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八 謝良佐、楊時、遊酢、尹焞附張繹、王
關燈
小
中
大
二程兄弟以心教心,以身教身,以生活教生活,是标準的道學家,我們該注意到他們當時教育事業的實況。
他們和胡瑗的書院學校講學不同了。
他們隻是私家朋友間的講學。
謝良佐、遊酢、楊時、尹焞,号為程門四弟子。
良佐尤被推為程門之高第。
良佐字顯道,上蔡人,學者稱上蔡先生。
程颢知扶溝事,良佐往從之。
上蔡初造程子,程子以客肅之。
辭曰:“當求師而來,願執弟子禮。
”程子館之門側,上漏旁穿。
天大風雪,宵無燭,晝無炭,市飯不得溫。
程子弗問。
謝處安焉。
逾月,豁然有省,然後程子與之語。
這一段叙述,可以看出程門的教育精神。
良佐遠道來,且讓他先把自己一番求師問道的真忱,自己激發與體認。
此心激發了,自己體認了,也就無多話可講。
有一天,程颢問他們說: “爾輩在此相從,隻是學某言語,故其學心口不相應,盍若行之?”請問焉,曰:“且靜坐。
” 颢為扶溝主簿時,年甚輕,官職尤低微。
良佐方為秀才,已知名。
他這樣遠道問學,正可想見那時的風氣。
儒學新潮流,已經普遍激蕩開,所以有許多人才望風慕名來到二程的門下。
明道見謝子見聞甚博,曰:“賢卻記得許多。
”謝子不覺面赤身汗。
先生曰:“隻此便是恻隐之心。
”謝子曰:“吾嘗習忘以養生。
”明道曰:“施之養生則可,于道則有害。
習忘可以養生者,以其不留情也。
學道則異于是。
出入起居甯無事者?正心以待之,則先事而迎。
忘則涉乎去念,助則近于留情。
故聖人之心如鑒,孟子所以異于釋氏也。
” 颢又教良佐: 賢讀書,慎不要循行數墨。
良佐曾錄五經語作一冊,伯淳見之,曰:“玩物喪志。
” 上蔡見明道,舉史書成誦,明道以為玩物喪志。
及明道看史,又逐行看過,不差一字。
謝甚不服。
後來有悟,卻将此事作話頭接引博學之士。
我們把這些記載仔細看,再看上面程颢章,自可明白這裡面道理。
良佐又說: 先生善言詩,他又不曾章解句釋,隻優遊玩味,吟哦上下,便使人有得處。
後來良佐又從學于程頤,頤稱他能為“切問近思”之學。
這時的良佐,早已了解得程門宗旨了。
楊時字中立,将樂人,學者稱龜山先生。
成進士,調官不赴,以師禮見颢于颍昌。
颢極喜之。
後人說:“謝氣剛,楊氣柔。
”颢喜時,頤喜良佐,是各愛其所近。
颢卒,時又見頤于洛陽,時年已四十,而事頤愈恭。
時與遊酢立雪程門,即是時事。
至七十,家居貧甚。
有張觷者,為蔡京塾客。
一日,令諸生習走,并曰:“天下事,被汝翁壞了,旦晚有亂,先及汝家,苟能善走,或可逃死。
”諸生以為其心疾,告京。
京矍然,自向觷問計。
觷曰:“唯有收拾人才為第一義。
”京問其人,觷以時對,遂召為秘書郎。
時以重德高年入政府,竟無所表顯,此事大為後人所不滿。
朱熹說: 當此之時,苟有大力量,真能轉移天下之事,來得也不枉。
既不能然,又隻随衆,鹘突! 又說: 來得已不是,及至又無可為者,隻是說沒緊要的事,所以使世人笑儒者以為不足用。
張栻亦雲: 龜山宣和一出,在某之隘,終未能無少疑。
恐自處太高。
磨不磷,涅不缁,在聖人乃可言。
程門與謝、楊稱鼎足者為遊酢。
酢字定夫,建陽人,學者稱薦山先生。
少有盛名,至京師,頤一見,謂其資可進道。
時颢在扶溝,設學教邑子弟,遂召酢職學事。
因從學。
但後來他成為程門之罪人。
有人問他:“先常從二程學,後又從諸禅遊,二者之論,必無滞閡;敢問所以不同?”他答道: 佛書所說,世儒亦未深考。
往年嘗見伊川,雲:“吾之所攻者迹也。
