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七 程頤

關燈
程頤字正叔,學者稱伊川先生。

    與兄颢幼年同從遊于周敦頤,後世稱之曰二程,同奉為宋學之正統。

    兩人學問,大體相同。

    但他們的性格,卻絕然有不同處。

     其母侯夫人,是一位好讀書博知古今的賢女。

    他們有一時居家在廬陵,屋多怪,家人見有鬼執扇。

    夫人說:“那是天熱呀!”又一天,又說:“鬼在鳴鼓。

    ”夫人說:“給他一椎吧!”如是地鎮靜應付,後來鬼怪就不見了。

    二程兄弟,自然受母教的影響也很大。

    颢為上元主簿,茅山有龍池,其龍如蜥蜴而五色,自昔嚴奉以為神。

    颢叫人捕而脯之,别人也就不覺蜥蜴是神了。

    有人問頤:“常見獅子撲來。

    ”他說:“你再見便伸手捉。

    ”其人屢捉不獲,後遂不再見有獅。

    但侯夫人也早知他們兄弟前途之不同。

     有一次,他們随侍父宿僧寺,颢行右,頤走左,随從都跟右邊走,隻頤一人在左邊。

    頤也自知其姿性,他說:“這是某不及家兄處。

    ”颢和易,頤嚴重,故人樂近颢,遠避頤。

    有人請頤啜茶觀畫,他拒絕了。

    他說:“吾生平不啜茶,亦不識畫。

    ”韓維是二程老前輩,有一次,約他們到颍昌,暇日遊西湖。

    韓維叫諸子随侍,有人言貌稍不莊敬,頤回頭厲聲說:“汝輩從長者行,敢這樣笑語!韓家孝謹家風何在!”維立時把那一群年輕小夥子趕了。

    朱光庭去看颢,對人說:“某在春風中坐了一月。

    ”遊酢、楊時見頤,正值其瞑目靜坐,二人立侍不敢去。

    久之,頤回顧,說:“天黑了,回宿舍吧!”遊、楊才辭退,時門外大雪,已下了一尺深。

    颢曾說: 異日能使人尊嚴師道者,吾弟也。

    若接引後學,随人才而成就之,則予不得讓焉。

     時人都說:“颢和粹之氣盎于面背,但頤則接人以嚴毅。

    ”哲宗曾擢頤當崇政殿說書,他以布衣一躍為帝師,還是照樣莊嚴持守,不少假借。

    仁宗時慣例,皇帝坐着,講官立侍。

    王安石始争要坐着講,頤也争要坐着講。

    時文彥博元老重臣,遇事侍立終日。

    或問頤:“君之嚴,孰如文彥博之恭?”頤道:“彥博四朝大臣,事幼主,不得不恭。

    吾以布衣職輔導,亦不得不自重。

    ”有一天,講罷了,還沒退,皇帝在園中折一柳枝,給頤見了。

    頤說:“這是春天萬物發生之時,皇上不該無故摧折新生。

    ”因此哲宗由怕他而讨厭他。

    人家說:“程颢和司馬光語,直是道得來。

    頤和司馬光,講着一天話,無一句相合。

    ”蘇轼更和頤性氣不相合。

    史稱: 伊川在經筵,士人歸其門者甚盛,而先生亦以天下自任,議論褒貶,無所顧忌。

    時子瞻在翰林,有重名,一時文士多歸之。

    文士不樂拘檢,迂先生所為,兩家門下疊起标榜,遂分黨為洛、蜀。

     在朱熹的《伊川年譜》裡,還保留着當時許多瑣事。

    其一雲: 明堂降赦,臣僚稱賀訖,兩省官即往奠司馬光。

    頤言曰:“子于是日哭則不歌,豈可賀赦才了卻往吊喪?”坐客有難之者,曰:“子于是日哭則不歌,卻不言歌則不哭。

    今已賀赦了,卻往吊喪,于禮無害。

    ”蘇轼遂以鄙語戲程頤,衆皆大笑。

    結怨之端自此始。

     又一則雲: 國忌行香,伊川令供素馔。

    子瞻诘之曰:“正叔不好佛,胡為食素?”先生曰:“禮居喪不飲酒,不食肉。

    忌日,喪之餘也。

    ”子瞻令具肉食,曰:“為劉氏者左袒。

    ”于是範醇夫輩食素,秦、黃輩食肉。

     又一則雲: 舊例,行香齋筵,兩制以上及台谏官設蔬馔。

    然以粗粝,遂輪為食會,皆用肉食。

    元祐初,程正叔為崇政殿說書,以食肉為非是。

    議為素食,衆多不從。

    一日,門人範醇夫當排食,遂具蔬馔。

    内翰蘇子瞻因以鄙語戲正叔,正叔門人朱公掞輩銜之,遂立敵。

    是後蔬馔亦不行。

     蘇轼奏狀,甚至謂“臣素疾程某之奸,未嘗加以辭色”。

    這些全是瑣事,兩面都有不是處。

    但後人說到道學先生理學家,無意中便把程頤作代表。

    一輩人讨厭道學,也還是當時蘇轼和秦、黃輩見解呀! 他晚年因黨論削籍,遠竄涪州。

    後再隸黨籍,并盡逐其學者。

    四方學者,猶相從不舍。

    頤曰:“尊所聞,行所知,可矣,不必及我門。

    ” 颢五十四歲卒,頤享高壽,至七十五。

    他把其兄所說,有發揮,亦有補充,對宋學貢獻實極大。

    若使沒有頤,洛學或許便中衰,程颢也會像周敦頤,其道不大傳。

    明儒劉宗周曾說: 小程子大而未化,然發明有過于其兄。

     朱熹極推尊頤,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