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禮訂本略注第二
關燈
小
中
大
。
每畿千裡,五百裡爲近郊,千裡爲遠郊。
以公邑之田《小司徒》:四井爲邑。
《穀梁》:井田者九百畝,公田居一。
任甸地,九賦,三曰邦甸之賦,如甸服。
以家邑之田《孟子》:八家皆私百畝。
任稍地,四曰家稍之賦,如男服。
以小都《左傳》:大都不過參國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之田任縣地,五曰邦縣之賦,如采服。
以大都之田都爲都鄙,即邊鄙。
都有小大,即地有廣狹。
王、帝、皇由此分等。
任畺地。
六曰邦都之賦,如衛服。
《大行人》:六服止於衛,九服、十五服由此加增。
○此段文有參互。
説凡任地,國宅無征。
《孟子》:「市廛而不征。
」園廛二十一,近郊十一,遠郊二十而三,甸、稍、縣、都皆無過十二,唯其漆林之征二十而五。
征有多寡,不能一緻,貴酌其宜。
説凡宅不毛者,有裡布。
注重森林業。
説凡田不耕者,出屋粟。
説凡民無職事者,出夫、家之征,罰之以儆遊惰。
○閭 師凡無職者出夫布。
以時徵其賦。
經閭師掌國中及四郊由近及遠。
之人民、六畜之數。
傳以任其力,《王制》任力。
以待其政令,以時徵其賦。
説凡任民:任農以耕事,貢九穀;大宰九職,一曰三農,生九穀。
任圃以樹事,貢艸木;二曰園圃,毓草木。
任工以飭材事,貢器物;五曰百工,飭化八材。
任商以市事,貢貨賄;六曰商賈,阜通貨賄。
任牧以畜事,貢鳥獸;四曰藪牧,養蕃鳥獸。
任嬪以女事,貢布帛;七曰嬪婦,化治絲枲。
任衡以山事,貢其物;三曰衡虞,作山澤之材。
任虞以澤事,貢其物。
此段與大宰九貢相表裏。
説凡無職者,九曰閒民,無常職,轉移職事。
出夫布。
《載師》:民無職事者,出夫家之征。
説凡庶民不畜者,祭無牲;不耕者,祭無盛;不樹者,無椁;不蠶者,不帛;不績者,不衰。
所以使民務實業。
經縣師掌邦國都、鄙、稍、甸、郊、裡之地域注,而辨其夫家《小司徒》:九夫爲井。
人民、田萊之數,《遂人》上地、中地、下地,夫家田萊之説甚詳。
及其六畜、車輦之稽。
傳三年大比,則以考群吏,而以詔廢置。
《尚書》:三載考績,黜陟幽明。
説若將有軍旅、會同、十三年大朝覲。
田、役農隙田獵。
之戒,則受灋於司馬,司馬掌兵事。
以作其衆庶及馬牛、車輦,會其車人之卒伍,《漢書·刑法志》因井田制軍賦、馬牛、車乘、士卒之數甚詳。
使皆備旗鼓、兵器,以帥而至。
説凡造都邑,量人所掌,匠人所司。
量其地,辨其物,而制其注域,以歲時徵野之賦貢。
大宰九賦、九貢。
經遺人掌邦之委積,以待施惠。
委人掌斂薪芻,凡疏材、木材,凡其餘聚以待頒賜,爲此經分司。
傳鄉裡之委積,以恤民之囏阨;門關之委積,以養老孤;郊裡之委積,以待賓客;委人以稍聚待賓客。
野鄙之委積,以待羇旅;以甸聚待羇旅。
縣都之委積,以待兇荒。
聯凡賓客、會同、師、役,掌其道路之委積。
《委人》:賓客共其芻薪,軍旅共其委積、芻薪。
説凡國野之道,十裡有廬,廬有飲食;三十裡有宿,宿有路室,路室有委;《小司徒》:小賓客令野修道委積。
五十裡有市,市有候館,候館有積。
説凡委積之事,巡而比之,以時頒之。
《遂師》:賓客則巡其道修,庀其委積。
經均人掌均地政,政讀作征。
均地守,縣正、鄙師、酇長、裡宰及衡虞之屬。
均地職,園圃藪牧之屬。
均人民、牛馬、車輦之力政。
力役之征,如建築、轉運之屬。
傳凡均力政注,以歲上下。
