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張篇第十九

關燈
【原文】

    子張曰:“士見危緻命①,見得②思義,祭思敬,喪思哀③,其④可已矣。”

    【注釋】

    ①見危緻命:遇到國家危難時能貢獻出生命。緻,送、獻。

    ②得:得益,此指名、利。

    ③哀:哀傷。

    ④其:大概。

    【譯文】

    子張說:“士人遇到危難獻出生命,遇到得益考慮大義,祭祀時想到恭敬,守喪時想到哀傷,大概就可以了。”

    【原文】

    子夏之門人①問交②于子張,子張曰:“子夏雲何③?”對曰:“子夏曰:‘可者與④之,其不可者拒之。’”子張曰:“異乎吾所聞。君子尊賢⑤而容衆⑥,嘉⑦善而矜⑧不能。我之大賢與,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賢與,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

    【注釋】

    ①門人:學生。

    ②交:交朋友。

    ③雲何:說什麼。

    ④與:結交。

    ⑤尊賢:尊敬賢人。

    ⑥容衆:容納衆人,包客衆人。

    ⑦嘉:贊美。

    ⑧矜:憐惜。

    【譯文】

    子夏的門徒向子張詢問交往,子張說:“子夏是怎麼說的?”門徒答道:“子夏說:‘能交往的就結交,不能交往的就拒絕。’”子張說:“我所聽說的與這不一樣。君子尊重賢明,但容納衆人;贊美善行,但憐惜缺乏能力的人。我如果很賢明,有什麼不能容納别人的呢?我如果不賢明,别人将拒絕我,我又怎麼有機會去拒絕别人呢?”

    【原文】

    子夏曰:“日①知其所亡②,月③無忘其所能④,可謂好學也已矣。”

    【注釋】

    ①日:每天。

    ②亡:不知道、不懂得。

    ③月:每月。

    ④所能:指已經學會的知識。

    【譯文】

    子夏說:“每天知道所未知的,每月不遺忘所學得的,可以稱為好學了。”

    【原文】

    子夏曰:“小人之過也必文①。”

    【注釋】

    ①文:文飾、掩飾。

    【譯文】

    子夏說:“小人對于自己的過錯必定加以掩飾。”

    【原文】

    子夏曰:“大德①不逾閑②,小德③出入④可也。”

    【注釋】

    ①大德:重大德行操守,即大節。

    ②逾閑:超越界限。閑,木欄之類的遮攔物,引申為界限、規矩。

    ③小德:小節。

    ④出入:或進或出,指可以放松一些。

    【譯文】

    子夏說:“大的操行不超越界限,小的操行有所出入沒有關系。”

    【原文】

    子夏曰:“仕而優①則學,學而優則仕。”

    【注釋】

    ①優:有餘力。

    【譯文】

    子夏說:“出仕而有餘力的就學習,學習而有餘力的就出仕。”

    【原文】

    子貢曰:“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

    【譯文】

    子貢說:“君子的過錯,就如同日食、月食。有過錯時人人都見到,改正時人人都敬仰。”

    【原文】

    叔孫武叔毀①仲尼,子貢曰:“無以為②也,仲尼不可毀也。他人之賢者,丘陵③也,猶可逾④也;仲尼,日月也,無得⑤而逾焉。人雖欲自絕,其何傷⑥于日月乎?多⑦見其不知量⑧也。”

    【注釋】

    ①毀:毀謗。

    ②無以為:不要這樣做。

    ③丘陵:小山頭。

    ④逾:超越。

    ⑤無得:不能。

    ⑥傷:損害。

    ⑦多:同“祇”。隻、僅僅。

    ⑧知量:自量。

    【譯文】

    叔孫武叔毀謗孔子,子貢說:“不要這樣做,仲尼先生是诋毀不了的。其他的賢者是丘陵,還能超越;仲尼先生是日月,是不可能超越的。即使人要自絕于日月,對日月又會有什麼損害呢?恰好表明他不自量力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