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
關燈
小
中
大
答任叔永先生(附來函)
來函雲:承詢大著《體用論》第一三九頁、一四四頁所說關于小一群與成物的關系是否錯誤。
鄙意從大概說,尊論與現近科學家所得的結論亦甚符合,即世間蕃然萬物,皆為約百數元素所形成;而此百數元素,又為少數基本粒子所集成是也。
因此,公意中之小一群是指的元素的原子,或所成原子的基本粒子,尚待明了。
好在此種分别于公的推論似可不發生困難也。
承教,甚感。
公據科學問及小一群是指元素的原子,抑是指原子的基本粒子?我的意思,隻是在實體變成功用之翕的方面來說。
實體變成功用,有翕、辟兩方面,詳在《體用論》。
翕的本身元是質、力渾淪的大流,渾淪者,不可分之貌。
質、力是從兩方面來說,不可剖作兩物。
質的本性并不是凝固的東西,及其成物才變似凝固。
從質和力的凝攝而成物來說,即名之為翕。
翕的凝攝之幾乍起,即便分化而凝成無數的小一。
幾者,動之微。
即便者,凝攝之幾乍起時即是分化成小一時,非有先後的次第。
此中凝字祇是稀微至極的模樣,可想像為若動波然。
無數的小一才起,即便各随所遇機緣分别集成無數小一群。
即便二字,解見上。
由無數小一群達到原子的基本粒子,中間可能經過不少變化。
凡物之發展,不能不以漸,原子的基本粒子當非一蹴可至。
若謂不會更有基本,餘猶未能信也。
拙論提出小一與小一群,意在說明翕的成物從全體起分化,分化仍不失為全體,分合無礙,小一便分了,而多數小一各随機緣分别集合為無數小一群,其分其合,互不相礙。
小大互見,小一可謂小極矣,而物質宇宙自此始,是小中見大也。
大物如諸天體可謂至大,而推其原祇是小一,是大中見小也。
聚散不常,小一聚而成粗物。
粗物成,而有不易之型。
有不易之型,則便于發展。
而亦以有不易之型故,發展疾盈其量,歸于壞滅,故萬物不守故常也。
顯微無間,小一,至微也。
衆多小一合成粗物,便甚顯著,而顯即是微之顯,微即是顯之微,何間之有乎?睹萬物之活躍,皆有理則而不可亂。
此莊生所以有詭谲之歎欤。
拙論闡明翕的成物,祇談到小一與小一群,以明大物必起于小是物質宇宙成立之普遍原則,用意在此而已。
科學守實測之規矩,不得不謹嚴,公之诘問自是應當。
哲學妙萬物而為言,此語借用《大易》《說卦傳》。
漢儒雲:“理微曰妙。
”哲學綜觀萬物,得其深微之理,其言直湊沖微,無所不包通而不滞于象,故曰妙萬物而為言。
拙論之小一群,祇以圖摹翕的分化開始,即具成物之端緒,而小一群不必是原子的基本粒子也。
附識:餘前言“從全體起分化”雲雲,此中頗有一種意思未說出,今補于此。
實體變成功用,功用則有翕、辟兩方面。
翕的方面起分化,遂發展為物質宇宙,此成物之大略也。
餘以為克就翕言,卻是質、力渾淪的全體。
這個全體起分化時,卻已為向後種種發展,漸趨完整的物質宇宙,為宇讀若衛。
一齊儲備了端倪。
倪,亦端也,作複詞用。
後來千條萬緒的發展,都不無因,都不偶然。
譬如極小萌芽,向後深根、衆幹、繁枝,榮榮茂葉,華實燦然,方其為芽固已儲備衆端,後來萬般發展不偶然也。
餘意中之小一群隻就分化開端時說。
來函雲:尊論尚有一點,鄙意覺得略欠圓滿者,如雲:“質力本非二物。
”而下雲:“力發而猛、有助于質之凝成。
”第一三〇頁,《成物章》。
實則力如發散,則質亦随之消滅矣,現今之原子彈即是一例。
此下以香楮火輪證明質由力成,尤覺不妥。
蓋火輪非質,加于香楮之力,亦非物質本身之力。
香楮火輪隻是一種幻覺,與質力之論無涉。
