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 四
關燈
小
中
大
己的美德;夏桀、昆吾,自滿而沒有限度,随心所欲,毫無節制,斬殺百姓就像斬殺草芥一樣。
天下人讨伐他們就像誅殺匹夫一樣,所以千年之後他們的罪惡更加顯著,到現在還不能泯滅。
由此看來,如果行事就要謙讓長輩,不能搶先行事。
比如,坐車時遇到車上有三個人,就主動下車,遇到車上有兩個人,就扶着前邊的橫木站着,讓另一個人坐。
調節好充實和虛空,不要讓自己驕傲自滿。
這樣才能長久立于世。
”子夏說:“我要記住這些話,并終身奉行。
” 【原文】 子路問于孔子曰:“請釋①古之道而行由之意,可乎?”子曰:“不可。
昔東夷之子,慕諸夏②之禮,有女而寡,為内③私婿,終身不嫁。
不嫁則不嫁矣,亦非貞節之義也。
蒼梧娆娶妻而美,讓與其兄。
讓則讓矣,然非禮④之讓也。
不慎其初,而悔其後,何嗟及矣?今汝欲舍古之道行子之意,庸知子意不以是為非,以非為是乎?後雖欲悔,難哉!” 【注釋】 ①釋:放下。
②諸夏:華夏。
③内:通“納”,招納。
④非禮:不符合禮儀。
【譯文】 子路向孔子問道:“我請求放棄古代的道,而去實現我個人的主張,可以嗎?”孔子說:“不可以。
以前東方的少數民族中有一個羨慕華夏禮儀的人,他的女兒成了寡婦以後,原本要為女兒招一個女婿,女兒卻很堅決地終身不再嫁人。
不嫁是不嫁,但已不是真正的貞節。
蒼梧有一個叫娆的人,他娶了一個貌美的妻子,就将妻子讓給了自己的兄長,雖然這也是謙讓,卻不符合禮。
剛開始的時候不謹慎,事後又後悔,嗟歎能有什麼用呢?現在你想要舍棄古代的大道,而去施行你自己的意旨,哪裡知道你的意旨不是以對為錯、以錯為對的呢?以後即便是後悔也沒有用了。
” 【原文】 曾子耘瓜①,誤斬其根。
曾皙怒,建②大杖以擊其背,曾子仆地而不知人,久之。
有頃,乃蘇,欣然而起,進于曾皙曰:“向也參得罪于大人,大人用力教參,得無③疾乎?”退而就房,援琴而歌,欲令曾皙而聞之,知其體康也。
孔子聞之而怒,告門弟子曰:“參來勿内。
”曾參自以為無罪,使人請于孔子。
【注釋】 ①耘瓜:在瓜地裡鋤草。
②建:操起,拿起。
③得無:該不會。
【譯文】 曾參在瓜地中鋤草,不小心将瓜苗的根給鏟斷了。
曾皙看到了以後大怒,操起大木棍就向他的後背打去。
曾參倒地而人事不知。
過了很久,才蘇醒過來,很高興地站立起來,走到曾皙面前說道:“剛才我得罪了父親大人,您用棍杖教育了我,您自己應該沒受傷吧?”曾參說完就回到房間中,操起琴一邊彈一邊歌唱,想要曾皙聽到,知道他的身體還好。
孔子聽到這件事以後很生氣,告訴守門的弟子說:“曾參來了的話不要讓他進來。
”曾參認為自己沒有過錯,就讓人向孔子請求拜見。
【原文】 子曰:“汝不聞乎,昔瞽瞍①有子曰舜,舜之事瞽瞍,欲使之,未嘗不在于側,索而殺之,未嘗可得。
小棰則待過②,大杖則逃走,故瞽瞍不犯不父之罪,而舜不失烝烝③之孝。
今參事父,委身以待暴怒,殪④而不避,既身死而陷父于不義,其不孝孰大焉?汝非天子之民也,殺天子之民,其罪奚若?”曾參聞之曰:“參罪大矣。
”遂造孔子而謝過。
【注釋】 ①瞽瞍:原指瞎子,這裡是舜的父親的名字,瞽瞍對舜很不好,曾多次想要将舜害死。
②待過:挨打。
③烝烝:淳厚的樣子。
④殪:死。
【譯文】 孔子說:“你沒有聽說過嗎?以前瞽瞍有兒子名為舜,舜對于父親的服侍是這樣的:隻要父親有事情要找他,他沒有不在身邊的時候。
但瞽瞍找舜想殺死他的時候,他就從來不會出現。
