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靈公篇第十五
關燈
小
中
大
【原文】
衛靈公問陳①于孔子,孔子對曰:“俎豆之事②,則嘗聞之矣;軍旅之事,未之學也。
”明日遂行③。
【注釋】 ①陳:同“陣”,軍隊作戰布列的陣勢。
②俎豆之事:祭祀禮儀之事。
俎、豆都是古代盛食物的禮器,用于祭祀。
青銅制,也有木制漆飾的。
③明日遂行:謂第二天便離開了衛國。
【譯文】 衛靈公向孔子詢問軍陣,孔子答道:“禮儀方面的事,我曾經聽說過;軍旅方面的事,我沒有學過。
”次日就離開了衛國。
【原文】 在陳絕糧①,從者病莫能興②。
子路愠③見曰:“君子亦有窮乎?”子曰:“君子固窮④,小人窮斯濫⑤矣。
” 【注釋】 ①在陳絕糧:見《先進篇》。
②莫能興:卧床不起。
興,起來,這裡指行走。
③愠:惱怒,怨恨。
④固窮:安守窮困。
固,固守、安守。
⑤濫:泛濫、亂。
【譯文】 孔子在陳國斷絕了糧食,随行的人餓得起不了身。
子路很不高興地來見孔子,說:“君子也有窮困的時候嗎?”孔子說:“君子能安守窮困,小人窮困就胡作非為了。
” 【原文】 子張問行①,子曰:“言忠信,行笃敬,雖蠻貊②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雖州裡③行乎哉?立則見其參④于前也,在輿⑤則見其倚于衡⑥也,夫然後行。
”子張書諸紳⑦。
【注釋】 ①問行:問人生的行為。
行,指行為。
又一說:通達。
②蠻貊:古代對居住在南方和北方少數民族的貶稱。
蠻,指南方少數民族。
貊,指北方少數民族。
③州裡:此指本鄉本土。
古時五家為鄰,五鄰為裡;五百家為黨,五黨為州。
④參:列、顯現。
猶言仿佛看見忠信笃敬幾個字矗立在面前。
⑤輿:車。
⑥衡:車轅前的橫木。
⑦紳:士大夫束在腰間一頭垂下的大帶子。
【譯文】 子張詢問人生的行為,孔子說:“說話忠誠守信,行為笃實恭敬,即使邊遠少數民族的地方也能實行;說話不忠誠守信,行為不笃實恭敬,即使自己鄉裡能行得通嗎?站立時就如同這些準則聳立在面前,乘車時就如同這些準則镌刻在車橫木上,這樣才能實行。
”子張把它們寫在紳帶上。
【原文】 子曰:“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①以成仁②。
” 【注釋】 ①殺身:獻出生命。
②成仁:完成仁、實現仁。
【譯文】 孔子說:“志士仁人沒有為了求生而損害仁的,隻有犧牲自身來成全仁的。
” 【原文】 子貢問為仁①,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②。
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
” 【注釋】 ①為仁:猶行仁。
②‘工欲善其事’二句:借喻為仁須先有為仁的“利器”,即大夫之賢者和士之仁者。
【譯文】 子貢詢問怎樣做到仁,孔子說:“工匠想要做好他的事情,必須首先使工具精良。
居住在這個國家,要侍奉他們大夫中的賢者,結交他們士人中的仁者。
” 【原文】 子曰:“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 【譯文】 孔子說:“人沒有事先的謀慮,必定會有即時的憂患。
” 【原文】 子曰:“已矣乎!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
” 【譯文】 孔子說:“沒希望了!我從未見到過喜好德行如同喜好美色的人。
” 【原文】 子曰:“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慧①,難矣哉!
”明日遂行③。
【注釋】 ①陳:同“陣”,軍隊作戰布列的陣勢。
②俎豆之事:祭祀禮儀之事。
俎、豆都是古代盛食物的禮器,用于祭祀。
青銅制,也有木制漆飾的。
③明日遂行:謂第二天便離開了衛國。
【譯文】 衛靈公向孔子詢問軍陣,孔子答道:“禮儀方面的事,我曾經聽說過;軍旅方面的事,我沒有學過。
”次日就離開了衛國。
【原文】 在陳絕糧①,從者病莫能興②。
子路愠③見曰:“君子亦有窮乎?”子曰:“君子固窮④,小人窮斯濫⑤矣。
” 【注釋】 ①在陳絕糧:見《先進篇》。
②莫能興:卧床不起。
興,起來,這裡指行走。
③愠:惱怒,怨恨。
④固窮:安守窮困。
固,固守、安守。
⑤濫:泛濫、亂。
【譯文】 孔子在陳國斷絕了糧食,随行的人餓得起不了身。
子路很不高興地來見孔子,說:“君子也有窮困的時候嗎?”孔子說:“君子能安守窮困,小人窮困就胡作非為了。
” 【原文】 子張問行①,子曰:“言忠信,行笃敬,雖蠻貊②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雖州裡③行乎哉?立則見其參④于前也,在輿⑤則見其倚于衡⑥也,夫然後行。
”子張書諸紳⑦。
【注釋】 ①問行:問人生的行為。
行,指行為。
又一說:通達。
②蠻貊:古代對居住在南方和北方少數民族的貶稱。
蠻,指南方少數民族。
貊,指北方少數民族。
③州裡:此指本鄉本土。
古時五家為鄰,五鄰為裡;五百家為黨,五黨為州。
④參:列、顯現。
猶言仿佛看見忠信笃敬幾個字矗立在面前。
⑤輿:車。
⑥衡:車轅前的橫木。
⑦紳:士大夫束在腰間一頭垂下的大帶子。
【譯文】 子張詢問人生的行為,孔子說:“說話忠誠守信,行為笃實恭敬,即使邊遠少數民族的地方也能實行;說話不忠誠守信,行為不笃實恭敬,即使自己鄉裡能行得通嗎?站立時就如同這些準則聳立在面前,乘車時就如同這些準則镌刻在車橫木上,這樣才能實行。
”子張把它們寫在紳帶上。
【原文】 子曰:“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①以成仁②。
” 【注釋】 ①殺身:獻出生命。
②成仁:完成仁、實現仁。
【譯文】 孔子說:“志士仁人沒有為了求生而損害仁的,隻有犧牲自身來成全仁的。
” 【原文】 子貢問為仁①,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②。
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
” 【注釋】 ①為仁:猶行仁。
②‘工欲善其事’二句:借喻為仁須先有為仁的“利器”,即大夫之賢者和士之仁者。
【譯文】 子貢詢問怎樣做到仁,孔子說:“工匠想要做好他的事情,必須首先使工具精良。
居住在這個國家,要侍奉他們大夫中的賢者,結交他們士人中的仁者。
” 【原文】 子曰:“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 【譯文】 孔子說:“人沒有事先的謀慮,必定會有即時的憂患。
” 【原文】 子曰:“已矣乎!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
” 【譯文】 孔子說:“沒希望了!我從未見到過喜好德行如同喜好美色的人。
” 【原文】 子曰:“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慧①,難矣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