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集語卷上
關燈
小
中
大
吾志,簡於事君,失之二也。
與交友厚,中而絶之,失之三也。
木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逮。
往而不可反者,年也。
逝而不可追者,親也。
吾請從此辭矣。
立槁而死。
孔子曰:弟子識之。
於是門人辭歸而養親者十有三人。
宋大水,魯弔之曰:天降淫雨,害於粢盛,延及君地,以憂執政,使人敬弔。
宋人應之曰:寡君不仁,齋戒不脩,使民失時,天加以災,又遺君憂,拜命之辱。
孔子聞之曰:宋其庶幾乎。
昔有桀紂不任其過,其亡也忽焉。
文王知任其過,其興也勃焉。
知過而改之,是不過矣。
宋人聞之,乃夙興夜寐,弔死問疾,戮力宇内,三嵗年豐政平。
〈並韓詩外傳〉。
子觀第五。
子觀於魯桓公之廟,有欹器焉。
子曰:此為何器?曰:此為宥坐之器。
子曰:吾聞宥坐之器者,虛則欹,中則正,滿則覆。
明君以為至誡。
顧謂弟子曰:注水焉。
弟子挹水而注之,中則正,滿則覆。
子喟然而歎曰:籲!惡有滿而不覆者哉?物盈則衰,樂極則悲,日中則移,月盈則虧。
子路曰:敢問持滿有道乎?子曰:聰明睿智,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遜;勇力蓋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謙。
此所謂挹而損之之道也。
子曰:終日言不遺己憂,終日行不遺己患,唯智者有之。
故恐懼所以除患也,恭敬所以越難也。
終日為之,一言敗之,可以不謹乎? 顔淵問曰:囘願貧而如富,賤而如貴,無勇而威,與人交通,終身無患,其可乎?子曰:善哉問也!夫貧而如富,知足而無欲也;賤而如貴,能遜而有禮也;無勇而威,恭敬而無失也;終身無患,擇言而後出也。
〈並韓詩外傳〉。
孔子曰:簫韶者,舞之遺音也。
溫潤以和,似南風之至。
其為音,如寒暑風雨之動物,如物之動人。
雷動獸禽,風雨動魚龍,仁義動君子,財色動小人。
是以聖人務其本,樂動聲儀。
子曰:蚩尤,庶人之貧者,非天子也。
〈並孔子三朝記〉。
魯大夫季桓子穿井,獲如土缶,其中有羊焉。
使問之仲尼曰:吾穿井而獲狗,何也?對曰:以某之所聞,羊也。
某聞之,木石之怪曰?蝄蜽,水之怪曰龍罔象,土之怪曰羵羊。
〈魯語〉。
公父文伯第六 公父文伯朝其母,其母方績。
文伯曰:以歜之家而主猶績,懼幹季孫之怒也。
其以歜為不能事主乎。
其母歎曰:魯其亡乎。
使童子備官而未之聞邪。
居,吾語女。
昔聖王之處民也,擇瘠土而處之,勞其民而用之,故長王天下。
夫民勞則思,思則善心生。
逸則淫,淫則忘善,忘善則惡心生。
沃土之民不材,淫也。
瘠土之民莫不向義,勞也。
是故天子大采朝日,與三公九卿祖識地徳。
〈祖,習也。
識,知也。
天子因朝日以修陽政,故謂之習地徳也。
〉日中考政,與百官之政事,師尹惟旅牧相宣序民事。
少采夕月,與太史司載糾?天刑,而後即安。
諸侯朝修天子之業命,晝考其國職,夕省其典刑,夜儆百工,使無慆淫,而後即安。
卿大夫朝考其職,晝講其庶政,夕序其業,夜庀〈音髀,具也。
〉其家事,而後即安。
士朝而受業,書而講貫,夕而習復,夜而計過無憾,而後即安。
自庶人以下,明而動,晦而休,無日以怠。