瞽瞍用小棍子打他的時候,他就老實地挨打,當瞽瞍用大木棍打他的時候他就逃跑,因此瞽瞍沒有犯下違反父道的罪過,舜也沒有喪失自己的孝道。
如今曾參在服侍父親的時候,舍棄身體去等着父親大怒,被打死了還不知道躲避,自己死了以後就會讓父親陷于不義的境地,還有比這樣更為不孝嗎?這樣一來,你就不是天子的良民,而是殺害了天子的子民,你的罪過有誰比得上呢?”曾參聽到了以後說道:“我的罪過很大啊。
”于是就到孔子那裡拜訪并且謝罪。
【原文】 荊公子行年十五而攝①荊相事。
孔子聞之,使人往觀其為政焉。
使者反②曰:“視其朝清淨而少事,其堂上有五老焉,其廊下有二十壯士焉。
”孔子曰:“合二十五人之智以治天下,其固③免矣,況荊乎?” 子夏問于孔子曰:“顔回之為人奚若?”子曰:“回之信④賢于丘。
”曰:“子貢之為人奚若?”子曰:“賜之敏⑤賢于丘。
”曰:“子路之為人奚若?”子曰:“由之勇賢于丘。
”曰:“子張之為人奚若?”子曰:“師之莊賢于丘。
”子夏避席⑥而問曰:“然則四子何為事先生?”子曰:“居,吾語汝。
夫回能信而不能反⑦,賜能敏而不能诎,由能勇而不能怯,師能莊而不能同。
兼四子者之有以易吾,弗與也。
此其所以事吾而弗貳⑧也。
” 【注釋】 ①攝:代理。
②反:通“返”。
返回。
③固:原本。
④信:誠實、誠信。
⑤敏:聰敏。
⑥避席:離開席位,以示尊敬。
⑦反:失信。
⑧貳:有二心,不忠。
【譯文】 荊國的公子十五歲的時候就代理了荊國的宰相事務。
孔子聽說這件事以後,就派弟子到那裡,察看他如何處理政事。
使者回來以後對孔子說:“看他的朝堂清淨并且很少有事,堂上坐有五位長者,屋廊下站有二十位壯士。
”孔子說道:“聯合這二十五個人的智慧來治理天下,原本就能夠免于危難,何況隻是治理荊國呢?” 子夏向孔子問道:“顔回的為人怎麼樣?”孔子回答說:“顔回的誠信要超過我。
”子夏問道:“子貢的為人怎麼樣?”孔子說:“子貢的聰敏要超過我。
”子夏又問:“子路的為人怎麼樣?”孔子回答:“子路的勇敢要超過我。
”子夏又問:“子張的為人怎麼樣?”孔子回答說:“子張的莊重賢能要超過我。
”子夏離開席位向孔子問道:“那麼為什麼這四個人都來服侍老師您呢?”孔子回答說:“坐下,我告訴你。
顔回很誠信卻不能靈活地變通,子貢生性聰敏卻不能夠适時地表現拙笨,子路很勇敢卻不能委屈自己,子張很莊重卻不能和衆人相合。
因此将這四個人的所有長處加在一起和我交換,我也不會同意,這就是他們之所以侍奉我并且沒有二心的原因。
” 【原文】 孔子遊于泰山,見榮聲期,行乎{成阝}之野,鹿裘帶索,鼓瑟而歌。
孔子問曰:“先生所以為樂者,何也?”期對曰:“吾樂甚多,而至者三。
天生萬物,唯人為貴,吾既得為人,是一樂也;男女之别,男尊女卑,故人以男為貴,吾既得為男,是二樂也;人生有不見日月①,不免襁褓②者,吾既以行年九十五矣,是三樂也。
貧者,士之常,死者,人之終。
處常得終,當何憂哉?”孔子曰:“善哉!能自寬者也。
” 【注釋】 ①不見日月:指還沒有生下來就死在腹中。
②襁褓:指年幼的嬰兒。
【譯文】 孔子在泰山上遊覽,看到了榮聲期在郕國的郊外行走,隻見他穿着鹿皮制的衣服,系着草繩做的腰帶,鼓瑟唱歌。
孔子向他問道:“讓您這麼快樂的原因在于什麼呢?”榮聲期回答說:“讓我感到快樂原因有很多,最重要的有三點:天孕育萬物,以人最為尊貴,我既然身為人,這是第一大快樂;男女有别,男子的身份尊貴,女子的身份卑賤,因此人們都以男子為貴,我既然身為男子,這是第二大快樂;人生中有胎死腹中以及幼年夭亡的,我卻已經活到了九十五歲,這是第三大快樂。
