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 九

關燈
子蜀,字子明。

     邽選,字子飲。

     施之常,字子恒。

     申績,字子周。

     樂欣,字子聲。

     顔之仆,字子叔。

     孔弗,字子蔑。

     漆雕侈,字子斂。

     懸成,字子橫。

     顔相,字子襄。

     右夫子弟子七十二人,皆升堂入室者。

     【注釋】 ①《尚書》:一名《書經》、《書》,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史書,一部多種體裁的文學彙編。

     ②齒:年齡、年紀。

     ③報:回複、回答。

     ④斯:指為官之道。

    信:明确、明白、清楚。

     ⑤周行:周遊列國。

     ⑥衛靈公:春秋時衛國的第二十八代國君,姬姓,名元。

    南子:衛靈公夫人,原本是宋國公主。

     ⑦參乘:一作“骖乘”,古時有身份的人乘車出行時,坐在車右擔任警衛的人。

     ⑧次乘:從車。

     ⑨“觏爾”二句:看到你新婚,我的心裡便得到安慰。

    源自《詩經·小雅·車轄》。

    觏,遇見、看到。

     ⑩持蓋:拿着傘。

     ?旦:早上、清晨。

     ?畢:星名,二十八星宿之一。

     ?“月離”二句:源自《詩經·小雅·漸漸之石》。

    月亮離開畢宿,滂沱大雨就要來了。

     ?丈夫:這裡特指男孩。

     ?相比:相近、相仿。

     ?每孺子之:每當有兒童前來。

    之,來到。

     ?疊:輪換、輪流。

     ?若:變成。

     【譯文】 漆雕開,蔡國人,字子若。

    比孔子小十一歲。

    喜歡研習《尚書》,不喜歡當官。

    孔子說:“你的年紀已經能夠當官了,再不做就要錯過時機了。

    ”子若寫信答複孔子說:“我認為自己仍然不明白為官之道。

    ”對子若的做法,孔子很高興。

     公良儒,陳國人,字子正,為人賢能并且有勇氣。

    孔子周遊列國的時候,子正曾從家裡帶五輛車跟從。

     秦商,魯國人,字不慈。

    比孔子小四歲。

    他的父親堇父,與孔子的父親叔梁纥一起,都以力氣大聞名。

     顔亥,魯國人,字子驕。

    比孔子小五十歲。

    孔子到衛國的時候,子驕作為仆人随行。

    衛靈公與夫人南子乘坐同一輛車出遊,并且命令宦官雍渠陪乘,讓孔子坐次乘。

    車輛經過市集,孔子為此感到羞恥。

    顔亥說:“先生為什麼感到羞恥呢?”孔子說:“《詩經》中說:‘看到你新婚,我就感到安心了。

    ’”于是感慨地說:“我從來沒看見過有人像喜好美色那樣喜好德行。

    ” 司馬耕,宋國人,字子牛。

    子牛為人性格暴躁,喜歡争辯。

    他看見自己的兄長桓魋做壞事,常常為此憂慮。

     巫馬期,陳國人,字子朝。

    比孔子小三十歲。

    孔子即将出行前,命令随從們都帶好雨具,沒過多久,果然下雨了。

    巫馬期詢問說:“早上的時候還是萬裡無雲,太陽都出來了,但是先生您卻命令随從攜帶雨具。

    敢問先生是如何知道要下雨的?”孔子說:“昨天晚上月亮停在畢宿上。

    《詩經》上不是說:‘月亮離開畢宿,大雨就要來了。

    ’根據這句話,所以我知道要下雨了。

    ” 梁鳣,齊國人,字叔魚。