豐年則公旬用三日焉,中年則公旬用二日焉,無年則公旬用一日焉。
兇劄,則無力政,無財賦,不收地守、地職,不均地政。
兇劄之年,概從豁免,以恤民囏。
説三年大比,則大均。
以三年之率均之。
經師氏掌以媺詔王。
傳以三德教國子。
説一曰至德,以爲道本;《論語》孔子志道據德。
二曰敏德,以爲行本;聖門四科,德行居首。
三曰孝德,《孝經》宗旨。
以知逆惡。
《春秋》所誅絶。
傳教三行。
説一曰孝行,以親父母;孔經言孝,使人自知别於禽獸。
二曰友行,以尊賢良;三曰順行,以事師長。
孔經興學,因有師長。
傳居虎門之左,司王朝。
王視朝,則察道以詔王。
傳掌國中去聲,故書「中」爲「得」。
失之事,以教國子弟。
説凡國之貴遊子弟學焉。
聯凡祭祀、賓客、會同、喪紀、軍旅,王舉則從,聽治亦如之。
傳使其屬帥四夷之隸,《秋官》:蠻隸、閩隸、夷隸、貉隸。
各以其兵服守王之門外,司隸掌帥四翟之隸,使之皆服其邦之服,執其邦之兵,守王宮與野舍之厲禁。
且蹕。
警蹕。
聯朝在野外,大會同。
《明堂位》:在近郊三十裡。
則守内列。
内列即《覲禮》「爲宮方三百步」之宮。
《逸周書·王會》:「其守營牆者,衣青、操弓、執矢。
」 經保氏掌諫王惡,而養國子以道。
傳乃教之六藝。
六法,六宗。
説一曰五禮,吉、兇、軍、賓、嘉。
二曰六樂,説詳《大司樂》。
三曰五射,法天五宮。
四曰五馭,法地五方。
五曰六書,班氏象形、象事、象意、象聲、轉注、假借六者,即孔氏古文所創始。
六曰九數。
九,法天九野、地九州。
傳乃教之六儀。
説一曰祭祀之容,二曰賓客之容,三曰注朝廷之容,四曰喪紀之容,五曰注軍旅之容,六曰車馬之容。
《賈子·容經》言之詳矣。
聯凡祭祀、賓客、會同、喪紀、軍旅,王舉則從,聽治亦如之。
説使其屬守王闈。
經司諫《孝經》:天子、諸侯、大夫皆有諍臣。
掌糾萬民外州群牧。
之德,而勸之朋友,内州方伯。
正其行而強之道藝,《論語》:志道爲皇,遊藝爲霸。
巡問而觀察之。
傳以時書其德行道藝。
説辨其能而可任於國事者,以考鄉裡之治,以詔廢置,以行赦宥。
經司救掌萬民之衺惡過失而誅讓之,以禮防禁而救之。
《大司徒》:以五禮防萬民之僞而教之中。
傳凡民之有衺惡者,三讓而罰,三罰而士加明刑。
説恥諸嘉石,嘉石,朝士所掌,在外朝門左,使坐焉以恥之。
役諸司空。
地官爲司空本職,故仍見司空明文,而不雲司徒,以司徒乃代攝也。
傳其有過失者,三讓而罰,三罰而歸於圜土。
聯凡歲時有天患民病,説詳《内經》。
則以節巡國中及郊野,而以王命施惠。
經調人掌司萬民之難互相仇難。
而諧和之。
傳凡過而殺傷人者,以民成之。
與民共和解之,如《左傳》「惠伯成之」。
説鳥獸亦如之。
傳凡和難,父之讎辟諸海外,兄弟之讎辟諸千裡之外,從父兄弟之讎不同國;君之讎眡父師,長之讎眡兄弟,主友之讎眡從父兄弟。
説弗辟,則與之瑞節而以執之。
傳凡殺人有反殺者,使邦國交讎之。
傳凡殺人而義者,不同國,令勿讎。
説讎之則死。
傳有鬭怒者,成之。
説不可成者書之,先動者誅之。
經媒氏古無媒妁,經制設媒氏以司之。
掌萬民之判。
判,半也。
《喪服傳》曰:「夫妻判合。
」 傳凡男女自成名以上,皆書年月日名焉。
説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
中男、中女以三十、二十爲率。
傳凡娶判妻再醮婦。
入子者,養媳不聘者。
皆書之。
説中春之月,令會讀去聲。
男女。
於是時也,奔者不禁。
禮不備爲奔,非淫奔而不禁。
若無故而不用令者,罰之。
