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禮訂本略注第一
關燈
小
中
大
傳均其稍食,分其人民以居之。
經以陰禮教六宮,《禮·昏義》:天子後立六宮。
以陰禮教九嬪,九嬪即九卿之命婦,若妾媵不得稱數,不得幹預陰教。
舉九嬪以上包三夫人,下包二十七世婦諸職。
以婦職之灋教九禦。
《國語》:内官不過九禦,外官不過九品。
九禦在宮中當差使者,即傅母之類,不進禦於王。
《董子·爵國篇》:宮中女禦各有名數,此爲内命婦。
凡進禦之十二女,統於六宮包之矣。
傳使各有屬,以作二事,故《書》作三事。
正其服,禁其奇衺,展其功緒。
聯大祭祀,後祼獻,注則贊。
瑤爵亦如之。
經正後之服色,内司服所掌。
而詔注其禮樂之儀。
傳贊九嬪之禮事。
九嬪爲外命婦,與九卿爲夫婦,故有禮事。
若係妾媵,則統於王後,不得並行爲禮。
聯賓客之祼獻、瑤爵,皆贊。
説緻後賓客之禮。
聯凡喪事,佐後使治外、内命婦,内命婦謂九禦,外命婦即百二十女。
正其服位。
經凡建國,佐後前後之後。
立市。
《考工》:「匠人營國,面朝後市。
」 傳設其次,置其叙,正其肆,陳其貨賄,出其度、量、淳、制,祭之以陰禮。
經中春,詔後帥外、内命婦内命婦即傅姆、女禦,老寡而有賢行者爲之,如今僕婦,例不進禦。
始蠶於北郊。
《祭義》:古者天子、諸侯必有公桑蠶室,近川而爲之,築宮仞有三尺,棘牆而外閉之。
及大昕之朝,君皮弁素積,蔔三宮之夫人、世婦之吉者,使入蠶於蠶室,奉種浴於川,桑於公桑,風戾以食之。
傳以爲祭服。
《祭義》:世婦卒蠶,奉繭以示於君,遂獻繭於夫人,夫人曰:「此所以爲君服與。
」遂副褘而受之,因少牢以禮之。
古之獻繭者,其率用此與?及良日,夫人繅,三盆手,遂布於三宮夫人、世婦之吉者,使繅。
遂朱緑之,玄黃之,以爲黼黻文章。
服既成,君服以祀先王、先公,敬之至也。
《月令》:後妃齊戒,親東鄉,躬桑。
禁婦女毋觀省,婦使以勸蠶事。
蠶事既登,分繭稱絲效功,以共郊廟之服,毋有敢惰。
經歲終,則會内人之稍食,稽其功事。
傳佐後而受獻功者,比其大小與其麤良而賞罰之。
説會内宮之財用。
經正歲,均其稍食,施其功事,憲禁令於王之北宮。
傳而糾其守。
經上春,詔王後帥六宮之人而生穜稑之種。
傳而獻之於王。
經内小臣掌王後之命,正其服位,後出入,則前驅。
聯若有祭祀、賓客、喪紀,則擯,詔後之禮事,相九嬪之禮事,正内人之禮事,徹後之俎。
傳後有好事於四方,則使往。
説有好令於卿大夫,亦如之。
傳掌王之陰事、陰令。
陰事、陰令,所指無限。
《列女傳》中所論甚詳。
經閽人掌守王宮之中門之禁。
喪服、兇器不入宮,潛服、若衷甲者。
賊器不入宮,奇服、怪民不入宮。
傳凡内人、公器、賓客無帥,則幾其出入。
經以時啓閉。
傳凡外、内外、内指世婦言之,公、卿、大夫、士不居宮中。
命夫百二十官。
命婦百二十女。
出入,則爲之闢。
説掌掃門庭。
聯大祭祀、喪紀之事,設門燎,蹕宮門、廟門。
