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二 顧憲成、允成
關燈
小
中
大
混則一切含糊,無複揀擇,圓融者便而趨之。
于是将有如所雲,以任情為率性,以随俗襲非為中庸,以閹然媚世為萬物一體,以枉尋直尺為舍其身濟天下,以委曲遷就為無可無不可,以猖狂無忌為不好名,以臨難苟安為聖人無死地,以頑鈍無恥為不動心者矣。
由前之說,何善非惡?由後之說,何惡非善?是故欲就而诘之,彼其所占之地步甚高,上之可以附君子之大道。
欲置而不問,彼其所握之機緘甚活,下之可以投小人之私心。
即孔孟複作,其奈之何哉? 這真描繪出了當時學術界一幅十八層地獄圖,而直從那些地獄中人的心坎深微處下筆。
所以他又說: 程叔子曰:“聖人本天,釋氏本心。
”季時其弟允成謂添一語:“衆人本形。
”史際時曰:“宋之道學,在節義之中;今之道學,在節義之外。
”予曰:“宋之道學,在功名富貴之外;今之道學,在功名富貴之中。
在節義之外,則其據彌巧;在功名富貴之中,則其就彌下。
無惑乎學之為世诟也!” 他并不在講學,隻在講世道,講人心。
若人心早在節義外,而又同時在富貴利達中,則世道可想,哪還有學術之可講?講來講去,還是附于君子之大道,而投于小人之私心。
故他說: 平居無事,不見可喜,不見可嗔,不見可疑,不見可駭。
行則行,住則住,坐則坐,卧則卧。
即衆人與聖人何異?至遇富貴,鮮不為之充诎矣。
遇貧賤,鮮不為之隕獲矣。
遇造次,鮮不為之擾亂矣。
遇颠沛,鮮不為之屈撓矣。
然則富貴一關也,貧賤一關也,造次一關也,颠沛一關也。
到此真令人肝肺具呈,手足盡露,有非聲音笑貌所能勉強支吾者。
他依然不像在講學,還是在講世道,講人心。
陸王所講是曆史人心之光明面,他則在指點出時代人心之黑暗面。
我們若說周、邵、張、朱是外向宇宙萬物求真理,陸王是内向人心求真理,則憲成眼光,隻針對在現實的世道時風上求真理。
這可說是東林講學的新方向。
顧允成字季時,憲成弟,學者稱泾凡先生。
兄弟同師薛應旂。
廷對,指切時事,以萬曆寵鄭貴妃任奄寺為言,讀卷官見之,曰:“此生作何語,真堪鎖榜矣。
”禦史房寰劾海瑞,允成疏寰七罪,奉旨削籍。
嗣起複,仍以抗疏犯政府谪外任。
嘗謂: 平生左見,怕言中字。
以為我輩學問,須從狂狷起腳,然後從中行歇腳。
凡近世之好為中行,而每每堕入鄉願窠臼者,隻因起腳時便要做歇腳事。
又曰: 三代而下,隻是鄉願一班人,名利兼收,便宜受用。
雖不犯乎弑君弑父,而自為忒重,實埋下弑父弑君種子。
又曰: 南臯鄒元标最不喜人以氣節相目,仆問其故,似以節義為血氣也。
夫假節義乃血氣,真節義即理義也。
血氣之忍不可有,理義之忍不可無。
理義之氣節,不可亢之而使驕,亦不可抑之而使餒。
以義理而誤認為血氣,則浩然之氣且無事養矣。
近世鄉願道學,往往借此等議論,以消铄吾人之真元,而遂其同流合污之志。
其言最高,其害最遠。
一日,喟然而歎。
泾陽曰:“何歎也?”曰:“吾歎夫今之講學者,怎是天崩地陷,他也不管,隻管講學耳。
”泾陽曰:“然則所講何事?”曰:“在搢紳隻‘明哲保身’一句,在布衣隻‘傳食諸侯’一句。
” 他又說: 昔之為小人者,口堯舜而身盜跖。
今之為小人者,身盜跖而罵堯舜。
罵堯舜好像不複是鄉願。
但當時學風卻獎勵人發高論,緻于罵堯舜。
這依然在對時風作阿谀,實為鄉願之尤巧而尤詐者。
但允成也并不反對講心學。
他說: 心學之弊,固莫甚于今日。
然以《大學》而論,所謂如見其肺肝然,何嘗欺得人?卻是小人自欺其心耳。
此心蠹也,非心學也。
若因此便諱言心學,是輕以心學與小人也。
又曰: 道心難明,人心易惑。
近來隻信得六經義理親切,句句是開發我道心,句句是喚醒我人心。
學問不從此入,斷非真學問。
經濟不從此出,斷非真經濟。
泾陽嘗問先生工夫,先生曰:“上不從玄妙門讨入路,下不從方便門讨出路。
” 正因為講得太玄妙,遂使做來有方便。
二顧兄弟講來似平常,卻使人感有一種凜然不可犯之色,截然不可逾之氣。
