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哲理進化退化演説
關燈
小
中
大
表》。
經所以愈久而愈適用也。
太史公曰:「百家言黃帝,文不雅馴。
」此真古史之帝也。
擇言尤雅,《論語》:「子所雅言,《詩》、《書》執禮。
」著爲《本紀》,所謂孔子所傳也。
後儒不察,竟以退化説經,而昧俟後進化之義,迷瞀千年,聖道不著。
迄今世局轉變,或詆孔經止言中國,哲想未及全球,豈通論哉! 一、經主退化,先文後野。
但據經制文明言之,未能按合事實。
海外學説以中國文字、倫理二者乃中國進化之證。
希臘羅馬皆通行,自誇以欺人。
因其不便,悖逆人多,識字人少。
乃改爲自由拼音。
人民自由,無禮教;文字拼音,無理解。
此皆未能進化之證。
近來學者厭故喜新,以中國爲半開化,中國固得孔學之半,海外僅如初小幼稚程度。
必廢五倫、可遂狂肆之私。
無家族、家庭革命,無父。
無政府、民不統一,不如蜂蟻。
齊財産,相率而爲遊惰。
乃爲大同。
蠻野之大同,非《禮運》所謂大同。
亦如海外去倫常、《采風記》雲:「歐人不知『孝』字之義。
」用字母,孔經以前,中國亦用字母。
而後爲文明,誤解文明。
必須改良。
群言淆亂衷諸聖。
以經據衰而作,《春秋》據定、哀追敘桓、文,《書經》據《顧命》五篇上推堯、舜。
由遞降可悟漸升。
《書》始皇、帝而終王、伯,爲降,然以堯、舜下俟則爲升,故《公羊》雲後之堯舜。
經言先野後文之明説具在,《儀禮》:「野人曰:父母何算焉!」經乃重父子之倫。
《孟子》:堯時獸蹄鳥迹,《書》以方五千裡爲一州,魯、滕皆無三年喪,《儀禮》乃爲父斬衰。
《禮緯》唐虞二廟注,夏四廟,殷五廟;經制天子七廟。
《禮記》有虞氏官五十,夏後官百,殷二百,周三百;《周禮》五官三百四十八,皇統乃千九十二官。
僅舉大略,難以殫述。
不能以經專主退化。
當主進化。
大地見當進化時代,疆域漸次交通,漸趨大同。
不能仍主張退化,閉關時代之説,不宜於今。
而後經書大同之宗旨可明。
《禮運》大同之説。
《易》謂之大有、同人。
鎔案:世界開闢之通例,先野後文,毛血而火粒,皮羽而布帛,巢穴而棟宇,酋長而君主。
由漸而進,程級遞增,天演自然之理,中外所同也。
中國春秋之時,句吳文身,荊楚鴂舌,疆輿較隘,文化未興;若謂中古唐虞即已四表光被,九州攸同,其可信乎?須知經之文明,乃爲後世立法,不爲往古記事,則經、史分途,孔聖之作用以顯。
即以文字倫理論,中國古代結繩拼音,如今英文英語。
孔門經傳改用古文。
即六書文字。
《史記》八引孔氏古文。
如勃鞮爲披、邾婁爲鄒、之斯爲差、終葵爲椎之類,此拼音之顯著者。
《爾雅》歲陽歲名,即古用結繩詰屈之字體合兩音三音,全無義别,孔經改作幹支,以記十日十二月,文野固迥殊矣。
非洲埃及初用巴比倫圖畫文字,傳至希臘羅馬,誤以爲即中國文。
按中國古文象形,一字一音,巴比倫圖畫字一字數義,大似中國訓詁,與歐洲方言多所阻礙,因改用今之字母耳。
古之中國亦用拼音字母。
倫理則父子隔離,無姓氏,無宗廟,無喪服,無昏禮,無媒妁,與中國孔經以前風俗相等。
由此奉行孔教,再加二千年,可侔中國今日程度。
故孔經表面先文後野,徵諸事實,先野後文。
先文者,託古之楷模;後文者,俟後之等級。
不明此旨,至謂孔經純主退化,無以爲法於後世,豈非研經者未之深考歟? 三大綱已立,而後經乃可獨立於世界,以統括各種學説。
孔經包孕九流,囊括百家,乃全球獨一無二之學説。
其本已立,外人所有攻孔廢經諸條件如《經學不厭精》之類,是其所是,坐井而觀。
可以迎刃而解。
再作十表,以明進化退化真理。
理不真不足以服人。