説凡賓客亦如之。
經寺人掌王之内人,及女宮之戒令。
相道其出入之事而糾之。
傳若有喪紀注、賓客、祭祀之事,則帥女宮而緻於有司。
説帥世婦緻禮事。
傳掌内人之禁令。
説凡内人弔臨於外,則帥而往,立於前,而詔相之。
經内竪掌内外之通令,凡小事。
聯若有祭祀注、賓客、喪紀之事,則爲内人蹕。
聯王後之喪,遷於宮中,則前蹕。
説及葬,執褻器以從遣車。
經九嬪即九卿之命婦。
掌婦學之灋,以教九禦考《繁露》十二女之名目,又各有保姆、師傅、史役人數,如民間之僕婦、使女,其人多選寡居有賢行及良家女子爲之,亦有品俸,是爲内官。
雖掌燕寢之事,天子禮不得下淫,不如後世宮女,隨主者所喜,召禦之。
其官既有升降,其人亦隨時放遣,不如後世入宮則不得再出也。
考《宋書·後妃傳》,後宮通尹爲一品,列叙爲二品,司儀、司政、女林爲三品,都掌、治職等爲四品,通關、參事等爲五品,中臺、執禦、執衛等爲六品注,合堂帥等爲七品,其名目、職掌與《繁露》相合,即《周禮》之九嬪、九禦。
《周禮》有内外命婦之文,歷代史志多有之,九禦即内命婦,百二十官之妻即外命婦,内外命婦皆官,非天子之妾媵。
考之《宋書》制猶如此,則經制更可知矣。
婦德、婦言、婦容、婦功。
以下詳女官。
傳各帥其屬,而以時禦叙於王所。
聯凡祭祀,贊玉齍、贊後薦,《祭義》:君牽牲,夫人奠盎;君獻凡,夫人薦豆。
卿大夫相君,命婦相夫人。
此九嬪贊後薦,即《祭義》所謂命婦相夫人薦豆也。
則九嬪爲九卿命婦,確非宮中妃嬪矣。
徹豆籩。
聯若有賓客,則從後。
聯大喪,帥叙哭者亦如之。
經世婦即二十七大夫之命婦。
○《春官》亦有世婦之職,互文相起,以見每方自爲一局。
掌祭祀、賓客、《春官》世婦,凡王後有事於婦人,則詔相。
○相外内宗之禮事,大賓客之饗食亦如之。
喪紀之事,詔王後之禮事。
帥女宮而濯摡爲齍盛。
帥六宮之人共齍盛。
傳及祭之日,涖陳女宮之具,及祭祀比其具。
凡内羞之物。
傳掌弔臨於卿大夫之喪。
與内宗所掌同。
○《春官》:世婦大喪,比外内命婦之朝莫哭不敬者而苛罰之。
經女禦即九禦,選寡居有賢行及良家女爲之。
掌禦叙於王之燕寢,以歲時獻功事。
絲枲成功之事。
聯凡祭祀,贊世婦。
故女宮帥於世婦。
聯大喪,掌沐浴。
後之喪,持翣。
翣,棺飾也。
説從世婦而弔於卿大夫之喪。
經女祝掌王後之内祭祀,凡内禱祠之事。
傳掌以時招注、梗、禬、禳之事,以除疾殃。
經女史掌王後之禮職。
傳掌内治之貳,以詔後治内政,逆内宮,鈎考六宮之計。
書内令。
後之令。
説凡後之事,以禮從。
如太史之從於王。
經典婦功掌婦式之灋,以授嬪、婦及内人女功之事齎。
傳凡授嬪、婦功,及秋獻功,辨其苦良、比其小大而賈之,物書而楬之。
説以共王及後之用,頒之於内府。
經典絲掌絲入而辨其物,以其賈楬之。
掌其藏與其出,以待與功之時。
頒絲於外、内工,皆以物授之。
説凡上之賜予,亦如之。
傳及獻功,則受良功而藏之,辨其物而書其數,以待有司之政令,上之賜予。
聯凡祭祀,共黼畫、組就之物。
