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集語卷下
關燈
小
中
大
之欲興名利于天下者乎?〈并見說苑〉
孔子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不飲盜泉之水,積正也。
〈漢許慎說文:〉, 士尹池為荊使于宋,司城子罕止而觞之。
南家之牆擁于前而不直,西家之潦經其宮而不止。
士尹池問其故,子罕曰:南家,鞔工也,吾徙之。
其父曰:吾恃鞔而食者三世,今徙,是國之求鞔者不知吾處也,吾無以食。
願相國之憂吾不食也。
為是吾不徙。
西家高,吾室卑,潦之經吾宮也利,為是故不禁也。
士尹池歸,荊适興兵欲攻宋,士尹池谏于王曰:宋不可伐也。
其君賢,其相仁,賢者得民,仁者能用人。
攻之無功,乃為天下笑。
荊釋宋而攻鄭。
孔子聞之曰:夫脩之廟堂之上,而折沖千裡之外者,司城子罕之謂也。
〈劉向新序〉 楚共王出獵而遺其弓,左右請求之。
共王曰:止!楚人遺弓,楚人得之,又何求焉?仲尼聞之曰:惜乎其不大也!亦曰人遺弓,人得之而已,何必楚也? 虞人、芮人質成于文王。
入文王之境,見其人民,遜為士大夫;入其國,見其士大夫,遜為公卿。
二國者相謂曰:其人民遜為士大夫,其士大夫遜為公卿,其君亦遜以天下而不居矣。
二國者未見文王,歸而遜其所争為閑田。
孔子曰:大哉文王之道乎!其不可加矣!不動而變,無為而成,敬謹恭已,而虞、芮自平。
曽子芸??,誤斷其根。
曽晰怒,投大杖擊之。
曽子仆地,有頃而蘇,蹷然而起,曰:大人教參,得無疾乎?孔子聞之,以告門人,曰:參來,勿内。
三日,曽子因客而見孔子。
孔子曰:汝聞瞽瞍有子曰舜乎?舜之事父也,索而使之,未嘗不在側;求而殺之,未嘗可得。
小棰則待,大棰則走,以逃暴怒也。
立體而不去,殺身以陷父,不義不孝,孰是大乎?孔子既不得用于衛,将西見趙簡子。
至河而聞窦鳴犢、舜華之死也,曰:窦鳴犢、舜華,晉國之賢大夫也。
趙簡子未得志之時,須此兩人而後從政;及其已得志,殺之。
丘聞之,刳胎殺夭,則麒麟不至;竭澤涸魚,則蛟龍不遊;覆巢毀卵,則鳳凰不翔。
何則?君子重傷其類也。
夫鳥獸之于不義也,尚知避之,而況丘哉?乃還。
〈并見說苑〉 孔子先第十九 孔子先世宋缗公之長子曰弗父何,何世為宋大夫。
其曽孫曰正考父,考父之子曰孔嘉父,嘉為華父督所殺,其子奔魯,始為陬人。
孔子之曽大父曰孔防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以勇力聞于諸侯,禱于尼丘,生孔子,故名之曰丘,字仲尼。
孔子之生,魯襄公之二十二年也。
孔子為兒嬉戲,常陳俎豆,設禮容。
幼而喪父,葬于防山,母不以告。
及母死,不知其墓,乃殡于五父之衢。
有過而疑焉,因問之,得于聊曼父之母,然後合葬于防。
孔子長九尺六寸,人皆謂之長人,蓋未有知之者。
年三十有四,魯大夫孟僖子病且死,屬說與何忌事之而學禮焉,以定其位。
〈阙裡世載〉。
齊景公緻廪丘于孔子以為養,子不受,曰:吾聞君子當以功受祿,今說景公未之行而賜廪丘,其不知丘甚矣。
遂辭而行。
孔子遭難于陳蔡之境,絕糧,弟子皆有饑色,孔子歌兩柱之間,子路入見曰:夫子之歌禮乎?孔子不應,曲終而曰:君子好樂為無驕也,小人好樂為無懾也,其誰知之,子不我知而從我者乎?子路不悅,授幹而舞,三終而出,及至七日,孔子脩樂不休,子路愠見曰:夫子脩樂時乎?孔子不應,樂終而曰:由,昔齊桓公霸心生于莒,勾踐霸心生于?稽,晉文霸心生于骊氏,故居不幽者思不逺,身不約者智不廣,庸知不遇于是興。
明日免于阸,子貢執辔曰:二三子從夫子而遇此難也,其不忘可也。