潛心緻志,好學深思,語見《五帝本紀贊》。
當不緻河漢斯言也。
深望好學之士精研此理。
世界進化退化十表 用夏變夷爲進化説,《春秋》以内五州化外四州,推之全球,則以中國化海外。
用夷變夏爲退化説。
《孟子》「未聞變於夷者」。
以百年爲比例,人生百年,少壯老死;世界始終,成住毀空。
亞不過二十歲,少而成立,未及於壯。
故全球皆屬進化。
由野而文。
數千萬年後,乃爲退化世界。
由文而野。
鎔案:此十表爲總綱,譬諸一年之氣化。
冬至之時,陽氣始萌,如地球初出海;春時陽氣沖和,草木暢茂,如人民方進化;夏至陽氣極盛,如世界酣嬉日久,亂機漸伏;秋時陽氣減半,草木蒼涼,如世界人心陰險,日趨於壞;至冬而陽氣消盡,木落蟲蟄,如地球毀滅,無復生機。
世界進化退化之情狀,大緻如是。
世界進化六表 六經雖據衰而作,《論語》傳記言進化者最多。
如先進野人,謂春秋以前之世界。
後進君子,謂春秋以後將來之世界。
後生可畏,指後王,如《書經》之沖人、孺子、嗣王、嗣天子王。
與進不與退,許後世之進化,不取前古之退化。
往者不可諫,既往不咎。
來者猶可追。
俟聖不惑。
與凡俟後諸説,皆屬進化。
以堯、舜爲後世法,故經主進化。
舊以堯、舜爲古聖帝,後王莫及,則主退化,貽笑外人。
五大洲次第出海成陸如兄弟表五洲以六千年分長幼。
鎔案:《大戴·易本命》詳敘天地生物之理,蟲最早生,人最後生;謂天一地二人三,三三而九,二九生蟲,三九生虎,四九生鹿,五九生猿,六九生豕,七九生狗,八九生馬,九九生人。
其數至重九而極,非孔子所推闡者歟?《樂記》:「天地訢合,陰陽相得,煦嫗覆育萬物,然後草木茂,區萌達,雨露滋養之地,莓苔先生,草卉次生,乃生昆蟲。
羽翼奮,鳥生。
角觡生,獸生。
蟄蟲昭蘇,蟲生當在草木區萌下。
羽者嫗伏,蟲生然後生鳥。
毛者孕鬻,育通。
○鳥生然後生獸。
胎生者不殰,
經所以愈久而愈適用也。
太史公曰:「百家言黃帝,文不雅馴。
」此真古史之帝也。
擇言尤雅,《論語》:「子所雅言,《詩》、《書》執禮。
」著爲《本紀》,所謂孔子所傳也。
後儒不察,竟以退化説經,而昧俟後進化之義,迷瞀千年,聖道不著。
迄今世局轉變,或詆孔經止言中國,哲想未及全球,豈通論哉! 一、經主退化,先文後野。
但據經制文明言之,未能按合事實。
海外學説以中國文字、倫理二者乃中國進化之證。
希臘羅馬皆通行,自誇以欺人。
因其不便,悖逆人多,識字人少。
乃改爲自由拼音。
人民自由,無禮教;文字拼音,無理解。
此皆未能進化之證。
近來學者厭故喜新,以中國爲半開化,中國固得孔學之半,海外僅如初小幼稚程度。
必廢五倫、可遂狂肆之私。
無家族、家庭革命,無父。
無政府、民不統一,不如蜂蟻。
齊財産,相率而爲遊惰。
乃爲大同。
蠻野之大同,非《禮運》所謂大同。
亦如海外去倫常、《采風記》雲:「歐人不知『孝』字之義。
」用字母,孔經以前,中國亦用字母。
而後爲文明,誤解文明。
必須改良。
群言淆亂衷諸聖。
以經據衰而作,《春秋》據定、哀追敘桓、文,《書經》據《顧命》五篇上推堯、舜。
由遞降可悟漸升。
《書》始皇、帝而終王、伯,爲降,然以堯、舜下俟則爲升,故《公羊》雲後之堯舜。
經言先野後文之明説具在,《儀禮》:「野人曰:父母何算焉!」經乃重父子之倫。
《孟子》:堯時獸蹄鳥迹,《書》以方五千裡爲一州,魯、滕皆無三年喪,《儀禮》乃爲父斬衰。
《禮緯》唐虞二廟注,夏四廟,殷五廟;經制天子七廟。
《禮記》有虞氏官五十,夏後官百,殷二百,周三百;《周禮》五官三百四十八,皇統乃千九十二官。
僅舉大略,難以殫述。
不能以經專主退化。
當主進化。
大地見當進化時代,疆域漸次交通,漸趨大同。