聯喪紀,共其注絲、纊、組、文之物。
説凡飾邦器者,受文、織、絲、組焉。
傳歲終,則各以其物會之。
經典枲掌布、緦、縷、紵之麻草之物,以待時頒功而授齎。
傳及獻功,受苦功,以其賈楬而藏之,以待時頒。
説頒衣服,授之。
賜予,亦如之。
經内司服掌王後之六服:以王後統六服爲七,如皇帝統六相爲七政。
褘衣注,《玉藻》:王後褘衣。
揄狄,夫人揄狄。
○三公之三夫人。
闕狄,君命屈狄。
○九卿之九嬪。
鞠衣,再命鞠衣。
○二十七大夫之命婦。
展衣,一命襢。
○八十一上士之禦妻。
緣衣,士禒衣。
○二百四十三中士之禦妻。
素沙。
七百二十九下士之禦妻。
○按:《玉藻》六服無素沙,蓋王統百二十官,止於襢,帝統三百六十三官,止於褖,皇統千九百二十官,故有素沙。
分裂之世,王僭皇制;一統之世,王當降等。
傳辨外、内命婦之服:鞠衣,展衣,禒衣,素沙。
聯凡祭祀、賓客,共後之衣服,及九嬪、世婦。
凡命婦,共其衣服。
説共喪衰,亦如之。
聯後之喪,共其衣服,凡内具之物。
經縫人掌王宮縫線之事。
以役女禦,以縫王及注後之衣服。
以蔔皆技役,非官。
聯喪,縫棺飾焉,衣翣柳之材。
傳掌凡注内之縫事。
經染人掌染絲帛。
傳凡染,春暴練,夏纁玄注,秋染夏,冬獻功。
説掌凡染事。
經追師掌王、後之首服,爲副、編、次,追衡、笄。
傳爲九嬪及外内命婦之首服,以待祭祀、賓客。
聯喪紀,共笄、絰,亦如之。
經屨人掌王及後之服屨,爲赤舄、黑舄、赤繶、黃繶、青句、素屨、葛屨。
屨有七,與内司服之七服相符。
傳辨外内命夫、命婦之命屨、功屨、散屨。
聯凡四時之祭祀,以宜服之。
經夏采掌大喪,以冕服復於大祖。
傳以乘車建綏,復於四郊。
注 幣:原作「弊」,據《周禮·天官冢宰》改。
注 上:原作「王」,據右引改。
注 外内:原作「内外」,據《周禮·天官冢宰》乙。
注 終:原作「中」,據《周禮·天官冢宰》改。
注 叙:原作「序」,據據《周禮·天官冢宰》改。
注 者:原脫,據《白虎通義·社稷》補。
注 好:原脫,據《周禮·天官冢宰》補。
注 物:原作「事」,據《周禮·天官冢宰》改。
注 薦:原作「屬」,據右引改。
注 令:原作「合」,據《周禮·天官冢宰》改。
注 粱:原作「梁」,據《周禮·天官冢宰》改。
注 祀:原脫,據《周禮·天官冢宰》補。
注 加:原作「如」,據《周禮·天官冢宰》改。
注 則:原脫,據《周禮·天官冢宰》補。
注 財:原作「賦」,據《周禮·天官冢宰》改。
注 獻:原作「行」,據《周禮·天官冢宰》改。
注 祼:原作「裸」,據《周禮·天官冢宰》改。
注 詔:原作「治」,據右引改。
注 「喪紀」原在「賓客」下,據《周禮·天官冢宰》乙。
注 祭祀:二字原脫,據《周禮·天官冢宰》補。
注 品:原作「等」,據《宋書·後妃傳》改。
注 招:原作「昭」,據《周禮·天官冢宰》改。
注 其:原脫,據《周禮·天官冢宰》補。
注 衣:原作「服」,據《周禮·天官冢宰》改。
注 及:原脫,據《周禮·天官冢宰》補。
注 凡:原脫,據右引補。