尊意以為然否? 拙論祇取火輪為譬喻,非用火輪作證明也。
因明學言,凡譬喻祇取少分相似,不能求其全似也。
香楮之現火輪,正由香楮被人猛力旋轉甚疾之故。
香楮上端火焰緊縮相連,故現火輪。
此确不是幻覺。
唯眼患翳者見燈光有輪相,卻是幻覺。
弟意質、力本非兩物,力若回旋極猛,即質向裡收縮,不至向外消失,故自注中用香楮火輪之喻,有曰:由此可悟質之凝斂而成物,其凝斂必有資于旋轉之猛力也。
弟之本意并無錯誤。
但正文中有“力發而猛”一語,弟殊不憶,得來教後即查閱,确如明示。
幸而草稿一束,尚未毀棄,查得此句“發”字元是“旋”字,與注文恰合。
旋字之義為反旋或回旋,是向裡收斂,不是向外發散。
此一字之錯有差之毫厘、謬以千裡之大過,非小失也。
敝書出贈,殊少有惠教及此者,唯兄博學而素謹嚴,心靜而眼不花,故如此不苟。
敬謝敬謝! 答友人 來函雲:關于生物進化之說,我對于大論尚略有意見,暇時當相訪一談。
關于生物進化之說,君對拙論尚有意見。
吾可揣知,當是指拙論一五八至一五九諸頁所說生機體經三大改造。
一、由固定而趨行動。
無機物之靜止與固定性,植物尚莫能驟革,動物才開始行動。
二、由伏行而直立。
動物改革植物固定的生活,而猶俯伏向地面而行,人類始挺然直立。
三、神經系與大腦發展,達于完善。
拙論專從宇宙大化而談,闡明精神主導以開物質不能不有步驟。
君或者據科學的觀點,必以生機體之改造歸本于生物的自力所為。
君雖尚未說出,餘可揣度必是此意。
達爾文生存競争之論,吾亦嘗聞之,而拙論不承其說者,此必有故。
科學所目治心營者,完全站在實物上,其成功确在此。
我何至反對科學?但我的意思,科學所屬目用心祇是限定在實物上或萬物的互相關系間,此中萬物一詞,即天地人或萬有通攝在内。
屬目者,注目而視之之謂。
而決不問及萬物的根源。
萬物的根
鄙意從大概說,尊論與現近科學家所得的結論亦甚符合,即世間蕃然萬物,皆為約百數元素所形成;而此百數元素,又為少數基本粒子所集成是也。
因此,公意中之小一群是指的元素的原子,或所成原子的基本粒子,尚待明了。
好在此種分别于公的推論似可不發生困難也。
承教,甚感。
公據科學問及小一群是指元素的原子,抑是指原子的基本粒子?我的意思,隻是在實體變成功用之翕的方面來說。
實體變成功用,有翕、辟兩方面,詳在《體用論》。
翕的本身元是質、力渾淪的大流,渾淪者,不可分之貌。
質、力是從兩方面來說,不可剖作兩物。
質的本性并不是凝固的東西,及其成物才變似凝固。
從質和力的凝攝而成物來說,即名之為翕。
翕的凝攝之幾乍起,即便分化而凝成無數的小一。
幾者,動之微。
即便者,凝攝之幾乍起時即是分化成小一時,非有先後的次第。
此中凝字祇是稀微至極的模樣,可想像為若動波然。
無數的小一才起,即便各随所遇機緣分别集成無數小一群。
即便二字,解見上。
由無數小一群達到原子的基本粒子,中間可能經過不少變化。
凡物之發展,不能不以漸,原子的基本粒子當非一蹴可至。
若謂不會更有基本,餘猶未能信也。
拙論提出小一與小一群,意在說明翕的成物從全體起分化,分化仍不失為全體,分合無礙,小一便分了,而多數小一各随機緣分别集合為無數小一群,其分其合,互不相礙。
小大互見,小一可謂小極矣,而物質宇宙自此始,是小中見大也。
大物如諸天體可謂至大,而推其原祇是小一,是大中見小也。
聚散不常,小一聚而成粗物。
粗物成,而有不易之型。
有不易之型,則便于發展。
而亦以有不易之型故,發展疾盈其量,歸于壞滅,故萬物不守故常也。
顯微無間,小一,至微也。
