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 八

關燈
降貴來到這裡呢?”子貢說:“如今我遊說吳王去讨伐齊國以救援魯國,他心裡已經同意了,隻是畏懼越國,說:‘等我征伐越國以後才可以這麼做。

    ’那樣的話越國必定是被攻破了。

    況且沒有報複人的打算卻被人懷疑,這是很拙笨的;有了報複的打算卻被人知曉,這是很危險的;事情還沒有施行就已經被人探到了風聲,這就更加危險了。

    這三種狀況,是舉事的最大危害。

    ”勾踐聽了以後叩頭說:“我曾經不自量力地和吳國作戰,結果被圍困到了會稽,所造成的痛苦真的是痛入骨髓,我日日夜夜都在反思,以至于嘴唇幹裂,口舌焦渴,一心想要和吳王決一死戰,這是我最大的心願。

    感謝您現在告訴了我其中的利害,希望大夫您能告訴我該怎麼辦。

    ”子貢說:“吳王為人兇殘,大臣們都不堪忍受了。

    如今國力凋敝,百姓怨聲載道,大臣也私下想要發動政變,伍子胥因為進谏而被殺死,太宰嚭因谄媚而專權,這正是報複吳國的最佳時機。

    如果大王您能夠發兵幫助,以投合他的心意,并用重金珍寶去取得他的歡心,用謙卑的言辭和尊貴的禮儀去推崇他,那麼他一定會興兵伐齊的。

    這就是聖人所說的委屈自己以求得實現自己的心願。

    如果他打敗了,那就是大王您的福分,如果他打勝了,必定會趁機帶兵逼近晉國,到時候我就會向北去見晉王,讓他和您一同攻伐吳國,那樣吳國一定會被削弱。

    等他的精銳部隊在齊國折損殆盡的時候,他的重兵又會被晉國所牽制,在他疲憊不堪的時候,您再趁機出兵攻打他,那樣的話就一定會消滅吳國的。

    ”越王又一次叩頭,非常高興地同意了。

    于是子貢回到了吳國。

    五天以後,越王派遣大夫文種跪着觐見吳王,上報道:“我們的國君願意親自率領越國境内的三千士兵一起前來聽命于您。

    ”吳王将文種的話告訴子貢,問道:“越王要親自率領士兵以跟随我讨伐齊國,這樣可以嗎?”子貢說:“這樣不行。

    已經調動了他人國家内的兵馬,又要讓他們的國君跟随出戰,這是不符合道義的。

    ”于是吳王接受了越王派送來的軍隊,辭謝了越王,親自率領國内全部的軍隊去讨伐齊國,大敗了齊國軍隊。

    接着子貢就離開了吳國,北上趕到晉國境内,遊說晉國國君趁機攻打吳國。

    吳國、晉國在黃池大戰。

    越王便趁機去襲擊吳國的國都,吳王隻好匆忙從晉國撤回軍隊和越王作戰,最後吳國被滅,吳王自己也死了。

    孔子說:“讓齊國發生戰亂而讓魯國得以保存,這是我原本的願望。

    但是讓晉國強大而讓吳國凋敝,以及讓吳國滅亡、越國稱霸,這些都是子貢遊說的成果啊。

    可見,巧言辭令會損害話語的真實性,說話不可以不慎重啊。

    ” 【原文】 孔子弟子有宓子賤者,仕于魯,為單父宰。

    恐魯君聽讒言,使己不得行其政。

    于是辭行,故請君之近史①二人與之俱至官。

    宓子戒其邑吏,令二史書,方書,辄掣其肘。

    書不善,則從而怒之。

    二史患②之,辭請歸魯。

    宓子曰:“子之書甚不善,子勉而歸矣。

    ”二史歸報于君曰:“宓子使臣書而掣肘,書惡而又怒臣,邑吏皆笑之,此臣所以去之而來也。

    ”魯君以問孔子。

    子曰:“宓不齊,君子也。

    其才任霸王之佐,屈節治單父,将以自試③也。

    意者以此為谏乎?”公寤④,太息而歎曰:“此寡人之不肖⑤。

    寡人亂宓子之政而責其善者,數矣。

    微二史,寡人無以知其過,微夫子,寡人無以自寤。

    ”遽發所愛之使告宓子曰:“自今已往,單父非吾有也,從子之制,有便于民者,子決為⑥之。

    五年一言其要⑦。