時人評允成,說他是“義理中之鎮惡,文章中之辟邪”,洵為的評。
于是将有如所雲,以任情為率性,以随俗襲非為中庸,以閹然媚世為萬物一體,以枉尋直尺為舍其身濟天下,以委曲遷就為無可無不可,以猖狂無忌為不好名,以臨難苟安為聖人無死地,以頑鈍無恥為不動心者矣。
由前之說,何善非惡?由後之說,何惡非善?是故欲就而诘之,彼其所占之地步甚高,上之可以附君子之大道。
欲置而不問,彼其所握之機緘甚活,下之可以投小人之私心。
即孔孟複作,其奈之何哉? 這真描繪出了當時學術界一幅十八層地獄圖,而直從那些地獄中人的心坎深微處下筆。
所以他又說: 程叔子曰:“聖人本天,釋氏本心。
”季時其弟允成謂添一語:“衆人本形。
”史際時曰:“宋之道學,在節義之中;今之道學,在節義之外。
”予曰:“宋之道學,在功名富貴之外;今之道學,在功名富貴之中。
在節義之外,則其據彌巧;在功名富貴之中,則其就彌下。
無惑乎學之為世诟也!” 他并不在講學,隻在講世道,講人心。
若人心早在節義外,而又同時在富貴利達中,則世道可想,哪還有學術之可講?講來講去,還是附于君子之大道,而投于小人之私心。
故他說: 平居無事,不見可喜,不見可嗔,不見可疑,不見可駭。
行則行,住則住,坐則坐,卧則卧。
即衆人與聖人何異?至遇富貴,鮮不為之充诎矣。
遇貧賤,鮮不為之隕獲矣。
遇造次,鮮不為之擾亂矣。
遇颠沛,鮮不為之屈撓矣。
然則富貴一關也,貧賤一關也,造次一關也,颠沛一關也。
到此真令人肝肺具呈,手足盡露,有非聲音笑貌所能勉強支吾者。
他依然不像在講學,還是在講世道,講人心。
陸王所講是曆史人心之光明面,他則在指點出時代人心之黑暗面。
我們若說周、邵、張、朱是外向宇宙萬物求真理,陸王是内向人心求真理,則憲成眼光,隻針對在現實的世道時風上求真理。
這可說是東林講學的新方向。
顧允成字季時,憲成弟,學者稱泾凡先生。
兄弟同師薛應旂。
廷對,指切時事,以萬曆寵鄭貴妃任奄寺為言,讀卷官見之,曰:“此生作何語,真堪鎖榜矣。
”禦史房寰劾海瑞,允成疏寰七罪,奉旨削籍。
嗣起複,仍以抗疏犯政府谪外任。
嘗謂: 平生左見,怕言中字。
以為我輩學問,須從狂狷起腳,然後從中行歇腳。
凡近世之好為中行,而每每堕入鄉願窠臼者,隻因起腳時便要做歇腳事。
又曰: 三代而下,隻是鄉願一班人,名利兼收,便宜受用。
雖不犯乎弑君弑父,而自為忒重,實埋下弑父弑君種子。
又曰: 南臯鄒元标最不喜人以氣節相目,仆問其故,似以節義為血氣也。
夫假節義乃血氣,真節義即理義也。
血氣之忍不可有,理義之忍不可無。
理義之氣節,不可亢之而使驕,亦不可抑之而使餒。
以義理而誤認為血氣,則浩然之氣且無事養矣。
近世鄉願道學,往往借此等議論,以消铄吾人之真元,而遂其同流合污之志。
其言最高,其害最遠。
一日,喟然而歎。
泾陽曰:“何歎也?”曰:“吾歎夫今之講學者,怎是天崩地陷,他也不管,隻管講學耳。
”泾陽曰:“然則所講何事?”曰:“在搢紳隻‘明哲保身’一句,在布衣隻‘傳食諸侯’一句。
” 他又說: 昔之為小人者,口堯舜而身盜跖。
今之為小人者,身盜跖而罵堯舜。
罵堯舜好像不複是鄉願。
但當時學風卻獎勵人發高論,緻于罵堯舜。
這依然在對時風作阿谀,實為鄉願之尤巧而尤詐者。
但允成也并不反對講心學。
他說: 心學之弊,固莫甚于今日。
然以《大學》而論,所謂如見其肺肝然,何嘗欺得人?卻是小人自欺其心耳。
此心蠹也,非心學也。
若因此便諱言心學,是輕以心學與小人也。
又曰: 道心難明,人心易惑。
近來隻信得六經義理親切,句句是開發我道心,句句是喚醒我人心。
學問不從此入,斷非真學問。
經濟不從此出,斷非真經濟。
泾陽嘗問先生工夫,先生曰:“上不從玄妙門讨入路,下不從方便門讨出路。
” 正因為講得太玄妙,遂使做來有方便。
二顧兄弟講來似平常,卻使人感有一種凜然不可犯之色,截然不可逾之氣。
時人評允成,說他是“義理中之鎮惡,文章中之辟邪”,洵為的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