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集語卷上
關燈
小
中
大
桃,左右掩口而笑。
公曰:黍非飯也,以雪桃也。
子曰:丘知之。
然黍者,五穀之長,先王以為上盛。
果蓏有六,桃為下,宗廟不以祭。
丘聞之也,以賤雪貴,不聞貴雪賤。
今以五穀之長,雪果蓏之下,是從上雪下也。
丘以為妨義,故不敢〈。
韓非子:〉, 哀公問於孔子曰:吾聞?一足,信乎?對曰:?,人也,何其一足也??通於聲。
堯曰:?一而已。
使為樂正。
故君子曰:?有一足,非一足也。
呉伐越,墮〈音揮〉?稽,獲骨焉,節專車。
使客問之仲尼曰:骨何為大?仲尼曰:某聞之,昔禹緻羣臣於?稽,防風後至,禹殺而戮之,其骨節專車,此為大矣。
客曰:敢問誰守為神?仲尼曰:山川之神足以紀綱天下者,其守為神。
社稷之守為公侯,皆屬於王者。
客曰:防風何守也?仲尼曰:汪芒氏之君也,守封嵎之山者也,為漆姓。
在虞夏商為汪芒氏,於周為長翟,今為大人。
客曰:人長之極幾何?仲尼曰:焦僥氏長三尺,短之至也。
長者不過十之,數之極也。
仲尼在陳,有隼集於陳庭而死,楛矢貫之,〈楛侯古反楛矢木也,可為箭簳〉石砮,其長尺有咫。
陳惠公使人以隼如仲尼之館問之,仲尼曰:隼之來也逺矣,此肅慎氏之矢也。
昔者武王克商,通道於九夷百蠻,使各以其方賄來貢,於是肅慎氏貢楛矢石砮,其長尺有咫。
先王欲昭令徳之緻逺也,以示後人,故名其楛曰肅慎氏之貢。
矢以分大姬,配虞胡公而封諸陳。
古者分同姓以珍玊,展親也。
分異姓以逺方之職貢,使無忘服也。
故分陳以肅慎氏之貢。
君若使有司求諸故府,其可得也。
使求,得之金櫝,如之。
〈並魯語〉孔子出逰於少原之野,有婦人中澤而哭,其音甚哀。
孔子怪之,使弟子問焉,曰:夫人何哭之哀?婦人曰:鄉者刈蓍薪而亡吾蓍簪,吾是以哀也。
孔子曰:刈蓍薪而亡蓍簪,有何悲焉?婦人曰:非傷吾簪也,而所以悲者,蓋不忘故也。
詩曰:代馬依北風,飛鳥揚--(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故巢。
皆不忘故之謂也。
子曰:易,先同人,後大有,承之以謙,不亦可乎?故徳行寛容而守之以恭者榮,土地廣大而守之以儉者安,位尊祿重而守之以卑者貴,人衆兵強而守之以畏者勝,聰明睿智而守之以愚者哲,博聞強記而守之以淺者不溢。
此六者,謙徳也。
易曰:謙,亨,君子有終,吉。
魯哀公問於孔子曰:有智者壽乎?孔子對曰:然。
人有三死而非其命也,人自取之:寢處不時,飲食不節,勞佚過度者,疾共殺之;居下位而好幹上,嗜欲無厭,求索不止者,刑共殺之;少以犯衆,弱以侮強,忿不量力,兵共殺之。
此三死者,非其命也,人自取之。
子曰:可以與言終日而不倦者,其惟學乎!其身體不足觀也,勇力不足憚也,先祖不足稱也,族姓不足道也,然而可以聞四方而昭於諸侯者,其惟學乎!〈並韓詩外傳〉。
持盈第四 子曰:持盈之道,挹而損之。
順之者吉,逆之者兇。
能此者,其惟周公乎?周公以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
所執贄而師見者七人,所還贄而友見者十三人,窮巷白屋之士所先見者四十九人,時進善者百人,官朝者千人,諫臣五人,輔臣五人,拂〈音弼〉臣六人,載幹戈以至封侯。
異族九十七人,而同姓之士百人。
猶以周公為天下黨,則以同族為衆,異族為寡也。
子曰:不謹於前而悔於後,嗟乎!雖悔亦無及矣。