不能仍主張退化,閉關時代之説,不宜於今。
而後經書大同之宗旨可明。
《禮運》大同之説。
《易》謂之大有、同人。
鎔案:世界開闢之通例,先野後文,毛血而火粒,皮羽而布帛,巢穴而棟宇,酋長而君主。
由漸而進,程級遞增,天演自然之理,中外所同也。
中國春秋之時,句吳文身,荊楚鴂舌,疆輿較隘,文化未興;若謂中古唐虞即已四表光被,九州攸同,其可信乎?須知經之文明,乃爲後世立法,不爲往古記事,則經、史分途,孔聖之作用以顯。
即以文字倫理論,中國古代結繩拼音,如今英文英語。
孔門經傳改用古文。
即六書文字。
《史記》八引孔氏古文。
如勃鞮爲披、邾婁爲鄒、之斯爲差、終葵爲椎之類,此拼音之顯著者。
《爾雅》歲陽歲名,即古用結繩詰屈之字體合兩音三音,全無義别,孔經改作幹支,以記十日十二月,文野固迥殊矣。
非洲埃及初用巴比倫圖畫文字,傳至希臘羅馬,誤以爲即中國文。
按中國古文象形,一字一音,巴比倫圖畫字一字數義,大似中國訓詁,與歐洲方言多所阻礙,因改用今之字母耳。
古之中國亦用拼音字母。
倫理則父子隔離,無姓氏,無宗廟,無喪服,無昏禮,無媒妁,與中國孔經以前風俗相等。
由此奉行孔教,再加二千年,可侔中國今日程度。
故孔經表面先文後野,徵諸事實,先野後文。
先文者,託古之楷模;後文者,俟後之等級。
不明此旨,至謂孔經純主退化,無以爲法於後世,豈非研經者未之深考歟? 三大綱已立,而後經乃可獨立於世界,以統括各種學説。
孔經包孕九流,囊括百家,乃全球獨一無二之學説。
其本已立,外人所有攻孔廢經諸條件如《經學不厭精》之類,是其所是,坐井而觀。
可以迎刃而解。
再作十表,以明進化退化真理。
理不真不足以服人。
潛心緻志,好學深思,語見《五帝本紀贊》。
當不緻河漢斯言也。
深望好學之士精研此理。
世界進化退化十表 用夏變夷爲進化説,《春秋》以内五州化外四州,推之全球,則以中國化海外。
用夷變夏爲退化説。
《孟子》「未聞變於夷者」。
以百年爲比例,人生百年,少壯老死;世界始終,成住毀空。
亞不過二十歲,少而成立,未及於壯。
故全球皆屬進化。
由野而文。
數千萬年後,乃爲退化世界。
由文而野。
鎔案:此十表爲總綱,譬諸一年之氣化。
冬至之時,陽氣始萌,如地球初出海;春時陽氣沖和,草木暢茂,如人民方進化;夏至陽氣極盛,如世界酣嬉日久,亂機漸伏;秋時陽氣減半,草木蒼涼,如世界人心陰險,日趨於壞;至冬而陽氣消盡,木落蟲蟄,如地球毀滅,無復生機。
世界進化退化之情狀,大緻如是。
世界進化六表 六經雖據衰而作,《論語》傳記言進化者最多。
如先進野人,謂春秋以前之世界。
後進君子,謂春秋以後將來之世界。
後生可畏,指後王,如《書經》之沖人、孺子、嗣王、嗣天子王。
與進不與退,許後世之進化,不取前古之退化。
往者不可諫,既往不咎。
來者猶可追。
俟聖不惑。
與凡俟後諸説,皆屬進化。
以堯、舜爲後世法,故經主進化。
舊以堯、舜爲古聖帝,後王莫及,則主退化,貽笑外人。
五大洲次第出海成陸如兄弟表五洲以六千年分長幼。
鎔案:《大戴·易本命》詳敘天地生物之理,蟲最早生,人最後生;謂天一地二人三,三三而九,二九生蟲,三九生虎,四九生鹿,五九生猿,六九生豕,七九生狗,八九生馬,九九生人。
其數至重九而極,非孔子所推闡者歟?《樂記》:「天地訢合,陰陽相得,煦嫗覆育萬物,然後草木茂,區萌達,雨露滋養之地,莓苔先生,草卉次生,乃生昆蟲。
羽翼奮,鳥生。
角觡生,獸生。
蟄蟲昭蘇,蟲生當在草木區萌下。
羽者嫗伏,蟲生然後生鳥。
毛者孕鬻,育通。
○鳥生然後生獸。
胎生者不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