注 纁玄:原作「玄纁」,據右引乙。
經以陰禮教六宮,《禮·昏義》:天子後立六宮。
以陰禮教九嬪,九嬪即九卿之命婦,若妾媵不得稱數,不得幹預陰教。
舉九嬪以上包三夫人,下包二十七世婦諸職。
以婦職之灋教九禦。
《國語》:内官不過九禦,外官不過九品。
九禦在宮中當差使者,即傅母之類,不進禦於王。
《董子·爵國篇》:宮中女禦各有名數,此爲内命婦。
凡進禦之十二女,統於六宮包之矣。
傳使各有屬,以作二事,故《書》作三事。
正其服,禁其奇衺,展其功緒。
聯大祭祀,後祼獻,注則贊。
瑤爵亦如之。
經正後之服色,内司服所掌。
而詔注其禮樂之儀。
傳贊九嬪之禮事。
九嬪爲外命婦,與九卿爲夫婦,故有禮事。
若係妾媵,則統於王後,不得並行爲禮。
聯賓客之祼獻、瑤爵,皆贊。
説緻後賓客之禮。
聯凡喪事,佐後使治外、内命婦,内命婦謂九禦,外命婦即百二十女。
正其服位。
經凡建國,佐後前後之後。
立市。
《考工》:「匠人營國,面朝後市。
」 傳設其次,置其叙,正其肆,陳其貨賄,出其度、量、淳、制,祭之以陰禮。
經中春,詔後帥外、内命婦内命婦即傅姆、女禦,老寡而有賢行者爲之,如今僕婦,例不進禦。
始蠶於北郊。
《祭義》:古者天子、諸侯必有公桑蠶室,近川而爲之,築宮仞有三尺,棘牆而外閉之。
及大昕之朝,君皮弁素積,蔔三宮之夫人、世婦之吉者,使入蠶於蠶室,奉種浴於川,桑於公桑,風戾以食之。
傳以爲祭服。
《祭義》:世婦卒蠶,奉繭以示於君,遂獻繭於夫人,夫人曰:「此所以爲君服與。
」遂副褘而受之,因少牢以禮之。
古之獻繭者,其率用此與?及良日,夫人繅,三盆手,遂布於三宮夫人、世婦之吉者,使繅。
遂朱緑之,玄黃之,以爲黼黻文章。
服既成,君服以祀先王、先公,敬之至也。
《月令》:後妃齊戒,親東鄉,躬桑。
禁婦女毋觀省,婦使以勸蠶事。
蠶事既登,分繭稱絲效功,以共郊廟之服,毋有敢惰。
經歲終,則會内人之稍食,稽其功事。
傳佐後而受獻功者,比其大小與其麤良而賞罰之。
説會内宮之財用。
經正歲,均其稍食,施其功事,憲禁令於王之北宮。
傳而糾其守。
經上春,詔王後帥六宮之人而生穜稑之種。
傳而獻之於王。
經内小臣掌王後之命,正其服位,後出入,則前驅。
聯若有祭祀、賓客、喪紀,則擯,詔後之禮事,相九嬪之禮事,正内人之禮事,徹後之俎。
傳後有好事於四方,則使往。
説有好令於卿大夫,亦如之。
傳掌王之陰事、陰令。
陰事、陰令,所指無限。
《列女傳》中所論甚詳。
經閽人掌守王宮之中門之禁。
喪服、兇器不入宮,潛服、若衷甲者。
賊器不入宮,奇服、怪民不入宮。
傳凡内人、公器、賓客無帥,則幾其出入。
經以時啓閉。
傳凡外、内外、内指世婦言之,公、卿、大夫、士不居宮中。
命夫百二十官。
命婦百二十女。
出入,則爲之闢。
説掌掃門庭。
聯大祭祀、喪紀之事,設門燎,蹕宮門、廟門。
説凡賓客亦如之。
經寺人掌王之内人,及女宮之戒令。
相道其出入之事而糾之。
傳若有喪紀注、賓客、祭祀之事,則帥女宮而緻於有司。
説帥世婦緻禮事。
