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明變

關燈
住,宇宙本無造物主。

    何有他力令諸行住?汝之二計,俱不得成。

    故知諸行是才生即滅,無暫時住。

     三、如汝說,“諸行已生,不遇毀壞的因,即諸行得住;毀壞的因,後省雲壞因。

    遇壞因時,諸行方滅。

    如黑鐵,由有火為壞因,便滅;熾熱赤鐵,方乃新生。

    若壞因尚未至時,黑鐵得暫住”雲雲。

    壞因,謂火。

    汝持此說,祇是不究理實。

    當知凡物不能無因而生,即以物的本身自有力用現起,假說為因。

    凡物之滅,卻不待有壞因而始滅,祇是法爾自滅,法爾,猶言自然。

    不可說滅亦待因也。

    大用流行,至剛至健,至奇至怪。

    每一刹那頃都是頓起頓滅,無有一毫故物滞積在,總是新新突起。

    所以說凡物之滅,原不待因。

    世俗以為黑鐵之滅,由有火為壞因。

    殊不知當黑鐵與火合,即是黑鐵滅時,亦即是赤鐵生時。

    一刹那頃,黑鐵滅即此刹那赤鐵生。

    生滅時間緊相接故,非異時也。

    據實而談,火的功力祇為赤鐵作牽引因,令彼得起。

    彼者,謂赤鐵。

    牽引因者,謂火不能創生赤鐵,而赤鐵之起實由其本身自有生力,唯遇火為牽引因,乃得起耳。

    倘無火為牽引因,赤鐵亦不起。

    不可說火是黑鐵之壞因也。

    黑鐵之滅是法爾自滅,原不待因。

    易言之,即不由火壞滅之也。

    唯火之起也,則赤鐵與火俱起。

    若無有火,赤鐵必不起。

    由此應說,火有牽起赤鐵之功力。

    世俗不知此火為赤鐵牽引因,而誤計火為黑鐵壞因,此是倒見。

    或複難言:“世人共見黑鐵未與火合時,便住而不滅;及遇火合,黑鐵方滅。

    可證黑鐵之滅,由火為壞因。

    ”答曰:汝信黑鐵不遇火時,果不滅乎?實則黑鐵刹那滅盡,汝不覺知。

    如前一刹那黑鐵滅已,後一刹那黑鐵确是新起。

    但新起之黑鐵與前之黑鐵極相似故,汝先後所見不異,便謂前黑鐵猶住至後耳。

    或複問雲:“現見黑鐵與火合時,但赤鐵生,黑鐵遂不複起。

    可見此火仍是黑鐵的壞因。

    ”答曰:前黑鐵滅時,赤鐵即遇火而頓起,黑鐵遂不複起。

    宇宙萬變,時有創出一新類型,而舍其舊類型,此突變之奇詭也。

    汝何滞礙不通至是乎?總之,凡物之滅,皆不待因。

    這個道理須深切體認,而後覺義味深遠。

    大化流行,刹那刹那革故創新。

    所以凡物之滅,都是法爾自滅,非待因而後滅。

    唯滅不待因,故刹那滅義得成。

    若必待因而始滅,則壞因未至時,物當堅住,而刹那滅義不得立。

     四、如汝說:“一切物容暫住終當有滅。

    ”今應問汝:若法滅已,得續起否?若雲滅已,不續起者,汝便堕斷見;若雲才滅,即續起者,汝則不應說一切物可容暫住。

    所以者何?當物暫住時,即是大化革故創新之機已經中斷,雲何得有新物續起?應知,凡物才生即滅。

    刹那刹那前前滅盡,後後新生,化機無一息之停。

    故萬物恒相續起,不斷絕也。

    汝複須知,佛家說刹那滅義,祇顯無常。

    本論闡明化機不息,活潑潑地。

    此是餘與佛家根本不同處。

     五、汝以為,“凡說一切物才生即滅者,即是偏從滅的一方面看去,未免蹈空”雲雲。

    殊不知,蹈空之過,汝可以加諸佛之徒,無可加諸我。

    如我所說,刹那刹那滅滅不住,即是刹那刹那生生不息。

    生和滅本互相涵,說生已有滅在,說滅已有生在。

    前面說過,變化是循相反相成的法則,仍用一二三來表示之。

    如前一刹那新生,便是一;而新生法即此刹那頃頓滅,此滅便是二;二固與一相反,一是生,二是滅,故相反。

    然後刹緊續前刹又新生,便是三。

    刹那,亦省稱刹。

    他處言刹者,仿此。

    此三望前為終,望後為始,所謂終則有始也。

    凡物刹那刹那生滅滅生,始終循一二三之則,常創新而不守其故,易所謂至赜而不可亂也。

     六、汝以為,“若一切物皆刹刹滅故生新者,雲何一般人皆見為舊物”雲雲。

    刹那刹那,簡稱刹刹。

    後皆仿此。