    比孔子小三十九歲。

    他三十歲了還沒有兒子,想要休妻。

    商瞿對他說:“你不要這樣做。

    過去我三十八歲了仍然沒有孩子,我的母親想要為我再娶一房。

    先生讓我到齊國去,母親想要請求先生讓我留下。

    先生說:‘不要擔心,商瞿四十歲後,應當有五個兒子。

    ’現在果然如此。

    我想你的兒子可能是晚出生而已,并不一定是你妻子的過錯。

    ”梁鳣聽從了商瞿的勸告,兩年之後,果然有了兒子。

     琴牢,衛國人,字子開,一字張,他與宗魯是好朋友,得知宗魯去世的消息,想要前去吊唁,孔子不同意,說:“這不符合義理。

    ” 冉儒,魯國人,字子魚。

    比孔子小五十歲。

     顔辛,魯國人,字子柳,比孔子小四十六歲。

     伯虔,字楷。

    比孔子小五十歲。

     公孫龍,衛國人,字子石,比孔子小五十三歲。

     曹卹,比孔子小五十歲。

     陳亢,陳國人,字子亢,一字子禽。

    比孔子小四十歲。

     叔仲會,魯國人,字子期。

    比孔子小五十四歲。

    他與孔璇年紀相仿,每當有學童來到,他都拿筆幫助孔夫子記錄,叔仲會和孔璇兩人輪流侍奉在孔子身邊。

    孟武伯見孔子詢問說:“這兩個孩子這麼小年紀就開始學習,等到成年了還能夠記住所學的知識嗎?”孔子說:“可以。

    小時候開始學習,長久以後就變成一種本性,習慣了就會變成自然。

    ” 秦祖,字子南。

     奚蒧,字子楷。

     公祖茲,字子之。

     廉潔,字子曹。

     公西輿,字子上。

     宰父黑,字子黑。

     公西減,字子尚。

     穰驷赤,字子從。

     冉季,字子産。

     薛邦,字子從。

     石處,字裡之。

     懸亶,字子象。

     左郢,字子行。

     狄黑,字哲之。

     商澤,字子秀。

     任不齊,字子選。

     榮祈,字子祺。

     顔哙,字子聲。

     原忼,字子籍。

     公賓,字子仲。

     秦非,字子之。

     漆雕從,字子文。

     燕伋,字子思。

     公夏守,字子乘。

     勾井疆,字子疆。

     步叔乘,字子車。

     石子蜀,字子明。

     邽選,字子飲。

     施之常,字子恒。

     申績,字子周。

     樂欣,字子聲。

     顔之仆,字子叔。

     孔弗,字子蔑。

     漆雕侈,字子斂。

     懸成,字子橫。

     顔相,字子襄。

     以上孔子的這七十二名弟子,都是具有很高深學識的人。

     本姓解 【原文】 孔子之先①,宋之後②也。

    微子啟,帝乙之元子,纣之庶兄,以圻③内諸侯,入為王卿士。

    微,國名,子爵。

    初,武王克殷,封纣之子武庚于朝歌,使奉湯祀。

    武王崩,而與管、蔡、霍三叔作難④,周公相⑤成王東征之。

    二年,罪人斯得,乃命微子代殷後,作《微子之命》申⑥之,與國⑦于宋,徙殷之子孫,唯微子先往仕周,故封之賢。

    其弟曰仲思,名衍,或名洩。

    嗣微之後,故号微仲。

    生宋公稽,胄子⑧雖遷爵易位,而班級⑨不及其故者,得以故官為稱。

    故二微雖為宋公,而猶以微之号自終。

    至于稽,乃稱公焉。

     【注釋】 ①先:祖先。

     ②後:後代,後裔。

     ③圻:方圓千裡之地。