嫁娶之禮各從其便,無一定之期,故《春秋》不議非時。
司男女之無夫家者女無夫,男無家。
而會之。
會讀去聲,謂會計其數。
傳凡嫁子娶妻,入幣純帛,無過五兩。
昏禮不可過奢。
禁遷葬者女未嫁而死,遷葬於男家祖塋。
與嫁殤者。
男未娶而殤,女仍嫁之。
傳凡男女之陰訟,聽之於勝國亡國。
之社,其附於刑者,歸之於士。
經司市掌市之治、教、政、刑,量度、禁令。
《周禮》最重商務,故設司市諸職以董之。
傳以次敍分地而經市,思次涖以市師,介次涖以胥師、賈師,各有分地。
以陳肆辨物而平市,陳列百物,以衡市價。
以政令禁物靡而均市,《王制》所禁,不粥於市者甚詳。
以商賈阜貨《帝謨》所謂化居。
而行布。
布,泉也,行用泉法。
以量度成賈去聲。
而徵儥,買也。
物有定價以招徠。
以質劑結信而止訟,《質人》:大市以質,小市以劑,掌稽市之書契。
以賈民禁僞而除詐,胥師察其詐僞,飾行儥慝者而誅罰之。
以刑罰禁虣而去盜,司稽掌執市之盜賊以徇,且刑之。
以泉府同貨而斂賒。
泉府,民貨不售,則斂而買之;民無貨,則賒貰而予之。
説大市日昃而市,百族爲主。
民衆交易以爲常。
朝市朝時而市,商賈爲主。
通物曰商,居售曰賈。
夕市夕時而市,販夫販婦爲主。
朝資夕賣,小販謀生。
傳凡市入,則胥執鞭度守門,胥之職司見下。
市之群吏胥師以下諸職。
平肆注、肆長陳其貨賄而平正之。
展成奠賈。
賈師辨其物而均平之,展其成而奠其賈,然後令市。
説上旌旌以爲衆望。
於思次市中候樓。
以令市。
市師涖焉,即司市。
而聽大治、大訟。
胥師、賈師涖於介次,區域小於思次者。
而聽小治、小訟。
傳凡萬民之期於市者,欲賣買決於市者。
辟布者、故書辟爲辭,辭訟泉物者。
量度者、刑戮者,市刑見下。
各於其地之敍。
即分地之次敍。
説凡得貨賄、六畜者,亦如之,得
每畿千裡,五百裡爲近郊,千裡爲遠郊。
以公邑之田《小司徒》:四井爲邑。
《穀梁》:井田者九百畝,公田居一。
任甸地,九賦,三曰邦甸之賦,如甸服。
以家邑之田《孟子》:八家皆私百畝。
任稍地,四曰家稍之賦,如男服。
以小都《左傳》:大都不過參國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之田任縣地,五曰邦縣之賦,如采服。
以大都之田都爲都鄙,即邊鄙。
都有小大,即地有廣狹。
王、帝、皇由此分等。
任畺地。
六曰邦都之賦,如衛服。
《大行人》:六服止於衛,九服、十五服由此加增。
○此段文有參互。
説凡任地,國宅無征。
《孟子》:「市廛而不征。
」園廛二十一,近郊十一,遠郊二十而三,甸、稍、縣、都皆無過十二,唯其漆林之征二十而五。
征有多寡,不能一緻,貴酌其宜。
説凡宅不毛者,有裡布。
注重森林業。
説凡田不耕者,出屋粟。
説凡民無職事者,出夫、家之征,罰之以儆遊惰。
○閭 師凡無職者出夫布。
以時徵其賦。
經閭師掌國中及四郊由近及遠。
之人民、六畜之數。
傳以任其力,《王制》任力。
以待其政令,以時徵其賦。
説凡任民:任農以耕事,貢九穀;大宰九職,一曰三農,生九穀。
任圃以樹事,貢艸木;二曰園圃,毓草木。
任工以飭材事,貢器物;五曰百工,飭化八材。
任商以市事,貢貨賄;六曰商賈,阜通貨賄。
任牧以畜事,貢鳥獸;四曰藪牧,養蕃鳥獸。
任嬪以女事,貢布帛;七曰嬪婦,化治絲枲。
任衡以山事,貢其物;三曰衡虞,作山澤之材。
任虞以澤事,貢其物。
此段與大宰九貢相表裏。
説凡無職者,九曰閒民,無常職,轉移職事。
出夫布。
《載師》:民無職事者,出夫家之征。
