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 九

關燈
七十二弟子解 【原文】 顔回,魯人,字子淵,少孔子三十歲。

    年二十九而發白,三十一早死。

    孔子曰:“自吾有回,門人日益親。

    ”回以德行著名,孔子稱其仁焉。

     闵損,魯人,字子骞,少孔子五十歲。

    以德行著名,孔子稱其孝焉。

     冉耕,魯人,字伯牛,以德著名,有惡疾①,孔子曰:“命也夫!” 冉雍,字仲弓,伯牛之宗族,生于不肖②之父,以德行著名。

     宰予,字子我,魯人,有口才,以言語著名。

    仕齊,為臨淄大夫,與田常亂,夷其三族。

    孔子恥之曰:“不在利病,其在宰予。

    ” 端木賜,字子貢,衛人,少孔子三十一歲,有口才著名。

    孔子每诎③其辯,家富累錢千金,常結驷連騎,以造原憲。

    憲居蒿廬蓬戶之中,與之言先王之義。

    原憲衣敝衣冠,并日④蔬食,衎然⑤,有自得之志。

    子貢曰:“甚矣,子如何之病也?”原憲曰:“吾聞無财者謂之貧,學道不能行者謂之病,吾貧也,非病也。

    ”子貢慚,終身恥其言之過。

    子貢行販,與時轉貨⑥。

    曆相魯衛而終齊。

     【注釋】 ①惡疾:嚴重的疾病。

     ②不肖:沒出息、品行不端。

     ③诎:通“黜”,罷黜、貶黜。

     ④并日蔬食:兩天合并成一天,吃一次素食。

    形容生活貧困。

     ⑤衎然:怡然自得、快快樂樂的樣子。

     ⑥與時轉貨:按照時機來買賣貨物賺錢。

     【譯文】 顔回,魯國人,字子淵,比孔子小三十歲。

    年僅二十九歲就滿頭白發,三十一歲英年早逝。

    孔子說:“自從我有了顔回以後,我的弟子們關系日漸親密。

    ”顔回的德行十分著名,孔子稱贊他的仁愛。

     闵損,魯國人,字子骞,比孔子小五十歲。

    憑借德行聞名,孔子稱贊他的孝順。

     冉耕,魯國人,字伯牛,憑借德行聞名,患有嚴重的疾病。

    孔子說:“這就是命啊!” 冉雍,字仲弓,與伯牛同一宗族。

    生他的父親是個很沒出息的人,冉雍憑借德行聞名。

     宰予,字子我,魯國人,有口才,以擅長說話聞名。

    宰予在齊國做官,擔任臨淄大夫,後來與齊國田常一起作亂,被夷平三族。

    孔子因此感到羞恥,他說:“這件事并不在于有什麼利弊,而在于宰予貪圖一己私利。

    ” 端木賜,字子貢,衛國人,比孔子小三十一歲。

    他憑借口才聞名。

    孔子時常警告他小心說話。

    他的家庭十分富裕,積累下家财萬貫,時常駕着四匹馬的馬車或者騎馬出行,去造訪原憲。

    原憲住在茅草屋中,與子貢一起探讨古人先王的經國之道。

    原憲穿着破衣服,戴着破帽子,兩天才吃一頓素餐,卻仍然很快樂,有自己的志向。

    子貢說:“你怎麼會病得如此嚴重?”原憲說:“我聽說沒有錢财稱為貧,學習道卻無法推行稱為病,我是貧,但不是病。

    ”子貢十分慚愧,一生都以說出這樣錯誤的話而感到羞恥,他曾經做過買賣,根據時機買賣貨物獲取利潤。

    曾經在魯國、衛國擔任過宰相,最終在齊國去世。

     【原文】 冉求,字子有,仲弓之族,少孔子二十九歲。

    有才藝①,以政事著名。

    仕為季氏宰,進則理其官職,退則受教聖師。

    為性多謙退,故子曰:“求也退,故進之。

    ” 仲由,卞人,字子路,一字季路,少孔子九歲。