”然迹安所從出哉?要之此事須親至此地,方能辨其同異,不然,難以口舌争也。
他們和胡瑗的書院學校講學不同了。
他們隻是私家朋友間的講學。
謝良佐、遊酢、楊時、尹焞,号為程門四弟子。
良佐尤被推為程門之高第。
良佐字顯道,上蔡人,學者稱上蔡先生。
程颢知扶溝事,良佐往從之。
上蔡初造程子,程子以客肅之。
辭曰:“當求師而來,願執弟子禮。
”程子館之門側,上漏旁穿。
天大風雪,宵無燭,晝無炭,市飯不得溫。
程子弗問。
謝處安焉。
逾月,豁然有省,然後程子與之語。
這一段叙述,可以看出程門的教育精神。
良佐遠道來,且讓他先把自己一番求師問道的真忱,自己激發與體認。
此心激發了,自己體認了,也就無多話可講。
有一天,程颢問他們說: “爾輩在此相從,隻是學某言語,故其學心口不相應,盍若行之?”請問焉,曰:“且靜坐。
” 颢為扶溝主簿時,年甚輕,官職尤低微。
良佐方為秀才,已知名。
他這樣遠道問學,正可想見那時的風氣。
儒學新潮流,已經普遍激蕩開,所以有許多人才望風慕名來到二程的門下。
明道見謝子見聞甚博,曰:“賢卻記得許多。
”謝子不覺面赤身汗。
先生曰:“隻此便是恻隐之心。
”謝子曰:“吾嘗習忘以養生。
”明道曰:“施之養生則可,于道則有害。
習忘可以養生者,以其不留情也。
學道則異于是。
出入起居甯無事者?正心以待之,則先事而迎。
忘則涉乎去念,助則近于留情。
故聖人之心如鑒,孟子所以異于釋氏也。
” 颢又教良佐: 賢讀書,慎不要循行數墨。
良佐曾錄五經語作一冊,伯淳見之,曰:“玩物喪志。
” 上蔡見明道,舉史書成誦,明道以為玩物喪志。
及明道看史,又逐行看過,不差一字。
謝甚不服。
後來有悟,卻将此事作話頭接引博學之士。
我們把這些記載仔細看,再看上面程颢章,自可明白這裡面道理。
良佐又說: 先生善言詩,他又不曾章解句釋,隻優遊玩味,吟哦上下,便使人有得處。
後來良佐又從學于程頤,頤稱他能為“切問近思”之學。
這時的良佐,早已了解得程門宗旨了。
楊時字中立,将樂人,學者稱龜山先生。
成進士,調官不赴,以師禮見颢于颍昌。
颢極喜之。
後人說:“謝氣剛,楊氣柔。
”颢喜時,頤喜良佐,是各愛其所近。
颢卒,時又見頤于洛陽,時年已四十,而事頤愈恭。
時與遊酢立雪程門,即是時事。
至七十,家居貧甚。
有張觷者,為蔡京塾客。
一日,令諸生習走,并曰:“天下事,被汝翁壞了,旦晚有亂,先及汝家,苟能善走,或可逃死。
”諸生以為其心疾,告京。
京矍然,自向觷問計。
觷曰:“唯有收拾人才為第一義。
”京問其人,觷以時對,遂召為秘書郎。
時以重德高年入政府,竟無所表顯,此事大為後人所不滿。
朱熹說: 當此之時,苟有大力量,真能轉移天下之事,來得也不枉。
既不能然,又隻随衆,鹘突! 又說: 來得已不是,及至又無可為者,隻是說沒緊要的事,所以使世人笑儒者以為不足用。
張栻亦雲: 龜山宣和一出,在某之隘,終未能無少疑。
恐自處太高。
磨不磷,涅不缁,在聖人乃可言。
程門與謝、楊稱鼎足者為遊酢。
酢字定夫,建陽人,學者稱薦山先生。
少有盛名,至京師,頤一見,謂其資可進道。
時颢在扶溝,設學教邑子弟,遂召酢職學事。
因從學。
但後來他成為程門之罪人。
有人問他:“先常從二程學,後又從諸禅遊,二者之論,必無滞閡;敢問所以不同?”他答道: 佛書所說,世儒亦未深考。
往年嘗見伊川,雲:“吾之所攻者迹也。
”然迹安所從出哉?要之此事須親至此地,方能辨其同異,不然,難以口舌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