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禮新義凡例

關燈
四十七條 周字名義。

     舊以《周禮》爲周官、周公作者,其謬誤顯著,不具論。

    考《周禮》十一言周,知鄭注雲「周,猶徧也」,是《周禮》爲大統皇帝周知天下之書,與《周頌》、《周南》、《周易》同。

    《雅》以大、小分皇帝,亦如《南》以周、召分君、臣。

    《左》、《國》稱《周易》者,皆指一爻變而五爻不變,即《大傳》所謂「周流六虛」也。

    《詩經》以周爲三皇國號,「南北東西,無思不服」,「王國克生,維周之楨」。

    能解「周」字名義,則《周禮》爲皇帝之書,與《王霸記》、《王制》大小不同,不待煩言而解也。

     《周禮》爲百世以後俟聖人之書。

     西人海外天地大局諸説,中國於二千年以前早已著録,遺文墜典,散見各書。

    即如鄒衍談天之海外九州,九九八十一州,昔人駭爲異聞者,實乃《大行人》九州之外爲蕃國之師説,爲皇大九州之制。

    蓋孔子以《春秋》、《尚書》爲行,《詩》、《易》爲志,《論語》所謂「志道」,志即《詩》也。

    行以述往,志以開來。

    王伯之事,《王制》詳之;皇帝之事,著在《周禮》。

    《王制》與《周禮》同爲七十子之傳。

    六經之傳説,百世可知,必至今日海禁大開,而後《周禮》之説乃顯著也。

     皇帝輿輻圖制。

     凡講史學者,必先考地輿;凡治經學者,必先明疆宇。

    蓋必先定版圖之廣狹,而後政事由之而出。

    《王制》言疆域曰:「四海之内,方三千裡。

    」《孟子》亦曰:「方千裡者九。

    」蓋專爲春秋言之。

    《周禮》皇帝之書,其疆域有三萬裡、二萬七千裡與萬裡七千裡各等之分。

    「土圭一尺五寸,以求地中」,鄭注:「大地三萬裡」。

    此三皇版圖方三萬裡,經、注之明文也。

    《大行人》「九州之外爲蕃國」,方三千裡爲一州,九九八十一州,合以《闆》詩之六服,爲大五帝;一萬二千裡開方,《時則訓》「五帝分司五極,各萬二千裡」者,是也。

    提封萬裡曰萬國,九畿以一萬裡開方,方二千裡爲一州,此小五帝方萬裡之版圖也。

    邦畿方千裡爲《禹貢》之制,四等輿圖,於《禹貢》或加三倍,或加八倍,或加三十五倍,統括地球而言,與《禹貢》僅就中國五千裡地勢立制者大小不同。

    版圖既大,所有政事、典章由之而變,此所以與《王制》、《王霸記》王伯之法萬不相同者也。

     與《王制》同爲五官大小兩峙表。

     《王制》與《周禮》體例相同。

    《周禮》首天官而四輔,《王制》亦首天子自掌,而後四輔,二書體例全同,當分讀以判皇王,又當合讀以備終始。

    大約凡《王制》所已見,《周禮》不再見,故《周禮》大綱有缺略。

    鄭注皆據《王制》補之,是也。

    《王制》未詳,固可借證《周禮》,而《周禮》與《王制》互文隱見,尤關緊要。

    故二書非合讀則兩傷,故《王制》所有諸政典數目皆當加三倍、八倍、三十五倍推,以合於《周禮》。

    知二書互文隱見,則相得益彰。

     五官法五帝。

     皇三萬裡,分爲五帝、五極,各萬三千四百裡。

    《周禮》五官,五言「以爲民極」,即《地形訓》五極之説。

    按:《大戴禮》數言五官,《周禮》本經雲五官奉六牲,是《周禮》本爲五官,以法五帝、五神。

    考《盛德篇》雖言六官,《千乘篇》隻言四輔,是《周禮》言皇則爲六合,《曲禮》天官與五官並見。

    皇法天,帝司五極,六太爲天子自統,冢宰如黃帝居中央土,司徒司春,司馬司夏,司寇司秋,司空司冬,一定之制。

    帝則爲五土,天子有故,使司空宅百揆,攝冢宰,乃以司徒攝司空,宗伯攝司徒,合爲一中四方;除喪以後,仍爲四輔,以法五行。

    地官即冬官,經無缺文,不必以《考工記》補《冬官》也。

    《盛德篇》六官之説,除四輔外,冢宰、宗伯皆屬六太,蓋仿黃帝六相;冢宰、宗伯爲玄黃,四輔居四方,天玄地黃,同在中央。

    是《周禮》雖五六並見,實不必有六篇也。

     《詩》、《易》義説。

     《王制》與《周禮》皆爲典制之書。

    《王制》之與《春秋》、《尚書》三王,各經制度全同。

    以《王制》説《春秋》、《尚書》,三代無有不合。

    《周禮》之於《詩》、《易》、《尚書》、帝制,亦如《王制》之與《春秋》、三王、皇帝,各經非得《周禮》典制表圖,無從實證。

    《白虎通》:《詩》、《易》、《周禮》尤切於《王制》,以《春秋》、《尚書》文較《詩》、《易》爲明,初非以《周禮》爲證,則文義惝恍,無從指實。

    如《詩》之土地、鳥獸、草木、民生、風俗,皆從五土起例,以五土配五大州,動物即鳥獸,植物即草木,五民即蒸民,風俗性情非得《周禮》爲之起例,則混揉莫能遠别矣。

    皇以六千裡爲京,尤爲《易》三十六宮之切證。

     道德宗旨。

     道家詳道德,儒家詳仁義。

    經詳道德而略仁義,以皇帝不用故也。

    經六夢文與《列子》同。

    日中測地中之説,義詳《地形》。

    四方民俗,《列》、《莊》亦有其文。

    他如上皇九洛、一轂三十輻、射九日,語五帝軼事,道家諸子甚詳。

    《周禮》爲經,道家實爲傳説,引以補入大統之制,乃爲詳備。

    《六家旨要》言道家統儒、墨,綜名、法,合陰陽,即一皇統五帝,上帝與五帝並見之實義也。

     五土即五大洲。

     西人五洲,近於經文之五土、五極。

    西人號曰亞、歐、美、非、澳,經則曰原隰、川、澤、山林、丘陵、墳衍,名異而實同。

    五極之説,以中國爲原隰,故《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