    有勇力才藝②,以政事著名。

    為人果烈③而剛直,性鄙④而不達于變通。

    仕衛為大夫,蒯聩與其子辄争國,子路遂死辄難。

    孔子痛之曰:“自吾有由,而惡言不入于耳。

    ” 言偃,魯人,字子遊,少孔子三十五歲。

    時習于禮,以文學⑤著名。

    仕為武城宰。

    嘗從孔子适衛,與将軍之子蘭相善,使之受學于夫子。

     蔔商⑥,衛人,字子夏,少孔子四十四歲。

    習于《詩》,能通其義,以文學著名。

    為人性不弘,好論精微,時人無以尚之,嘗返衛,見讀史志者雲:“晉師伐秦,三豕渡河。

    ”子夏曰:“非也,己亥耳。

    ”讀史志者問諸晉史,果曰己亥。

    于是衛以子夏為聖。

    孔子卒後,教于西河⑦之上,魏文侯師事之,而谘⑧國政焉。

     颛孫師,陳人,字子張,少孔子四十八歲。

    為人有容貌資質⑨,寬沖博接⑩,從容自務?,居不務立于仁義之行,孔子門人友之而弗敬。

     曾參,南武城人,字子輿,少孔子四十六歲。

    志存孝道,故孔子因之以作《孝經》?。

    齊嘗聘欲以為卿而不就,曰:“吾父母老,食人之祿,則憂人之事,故吾不忍遠親而為人役。

    ”參後母遇之無恩,而供養不衰,及其妻以藜烝?不熟,因出之。

    人曰:“非七出也。

    ”答曰:“藜烝小物耳,吾欲使熟而不用吾命,況大事乎。

    ”遂出之,終身不取妻。

    其子元請焉,告其子曰:“高宗以後妻殺孝己?,尹吉甫以後妻放伯奇?,吾上不及高宗,中不比吉甫,庸知其得免于非乎。

    ” 【注釋】 ①才藝:才能和本領。

     ②勇力才藝:勇敢,力量,才能和本領。

     ③果烈:果敢剛烈。

     ④鄙:粗野、粗放。

     ⑤文學:文章和學問。

     ⑥蔔商:字子夏,“孔門十哲”之一。

     ⑦西河:戰國時期魏國土地,在今河南省安陽市。

    西河即黃河西部。

     ⑧谘:同“咨”,商讨、詢問。

     ⑨容貌資質:相貌俊麗,才能出衆。

     ⑩寬沖博接:待人寬厚,為人謙虛,知識廣博,善于接納他人意見。

    沖,謙虛。

     ?從容自務:重視自己的言行舉止。

     ?《孝經》:我國古代儒家經典代表作之一,講述倫理道德,相傳是孔子所作。

     ?藜烝:嫰藜制成的羹。

    烝,同“蒸”。

     ?“高宗”句:用典。

    相傳孝己是商王武丁的兒子,他為人孝順有加,是世人的楷模,武丁妻子去世後,武丁又娶一後妻,成為孝己的後母。

    後母向武丁進讒,孝己最終被放逐而死。

     ?“尹吉甫”句:用典。

    尹吉甫是周代的大臣,他有個兒子名叫伯奇,伯奇為人性情敦厚,孝順父母,尹吉甫卻聽信後妻讒言,将自己的兒子放逐出去。

     【譯文】 冉求,字子有,與仲弓同一家族,比孔子小二十九歲。

    他很有才能和本領,以治理政務聞名,擔任季孫氏的家臣,為官的時候能夠做到盡心盡力,不做官時就到孔子門下受教學習。

    為人性情以謙遜和退讓為主,因此孔子說:“冉求做事總是退讓,因此應該勉勵他。

    ” 仲由,魯國卞地人,字子路,一字季路,比孔子小九歲。

    為人有勇氣、力量、才能和本領,以擅長治理政務聞名。

    他性格果敢剛烈,剛直不阿,性情粗放不懂得變通。

    在衛國擔任大夫的時候,蒯聩與他的兒子辄争奪政權,于是子路為保護辄而死。

    孔子十分心痛,說:“自從我有了仲由,再也聽不到那些中傷的話了。