詩曰:惙其泣矣,何嗟及矣。
此之謂也。
孔子遭齊程本子於郊,傾蓋而語終日。
有間,顧子路曰:由,束帛一以贈先生。
子路不對。
有間,又顧曰:由,束帛一以贈先生。
子路?然而對曰:〈?與屑同〉。
昔者由也聞之夫子,士不中道而見,女無媒而嫁,君子不行也。
子曰:由,詩不雲乎:野有蔓草,零露漙兮。
有美一人,清揚--(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婉兮。
邂逅相遇,適我願兮。
今程本子賢士也,於是不贈,終身不之見也。
子曰:大夫有爭臣三人,雖無道,不失其家。
季氏僭天子,舞八佾,旅泰山以雍徹,無道甚矣。
然而不亡者,以冉有、季路為之宰也。
劔雖利,不厲不?;材雖美,不學不髙。
雖有?酒嘉肴不嘗,不知其?也;雖有善道不學,不達其功也。
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不究。
不足,故自慊而勉;不究,故盡思而熟。
由此觀之,則教學相長也。
子曰:堯舜清微其身以聴天下,務來賢人。
夫舉賢,百福之宗也,神明之主也。
孔子適衛,衛使見客。
客去,顔淵問曰:客仁也乎?子曰:恨兮其心,顙兮其口,仁即吾不知也。
顔淵蹵然變色曰:良玉度尺,雖有十仞之土,不能掩其光;良珠度寸,雖有百仞之水,不能掩其氣。
夫形體之包心也,閔閔乎其薄也。
茍有溫瑩良在其中,則眉?見之矣;疵瑕在其中,亦不能匿也。
詩曰:鼓鐘于宮,聲聞于外。
言有諸中者,必形諸外也。
孔子行,聞有哭聲甚哀。
子曰:驅驅,前有賢者。
至則臯魚也。
被褐擁鎌,哭於道傍。
子辟車與之言曰:子非有喪,何哭之悲也?臯魚曰:吾失之三矣。
少而好學,周流諸侯,以歿吾親,失之一也。
髙尚
公曰:黍非飯也,以雪桃也。
子曰:丘知之。
然黍者,五穀之長,先王以為上盛。
果蓏有六,桃為下,宗廟不以祭。
丘聞之也,以賤雪貴,不聞貴雪賤。
今以五穀之長,雪果蓏之下,是從上雪下也。
丘以為妨義,故不敢〈。
韓非子:〉, 哀公問於孔子曰:吾聞?一足,信乎?對曰:?,人也,何其一足也??通於聲。
堯曰:?一而已。
使為樂正。
故君子曰:?有一足,非一足也。
呉伐越,墮〈音揮〉?稽,獲骨焉,節專車。
使客問之仲尼曰:骨何為大?仲尼曰:某聞之,昔禹緻羣臣於?稽,防風後至,禹殺而戮之,其骨節專車,此為大矣。
客曰:敢問誰守為神?仲尼曰:山川之神足以紀綱天下者,其守為神。
社稷之守為公侯,皆屬於王者。
客曰:防風何守也?仲尼曰:汪芒氏之君也,守封嵎之山者也,為漆姓。
在虞夏商為汪芒氏,於周為長翟,今為大人。
客曰:人長之極幾何?仲尼曰:焦僥氏長三尺,短之至也。
長者不過十之,數之極也。
仲尼在陳,有隼集於陳庭而死,楛矢貫之,〈楛侯古反楛矢木也,可為箭簳〉石砮,其長尺有咫。
陳惠公使人以隼如仲尼之館問之,仲尼曰:隼之來也逺矣,此肅慎氏之矢也。
昔者武王克商,通道於九夷百蠻,使各以其方賄來貢,於是肅慎氏貢楛矢石砮,其長尺有咫。
先王欲昭令徳之緻逺也,以示後人,故名其楛曰肅慎氏之貢。
矢以分大姬,配虞胡公而封諸陳。
古者分同姓以珍玊,展親也。
分異姓以逺方之職貢,使無忘服也。
故分陳以肅慎氏之貢。
君若使有司求諸故府,其可得也。
使求,得之金櫝,如之。
〈並魯語〉孔子出逰於少原之野,有婦人中澤而哭,其音甚哀。
孔子怪之,使弟子問焉,曰:夫人何哭之哀?婦人曰:鄉者刈蓍薪而亡吾蓍簪,吾是以哀也。
