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禮新義凡例

關燈
與《詩》、《易》同,以山、川、丘、墳、原隰五目爲例。

    五官各占一土,天官原隰,春川澤,夏丘陵,秋山林,冬墳衍。

    皇配天爲玄,五土、五色合爲六合,分爲五方,古今譯語不同。

    《周禮》大綱,此其最著也。

    《詩》多識鳥獸草木之名,即五土、五動物、五植物。

    《詩》與《離騷》同,鳥獸、草木皆當就《山海經》詳之。

     三皇,天、地、人、神、示、鬼,又土國、山國、澤國。

     《周禮》以五土爲五極,就五土中又歸重山川原三師、山澤土三國,即天地人,三統素青黃,不用紅紫紺緅之師説。

    故經中所稱三皇,與《書》、《詩》、《易》同,以山澤原代之。

    今故備用《書》、《詩》、《易》三統,三皇以釋《周禮》,證多事明。

    又再就其中立《三統表》,以彰明之,則天地人三統之説,與五帝、五瑞並行不悖。

     中國皇極。

     考東方開闢最早,孔子生於中國,六書經傳又爲中國所獨有。

    以地形論,蔥嶺、崑崙爲天下之中,乃《時則訓》所言五極;以中國爲皇帝所司,故《禹序》舊稱中國謂爲天下之中也。

    《周禮》爲皇帝之治,以中國爲地中,進退海外,以合中庸。

    以中國、亞洲爲原隰,美洲爲川澤,非洲爲山林,歐洲爲墳衍,澳洲爲丘陵,裁成損益,合乎中庸。

    秦改郡縣,即以中國爲皇畿之先聲;北周用周,即以神州爲大統之嚆矢。

    文質彬彬,君子之化,將來混一宇宙,有王者起,必來取法,其「周禮」之謂歟! 官府、邦國、都鄙十五服分三段。

     鄭注以都鄙爲王畿,最爲乖謬。

    地望一差,諸説皆謬。

    考四等建州,皆分三段。

    《周禮》王畿稱官府,侯綏、九州稱邦國,要荒、外州稱都鄙,都鄙在邦國外,不在邦國内,經説最明。

    乃因都縣之文,誤以解都鄙,緻使外州鹹建五長之制失傳,最爲可惜。

    今爲考訂九畿,甸以内爲官府,甸以外爲邦國,蕃以外《闆》詩六服爲都鄙,男在王畿外。

    蕃在九州外,皇帝所同。

    蓋帝五百裡一服,皇千裡一服,甸適同在畿以内,蕃適同在九州之外。

     禮失求野。

     皇帝制度,原爲俟聖而作。

    今考經文,有爲古制文籍失傳者,有中國從未舉行者。

    近今泰西政略與經暗合。

    《左傳》記孔子之言「禮失求野」,郯子爲五帝而發。

    《周禮》專爲皇帝之書,然則「求野」之言,專爲《周禮》而發。

    近今談時務者,多取西政以證《周禮》。

    今備爲采録,因此可見經非中國一隅之書,由今以後,經當大行,廢經之説,可以息矣。

     五書近證。

     行人以五書記海外各邦風土、政教、吉兇、得失、安危。

    《列子》、《墨子》、《呂覽》、《淮南》於古四裔風俗略有徵録,再以近今泰西各國時事分别編纂,别爲一書。

    以其事有變更,故不附於經下。

    惟古書所言四方性情嗜好,由土著而生者,乃附經以傳。

     《曲禮》舊題官屬表。

     官職統屬,《董子·象天篇》言之詳矣。

    百二十官外,合二百四十三下士,以象周天之數。

    冢宰言六官每屬六十,共三百六十人。

    然冢宰爲統括之詞,董子乃其詳盡之職。

    《曲禮》天子立天官,先立六太、五官、六府、六工數節,爲《周禮》官屬原題,本經分篇,用五帝分司官聯法,每篇雜有各官之屬。

    今用《曲禮》、《董子》説,細考五官諸「以」字,别立《官屬表》。

    司教之官皆歸司徒,兵刑之官皆屬司馬、司寇,掌地之官皆入司空,再以司士一官移入中宮,以當今之吏部。

    天官官屬、官聯二法並行不悖,必立此表,然後官屬之義昭著,庶不至如舊説誤認官聯爲官屬,以失經旨。

     官聯分司。

     《周禮》五官用分司不用官屬,故司徒所攝地官中有兵、刑與教之職。

    司馬掌兵,《夏官篇》中乃有司徒、司空屬員,世婦、環人等職,分見别篇。

    如《王制》中首天官,次四輔,則爲官屬專例。

    蓋《周禮》用五帝分司法,以五官分篇,以法五帝同時並見之制。

    言皇則一皇統五官,五官皆聚於王畿,各歸其屬,乃用官屬之法。

    五官篇首皆言「辨方正位,體國經野,以爲民極」,如五帝統各官,各居一方,爲分方,非一統。

    每帝分方,必兼有四輔,故互文見義,合之可爲一統,分方亦官職皆全,此所以五篇中不盡本官之屬員。

    故《王制》用屬常,周官爲分司。

     寫訂傳記説。

     《周禮》有經、傳、記之分,有詳有略,有絶無傳記者。

    蓋經貴簡略,傳記則宜詳備。

    記以補經不足,《考工記》以記名篇,是爲五官之記。

    如匠人二職爲量人之記,弓人、矢人爲司弓矢之記,亦猶《職方》「凡邦國」節四十七字爲記文也。

    使每官皆備文,當百倍今本。

    將經本分傳、記、説寫訂,其文散見《大戴》、《列》、《荘》、《呂覽》、《淮南》甚多。

    今仿原書傳記之例,略爲采補,雙行附後,庶皇帝典章制度藉以考證。

    傳則如《朝事篇》,經文外加説。

    又《盛德》、《千乘》、《管子》之文最多。

    《藝文志》有《周禮説》四篇,今其書不傳,或雲鄭已附入經中,以省兩習,如《左傳説》之附入傳文。

    《考工記》首之序與序官下之府、史、胥、徒是也。

     《大戴禮記》傳説。

     皇帝王伯以大小爲標目。

    小學王霸之學,大學皇帝之學。

    大、小二戴之《記》是即二統之分。

    故《周禮》之説,單條孤證,無不見於《大戴》,如《五帝德》、《帝繫姓》、《盛德》、《千乘篇》之六官、四輔,而《朝事篇》備列大行人、司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