孔子曰:惡,是何言也,語不雲乎,三折肱而成良醫,夫陳蔡之間,丘之幸也,二三子從丘,皆幸人也,吾聞人君不困不成王,士不困不成行,昔者湯困于莒,文王困于羑裡,秦穆公困于殽,齊桓公困于長勺,勾踐困于?稽,晉文困于骊姬,夫困之道,從寒之暖,暖之及寒也,唯賢者獨知其難而言之也,易曰:困亨貞,大人吉。
孔子困于陳蔡之間,七日不食,藜羮不糁,弟子皆有饑色。
孔子讀詩書治禮樂不休,子路進谏曰:凡為善者天報以福,為不善者天報以禍。
今先生積德行為善乆矣,意者尚有遺行乎,奚居之隠也。
孔子曰:由來,汝不知,吾語汝。
子以智者為無知乎,則王子比幹何為剖心而死。
子以谏者為必聴邪,伍子胥何為抉目于呉東門。
子以廉者為必用邪,伯夷叔齊何為餓死首陽之下。
子以忠為必用邪,鮑荘何為而肉枯。
故荊公子高終身不顯,鮑焦抱木而立之,推登山焚死。
古聖人君子博學深謀不遇時者衆矣,豈獨丘哉。
賢不肖者才也,為不為者人也,遇不遇者時也,死生者命也。
有其才不遇其時,雖才不用。
茍遇其時,何難之有。
故舜耕曆山而陶于河畔,立為天子,則其遇堯也。
傅說負壤土,釋版築,而立佐天子,則其遇武丁也。
伊尹,有莘氏之媵臣也,負鼎俎,調五味,而佐天子,則其遇成湯也。
呂望行年五十,賣食于棘津,行年七十,屠牛朝歌,行年九十,為天子師,則其遇文王也。
管夷吾束縛膠目,居檻車中,自車中起為仲父,則其遇桓公也。
百裡奚自賣取五羊皮,而為卿大夫,則其遇秦穆公也。
沈尹名聞天下,為令尹而讓孫叔敖,則其遇楚荘王也。
伍子胥前多功,後戮死,非其智益衰也,前遇阖廬,後遇夫差也。
夫骥阸鹽車,非無骥狀也,夫世莫知也。
使骥得王良、造父,骥其無千裡之足乎?芝蘭生于深林,非為無人而不芳。
故學者非為通也,為窮而不困。
〈并見說苑〉孔子過宋,與弟子習禮于大樹下。
宋司馬使人伐其樹,去适鄭。
〈典略〉 仲尼曰:吾聞堯、舜遊首山,觀河渚,乃有五老亦觀河渚。
一老曰:河圖将來告帝期。
二老曰:河圖持龜告帝謀。
三老曰:河圖将來告帝書。
四老曰:河圖将來告帝圖。
五老曰:河圖将浮,龍銜玉苞,金泥玉檢,封盛書。
五老飛為流星,上入昴。
〈論語?〉 孔子阸于陳,弦歌于
〈漢許慎說文:〉, 士尹池為荊使于宋,司城子罕止而觞之。
南家之牆擁于前而不直,西家之潦經其宮而不止。
士尹池問其故,子罕曰:南家,鞔工也,吾徙之。
其父曰:吾恃鞔而食者三世,今徙,是國之求鞔者不知吾處也,吾無以食。
願相國之憂吾不食也。
為是吾不徙。
西家高,吾室卑,潦之經吾宮也利,為是故不禁也。
士尹池歸,荊适興兵欲攻宋,士尹池谏于王曰:宋不可伐也。
其君賢,其相仁,賢者得民,仁者能用人。
攻之無功,乃為天下笑。
荊釋宋而攻鄭。
孔子聞之曰:夫脩之廟堂之上,而折沖千裡之外者,司城子罕之謂也。
〈劉向新序〉 楚共王出獵而遺其弓,左右請求之。
共王曰:止!楚人遺弓,楚人得之,又何求焉?仲尼聞之曰:惜乎其不大也!亦曰人遺弓,人得之而已,何必楚也? 虞人、芮人質成于文王。
入文王之境,見其人民,遜為士大夫;入其國,見其士大夫,遜為公卿。
二國者相謂曰:其人民遜為士大夫,其士大夫遜為公卿,其君亦遜以天下而不居矣。
二國者未見文王,歸而遜其所争為閑田。
孔子曰:大哉文王之道乎!其不可加矣!不動而變,無為而成,敬謹恭已,而虞、芮自平。
曽子芸??,誤斷其根。
曽晰怒,投大杖擊之。
曽子仆地,有頃而蘇,蹷然而起,曰:大人教參,得無疾乎?孔子聞之,以告門人,曰:參來,勿内。
三日,曽子因客而見孔子。
孔子曰:汝聞瞽瞍有子曰舜乎?舜之事父也,索而使之,未嘗不在側;求而殺之,未嘗可得。
小棰則待,大棰則走,以逃暴怒也。
立體而不去,殺身以陷父,不義不孝,孰是大乎?孔子既不得用于衛,将西見趙簡子。
至河而聞窦鳴犢、舜華之死也,曰:窦鳴犢、舜華,晉國之賢大夫也。
趙簡子未得志之時,須此兩人而後從政;及其已得志,殺之。
丘聞之,刳胎殺夭,則麒麟不至;竭澤涸魚,則蛟龍不遊;覆巢毀卵,則鳳凰不翔。