孔子曰:刈蓍薪而亡蓍簪,有何悲焉?婦人曰:非傷吾簪也,而所以悲者,蓋不忘故也。
詩曰:代馬依北風,飛鳥揚--(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故巢。
皆不忘故之謂也。
子曰:易,先同人,後大有,承之以謙,不亦可乎?故徳行寛容而守之以恭者榮,土地廣大而守之以儉者安,位尊祿重而守之以卑者貴,人衆兵強而守之以畏者勝,聰明睿智而守之以愚者哲,博聞強記而守之以淺者不溢。
此六者,謙徳也。
易曰:謙,亨,君子有終,吉。
魯哀公問於孔子曰:有智者壽乎?孔子對曰:然。
人有三死而非其命也,人自取之:寢處不時,飲食不節,勞佚過度者,疾共殺之;居下位而好幹上,嗜欲無厭,求索不止者,刑共殺之;少以犯衆,弱以侮強,忿不量力,兵共殺之。
此三死者,非其命也,人自取之。
子曰:可以與言終日而不倦者,其惟學乎!其身體不足觀也,勇力不足憚也,先祖不足稱也,族姓不足道也,然而可以聞四方而昭於諸侯者,其惟學乎!〈並韓詩外傳〉。
持盈第四 子曰:持盈之道,挹而損之。
順之者吉,逆之者兇。
能此者,其惟周公乎?周公以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
所執贄而師見者七人,所還贄而友見者十三人,窮巷白屋之士所先見者四十九人,時進善者百人,官朝者千人,諫臣五人,輔臣五人,拂〈音弼〉臣六人,載幹戈以至封侯。
異族九十七人,而同姓之士百人。
猶以周公為天下黨,則以同族為衆,異族為寡也。
子曰:不謹於前而悔於後,嗟乎!雖悔亦無及矣。
詩曰:惙其泣矣,何嗟及矣。
此之謂也。
孔子遭齊程本子於郊,傾蓋而語終日。
有間,顧子路曰:由,束帛一以贈先生。
子路不對。
有間,又顧曰:由,束帛一以贈先生。
子路?然而對曰:〈?與屑同〉。
昔者由也聞之夫子,士不中道而見,女無媒而嫁,君子不行也。
子曰:由,詩不雲乎:野有蔓草,零露漙兮。
有美一人,清揚--(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婉兮。
邂逅相遇,適我願兮。
今程本子賢士也,於是不贈,終身不之見也。
子曰:大夫有爭臣三人,雖無道,不失其家。
季氏僭天子,舞八佾,旅泰山以雍徹,無道甚矣。
然而不亡者,以冉有、季路為之宰也。
劔雖利,不厲不?;材雖美,不學不髙。
雖有?酒嘉肴不嘗,不知其?也;雖有善道不學,不達其功也。
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不究。
不足,故自慊而勉;不究,故盡思而熟。
由此觀之,則教學相長也。
子曰:堯舜清微其身以聴天下,務來賢人。
夫舉賢,百福之宗也,神明之主也。
孔子適衛,衛使見客。
客去,顔淵問曰:客仁也乎?子曰:恨兮其心,顙兮其口,仁即吾不知也。
顔淵蹵然變色曰:良玉度尺,雖有十仞之土,不能掩其光;良珠度寸,雖有百仞之水,不能掩其氣。
夫形體之包心也,閔閔乎其薄也。
茍有溫瑩良在其中,則眉?見之矣;疵瑕在其中,亦不能匿也。
詩曰:鼓鐘于宮,聲聞于外。
言有諸中者,必形諸外也。
孔子行,聞有哭聲甚哀。
子曰:驅驅,前有賢者。
至則臯魚也。
被褐擁鎌,哭於道傍。
子辟車與之言曰:子非有喪,何哭之悲也?臯魚曰:吾失之三矣。
少而好學,周流諸侯,以歿吾親,失之一也。
髙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