説凡庶民不畜者,祭無牲;不耕者,祭無盛;不樹者,無椁;不蠶者,不帛;不績者,不衰。
所以使民務實業。
經縣師掌邦國都、鄙、稍、甸、郊、裡之地域注,而辨其夫家《小司徒》:九夫爲井。
人民、田萊之數,《遂人》上地、中地、下地,夫家田萊之説甚詳。
及其六畜、車輦之稽。
傳三年大比,則以考群吏,而以詔廢置。
《尚書》:三載考績,黜陟幽明。
説若將有軍旅、會同、十三年大朝覲。
田、役農隙田獵。
之戒,則受灋於司馬,司馬掌兵事。
以作其衆庶及馬牛、車輦,會其車人之卒伍,《漢書·刑法志》因井田制軍賦、馬牛、車乘、士卒之數甚詳。
使皆備旗鼓、兵器,以帥而至。
説凡造都邑,量人所掌,匠人所司。
量其地,辨其物,而制其注域,以歲時徵野之賦貢。
大宰九賦、九貢。
經遺人掌邦之委積,以待施惠。
委人掌斂薪芻,凡疏材、木材,凡其餘聚以待頒賜,爲此經分司。
傳鄉裡之委積,以恤民之囏阨;門關之委積,以養老孤;郊裡之委積,以待賓客;委人以稍聚待賓客。
野鄙之委積,以待羇旅;以甸聚待羇旅。
縣都之委積,以待兇荒。
聯凡賓客、會同、師、役,掌其道路之委積。
《委人》:賓客共其芻薪,軍旅共其委積、芻薪。
説凡國野之道,十裡有廬,廬有飲食;三十裡有宿,宿有路室,路室有委;《小司徒》:小賓客令野修道委積。
五十裡有市,市有候館,候館有積。
説凡委積之事,巡而比之,以時頒之。
《遂師》:賓客則巡其道修,庀其委積。
經均人掌均地政,政讀作征。
均地守,縣正、鄙師、酇長、裡宰及衡虞之屬。
均地職,園圃藪牧之屬。
均人民、牛馬、車輦之力政。
力役之征,如建築、轉運之屬。
傳凡均力政注,以歲上下。
豐年則公旬用三日焉,中年則公旬用二日焉,無年則公旬用一日焉。
兇劄,則無力政,無財賦,不收地守、地職,不均地政。
兇劄之年,概從豁免,以恤民囏。
説三年大比,則大均。
以三年之率均之。
經師氏掌以媺詔王。
傳以三德教國子。
説一曰至德,以爲道本;《論語》孔子志道據德。
二曰敏德,以爲行本;聖門四科,德行居首。
三曰孝德,《孝經》宗旨。
以知逆惡。
《春秋》所誅絶。
傳教三行。
説一曰孝行,以親父母;孔經言孝,使人自知别於禽獸。
二曰友行,以尊賢良;三曰順行,以事師長。
孔經興學,因有師長。
傳居虎門之左,司王朝。
王視朝,則察道以詔王。
傳掌國中去聲,故書「中」爲「得」。
失之事,以教國子弟。
説凡國之貴遊子弟學焉。
聯凡祭祀、賓客、會同、喪紀、軍旅,王舉則從,聽治亦如之。
傳使其屬帥四夷之隸,《秋官》:蠻隸、閩隸、夷隸、貉隸。
各以其兵服守王之門外,司隸掌帥四翟之隸,使之皆服其邦之服,執其邦之兵,守王宮與野舍之厲禁。
且蹕。
警蹕。
聯朝在野外,大會同。
《明堂位》:在近郊三十裡。
則守内列。
内列即《覲禮》「爲宮方三百步」之宮。
《逸周書·王會》:「其守營牆者,衣青、操弓、執矢。
」 經保氏掌諫王惡,而養國子以道。
傳乃教之六藝。
六法,六宗。
説一曰五禮,吉、兇、軍、賓、嘉。
二曰六樂,説詳《大司樂》。
三曰五射,法天五宮。
四曰五馭,法地五方。
五曰六書,班氏象形、象事、象意、象聲、轉注、假借六者,即孔氏古文所創始。
六曰九數。
九,法天九野、地九州。
傳乃教之六儀。
説一曰祭祀之容,二曰賓客之容,三曰注朝廷之容,四曰喪紀之容,五曰注軍旅之容,六曰車馬之容。
《賈子·容經》言之詳矣。
聯凡祭祀、賓客、會同、喪紀、軍旅,王舉則從,聽治亦如之。
説使其屬守王闈。
經司諫《孝經》:天子、諸侯、大夫皆有諍臣。
掌糾萬民外州群牧。
之德,而勸之朋友,内州方伯。
正其行而強之道藝,《論語》:志道爲皇,遊藝爲霸。