貧困是士人常處的境地,死亡是人的最終歸宿。
身處常境并得以享盡天年,還有什麼值得擔憂的呢?”孔子說:“很好,榮聲期是善于自我寬慰的人啊。
” 【原文】 孔子曰:“回有君子之道四焉,強①于行義、弱于受谏、怵②于待祿、慎于治身。
史鰌有君子之道三焉,不仕而敬上、不祀而敬鬼、直己而曲于人。
”曾子侍,曰:“參昔常聞夫子之三言而未之能行也,夫子見人之一善而忘其百非③,是夫子之易事也;見人之有善若己有之,是夫子之不争也;聞善必躬行④之,然後導之,是夫子之能勞也。
學夫子之三言而未能行,以自知終不及二子者也。
” 【注釋】 ①強:盡力去做事情。
②怵:害怕,擔心。
③百非:很多缺點。
④躬行:親自去做。
【譯文】 孔子說:“顔回身上有君子的四種美德,盡心盡力做仁義的事,善于聽從别人的進谏,害怕接受俸祿,謹慎地修身養性。
史鰌具有男子的三種美德,不做官的時候也能尊敬上級,不祭祀的時侯也能恭敬地對待鬼神,自身正直但也能委屈自己對待别人。
”曾參站在孔子的旁邊說:“我過去經常聽您講三句話,但是卻沒有能夠依照這三句話來做事情。
先生您發現别人的一點長處就忘了他所有的短處,所以您能夠與人友好相處;發現别人的長處,就像是您自己擁有的一樣,因而您不與人争強好勝;聽說了别人的長處必定要身體力行去做,然後把它教給别人,因而您能夠不辭辛苦。
我學習了您的三句話但是沒有去做,因此我知道自己最終不如顔回和史鰌的原因了。
” 【原文】 孔子曰:“吾死之後,則商也日益①,賜也日損②。
”曾子曰:“何謂也?”子曰:“商也好與賢己者處,賜也好說不若己者。
不知其子視其父,不知其人視其友,不知其君視其所使,不知其地視其草木。
故曰:與善人居③,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矣;與不善人居,如入鮑魚之肆④,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化矣。
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與處者焉。
” 【注釋】 ①商:蔔商,字子夏。
益:增加,進步。
②賜:端木賜,字子貢。
損:損失,減少,後退。
③居:居住,相處。
④肆:店鋪。
【譯文】 孔子說:“我死了以後,子夏能夠逐漸進步,但是子貢會逐漸地後退。
”曾子說:“您怎麼這樣說呢?”孔子說:“子夏喜歡與強過自己的人相處,子貢喜歡和不如自己的人相處。
如果你不了解兒子,看他的父親的表現,就可以大緻地推斷出兒子是什麼人了;不了解那個人,可以觀察他的朋友;不了解君王,可以看他使用的大臣;不了解那塊土地,看它上面生長的草木。
所以說:同好人相處,就像進入種滿香草的房屋一樣,時間長就不能聞到蘭花的香味了,那是因為已經被同化了。
同壞人相處,就像進入賣鮑魚的市場一樣,時間長了就聞不到臭味了,也已經被同化了。
裝丹砂的容器會變成紅色,裝漆的容器會變成黑色。
所以君子對和自己相處的朋友一定要小心謹慎。
” 【原文】 曾子從孔子之齊,齊景公以下卿之禮聘曾子,曾子固辭。
将行,晏子送之曰:“吾聞之:君子遺人以财不若善言,今夫蘭本三年,湛之以鹿醢①,既成,噉②之,則易之匹馬。
非蘭之本性也,所以湛者美矣,願子詳其所湛者。
夫君子居必擇處,遊必擇方,仕必擇君。
擇君所以求仕,擇方所以修道。
遷風移俗,嗜欲移性,可不慎乎。
”孔子聞之曰:“晏子之言,君子哉!依賢者固不困,依富者固不窮,馬蚿斬足而複行,何也?以其輔之者衆。