    應知,凡物刹刹方滅方生,若不遇異緣,則後刹續生者恒與過去相似。

    例如黑鐵前刹方滅,如無火為異緣,則後刹續生者仍與前黑鐵極相似,是名相似随轉。

    轉者,起義。

    似前而起,名相似随轉。

    以轉字訓為起,此據中譯佛書。

    由相似随轉故,吾人于現前新物,乃見為猶是前物。

    其實凡物皆前前滅盡,後後新生。

    惟新物似前,故視之若舊耳。

    或複問言:“若一切物皆刹刹生滅者,雲何不可覺知?”答曰:刹刹生滅滅生,密密遷流,雲何覺察。

    汝若以不可覺察,即不信刹那生滅義。

    吾且問汝,如汝身體息息新陳代謝,猶自視為故吾。

    汝将以不可覺知,便否認新陳代謝否? 七、汝以為:“凡物決非初起即變異者,此實錯誤。

    ”果如汝所計,計者猶雲猜想。

    他處用計字皆仿此。

    一切物初起,便住而不滅,是物已守其定形則無可變易。

    然世共見一切物,常由一狀态轉為另一狀态。

    此言轉者,是變易義。

    如由乳可至酪,是乳顯然無定形。

    乳無定形者,以初起即變異故。

    當知由乳至酪,中間經過無量刹那生滅相似随轉。

    但其相似處,必逐漸減少。

    大概後刹繼前刹而生之乳,因所遇溫度等等緣不一緻,漸漸與前乳不甚相似,至于成酪便是另一狀态矣。

    汝今妄計,乳初起無變異,必經多時成酪方是變異。

    何其闇于觀物,終不悟欤! 八、汝難我雲:“若一切物才生即滅,便是刹那頓變,不由漸變。

    其實,凡物皆由積漸方至盛大。

    宇宙泰始,元氣未分。

    若乃無量諸天凝成之年代,殊難推算。

    豈可以頓變為說?又如生物官品、民群結構,莫不造始簡單,終趨複雜。

    足見一切物皆由漸變得來也。

    ”今答汝曰:審汝之論,适足證成我義。

    一切物若初起便住,固守定形,何從漸漸至盛大乎?夫唯刹那刹那都是頓變,則後刹物承前而新起,必大盛乎前。

    譬如河流,前流方滅,後流續前而起,益見浩大。

    随處可悟斯理,汝何苦自障礙乎?頓變漸變,相需而成。

    就每一刹那說,皆是頓變;通無數刹那生滅滅生,一直相續流下而說,便應說是漸變。

    朱子雲:“天地山川,非積小以高大也。

    ”見《中庸章句》。

    朱子此語是否由信仰神力而出?吾不能知。

    然吾以刹那頓變義通之,則此語妙符真理。

    有至味也。

    莊子善言變,曰“運而無所積”,大化流行,曰運。

    刹刹頓變,無有故物滞留,曰無所積。

    此即刹那頓變義也。

    刹那頓變,是謂每一刹那莫非頓變也。

    他處未及注者,可準知。

    萬物皆刹那頓變不暫住,不守定形,是故漸至盛大。

    若物初起便住而不滅,則恒守其既成之狀态,何由漸盛乎?有問:“前一刹那方生方滅,不曾延到後一刹那,如何成漸?”答曰:若前刹物能延到後刹,則物便不滅,那有新生?事實上,前滅後生之間,是緊緊接續。

    後起承前,自然加盛。

    故漸變義成。

     九、汝等于諸物,時或起常見,時或起斷見。

    斷者,斷絕。

    如于一木,今昔恒見,則計為常,是起常見。

    忽焉睹其燼滅,遂又計為斷絕,是起斷見。

    維此二見,都有過失。

    若執諸物初起便常住者,應無後物複生;若執諸物方滅便斷絕者,亦無後物複生。

    應知一切物刹那刹那故故滅盡,說一切物無有恒常。

    故,猶舊也。

    故故者返諸過去逐層上推,即已往諸物都無留至于後者,是為故故滅盡。

    他處未注者準知。

    刹那刹那皆滅故生新,說一切物無有斷絕。

     十、汝難我雲:“佛說一切物,通有軌持二義,故名為法。

    持,謂任持,不舍自體。

    自體,猶雲自身。

    如寫字的筆即是一物,此筆能任持自身而不舍失,故得成為筆。

    假若筆的自身頃刻百變,他自己不能任持即不成為筆。

    舉筆為例,他物可知。

    軌,謂軌範,可生物解。

    物,猶言人。

    軌範,猶雲法則。

    此言一切物皆具有法則,可令人起解也。

    而軌範義複重要。

    《詩經》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