     ④作難:叛亂。

     ⑤相:輔助。

     ⑥申:申明。

     ⑦與國:建立國家。

     ⑧胄子:子孫後世。

     ⑨班級:爵位等級。

     【譯文】 孔子的祖先是宋國的後裔。

    微子啟是帝乙的長子,商纣王同父異母的哥哥,是方圓千裡之地的諸侯,在朝廷之内則是君王的卿士。

    微,是一個諸侯國的名字,屬于子爵的級别。

    當初武王征服了殷商,将商纣的兒子武庚封為朝歌的諸侯,讓他奉行對商湯的祭祀。

    武王死了以後,武庚和管叔、蔡叔、霍叔一同作亂謀反。

    周公輔助成王對他們展開了東征,用了兩年的時間,這三個犯罪的人都被抓獲。

    于是就任命微子接替武庚做朝歌的諸侯,并作了《微子之命》以申明法令,在宋地建立了國家,将殷人的後代都遷移到了那裡。

    因為微子最先到周朝去做官,所以被周天子封為賢人。

    微子的弟弟仲思,名字叫作衍或者洩的,繼承了微子的爵位,因此号為微仲。

    仲思生了宋公稽,他們的後世子孫雖然爵位幾度變動,但都沒有祖輩的等級高,因此仍用先人的爵位相稱。

    因此微子和他的弟弟雖然都是宋公,卻始終用微這個封号,一直到了稽,才開始稱作公。

     【原文】 宋公生丁公申,申公生湣公共及襄公熙,熙生弗父何及厲公方祀。

    方祀以下,世為宋卿。

    弗父何生宋父周,周生世子勝,勝生正考甫,考甫生孔父嘉。

    五世親盡,别①為公族,故後以孔為氏焉。

    一曰孔父者,生時所賜号也,是以子孫遂以氏族。

    孔父生子木金父,金父生睪夷,睪夷生防叔,避華氏之禍而奔②魯。

    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

    曰雖有九女而無子。

    其妾生孟皮,孟皮一字伯尼,有足病。

    于是乃求婚于顔氏。

    顔氏有三女,其小曰徵在,顔父問三女曰:“陬大夫雖父祖為士,然其先聖王之裔。

    今其人身長十尺,武力絕倫,吾甚貪③之。

    雖年長性嚴,不足為疑④。

    三子孰能為之妻?”二女莫對,徵在進曰:“從父所制,将何問焉?”父曰:“即爾能矣。

    ”遂以妻之。

    徵在既往,廟見。

    以夫之年大,懼不時⑤有男,而私禱尼丘之山以祈焉。

    生孔子,故名丘而字仲尼。

     【注釋】 ①别:分出。

     ②奔:逃往。

     ③貪:喜愛。

     ④疑:擔心,憂慮。

     ⑤不時:不及時。

     【譯文】 宋公稽生了丁公申,申公生了湣公共和襄公熙,熙生了弗父何和厲公方祀。

    從方祀以下的後代,都世襲為宋國卿。

    弗父何生了宋父周,周生了世子勝,勝生了正考甫,甫生了孔父嘉。

    至此為五世,嫡親關系也到此結束,便分出了同族,而後來其中的一個分支就是以孔為氏。

    而孔父這個名号的來由,一種說法是,是生下來帝王就賜給的封号,于是後來的子孫就以這個名号作為宗族的命名。

    孔父生了兒子木金父,金父生了睪夷,睪夷生了防叔,防叔為了躲避華氏之禍就逃到了魯國。

    防叔生了伯夏,伯夏生了叔梁纥。

    據說叔梁纥的妻子生了九個女兒卻沒有兒子,他的小妾生了兒子孟皮,孟皮字伯尼,他的腳有毛病。

    于是叔梁纥向顔氏求婚。

    顔氏有三個女兒,最小的女兒名為徵在。

    顔父問他的三個女兒道:“陬邑的這個大夫雖然祖輩和父輩都隻是士,他們的祖先卻是聖王的後裔。

    現在求婚的這個叔梁纥身高十尺,力氣絕倫,我十分喜歡他。

