自傷衰謝,後勝於前。
久矣夫!丘不與化爲人。
天地造化之大,中國一隅不能概之。
不與化爲人,不能如造化之大。
安能化人?」安能化及全球。
○一説化人爲天學。
老子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