衆多小一合成粗物,便甚顯著,而顯即是微之顯,微即是顯之微,何間之有乎?睹萬物之活躍,皆有理則而不可亂。
此莊生所以有詭谲之歎欤。
拙論闡明翕的成物,祇談到小一與小一群,以明大物必起于小是物質宇宙成立之普遍原則,用意在此而已。
科學守實測之規矩,不得不謹嚴,公之诘問自是應當。
哲學妙萬物而為言,此語借用《大易》《說卦傳》。
漢儒雲:“理微曰妙。
”哲學綜觀萬物,得其深微之理,其言直湊沖微,無所不包通而不滞于象,故曰妙萬物而為言。
拙論之小一群,祇以圖摹翕的分化開始,即具成物之端緒,而小一群不必是原子的基本粒子也。
附識:餘前言“從全體起分化”雲雲,此中頗有一種意思未說出,今補于此。
實體變成功用,功用則有翕、辟兩方面。
翕的方面起分化,遂發展為物質宇宙,此成物之大略也。
餘以為克就翕言,卻是質、力渾淪的全體。
這個全體起分化時,卻已為向後種種發展,漸趨完整的物質宇宙,為宇讀若衛。
一齊儲備了端倪。
倪,亦端也,作複詞用。
後來千條萬緒的發展,都不無因,都不偶然。
譬如極小萌芽,向後深根、衆幹、繁枝,榮榮茂葉,華實燦然,方其為芽固已儲備衆端,後來萬般發展不偶然也。
餘意中之小一群隻就分化開端時說。
來函雲:尊論尚有一點,鄙意覺得略欠圓滿者,如雲:“質力本非二物。
”而下雲:“力發而猛、有助于質之凝成。
”第一三〇頁,《成物章》。
實則力如發散,則質亦随之消滅矣,現今之原子彈即是一例。
此下以香楮火輪證明質由力成,尤覺不妥。
蓋火輪非質,加于香楮之力,亦非物質本身之力。
香楮火輪隻是一種幻覺,與質力之論無涉。
尊意以為然否? 拙論祇取火輪為譬喻,非用火輪作證明也。
因明學言,凡譬喻祇取少分相似,不能求其全似也。
香楮之現火輪,正由香楮被人猛力旋轉甚疾之故。
香楮上端火焰緊縮相連,故現火輪。
此确不是幻覺。
唯眼患翳者見燈光有輪相,卻是幻覺。
弟意質、力本非兩物,力若回旋極猛,即質向裡收縮,不至向外消失,故自注中用香楮火輪之喻,有曰:由此可悟質之凝斂而成物,其凝斂必有資于旋轉之猛力也。
弟之本意并無錯誤。
但正文中有“力發而猛”一語,弟殊不憶,得來教後即查閱,确如明示。
幸而草稿一束,尚未毀棄,查得此句“發”字元是“旋”字,與注文恰合。
旋字之義為反旋或回旋,是向裡收斂,不是向外發散。
此一字之錯有差之毫厘、謬以千裡之大過,非小失也。
敝書出贈,殊少有惠教及此者,唯兄博學而素謹嚴,心靜而眼不花,故如此不苟。
敬謝敬謝! 答友人 來函雲:關于生物進化之說,我對于大論尚略有意見,暇時當相訪一談。
關于生物進化之說,君對拙論尚有意見。
吾可揣知,當是指拙論一五八至一五九諸頁所說生機體經三大改造。
一、由固定而趨行動。
無機物之靜止與固定性,植物尚莫能驟革,動物才開始行動。
二、由伏行而直立。
動物改革植物固定的生活,而猶俯伏向地面而行,人類始挺然直立。
三、神經系與大腦發展,達于完善。
拙論專從宇宙大化而談,闡明精神主導以開物質不能不有步驟。
君或者據科學的觀點,必以生機體之改造歸本于生物的自力所為。
君雖尚未說出,餘可揣度必是此意。
達爾文生存競争之論,吾亦嘗聞之,而拙論不承其說者,此必有故。
科學所目治心營者,完全站在實物上,其成功确在此。
我何至反對科學?但我的意思,科學所屬目用心祇是限定在實物上或萬物的互相關系間,此中萬物一詞,即天地人或萬有通攝在内。
屬目者,注目而視之之謂。
而決不問及萬物的根源。
萬物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