    雖然他年齡很大,性格暴躁,但這并不值得擔心。

    你們三個人誰願意做他的妻子?”另外兩個女兒都沒有說話,隻有小女兒徵在上前說道:“一切聽從父親的安排,又有什麼可問的呢?”顔父便說:“那就是你能做他的妻子了。

    ”于是就将小女兒嫁給他。

    徵在出嫁時,是在宗廟中和叔梁纥相見的。

    徵在因為丈夫年紀大,害怕不能及時生出兒子,就私下裡在丘尼之山祈禱,後來便生下了孔子,因此起名為丘,字仲尼。

     【原文】 孔子三歲而叔梁纥卒,葬于防。

    至十九,娶于宋之上官氏,生伯魚。

    魚之生也,魯昭公以鯉魚賜孔子,榮君之贶①,故因以名曰鯉,而字伯魚。

    魚年五十,先孔子卒。

     齊太史子與适魯,見孔子,孔子與之言道。

    子與悅,曰:“吾鄙人也,聞子之名,不睹子之形久矣,而未知寶貴也,乃今而後知泰山之為高,淵海之為大。

    惜乎,夫子之不逢明王,道德不加②于民,而将垂寶以贻後世。

    ”遂退而謂南宮敬叔曰:“今孔子先聖之嗣,自弗父何以來,世有德讓③,天所祚④也。

    成湯以武德王天下,其配在文⑤。

    殷宗以下,未始有也。

    孔子生于衰周,先王典籍,錯亂無紀,而乃論百家之遺記,考正其義,祖述⑥堯舜,憲章⑦文武,删《詩》述《書》,定《禮》理《樂》,制作《春秋》,贊明《易》道,垂訓後嗣,以為法式,其文德著矣。

    然凡所教誨,束脩已上,三千餘人,或者天将欲與素王⑧之乎。

    夫何其盛也。

    ”敬叔曰:“殆如吾子之言,夫物莫能兩大⑨。

    吾聞聖人之後,而非繼世之統,其必有興者焉。

    今夫子之道至矣,乃将施乎無窮。

    雖欲辭天之祚,故未得耳。

    ”子貢聞之,以二子之言告孔子。

    子曰:“豈若是哉?亂而治之,滞而起之,自吾志,天何與焉?” 【注釋】 ①贶:贈送。

     ②加:施加。

     ③讓:禮讓,謙讓。

     ④祚:賜福。

     ⑤文:禮樂制度。

     ⑥祖述:效法遵循前人的行為和學說。

     ⑦憲章:效法。

     ⑧素王:有帝王的德行而沒有居王位的人。

     ⑨兩大:兩全其美。

     【譯文】 孔子三歲的時候叔梁纥去世,埋葬在防。

    孔子十九歲的時候,娶宋國的上官氏為妻,生了兒子伯魚。

    伯魚出生的時候,魯昭公派人将鯉魚贈送給孔子以示慶賀。

    孔子為君王的贈送感到榮幸,就給兒子取名為鯉,字伯魚,伯魚活到了五十歲,比孔子早去世。

     齊國的太史子與到了魯國,拜見了孔子,孔子和他談論道。

    子與高興地說:“我是一個鄙陋之人,早就聽說了您的大名,卻一直沒有機會見到您本人。

    在您這裡知道的知識是非常寶貴的,從今以後我才算是知道泰山的高峻,大海的寬廣了。

    可惜您沒有遇到聖明的君主,道德不能施加于人民,而隻能流傳下去留給後世的人了。

    ”于是回去以後就對南宮敬叔說:“現在的孔子是古代聖人的後嗣,自從弗父何以來,一直都是德行謙讓,這是上天賜予的福分啊。

    成湯是以武功德行稱王于天下的,他将禮樂制度和武功德行相配合。

    自從殷商以後,就再也沒有像成湯那樣的君主了。

    孔子出生在已經衰敗了的周朝,先王的典籍都錯亂而沒有秩序了。

    孔子就考察整理了百家所遺留下來的記錄,考證其中的義理,仿效堯帝和舜帝,效法于文王和武王,删定了《詩經》,論述了《尚書》,制定整理了《禮》、《樂》,制作了《春秋》,闡明了《周易》的道理,給後世留下了訓言,作為效法的準則。