何則?君子重傷其類也。
夫鳥獸之于不義也,尚知避之,而況丘哉?乃還。
〈并見說苑〉 孔子先第十九 孔子先世宋缗公之長子曰弗父何,何世為宋大夫。
其曽孫曰正考父,考父之子曰孔嘉父,嘉為華父督所殺,其子奔魯,始為陬人。
孔子之曽大父曰孔防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以勇力聞于諸侯,禱于尼丘,生孔子,故名之曰丘,字仲尼。
孔子之生,魯襄公之二十二年也。
孔子為兒嬉戲,常陳俎豆,設禮容。
幼而喪父,葬于防山,母不以告。
及母死,不知其墓,乃殡于五父之衢。
有過而疑焉,因問之,得于聊曼父之母,然後合葬于防。
孔子長九尺六寸,人皆謂之長人,蓋未有知之者。
年三十有四,魯大夫孟僖子病且死,屬說與何忌事之而學禮焉,以定其位。
〈阙裡世載〉。
齊景公緻廪丘于孔子以為養,子不受,曰:吾聞君子當以功受祿,今說景公未之行而賜廪丘,其不知丘甚矣。
遂辭而行。
孔子遭難于陳蔡之境,絕糧,弟子皆有饑色,孔子歌兩柱之間,子路入見曰:夫子之歌禮乎?孔子不應,曲終而曰:君子好樂為無驕也,小人好樂為無懾也,其誰知之,子不我知而從我者乎?子路不悅,授幹而舞,三終而出,及至七日,孔子脩樂不休,子路愠見曰:夫子脩樂時乎?孔子不應,樂終而曰:由,昔齊桓公霸心生于莒,勾踐霸心生于?稽,晉文霸心生于骊氏,故居不幽者思不逺,身不約者智不廣,庸知不遇于是興。
明日免于阸,子貢執辔曰:二三子從夫子而遇此難也,其不忘可也。
孔子曰:惡,是何言也,語不雲乎,三折肱而成良醫,夫陳蔡之間,丘之幸也,二三子從丘,皆幸人也,吾聞人君不困不成王,士不困不成行,昔者湯困于莒,文王困于羑裡,秦穆公困于殽,齊桓公困于長勺,勾踐困于?稽,晉文困于骊姬,夫困之道,從寒之暖,暖之及寒也,唯賢者獨知其難而言之也,易曰:困亨貞,大人吉。
孔子困于陳蔡之間,七日不食,藜羮不糁,弟子皆有饑色。
孔子讀詩書治禮樂不休,子路進谏曰:凡為善者天報以福,為不善者天報以禍。
今先生積德行為善乆矣,意者尚有遺行乎,奚居之隠也。
孔子曰:由來,汝不知,吾語汝。
子以智者為無知乎,則王子比幹何為剖心而死。
子以谏者為必聴邪,伍子胥何為抉目于呉東門。
子以廉者為必用邪,伯夷叔齊何為餓死首陽之下。
子以忠為必用邪,鮑荘何為而肉枯。
故荊公子高終身不顯,鮑焦抱木而立之,推登山焚死。
古聖人君子博學深謀不遇時者衆矣,豈獨丘哉。
賢不肖者才也,為不為者人也,遇不遇者時也,死生者命也。
有其才不遇其時,雖才不用。
茍遇其時,何難之有。
故舜耕曆山而陶于河畔,立為天子,則其遇堯也。
傅說負壤土,釋版築,而立佐天子,則其遇武丁也。
伊尹,有莘氏之媵臣也,負鼎俎,調五味,而佐天子,則其遇成湯也。
呂望行年五十,賣食于棘津,行年七十,屠牛朝歌,行年九十,為天子師,則其遇文王也。
管夷吾束縛膠目,居檻車中,自車中起為仲父,則其遇桓公也。
百裡奚自賣取五羊皮,而為卿大夫,則其遇秦穆公也。
沈尹名聞天下,為令尹而讓孫叔敖,則其遇楚荘王也。
伍子胥前多功,後戮死,非其智益衰也,前遇阖廬,後遇夫差也。
夫骥阸鹽車,非無骥狀也,夫世莫知也。
使骥得王良、造父,骥其無千裡之足乎?芝蘭生于深林,非為無人而不芳。
故學者非為通也,為窮而不困。
〈并見說苑〉孔子過宋,與弟子習禮于大樹下。
宋司馬使人伐其樹,去适鄭。
〈典略〉 仲尼曰:吾聞堯、舜遊首山,觀河渚,乃有五老亦觀河渚。
一老曰:河圖将來告帝期。
二老曰:河圖持龜告帝謀。
三老曰:河圖将來告帝書。
四老曰:河圖将來告帝圖。
五老曰:河圖将浮,龍銜玉苞,金泥玉檢,封盛書。
五老飛為流星,上入昴。
〈論語?〉 孔子阸于陳,弦歌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