王後親織??紞〈丁敢切,冠垂也。
〉公侯之夫人加之以紘綖,卿之内子為大帶,命婦成祭服,列士之妻加之以朝服,自庶士以下皆衣其夫。
社而賦事,烝而獻功,男女效績,愆則有辟。
〈音平入聲〉,古之制也。
君子勞心,小人勞力,先王之訓也。
自上以下,誰敢淫心舍力。
今我寡也,爾又在下位,朝夕處事,猶恐忘先人之業,況有怠惰,其何以避辟。
吾冀而朝夕修我曰:必無廢先人。
爾今曰:胡不自安。
以是承君之官,餘懼穆伯之絶祀也。
仲尼聞之曰:弟子志之,季氏之婦不淫矣。
季康子欲以田賦,使冉有訪諸仲尼。
仲尼不對,私於冉有曰:求,來。
汝不聞乎,先王制土,籍田以力而砥〈音止平也〉其逺近,賦裡以入而量其有無,任力以夫而議其老幼。
於是乎有鰥寡孤疾,有軍旅之出則徵之,無則已。
其嵗收田一井,出稯禾〈六百四十斛也〉,秉芻〈百六十斛〉,缶米〈缶庾也十六斛〉。
不是過也,先王以為足。
若子季孫欲其法也,則有周公之籍矣。
若欲犯法,則茍而賦,又何訪焉。
〈並魯語〉。
子曰:黍可為酒,禾入水也。
一貫三為王,推一合十為士。
〈:許氏説文:〉。
孔子讀易,韋編三絶,鐵擿三折,漆書三滅,序彖、繫、象、説卦、文言曰:假我數年。
若是,我於易則彬彬矣。
夫子作春秋,筆則筆,削則削,子夏之徒不能贊一辭。
弟子受春秋,子曰:後世知丘者以春秋,罪丘者亦以春秋。
子曰:自吾得由,而惡言不入於耳。
子曰:神龜知吉兇而骨直空枯,日陽徳而君於天下而辱於三足之烏,月為刑而相佐見食於蝦蟆,蝟辱於鵲,騰蛇之神而殆於即且,竹外有節理中直空虛,松栢為百木長而守門閭,日辰不全而有空虛,黃金有疵,白玊有瑕,事有所疾亦有所徐,物有所拘亦有所據,罔有所數亦有所疎,人有所貴亦有所不如,何而可適乎?物安可全乎?〈並
與交友厚,中而絶之,失之三也。
木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逮。
往而不可反者,年也。
逝而不可追者,親也。
吾請從此辭矣。
立槁而死。
孔子曰:弟子識之。
於是門人辭歸而養親者十有三人。
宋大水,魯弔之曰:天降淫雨,害於粢盛,延及君地,以憂執政,使人敬弔。
宋人應之曰:寡君不仁,齋戒不脩,使民失時,天加以災,又遺君憂,拜命之辱。
孔子聞之曰:宋其庶幾乎。
昔有桀紂不任其過,其亡也忽焉。
文王知任其過,其興也勃焉。
知過而改之,是不過矣。
宋人聞之,乃夙興夜寐,弔死問疾,戮力宇内,三嵗年豐政平。
〈並韓詩外傳〉。
子觀第五。
子觀於魯桓公之廟,有欹器焉。
子曰:此為何器?曰:此為宥坐之器。
子曰:吾聞宥坐之器者,虛則欹,中則正,滿則覆。
明君以為至誡。
顧謂弟子曰:注水焉。
弟子挹水而注之,中則正,滿則覆。
子喟然而歎曰:籲!惡有滿而不覆者哉?物盈則衰,樂極則悲,日中則移,月盈則虧。
子路曰:敢問持滿有道乎?子曰:聰明睿智,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遜;勇力蓋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謙。
此所謂挹而損之之道也。
子曰:終日言不遺己憂,終日行不遺己患,唯智者有之。
故恐懼所以除患也,恭敬所以越難也。
終日為之,一言敗之,可以不謹乎? 顔淵問曰:囘願貧而如富,賤而如貴,無勇而威,與人交通,終身無患,其可乎?子曰:善哉問也!夫貧而如富,知足而無欲也;賤而如貴,能遜而有禮也;無勇而威,恭敬而無失也;終身無患,擇言而後出也。