巡問而觀察之。
傳以時書其德行道藝。
説辨其能而可任於國事者,以考鄉裡之治,以詔廢置,以行赦宥。
經司救掌萬民之衺惡過失而誅讓之,以禮防禁而救之。
《大司徒》:以五禮防萬民之僞而教之中。
傳凡民之有衺惡者,三讓而罰,三罰而士加明刑。
説恥諸嘉石,嘉石,朝士所掌,在外朝門左,使坐焉以恥之。
役諸司空。
地官爲司空本職,故仍見司空明文,而不雲司徒,以司徒乃代攝也。
傳其有過失者,三讓而罰,三罰而歸於圜土。
聯凡歲時有天患民病,説詳《内經》。
則以節巡國中及郊野,而以王命施惠。
經調人掌司萬民之難互相仇難。
而諧和之。
傳凡過而殺傷人者,以民成之。
與民共和解之,如《左傳》「惠伯成之」。
説鳥獸亦如之。
傳凡和難,父之讎辟諸海外,兄弟之讎辟諸千裡之外,從父兄弟之讎不同國;君之讎眡父師,長之讎眡兄弟,主友之讎眡從父兄弟。
説弗辟,則與之瑞節而以執之。
傳凡殺人有反殺者,使邦國交讎之。
傳凡殺人而義者,不同國,令勿讎。
説讎之則死。
傳有鬭怒者,成之。
説不可成者書之,先動者誅之。
經媒氏古無媒妁,經制設媒氏以司之。
掌萬民之判。
判,半也。
《喪服傳》曰:「夫妻判合。
」 傳凡男女自成名以上,皆書年月日名焉。
説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
中男、中女以三十、二十爲率。
傳凡娶判妻再醮婦。
入子者,養媳不聘者。
皆書之。
説中春之月,令會讀去聲。
男女。
於是時也,奔者不禁。
禮不備爲奔,非淫奔而不禁。
若無故而不用令者,罰之。
嫁娶之禮各從其便,無一定之期,故《春秋》不議非時。
司男女之無夫家者女無夫,男無家。
而會之。
會讀去聲,謂會計其數。
傳凡嫁子娶妻,入幣純帛,無過五兩。
昏禮不可過奢。
禁遷葬者女未嫁而死,遷葬於男家祖塋。
與嫁殤者。
男未娶而殤,女仍嫁之。
傳凡男女之陰訟,聽之於勝國亡國。
之社,其附於刑者,歸之於士。
經司市掌市之治、教、政、刑,量度、禁令。
《周禮》最重商務,故設司市諸職以董之。
傳以次敍分地而經市,思次涖以市師,介次涖以胥師、賈師,各有分地。
以陳肆辨物而平市,陳列百物,以衡市價。
以政令禁物靡而均市,《王制》所禁,不粥於市者甚詳。
以商賈阜貨《帝謨》所謂化居。
而行布。
布,泉也,行用泉法。
以量度成賈去聲。
而徵儥,買也。
物有定價以招徠。
以質劑結信而止訟,《質人》:大市以質,小市以劑,掌稽市之書契。
以賈民禁僞而除詐,胥師察其詐僞,飾行儥慝者而誅罰之。
以刑罰禁虣而去盜,司稽掌執市之盜賊以徇,且刑之。
以泉府同貨而斂賒。
泉府,民貨不售,則斂而買之;民無貨,則賒貰而予之。
説大市日昃而市,百族爲主。
民衆交易以爲常。
朝市朝時而市,商賈爲主。
通物曰商,居售曰賈。
夕市夕時而市,販夫販婦爲主。
朝資夕賣,小販謀生。
傳凡市入,則胥執鞭度守門,胥之職司見下。
市之群吏胥師以下諸職。
平肆注、肆長陳其貨賄而平正之。
展成奠賈。
賈師辨其物而均平之,展其成而奠其賈,然後令市。
説上旌旌以爲衆望。
於思次市中候樓。
以令市。
市師涖焉,即司市。
而聽大治、大訟。
胥師、賈師涖於介次,區域小於思次者。
而聽小治、小訟。
傳凡萬民之期於市者,欲賣買決於市者。
辟布者、故書辟爲辭,辭訟泉物者。
量度者、刑戮者,市刑見下。
各於其地之敍。
即分地之次敍。
説凡得貨賄、六畜者,亦如之,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