    ” 言偃,魯國人,字子遊,比孔子小三十五歲。

    經常研習禮儀,憑借文章和學問聞名。

    他擔任武城宰,曾經跟随孔子到衛國,與衛國将軍的兒子蘭相處很好,在他的影響下,蘭也跟随孔子求學。

     蔔商,衛國人,字子夏,比孔子小四十四歲。

    他研習《詩經》,能夠精通其中的意義,憑借文章和學問著名。

    子夏為人胸襟不夠寬廣,喜歡讨論一些細微的事情,當時的人沒有能超過他的學問的。

    他曾經返回衛國,看見讀史志的人說:“晉國軍隊讨伐秦國,三豕過河。

    ”子夏說:“不對,是己亥過河。

    ”讀史志的人将這件事詢問晉國史官,果然說是己亥。

    因此衛國人尊子夏為聖人。

    孔子去世以後,子夏在西河之上講學,魏文侯将子夏當作老師一樣來事奉,經常與他商讨國事、政事。

     颛孫師,陳國人,字子張。

    比孔子小四十八歲。

    颛孫師相貌俊麗,才能出衆,待人寬厚,為人謙遜,知識廣博,并且善于接納他人意見,十分重視自己的言行。

    他卻不緻力于仁義的傳播,孔子的弟子雖然與他友好,卻并不尊敬他。

     曾參,南武城人,字子輿。

    比孔子小四十六歲。

    曾參以至孝為自己的人生志向,孔子因他而作《孝經》。

    齊國人曾經想要聘請他為卿,曾參拒絕了任職。

    他說:“我的父母已經年邁,吃别人的俸祿,就要擔心别人的事情,因此我不忍心遠離自己的雙親而為他人奴役。

    ”曾參的後母待他很不好,而曾參卻始終供養,十分孝順。

    曾參的妻子因為藜烝沒有做熟,就被曾參休了。

    有人說:“這并不是七出之條啊。

    ”曾參說:“藜烝隻是一件小事情,我想要讓她蒸熟,她卻不聽從我的命令,更何況是大事呢?”于是休了妻子。

    曾參終身都沒有續娶,他的兒子元請求他再續弦,他告訴兒子說:“高宗因為後妻的讒言而殺死了自己的兒子孝己,尹吉甫因為後妻讒言而放逐了兒子伯奇。

    我上不及高宗,中不及尹吉甫,又怎麼能知道續弦以後可以避免過錯呢?” 【原文】 澹台滅明,武城人,字子羽,少孔子四十九歲,有君子之姿。

    孔子嘗以容貌望①其才,其才不充②孔子之望。

    然其為人,公正無私,以取與去就③,以諾為名,仕魯為大夫。

     高柴,齊人,高氏之别族,字子羔,少孔子四十歲,長不過六尺,狀貌甚惡④。

    為人笃孝而有法正,少居魯,見知名于孔子之門,仕為武城宰。

     宓不齊,魯人,字子賤,少孔子四十九歲。

    仕為單父宰,有才智,仁愛百姓不忍欺,孔子美⑤之。

     樊須,魯人,字子遲,少孔子四十六歲,弱仕于季氏⑥。

     有若,魯人,字子有,少孔子三十六歲。

    為人強識⑦,好古道也⑧。

     公西赤,魯人,字子華,少孔子四十二歲。

    束帶⑨立朝,閑⑩賓主之儀。

     原憲,宋人,字子思,少孔子三十六歲。

    清淨守節,貧而樂道?,孔子為魯司寇,原憲嘗為孔子宰?。

    孔子卒後,原憲退隐,居于衛。

     公冶長,魯人,字子長,為人能忍恥,孔子以女妻?之。

     南宮韬,魯人,字子容,以智自将?,世清不廢?,世濁不污?,孔子以兄子妻之。

     公析哀,齊人,字季沉,鄙天下多仕于大夫家者,是故未嘗屈節人臣。

    孔子特歎貴之。

     曾點,曾參父,字子皙,疾?時禮教不行,欲修之,孔子善焉。

    《論語》所謂“浴乎沂,風乎舞雩?之下”。