〈並韓詩外傳〉。
孔子曰:簫韶者,舞之遺音也。
溫潤以和,似南風之至。
其為音,如寒暑風雨之動物,如物之動人。
雷動獸禽,風雨動魚龍,仁義動君子,財色動小人。
是以聖人務其本,樂動聲儀。
子曰:蚩尤,庶人之貧者,非天子也。
〈並孔子三朝記〉。
魯大夫季桓子穿井,獲如土缶,其中有羊焉。
使問之仲尼曰:吾穿井而獲狗,何也?對曰:以某之所聞,羊也。
某聞之,木石之怪曰?蝄蜽,水之怪曰龍罔象,土之怪曰羵羊。
〈魯語〉。
公父文伯第六 公父文伯朝其母,其母方績。
文伯曰:以歜之家而主猶績,懼幹季孫之怒也。
其以歜為不能事主乎。
其母歎曰:魯其亡乎。
使童子備官而未之聞邪。
居,吾語女。
昔聖王之處民也,擇瘠土而處之,勞其民而用之,故長王天下。
夫民勞則思,思則善心生。
逸則淫,淫則忘善,忘善則惡心生。
沃土之民不材,淫也。
瘠土之民莫不向義,勞也。
是故天子大采朝日,與三公九卿祖識地徳。
〈祖,習也。
識,知也。
天子因朝日以修陽政,故謂之習地徳也。
〉日中考政,與百官之政事,師尹惟旅牧相宣序民事。
少采夕月,與太史司載糾?天刑,而後即安。
諸侯朝修天子之業命,晝考其國職,夕省其典刑,夜儆百工,使無慆淫,而後即安。
卿大夫朝考其職,晝講其庶政,夕序其業,夜庀〈音髀,具也。
〉其家事,而後即安。
士朝而受業,書而講貫,夕而習復,夜而計過無憾,而後即安。
自庶人以下,明而動,晦而休,無日以怠。
王後親織??紞〈丁敢切,冠垂也。
〉公侯之夫人加之以紘綖,卿之内子為大帶,命婦成祭服,列士之妻加之以朝服,自庶士以下皆衣其夫。
社而賦事,烝而獻功,男女效績,愆則有辟。
〈音平入聲〉,古之制也。
君子勞心,小人勞力,先王之訓也。
自上以下,誰敢淫心舍力。
今我寡也,爾又在下位,朝夕處事,猶恐忘先人之業,況有怠惰,其何以避辟。
吾冀而朝夕修我曰:必無廢先人。
爾今曰:胡不自安。
以是承君之官,餘懼穆伯之絶祀也。
仲尼聞之曰:弟子志之,季氏之婦不淫矣。
季康子欲以田賦,使冉有訪諸仲尼。
仲尼不對,私於冉有曰:求,來。
汝不聞乎,先王制土,籍田以力而砥〈音止平也〉其逺近,賦裡以入而量其有無,任力以夫而議其老幼。
於是乎有鰥寡孤疾,有軍旅之出則徵之,無則已。
其嵗收田一井,出稯禾〈六百四十斛也〉,秉芻〈百六十斛〉,缶米〈缶庾也十六斛〉。
不是過也,先王以為足。
若子季孫欲其法也,則有周公之籍矣。
若欲犯法,則茍而賦,又何訪焉。
〈並魯語〉。
子曰:黍可為酒,禾入水也。
一貫三為王,推一合十為士。
〈:許氏説文:〉。
孔子讀易,韋編三絶,鐵擿三折,漆書三滅,序彖、繫、象、説卦、文言曰:假我數年。
若是,我於易則彬彬矣。
夫子作春秋,筆則筆,削則削,子夏之徒不能贊一辭。
弟子受春秋,子曰:後世知丘者以春秋,罪丘者亦以春秋。
子曰:自吾得由,而惡言不入於耳。
子曰:神龜知吉兇而骨直空枯,日陽徳而君於天下而辱於三足之烏,月為刑而相佐見食於蝦蟆,蝟辱於鵲,騰蛇之神而殆於即且,竹外有節理中直空虛,松栢為百木長而守門閭,日辰不全而有空虛,黃金有疵,白玊有瑕,事有所疾亦有所徐,物有所拘亦有所據,罔有所數亦有所疎,人有所貴亦有所不如,何而可適乎?物安可全乎?〈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