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表

關燈
百州。

    方三萬裡爲天下,方三千裡爲一州、一《春秋》,合皇輻三萬裡,爲《春秋》者百焉。

    《春秋》爲小學治國之事,皇、帝欲平天下,必諸王各治其國,合五帝四十内州,四十内諸侯各奉一《春秋》自治其内州;六十外州,六十外諸侯各奉一《春秋》自治其外州國,而後天下平。

    此《大學》之説也。

    王者欲治其國,必寰内寰外諸侯自齊其家,如《春秋》所書王臣大小諸侯皆奉法度,而後國可治。

    魯爲一世家,一州之伯,必其國内之卿大夫士與所屬之卒正連帥屬長附庸,如《春秋》所書之魯屬青州國,皆奉法度,而後家可齊。

    故《春秋》先治大夫,以爲修身學;繼治諸侯,以爲齊家學;終治天王,以爲治國學。

    春秋時中國爲亂,則《春秋》撥之而反正;今天下尚有九十九《春秋》之方三千裡,亦必借《春秋》以撥正之。

    《傳》所謂「撥亂世」者,爲今日九十九海外《春秋》而言,非以中國方三千裡爲世也。

    驗小推大,由三千裡推三萬裡,由方千裡之州以推方注萬裡之大州,則王爲皇,齊、晉爲帝、後,八方伯爲八大王;此以小變大之法,治天下若烹小鮮,舉魯以容天下之説。

    若以實地計,由古之中國之《春秋》推爲今海外百《春秋》,各用一《春秋》而天下平。

    故《春秋》一劑良方,百人同病,今一人服藥良已,同病相憐,必推其方於同病之百人,服之皆愈,而後爲真良藥。

    此《春秋》所以爲六藝之始基,皇、帝之階級,由一推百,而天下平。

     作《春秋》不用《禹貢》五千,僅就三千裡立制者,以地球三萬,明加十倍,方則爲加百倍;方千裡一州者,大則爲方萬裡。

    脫胎換骨,不改形模,故千裡即萬裡起例,禹九州即海外大九州三萬裡之起例。

     九州在《禹貢》之中心,合五服計之二十五州,已畧爲三《春秋》,加二倍矣。

    今中國輻員,遠者不下九千裡,可爲《周禮》之九畿,則爲加八倍,合爲九《春秋》矣。

    方萬裡則加十倍,再以亞洲計之,得地球四分之一,五帝百八十方千裡,爲加十九倍,方萬五千裡,爲四帝;車輻之一爲二百廿五千裡,得二百五《春秋》,爲二十四倍。

    故就今之中國言,爲「洋溢中國,施及蠻貊」時局;就教化言,用夏變夷,實已由《春秋》加二倍、八倍、十倍、十九倍、二十四倍,推之九十九倍,固可按圖索驥。

     《春秋》爲仕宦之學,中有國,有家,有身,有心,有王,有諸侯,有内諸侯,有卿大夫士,由小推大,大方伯治萬裡。

    四月以法二百四十年之數。

    同年,何以有二年二十四月?是又天生上首,地生下首,晝夜相反,寒暑不同;在東爲春爲乾爲天,在西爲秋爲坤爲地;于此爲春,于彼爲秋;于此爲秋,于彼爲春。

    同一十二月,互化而爲二十四月矣。

    又,地球分十二次十二風十二土壤,以象十二月,合大地月中全有十二月之節候注。

    北鬥左旋,日躔右轉,凡日躔所歷爲立春正月節,彼此順逆兩行,而交會于寅、申二月;若巳、亥,則鬥柄與日躔互異。

    故大統以「春秋」立名,而不用冬夏,以十二小正之春秋明確注二神同在一宮,爲一定不易之法,故用春秋不用冬夏,取二和不取二中之義。

    取人事合天道,又以天道示人事,則「元年春王正月」大一統之義明矣。

     九、皇帝王伯疆域大小圖注 《大行人》之九州共爲方九千裡,每州得方三千裡,此帝制以五百裡爲一服,與皇輻以方千裡爲一畿者不同。

    然帝以方三千裡爲一州,是内九州已得《禹貢》九州者九,合爲八十一方千裡,此騶衍九九八十一之説,所以兼帝、皇而言也。

    《考工記》一轂三十輻,爲方三萬裡,開方,積得方千裡者九百。

    若四帝平分,各得方一萬五千裡,則各以方三千裡爲一州,每帝有内九州、外十六州,而一州已有《禹貢》九州之地;若五帝平分,割四帝車輻各四十五方千裡,各爲一百八十方千裡,每帝内立九州,得八十一方千裡,餘九十九方千裡,故其外隻能立十二州,《時則訓》所謂五帝分司五極、各方萬二千裡是也。

    要之,皇輻合爲三十六《禹貢》、百《春秋》,五帝平分,每帝得七《禹貢》有奇,得《春秋》各二十。

    《公羊》大一統之説,是以《春秋》爲基礎,《尚書》爲歸宿。

    學者得此皇、帝、王、伯疆域之大小,於經學思過半矣。

     十、九世異辭表 注 注 注 原無篇名,惟版心有題曰「圖」,今以爲篇題。

    又,此下各圖均加標題及序號,以求醒目。

     注 候:原作「侯」,據上下文意改。

     注 丘:原作「邱」,清人避孔子諱改,今回改。

    後文徑改,不再出校。

     注 ■:原作「□」,據圖改。

     注 此處文字疑有訛奪。

     注 待:原誤作「代」。

     注 爲:原無,依文例酌補。

     注 大:原作「六」,據文意改。

     注 方:原脫,據文意補。

     注 候:原誤作「侯」。

     注 確:原誤作「明磪」,據文意改。

     注 原此圖闕標題,據圖後説明擬。

     注 居中:「中」字原無,據文意擬補。

     注 滕:原誤作「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