    ”宓子敬奉诏,遂得行其政,于是單父治焉。

    躬敦厚,明親親,尚笃敬,施至仁,加懇誠,緻忠信,百姓化之。

    齊人攻魯,道由⑧單父,單父之老請曰:“麥已熟矣,今齊寇至,不及人人自收其麥。

    請放民出,皆獲傅郭之麥,可以益糧,且不資于寇。

    ”三請而宓子不聽。

    俄而齊寇逮于麥。

    季孫聞之怒,使人以讓宓子曰:“民寒耕熱耘,曾不得食,豈不哀哉?不知猶可,以告者而子不聽,非所以為民。

    ”宓子蹙然⑨曰:“今茲無麥,明年可樹。

    若使不耕者獲,是使民樂有寇。

    且得單父一歲之麥,于魯不加強,喪之不加弱。

    若使民有自取之心,其創必數世不息。

    ”季孫聞之,赧然⑩而愧曰:“地若可入,吾豈忍見宓子哉?” 【注釋】 ①近史:君王身邊親近的人。

     ②患:害怕。

     ③自試:自己檢驗一下自己的才能。

     ④寤:醒悟。

     ⑤不肖:不賢明。

     ⑥為:治理。

     ⑦要:大概。

     ⑧由:經過。

     ⑨蹙然:不高興的樣子。

     ⑩赧然:因羞愧而臉紅的樣子。

     【譯文】 孔子有一個弟子名叫宓子賤的,在魯國擔任單父宰。

    宓子賤擔心魯君會聽信小人的讒言,讓自己的執政方案不能夠施行,于是就在辭别魯君出發的時候,故意要求魯君身旁的兩個親近的官吏一同赴任。

    到了上任處所以後,宓子賤暗地裡告誡單父地方的官吏,讓他們在那兩位史官起草文書時,抓住他們的胳膊肘。

    這樣一來,他們寫出的字就很難看,于是宓子賤就很生氣,兩位史官為此感到很害怕,便辭職請求回去,宓子賤對他們說:“你們寫的字太差,回去以後好好努力吧。

    ”兩位史官回來以後上報魯君說:“宓子讓我們起草文書卻又派人抓住我們的胳膊肘,導緻字寫不好,又因此怪罪于我們,導緻單父當地的官吏都嘲笑我們,這就是我們從那裡回來的原因。

    ”魯君就将這件事告訴了孔子。

    孔子說:“宓不齊是一個君子,他的才能是可以輔佐君王的,現在他降低自己的身份到單父那個地方去,隻是要自己檢驗一下自己的才能罷了。

    就以這件事情來說,他不過是以此來向您進谏罷了。

    ”魯君恍然大悟,歎息良久說道:“這是我的不賢明所緻,我擾亂了宓子的政事并且錯責有才能的人,已經很多次了。

    如果沒有這兩個史官,我就無從知道自己所犯下的過錯,沒有您的話,我就無從醒悟。

    ”于是就派遣自己所信任的使者前往單父,告訴宓子賤說:“從此以後,單父就不再受我的管轄了,而是聽從你的治理,隻要能夠方便人民的,你就自己決定施行吧,隻需每五年向我做一個大概的彙報就行了。

    ”宓子賤恭敬地接受了魯君的诏令,于是就得以施行他為政的方案和策略,單父這個地方因而被治理得很好。

    宓子賤親自教導百姓待人要敦厚,讓老百姓明曉要關愛應當關愛的人,崇尚誠信、笃行,待人要施以仁愛,做人要忠厚淳樸,對君王要盡力盡忠,當地的老百姓都得到了很好的教化。

    齊國的軍隊要攻打魯國,途中要經過單父,單父當地一些有聲望的老人向宓子賤請求道:“麥子已經成熟了,現在齊國的軍隊就要來到這個地方,不如讓百姓自己收割自己麥子。

    請您下達命令,讓百姓們自己出去收割郊外的麥子。

    這樣一來,既能夠增加百姓的糧食,又不會讓齊國的軍隊得以資助。

    ”這些老人多次向宓子賤提出了這樣的請求,宓子賤都沒有允許。

    很快齊國的軍隊就開過來收割了單父的麥子。

    魯國的大夫季孫知道了這件事以後十分生氣,派人前去譴責宓子賤說:“百姓們經過酷暑以及寒冬的辛勞,卻不曾得到糧食,這豈不是十分悲哀嗎?如果你事先不知道這種情況的話也就算了,但已經有人告訴了你,你卻不聽從,這麼做可不是為民着想。