    他的禮樂制度和德行都是那樣的顯著。

    而他所教誨的學生,行了拜師之禮的,就達三千多人,也許是上天想要讓他做一個素王吧。

    不然怎麼會如此興盛啊!”敬叔說:“這大概就像您說的那樣,事情往往不能兩全其美,我聽說在聖人之後,如果先王的傳統沒有被很好地繼承,那樣就一定會有人去振興它。

    現在孔子的道已經很完備了,就要被長久地施用于世了,即便是他想推辭掉上天的恩賜,又哪裡會行得通呢?”子貢聽了這些以後,就将這兩個人所說的話告訴了孔子,孔子說:“哪裡是這個樣子的呢?世道亂了就要得到整治,事物停滞了就要被興起,這是我一向的志向,和上天有什麼關系呢?” 終記解 【原文】 孔子蚤晨作①,負手曳杖,逍遙于門而歌曰:“泰山其頹②乎!梁木其壞③乎!哲人其萎④乎!”既歌而入,當戶而坐。

    子貢聞之曰:“泰山其頹,則吾将安仰;梁木其壞,則吾将安杖;哲人其萎,吾将安放⑤。

    夫子殆将病也。

    ”遂趨而入。

    夫子歎而言曰:“賜,汝來何遲。

    予疇昔⑥夢坐奠于兩楹之間。

    夏後氏殡于東階之上,則猶在阼⑦。

    殷人殡于兩楹之間,則與賓主夾之。

    周人殡于西階之上,則猶賓之。

    而丘也即殷人,夫明王不興,則天下其孰能宗⑧餘?餘殆将死。

    ”遂寝病,七日而終,時年七十二矣。

     【注釋】 ①蚤晨作:早晨起來。

    蚤,通“早”。

    作,起來。

     ②頹:坍塌、崩塌。

     ③壞:朽壞。

     ④萎:困頓、萎靡。

     ⑤放:效仿。

     ⑥疇昔:往昔、以前。

     ⑦阼:大堂下面東邊的台階,是用來迎接客人的地方。

     ⑧宗:宗奉。

     【譯文】 孔子早晨起來,背着手拖着拐杖,悠然自得地在門口漫步,口中唱道:“泰山将要崩塌了啊!梁木将要朽壞了啊!哲人将要困頓而死了啊!”歌唱完以後就走進房間,對着門口坐了下來。

    子貢聽到了這些以後說道:“泰山崩塌了的話,我還能仰望什麼呢?梁木朽壞了的話,我還能依靠什麼呢?哲人困頓而死的話,我還能效仿誰呢?恐怕老師是要病重了啊。

    ”于是就快步走進去拜見孔子。

    孔子歎息地說道:“賜啊,你來得太晚了。

    我之前做夢夢到自己在兩楹之間坐着進行祭奠。

    夏朝人殡于東邊的台階上,那裡是主人迎接賓客的地方。

    殷人殡于兩楹之間,那裡是賓客和主人之間的夾縫。

    周人殡于西邊的台階上,那裡也是主人迎接賓客的地方。

    而我自己是殷人,也就是處于夾縫之中。

    如果沒有賢明的君王出現,天下人有誰能夠尊奉我這個處于夾縫之間的人呢?我就要死了。

    ”接着就卧病在床了,過了七天就死去了,死時七十二歲。

     【原文】 哀公诔曰:“昊天不吊①,不慭遺一老,俾屏②餘一人以在位,茕茕③餘在疚,於乎哀哉!尼父無自律。

    ”子貢曰:“公其不沒于魯乎?夫子④有言曰:‘禮失則昏,名失則愆。

    ’失志為昏,失所為愆。

    生不能用,死而诔之,非禮⑤也。

    稱一人,非名,君兩失之矣。

    ” 【注釋】 ①吊:仁慈、善良。

     ②屏:屏蔽,引申為捍衛、保護。

     ③茕茕:孤零零一個人。

     ④夫子:指孔子。

     ⑤禮:禮儀、禮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