傳掌内人之禁令。
説凡内人弔臨於外,則帥而往,立於前,而詔相之。
經内竪掌内外之通令,凡小事。
聯若有祭祀注、賓客、喪紀之事,則爲内人蹕。
聯王後之喪,遷於宮中,則前蹕。
説及葬,執褻器以從遣車。
經九嬪即九卿之命婦。
掌婦學之灋,以教九禦考《繁露》十二女之名目,又各有保姆、師傅、史役人數,如民間之僕婦、使女,其人多選寡居有賢行及良家女子爲之,亦有品俸,是爲内官。
雖掌燕寢之事,天子禮不得下淫,不如後世宮女,隨主者所喜,召禦之。
其官既有升降,其人亦隨時放遣,不如後世入宮則不得再出也。
考《宋書·後妃傳》,後宮通尹爲一品,列叙爲二品,司儀、司政、女林爲三品,都掌、治職等爲四品,通關、參事等爲五品,中臺、執禦、執衛等爲六品注,合堂帥等爲七品,其名目、職掌與《繁露》相合,即《周禮》之九嬪、九禦。
《周禮》有内外命婦之文,歷代史志多有之,九禦即内命婦,百二十官之妻即外命婦,内外命婦皆官,非天子之妾媵。
考之《宋書》制猶如此,則經制更可知矣。
婦德、婦言、婦容、婦功。
以下詳女官。
傳各帥其屬,而以時禦叙於王所。
聯凡祭祀,贊玉齍、贊後薦,《祭義》:君牽牲,夫人奠盎;君獻凡,夫人薦豆。
卿大夫相君,命婦相夫人。
此九嬪贊後薦,即《祭義》所謂命婦相夫人薦豆也。
則九嬪爲九卿命婦,確非宮中妃嬪矣。
徹豆籩。
聯若有賓客,則從後。
聯大喪,帥叙哭者亦如之。
經世婦即二十七大夫之命婦。
○《春官》亦有世婦之職,互文相起,以見每方自爲一局。
掌祭祀、賓客、《春官》世婦,凡王後有事於婦人,則詔相。
○相外内宗之禮事,大賓客之饗食亦如之。
喪紀之事,詔王後之禮事。
帥女宮而濯摡爲齍盛。
帥六宮之人共齍盛。
傳及祭之日,涖陳女宮之具,及祭祀比其具。
凡内羞之物。
傳掌弔臨於卿大夫之喪。
與内宗所掌同。
○《春官》:世婦大喪,比外内命婦之朝莫哭不敬者而苛罰之。
經女禦即九禦,選寡居有賢行及良家女爲之。
掌禦叙於王之燕寢,以歲時獻功事。
絲枲成功之事。
聯凡祭祀,贊世婦。
故女宮帥於世婦。
聯大喪,掌沐浴。
後之喪,持翣。
翣,棺飾也。
説從世婦而弔於卿大夫之喪。
經女祝掌王後之内祭祀,凡内禱祠之事。
傳掌以時招注、梗、禬、禳之事,以除疾殃。
經女史掌王後之禮職。
傳掌内治之貳,以詔後治内政,逆内宮,鈎考六宮之計。
書内令。
後之令。
説凡後之事,以禮從。
如太史之從於王。
經典婦功掌婦式之灋,以授嬪、婦及内人女功之事齎。
傳凡授嬪、婦功,及秋獻功,辨其苦良、比其小大而賈之,物書而楬之。
説以共王及後之用,頒之於内府。
經典絲掌絲入而辨其物,以其賈楬之。
掌其藏與其出,以待與功之時。
頒絲於外、内工,皆以物授之。
説凡上之賜予,亦如之。
傳及獻功,則受良功而藏之,辨其物而書其數,以待有司之政令,上之賜予。
聯凡祭祀,共黼畫、組就之物。
聯喪紀,共其注絲、纊、組、文之物。
説凡飾邦器者,受文、織、絲、組焉。
傳歲終,則各以其物會之。
經典枲掌布、緦、縷、紵之麻草之物,以待時頒功而授齎。