     顔由,顔回父,字季路,孔子始教學于闾裡?而受學,少孔子六歲。

     商瞿,魯人,字子木,少孔子二十九歲。

    特好《易》?,孔子傳之志焉。

     【注釋】 ①望:希望。

     ②充:滿足、達到。

     ③取與去就:得到、給予、拒絕、服從。

     ④惡:樣貌醜陋。

     ⑤美:以其品德為美。

     ⑥弱:弱冠,即年少的時候。

    季氏:春秋時魯國執政的共有三家,季氏是其中之一。

     ⑦強識:具有很強的記憶力。

     ⑧好:喜好、愛好。

    古道:指古人的節操和風氣。

     ⑨束帶:整理好衣冠。

     ⑩閑:通“娴”,娴熟。

     ?樂道:以聽孔子講學為樂。

    道,這裡指孔子講學。

     ?孔子宰:孔子的管家。

     ?妻:名詞作動詞,這裡是嫁給他為妻。

     ?自将:保全自己。

     ?不廢:不放棄自己,指有所作為。

     ?不污:不污穢,意為不同流合污。

     ?疾:痛心。

     ?舞雩:春秋時,魯國用來求雨的神壇。

    求雨時,命女巫在壇上舞,因此稱舞雩。

     ?闾裡:民間、鄉間。

    一作“阙裡”,指孔子的故裡,在今山東省曲阜市阙裡街。

     ?《易》:《易經》,也稱《周易》,是我國最古老的占蔔術書籍。

     【譯文】 澹台明滅,武城人,字子羽,比孔子小四十九歲,為人有君子的姿态。

    孔子曾經希望他的才能也像他的容貌一樣出衆。

    他的才能沒有達到孔子的期望,但是他為人公正無私,獲取、給予、離開、服從全都以承諾為準,并因此而聞名,在魯國擔任大夫。

     高柴,齊國人,高氏家族的分支,字子羔。

    比孔子小四十歲。

    高柴身高不超過六尺,樣貌十分醜陋。

    但為人敦厚孝順并且行為端正,年少時居住在魯國,成為孔子門下弟子後廣為人知,擔任武城宰一職。

     宓不齊,魯國人,字子賤。

    比孔子小四十九歲。

    擔任單父宰,為人有才能智慧,有仁愛之心,不忍心欺淩百姓,孔子稱贊他。

     樊須,魯國人,字子遲。

    比孔子小四十六歲,年少時為季氏做家臣。

     有若,魯國人,字子有。

    比孔子小三十六歲。

    為人有很強的記憶力,喜好古人的道德和節操。

     公西赤,魯國人,字子華,比孔子小四十二歲。

    他整理好衣冠站立在朝堂上,對賓主之間的禮儀十分熟悉。

     原憲,宋國人,字子思,比孔子小三十六歲。

    為人清廉純潔,遵守節操,清貧而以聽從孔子教誨為樂。

    孔子在魯國擔任司寇的時候,原憲曾經擔任孔子的管家。

    孔子去世以後,原憲隐居不仕,居住在衛國。

     公冶長,魯國人,字子長,為人能忍辱負重。

    孔子将自己的女兒許配給他。

     南宮韬,魯國人,字子容。

    用智慧來保全自己,世道清平能有所作為,世事渾濁也不同流合污。

    孔子将兄長的女兒許配給他。

     公析哀,齊國人,字季沉。

    鄙視天下士人都到大夫家擔任家臣,因此自己從來沒有屈節去做家臣。

    孔子特别贊歎欣賞他。

     曾點,曾參的父親,字子皙。

    痛恨當時社會禮教不能實行,想要治理這種現象。

    孔子認為這種做法很對,孔子在《論語》中說他“在沂水裡沐浴,在舞雩處納涼”。

     顔由,顔回的父親,字季路。

    孔子在自己的故鄉阙裡開始教學的時候,顔由就跟從學習。