    ”宓子賤很不高興地說:“今年沒有了麥子,明年還可以重新耕種。

    但是如果讓一些人不經過耕耘就獲得糧食的話,他們就會樂于有敵寇入侵。

    何況即便是得到了單父一年的麥子,魯國也不會因此而更強大,即便是失去了單父一年的麥子,魯國也不會因此而更弱小。

    可是如果讓百姓有了自取的想法,那所造成的傷害就要好幾年不能夠愈合。

    ”季孫聽了以後,羞愧得臉都紅了,說道:“如果能夠鑽到地縫裡去的話,我哪裡還有臉面去見宓子賤呢?” 【原文】 三年,孔子使巫馬期遠觀政焉。

    巫馬期陰①免衣,衣弊裘②,入單父界,見夜漁者得魚辄舍之。

    巫馬期問焉,曰:“凡漁者為得,何以得魚即舍之?”漁者曰:“魚之大者名為?,吾大夫愛之,其小者名為鱦,吾大夫欲長之,是以得二者辄舍之。

    ”巫馬期返,以告孔子曰:“宓子之德至,使民暗行,若③有嚴刑于旁,敢問宓子何行而得于是?”孔子曰:“吾嘗與之言曰:‘誠于此者刑乎彼。

    ’宓子行此術于單父也。

    ” 放鲰知德 孔子去衛國,讓巫馬期觀看宓子賤的政績。

    巫馬期到了單父境内,碰到夜晚打漁的人,将捉到的魚放掉,問明原由後,回去告訴孔子:“宓子賤的道德教化到頂點了,使老百姓夜間做事,都像有厲害的刑罰在身旁。

    ” 【注釋】 ①陰:悄悄地,私下裡。

     ②弊裘:破舊的衣服。

     ③若:像,和……一樣。

     【譯文】 過了三年,孔子派弟子巫馬期去察看宓子賤所治理的政事。

    巫馬期悄悄地脫下華麗的衣服,換上破舊的衣服,進入到單父的地界内,看到一個晚上打漁的人,他将捕到的魚馬上又放回到水中。

    巫馬期向他問道:“凡是打漁的人都是為了得到了魚,為什麼你捉到了魚卻又立即舍棄呢?”打漁的人回答說:“這種大的魚名字叫作?,是我們大夫所喜好的品種,這種小的魚名字叫作鱦,是我們大夫想要讓它們長大的品種。

    因此,我捕捉到這兩種魚就馬上放回去了。

    ”巫馬期回來以後就将這件事告訴了孔子,說道:“宓子的德行真是高超啊,已經達到了讓民衆在夜間勞作,也能像有嚴厲的刑罰在一旁監督一樣。

    請問宓子是怎樣做的呢,竟然達到了這樣的境界?”孔子說:“我曾經對他說過:‘如果在一個地方寬厚,那麼嚴酷就會在另一個地方了。

    ’宓子就是将這種方法用到了治理單父上了啊。

    ” 【原文】 孔子之舊①曰原壤,其母死,夫子将助之以木椁②。

    子路曰:“由也昔者聞諸夫子曰:‘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③。

    ’夫子憚矣,姑已若何?”孔子曰:“凡民有喪,匍匐④救之,況故舊乎?非友也,吾其往。

    ”及為椁,原壤登木曰:“久矣。

    予之不托⑤于音也。

    ”遂歌曰:“狸首之斑然,執女手之卷然。

    ”夫子為之隐⑥,佯⑦不聞以過之。

    子路曰:“夫子屈節而極于此,失其與矣,豈未可以已⑧乎?”孔子曰:“吾聞之親者不失其為親也,故⑨者不失其為故也。

    ” 【注釋】 ①舊:老朋友。

     ②木椁:用木頭搭建而成的墓室。

     ③過:過錯。

    憚:害怕。

     ④匍匐:努力的樣子。

     ⑤托:寄托。

     ⑥隐:隐隐作痛。

     ⑦佯:假裝。

     ⑧已:停止。

     ⑨故:老朋友。

     【譯文】 孔子的老朋友名叫原壤,他的母親死了,孔子幫助他整修墓室。

    子路說:“我也曾經聽您說過,‘交朋友不交不如自己的人,有過錯不要害怕改正。

    ’先生您害怕了,暫且停止幫助他,好嗎?”孔子說:“凡是百姓有喪事,我們都應努力去幫助他們,何況是老朋友呢?即使不是朋友,我也會去幫忙。

    ”棺材準備好後,原壤敲着木頭說:“我很久沒有寄托心意在歌聲中了。

    ”于是歌唱道:“棺材的紋理像狸首,執你的手我心中真高興。

    ”孔子心裡隐隐作痛,佯裝沒有聽到他的話。

    子路說:“先生委屈自己到這種地步,這樣的非禮,難道您還不停止嗎?”孔子說:“我聽說親人總歸是親人,朋友總歸是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