傳及獻功,受苦功,以其賈楬而藏之,以待時頒。
説頒衣服,授之。
賜予,亦如之。
經内司服掌王後之六服:以王後統六服爲七,如皇帝統六相爲七政。
褘衣注,《玉藻》:王後褘衣。
揄狄,夫人揄狄。
○三公之三夫人。
闕狄,君命屈狄。
○九卿之九嬪。
鞠衣,再命鞠衣。
○二十七大夫之命婦。
展衣,一命襢。
○八十一上士之禦妻。
緣衣,士禒衣。
○二百四十三中士之禦妻。
素沙。
七百二十九下士之禦妻。
○按:《玉藻》六服無素沙,蓋王統百二十官,止於襢,帝統三百六十三官,止於褖,皇統千九百二十官,故有素沙。
分裂之世,王僭皇制;一統之世,王當降等。
傳辨外、内命婦之服:鞠衣,展衣,禒衣,素沙。
聯凡祭祀、賓客,共後之衣服,及九嬪、世婦。
凡命婦,共其衣服。
説共喪衰,亦如之。
聯後之喪,共其衣服,凡内具之物。
經縫人掌王宮縫線之事。
以役女禦,以縫王及注後之衣服。
以蔔皆技役,非官。
聯喪,縫棺飾焉,衣翣柳之材。
傳掌凡注内之縫事。
經染人掌染絲帛。
傳凡染,春暴練,夏纁玄注,秋染夏,冬獻功。
説掌凡染事。
經追師掌王、後之首服,爲副、編、次,追衡、笄。
傳爲九嬪及外内命婦之首服,以待祭祀、賓客。
聯喪紀,共笄、絰,亦如之。
經屨人掌王及後之服屨,爲赤舄、黑舄、赤繶、黃繶、青句、素屨、葛屨。
屨有七,與内司服之七服相符。
傳辨外内命夫、命婦之命屨、功屨、散屨。
聯凡四時之祭祀,以宜服之。
經夏采掌大喪,以冕服復於大祖。
傳以乘車建綏,復於四郊。
注 幣:原作「弊」,據《周禮·天官冢宰》改。
注 上:原作「王」,據右引改。
注 外内:原作「内外」,據《周禮·天官冢宰》乙。
注 終:原作「中」,據《周禮·天官冢宰》改。
注 叙:原作「序」,據據《周禮·天官冢宰》改。
注 者:原脫,據《白虎通義·社稷》補。
注 好:原脫,據《周禮·天官冢宰》補。
注 物:原作「事」,據《周禮·天官冢宰》改。
注 薦:原作「屬」,據右引改。
注 令:原作「合」,據《周禮·天官冢宰》改。
注 粱:原作「梁」,據《周禮·天官冢宰》改。
注 祀:原脫,據《周禮·天官冢宰》補。
注 加:原作「如」,據《周禮·天官冢宰》改。
注 則:原脫,據《周禮·天官冢宰》補。
注 財:原作「賦」,據《周禮·天官冢宰》改。
注 獻:原作「行」,據《周禮·天官冢宰》改。
注 祼:原作「裸」,據《周禮·天官冢宰》改。
注 詔:原作「治」,據右引改。
注 「喪紀」原在「賓客」下,據《周禮·天官冢宰》乙。
注 祭祀:二字原脫,據《周禮·天官冢宰》補。
注 品:原作「等」,據《宋書·後妃傳》改。
注 招:原作「昭」,據《周禮·天官冢宰》改。
注 其:原脫,據《周禮·天官冢宰》補。
注 衣:原作「服」,據《周禮·天官冢宰》改。
注 及:原脫,據《周禮·天官冢宰》補。
注 凡:原脫,據右引補。
注 纁玄:原作「玄纁」,據右引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