” 【注釋】 ①鹿醢:用鹿肉熬成的湯。
②噉:吃。
【譯文】
天下人讨伐他們就像誅殺匹夫一樣,所以千年之後他們的罪惡更加顯著,到現在還不能泯滅。
由此看來,如果行事就要謙讓長輩,不能搶先行事。
比如,坐車時遇到車上有三個人,就主動下車,遇到車上有兩個人,就扶着前邊的橫木站着,讓另一個人坐。
調節好充實和虛空,不要讓自己驕傲自滿。
這樣才能長久立于世。
”子夏說:“我要記住這些話,并終身奉行。
” 【原文】 子路問于孔子曰:“請釋①古之道而行由之意,可乎?”子曰:“不可。
昔東夷之子,慕諸夏②之禮,有女而寡,為内③私婿,終身不嫁。
不嫁則不嫁矣,亦非貞節之義也。
蒼梧娆娶妻而美,讓與其兄。
讓則讓矣,然非禮④之讓也。
不慎其初,而悔其後,何嗟及矣?今汝欲舍古之道行子之意,庸知子意不以是為非,以非為是乎?後雖欲悔,難哉!” 【注釋】 ①釋:放下。
②諸夏:華夏。
③内:通“納”,招納。
④非禮:不符合禮儀。
【譯文】 子路向孔子問道:“我請求放棄古代的道,而去實現我個人的主張,可以嗎?”孔子說:“不可以。
以前東方的少數民族中有一個羨慕華夏禮儀的人,他的女兒成了寡婦以後,原本要為女兒招一個女婿,女兒卻很堅決地終身不再嫁人。
不嫁是不嫁,但已不是真正的貞節。
蒼梧有一個叫娆的人,他娶了一個貌美的妻子,就将妻子讓給了自己的兄長,雖然這也是謙讓,卻不符合禮。
剛開始的時候不謹慎,事後又後悔,嗟歎能有什麼用呢?現在你想要舍棄古代的大道,而去施行你自己的意旨,哪裡知道你的意旨不是以對為錯、以錯為對的呢?以後即便是後悔也沒有用了。
” 【原文】 曾子耘瓜①,誤斬其根。
曾皙怒,建②大杖以擊其背,曾子仆地而不知人,久之。
有頃,乃蘇,欣然而起,進于曾皙曰:“向也參得罪于大人,大人用力教參,得無③疾乎?”退而就房,援琴而歌,欲令曾皙而聞之,知其體康也。
孔子聞之而怒,告門弟子曰:“參來勿内。
”曾參自以為無罪,使人請于孔子。
【注釋】 ①耘瓜:在瓜地裡鋤草。
②建:操起,拿起。
③得無:該不會。
【譯文】 曾參在瓜地中鋤草,不小心将瓜苗的根給鏟斷了。
曾皙看到了以後大怒,操起大木棍就向他的後背打去。
曾參倒地而人事不知。
過了很久,才蘇醒過來,很高興地站立起來,走到曾皙面前說道:“剛才我得罪了父親大人,您用棍杖教育了我,您自己應該沒受傷吧?”曾參說完就回到房間中,操起琴一邊彈一邊歌唱,想要曾皙聽到,知道他的身體還好。
孔子聽到這件事以後很生氣,告訴守門的弟子說:“曾參來了的話不要讓他進來。
”曾參認為自己沒有過錯,就讓人向孔子請求拜見。
【原文】 子曰:“汝不聞乎,昔瞽瞍①有子曰舜,舜之事瞽瞍,欲使之,未嘗不在于側,索而殺之,未嘗可得。
小棰則待過②,大杖則逃走,故瞽瞍不犯不父之罪,而舜不失烝烝③之孝。
今參事父,委身以待暴怒,殪④而不避,既身死而陷父于不義,其不孝孰大焉?汝非天子之民也,殺天子之民,其罪奚若?”曾參聞之曰:“參罪大矣。
”遂造孔子而謝過。
【注釋】 ①瞽瞍:原指瞎子,這裡是舜的父親的名字,瞽瞍對舜很不好,曾多次想要将舜害死。
②待過:挨打。
③烝烝:淳厚的樣子。
④殪:死。
【譯文】 孔子說:“你沒有聽說過嗎?以前瞽瞍有兒子名為舜,舜對于父親的服侍是這樣的:隻要父親有事情要找他,他沒有不在身邊的時候。
但瞽瞍找舜想殺死他的時候,他就從來不會出現。
瞽瞍用小棍子打他的時候,他就老實地挨打,當瞽瞍用大木棍打他的時候他就逃跑,因此瞽瞍沒有犯下違反父道的罪過,舜也沒有喪失自己的孝道。
