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友人

關燈
兄昨言唯物論亦承認主觀能動性,及道德責任感,是則與唯心論名異而實同,名本無定者也,無足解論。餘謂名無定之說甚誤。《春秋繁露》曰:《春秋》辨物之理,以正其名。名必如其真。尹文子曰:形以定名,形者,意象或概念也。名以定事。事者,事物。名本聲音,而聲音所由發,則出于人心之意象。名之散殊,各本于意象差别。差别者,不一義。如有桌子之意象而桌子之名以定,有杯子之意象而杯子之名以定。故曰“形以定名”也。然須複問:意象何自生?意象固緣事物而生也。緣者,攀援思慮義,非無事物存在,而得憑空現起意象也。由人心緣慮一切事物,而起種種意象以是定種種名,即由如是種種名以定萬殊的事物,此知識所由成,學術所由起也。事物定之以名,而名首定于緣慮事物而生的意象,一切不容淆亂,亦本來不相淆亂。如印度人聲音與中華人聲音雖不同,而印人杯子之名定于其緣慮杯子時之意象,則亦與中華人不異。故吾人用華文翻印度語,對于杯子其物之名,自不會翻杯子以桌子或其他物名。若不然者,則一切物或義理之名悉淆亂無準。吾人不獨不可讀梵文書,又何可與印人通語乎?唯物論與唯心論各從其特殊的義旨而立名,而謂心物二名本無定,則吾所駭異而不願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