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集語卷上

關燈
子曰:丘死之後,商也日益,賜也日損。

    商也好與賢己者處,賜也好説不如己者。

     孔子曰:鞭樸之子,不從父之教;刑戮之民,不從君之政。

    言疾之難行。

    故君子不急?,不意使,以為亂源。

     子曰:以富貴為人下者,何人不與?以富貴敬愛人者,何人不親愛?衆言不逆,可謂知言矣;衆嚮之,可謂知時矣。

    孔子曰:船非水不可行,水入船中則沒矣。

    故君子不可不嚴也,小人不可不閑也。

     孔子曰:貞以幹之,敬以輔之,待人無倦,見君子則舉之,見小人則退之,去爾惡心而忠與之,敏其行而修其禮,千裡之外,親若兄弟。

    若行不敏,禮不合,則對門不通矣。

    〈並説苑〉。

     漆雕氏第九 孔子曰:漆雕氏之子,君子哉!其善人之美也,隱而顯;言人之惡也,微而著。

    故智不能及,明不能見也,得無數蔔乎? 孔子卦得賁,喟然而歎。

    子張進而問曰:師聞賁吉卦而歎之乎?孔子曰:賁非正色也,是以歎之。

    吾思夫質素,白當正白,黒當正黒。

    夫質文何也?吾聞丹漆不文,白玉不雕,寶珠不飾,何也?質有餘者,不受飾也。

     魯有儉者,瓦鬲煮食,食之而美,盛以土缻〈音缶〉之器,以進孔子。

    孔子受之,懽然如受大牢之饋。

    弟子曰:瓦甂,酒器也。

    煮食,薄膳也。

    而先生何喜如此乎?孔子曰:吾聞好諫者思其君,食美者思其親。

    吾非以饋為厚也,以其食美而思我親也。

     孔子曰:無體之禮,敬也;無服之喪,憂也;無聲之樂,懽也;不言而信,不怒而威,不施而仁,志也。

    鐘鼓之聲,怒而擊之則武,憂而擊之則悲,喜而擊之則樂。

    其志變,其聲亦變,至誠通乎金石,而況人乎! 子路治蒲,見孔子曰:願受教。

    子曰:蒲多壯士,難治也。

    吾語汝:恭以敬,可以懾勇;寛以正,可以容衆;恭以潔,可以親上。

     子貢為信陽令,辭孔子而行。

    孔子曰:力之順之,因子之時,無奪無伐,無暴無盜。

    子貢曰:君子固有盜乎?孔子曰:夫以不賢伐賢,是謂奪;以賢伐不肖,是謂伐;緩其令,急其誅,是謂暴;取人之善為己之善,是謂盜。

    君子之盜,豈必財幣乎?吾聞之,知為吏者奉法利民,不知為吏者枉法害民,皆怨之所由生也。

    臨官莫如平,臨財莫如廉,廉平之守,不可攻也。

    匿人之善,是蔽賢也;揚--(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人之惡,是小人也;不内相教而外相謗者,是不足親也。

    言人之善者,有所得,無所傷;言人之惡者,無所得,有所傷。

    故君子慎言語,毋先己而後人,擇言出之,令口如耳。

     齊景公問孔子曰:秦穆公國小處僻而霸,何也?對曰:國小而志大,處僻而政中,其舉果,其謀和,其令不媮親,舉五羖大夫於繫縲之中,與之語三日,而授之以政,以此取之,雖王可也,霸則小矣。

     子路為蒲令,備水災,與民春修溝瀆,故予民一簞食壺漿。

    孔子聞之,使子貢覆之。

    子路不説,往見夫子曰:由也以暴雨將至,恐有水災,故與民修溝瀆以避之,而民多匱於食,故與人簞食壺漿,而夫子使賜止之,是夫子止由之行化也。

    子曰:爾以民餓,何不告君發廩以給之,而爾以私饋之,是汝不明君之惠而見汝之徳也。

    速已可矣,否則爾之受罪不久矣。

    子路心服而退。

    〈並見説苑。

    〉。

     楚昭王第十 楚昭王渡江,有物大如鬥,直觸王舟中。

    昭王恠之,使聘問孔子。

    子曰:此名萍實,吉祥也。

    惟霸者能獲之。

    其後齊有飛鳥一足來下,止於殿前,舒翼而跳。

    齊侯恠之,使聘問孔子。

    子曰:此名商羊也。

    急治溝渠,天將大雨。

    於是諸國皆被水,齊國獨以安。

    孔子歸,弟子問焉。

    子曰:異時兒童之謡曰:楚王渡江得萍實,大如鬥,赤如日,剖而食之甜如蜜。

    此楚之應也。

    兒有兩兩相攜,屈一足而跳者,曰:天將大雨,商羊起舞。

    今齊見之,亦其應也。

    夫謡未嘗不相應也,在人非獨守道而已。

     子曰:以容取人,失之子羽;以言取人,失之宰予。

    澹臺子羽,君子之容也,與之久處,而言不充其貌;宰予之辭,雅而文也,與之久處,而智不充其辯。

     子貢問曰:今之人臣孰賢?子曰:齊有鮑叔,鄭有子皮,賢者也。

    子貢曰:然則齊無管仲,鄭無子産乎?子曰:賜,女知其一而不知其二。

    女聞進賢為賢邪?用力為賢邪?子貢曰:進賢為賢。

    子曰:然。

    吾聞鮑叔之進管仲也,聞子皮之進子産也,未聞管仲、子産之有所進也。

     介子推年十五為荊相,仲尼聞之,使弟子往視焉。

    還曰:庭下有二十五進士,堂上有二十五老人。

    仲尼曰:合二十五人之智,智於湯武;并二十五人之力,力於彭祖。

    以治其國,有不濟乎? 子貢曰:君子見大川必觀焉,何也?孔子曰:夫水者,君子比徳焉。

    徧與之而無私,似徳;所及者生,所不及者死,似仁;其流行卑下,皆循其理,似義;淺者流行,深者不測,似智;其赴百仞之谷不疑,似勇;綿弱而微達,似察;受惡不讓,似包?;不清以入,鮮潔以出,似善;至量必平,似正;盈不求概,似度;萬折必東,似意。

    是以君子見大水必觀焉爾也。

    〈並説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