如今曾參在服侍父親的時候,舍棄身體去等着父親大怒,被打死了還不知道躲避,自己死了以後就會讓父親陷于不義的境地,還有比這樣更為不孝嗎?這樣一來,你就不是天子的良民,而是殺害了天子的子民,你的罪過有誰比得上呢?”曾參聽到了以後說道:“我的罪過很大啊。
”于是就到孔子那裡拜訪并且謝罪。
【原文】 荊公子行年十五而攝①荊相事。
孔子聞之,使人往觀其為政焉。
使者反②曰:“視其朝清淨而少事,其堂上有五老焉,其廊下有二十壯士焉。
”孔子曰:“合二十五人之智以治天下,其固③免矣,況荊乎?” 子夏問于孔子曰:“顔回之為人奚若?”子曰:“回之信④賢于丘。
”曰:“子貢之為人奚若?”子曰:“賜之敏⑤賢于丘。
”曰:“子路之為人奚若?”子曰:“由之勇賢于丘。
”曰:“子張之為人奚若?”子曰:“師之莊賢于丘。
”子夏避席⑥而問曰:“然則四子何為事先生?”子曰:“居,吾語汝。
夫回能信而不能反⑦,賜能敏而不能诎,由能勇而不能怯,師能莊而不能同。
兼四子者之有以易吾,弗與也。
此其所以事吾而弗貳⑧也。
” 【注釋】 ①攝:代理。
②反:通“返”。
返回。
③固:原本。
④信:誠實、誠信。
⑤敏:聰敏。
⑥避席:離開席位,以示尊敬。
⑦反:失信。
⑧貳:有二心,不忠。
【譯文】 荊國的公子十五歲的時候就代理了荊國的宰相事務。
孔子聽說這件事以後,就派弟子到那裡,察看他如何處理政事。
使者回來以後對孔子說:“看他的朝堂清淨并且很少有事,堂上坐有五位長者,屋廊下站有二十位壯士。
”孔子說道:“聯合這二十五個人的智慧來治理天下,原本就能夠免于危難,何況隻是治理荊國呢?” 子夏向孔子問道:“顔回的為人怎麼樣?”孔子回答說:“顔回的誠信要超過我。
”子夏問道:“子貢的為人怎麼樣?”孔子說:“子貢的聰敏要超過我。
”子夏又問:“子路的為人怎麼樣?”孔子回答:“子路的勇敢要超過我。
”子夏又問:“子張的為人怎麼樣?”孔子回答說:“子張的莊重賢能要超過我。
”子夏離開席位向孔子問道:“那麼為什麼這四個人都來服侍老師您呢?”孔子回答說:“坐下,我告訴你。
顔回很誠信卻不能靈活地變通,子貢生性聰敏卻不能夠适時地表現拙笨,子路很勇敢卻不能委屈自己,子張很莊重卻不能和衆人相合。
因此将這四個人的所有長處加在一起和我交換,我也不會同意,這就是他們之所以侍奉我并且沒有二心的原因。
” 【原文】 孔子遊于泰山,見榮聲期,行乎{成阝}之野,鹿裘帶索,鼓瑟而歌。
孔子問曰:“先生所以為樂者,何也?”期對曰:“吾樂甚多,而至者三。
天生萬物,唯人為貴,吾既得為人,是一樂也;男女之别,男尊女卑,故人以男為貴,吾既得為男,是二樂也;人生有不見日月①,不免襁褓②者,吾既以行年九十五矣,是三樂也。
貧者,士之常,死者,人之終。
處常得終,當何憂哉?”孔子曰:“善哉!能自寬者也。
” 【注釋】 ①不見日月:指還沒有生下來就死在腹中。
②襁褓:指年幼的嬰兒。
【譯文】 孔子在泰山上遊覽,看到了榮聲期在郕國的郊外行走,隻見他穿着鹿皮制的衣服,系着草繩做的腰帶,鼓瑟唱歌。
孔子向他問道:“讓您這麼快樂的原因在于什麼呢?”榮聲期回答說:“讓我感到快樂原因有很多,最重要的有三點:天孕育萬物,以人最為尊貴,我既然身為人,這是第一大快樂;男女有别,男子的身份尊貴,女子的身份卑賤,因此人們都以男子為貴,我既然身為男子,這是第二大快樂;人生中有胎死腹中以及幼年夭亡的,我卻已經活到了九十五歲,這是第三大快樂。
貧困是士人常處的境地,死亡是人的最終歸宿。
身處常境并得以享盡天年,還有什麼值得擔憂的呢?”孔子說:“很好,榮聲期是善于自我寬慰的人啊。