    比孔子小六歲。

     商瞿,魯國人,字子木,比孔子小二十九歲。

    特别喜好鑽研《易經》,孔子傳授給商瞿學問,他都記錄了下來。

     【原文】 漆雕開,蔡人,字子若,少孔子十一歲,習《尚書》①,不樂仕。

    孔子曰:“子之齒②可以仕矣,時将過。

    ”子若報③其書曰:“吾斯之未能信④。

    ”孔子悅焉。

     公良儒,陳人,字子正,賢而有勇。

    孔子周行⑤,常以家車五乘從。

     秦商,魯人,字不慈,少孔子四歲。

    其父菫父,與孔子父叔梁纥俱以力聞。

     顔亥,魯人,字子驕,少孔子五十歲。

    孔子适衛,子驕為仆,衛靈公與夫人南子同車出⑥,而令宦者雍渠參乘⑦,使孔子為次乘⑧,遊過市,孔子恥之。

    顔亥曰:“夫子何恥之?”孔子曰:“《詩》雲:‘觏爾新婚,以慰我心。

    ⑨’”乃歎曰:“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

    ” 司馬耕,宋人,字子牛。

    牛為人性躁,好言語,見兄桓魋行惡,牛常憂之。

     巫馬期,陳人,字子期,少孔子三十歲。

    孔子将近行,命從者皆持蓋⑩,已而果雨。

    巫馬期問曰:“旦?無雲,既日出,而夫子命持雨具,敢問何以知之?”孔子曰:“昨暮月宿于畢?,《詩》不雲乎:‘月離于畢,俾滂沱矣。

    ?’以此知之。

    ” 梁鳣,齊人,字叔魚,少孔子三十九歲。

    年三十未有子,欲出其妻。

    商瞿謂曰:“子未也,昔吾年三十八無子,吾母為吾更取室,夫子使吾之齊,母欲請留吾,夫子曰:‘無憂也,瞿過四十,當有五丈夫?。

    ’今果然,吾恐子自晚生耳,未必妻之過。

    ”從之,二年而有子。

     琴牢,衛人,字子開,一字張。

    與宗魯友,聞宗魯死,欲往吊焉,孔子弗許,曰:“非義也。

    ” 冉儒,魯人,字子魚,少孔子五十歲。

     顔辛,魯人,字子柳,少孔子四十六歲。

     伯虔,字楷,少孔子五十歲。

     公孫龍,衛人,字子石,少孔子五十三歲。

     曹卹,少孔子五十歲。

     陳亢,陳人,字子亢,一字子禽,少孔子四十歲。

     叔仲會,魯人,字子期,少孔子五十四歲,與孔璇年相比?,每孺子之?,執筆記事于夫子,二人疊?侍左右。

    孟武伯見孔子而問曰:“此二孺子之幼也于學,豈能識于壯哉?”孔子曰:“然。

    少成則若?性也,習慣若自然也。

    ” 秦祖,字子南。

     奚蒧,字子楷。

     公祖茲,字子之。

     廉潔,字子曹。

     公西輿,字子上。

     宰父黑,字子黑。

     公西減,字子尚。

     穰驷赤,字子從。

     冉季,字子産。

     薛邦,字子從。

     石處,字裡之。

     懸亶,字子象。

     左郢,字子行。

     狄黑,字哲之。

     商澤,字子秀。

     任不齊,字子選。

     榮祈,字子祺。

     顔哙,字子聲。

     原忼,字子籍。

     公賓,字子仲。

     秦非,字子之。

     漆雕從,字子文。

     燕伋,字子思。

     公夏守,字子乘。

     勾井疆,字子疆。

     步叔乘,字子車。

     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