” 【原文】 孔子曰:“回有君子之道四焉,強①于行義、弱于受谏、怵②于待祿、慎于治身。
史鰌有君子之道三焉,不仕而敬上、不祀而敬鬼、直己而曲于人。
”曾子侍,曰:“參昔常聞夫子之三言而未之能行也,夫子見人之一善而忘其百非③,是夫子之易事也;見人之有善若己有之,是夫子之不争也;聞善必躬行④之,然後導之,是夫子之能勞也。
學夫子之三言而未能行,以自知終不及二子者也。
” 【注釋】 ①強:盡力去做事情。
②怵:害怕,擔心。
③百非:很多缺點。
④躬行:親自去做。
【譯文】 孔子說:“顔回身上有君子的四種美德,盡心盡力做仁義的事,善于聽從别人的進谏,害怕接受俸祿,謹慎地修身養性。
史鰌具有男子的三種美德,不做官的時候也能尊敬上級,不祭祀的時侯也能恭敬地對待鬼神,自身正直但也能委屈自己對待别人。
”曾參站在孔子的旁邊說:“我過去經常聽您講三句話,但是卻沒有能夠依照這三句話來做事情。
先生您發現别人的一點長處就忘了他所有的短處,所以您能夠與人友好相處;發現别人的長處,就像是您自己擁有的一樣,因而您不與人争強好勝;聽說了别人的長處必定要身體力行去做,然後把它教給别人,因而您能夠不辭辛苦。
我學習了您的三句話但是沒有去做,因此我知道自己最終不如顔回和史鰌的原因了。
” 【原文】 孔子曰:“吾死之後,則商也日益①,賜也日損②。
”曾子曰:“何謂也?”子曰:“商也好與賢己者處,賜也好說不若己者。
不知其子視其父,不知其人視其友,不知其君視其所使,不知其地視其草木。
故曰:與善人居③,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矣;與不善人居,如入鮑魚之肆④,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化矣。
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與處者焉。
” 【注釋】 ①商:蔔商,字子夏。
益:增加,進步。
②賜:端木賜,字子貢。
損:損失,減少,後退。
③居:居住,相處。
④肆:店鋪。
【譯文】 孔子說:“我死了以後,子夏能夠逐漸進步,但是子貢會逐漸地後退。
”曾子說:“您怎麼這樣說呢?”孔子說:“子夏喜歡與強過自己的人相處,子貢喜歡和不如自己的人相處。
如果你不了解兒子,看他的父親的表現,就可以大緻地推斷出兒子是什麼人了;不了解那個人,可以觀察他的朋友;不了解君王,可以看他使用的大臣;不了解那塊土地,看它上面生長的草木。
所以說:同好人相處,就像進入種滿香草的房屋一樣,時間長就不能聞到蘭花的香味了,那是因為已經被同化了。
同壞人相處,就像進入賣鮑魚的市場一樣,時間長了就聞不到臭味了,也已經被同化了。
裝丹砂的容器會變成紅色,裝漆的容器會變成黑色。
所以君子對和自己相處的朋友一定要小心謹慎。
” 【原文】 曾子從孔子之齊,齊景公以下卿之禮聘曾子,曾子固辭。
将行,晏子送之曰:“吾聞之:君子遺人以财不若善言,今夫蘭本三年,湛之以鹿醢①,既成,噉②之,則易之匹馬。
非蘭之本性也,所以湛者美矣,願子詳其所湛者。
夫君子居必擇處,遊必擇方,仕必擇君。
擇君所以求仕,擇方所以修道。
遷風移俗,嗜欲移性,可不慎乎。
”孔子聞之曰:“晏子之言,君子哉!依賢者固不困,依富者固不窮,馬蚿斬足而複行,何也?以其輔之者衆。
” 【注釋】 ①鹿醢:用鹿肉熬成的湯。
②噉:吃。
【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