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進篇第十一

關燈
;子夏笃信謹守,而規模狹獈,故常不及。

    ” ③愈與:更好一些。

    與,同“欤”,表語氣。

     ④過猶不及:過分和達不到同樣不好。

    猶,同。

    朱熹《論語集注》:“道以中庸為至。

    過雖若勝于不及,其失中則一也。

    ”孔門儒家以中庸之道為最高美德,認為任何事物均有一定的度量界限,“無過無不及”,超過或達不到這個度量都是錯誤的,故曰“過猶不及”。

     【譯文】 子貢問道:“子張和子夏哪個更強一些?”孔子說:“子張過頭了些,子夏不及了些。

    ” 子貢說:“那麼是子張強一些了?”孔子說:“過頭和不及不相上下。

    ” 【原文】 子曰:“論笃是與①,君子者乎,色莊②者乎?” 【注釋】 ①論笃是與:謂不要輕易贊許言語笃實的人。

    論笃,言論笃實、誠實。

    與,贊揚、贊許。

     ②色莊:僞裝臉色莊重。

     【譯文】 孔子說:“言論笃實就贊許,但是要區分他究竟是君子呢,還是裝做莊重的人呢?” 【原文】 子路問:“聞斯行諸①?”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②?” 冉有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

    ”公西華曰:“由也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

    赤也惑③,敢問④。

    ”子曰:“求也退⑤,故進之;由也兼人⑥,故退之。

    ” 【注釋】 ①聞斯行諸:聽到了好事就實行。

    諸,通“之”。

     ②‘如之何其’句:意謂怎麼可以聽到了就馬上幹呢? ③赤也惑:赤,公西華自稱其名。

    惑,懷疑。

     ④敢問:請問。

    敢,自言冒昧之詞。

     ⑤求也退:求,指冉求。

    退,退縮不前。

     ⑥由也兼人:由,指仲由,子路。

    兼人,超人、一人抵得過很多人。

    指勇于作為。

     【譯文】 子路問道:“聽說了就實行嗎?”孔子說:“有父親兄長在世,怎麼能聽說了就實行呢?” 冉有問道:“聽說了就實行嗎?”孔子說:“聽說了就實行。

    ”公西華說:“仲由詢問是否聽說了就實行,老師說‘有父親兄長在世’;冉求詢問是否聽說了就實行,老師說‘聽說了就實行’。

    我搞不懂,向老師請教。

    ”孔子說:“冉求謙退,所以促進他;仲由好勝,所以抑制他。

    ” 【原文】 子路使子羔為費宰①,子曰:“賊②夫人之子③。

    ”子路曰:“有民人④焉,有社稷⑤焉,何必讀書然後為學?”子曰:“是故惡夫佞者⑥!” 【注釋】 ①費宰:費地的行政長官。

    費,為季孫氏的食邑。

     ②賊:殘害。

     ③夫人之子:指子羔。

    時子羔尚年少,故如此稱呼之。

    孔子以為,學未成而從政,适足以害之。

     ④民人:平民和貴族,這裡偏指老百姓。

     ⑤社稷:社,土神;國家的代稱。

    稷,谷神。

     ⑥佞者:強辯的人。

     【譯文】 子路讓子羔擔任費邑的長官,孔子說:“他學業未完,你這是誤人子弟啊!”子路說:“既有民衆又有社稷,為什麼一定要讀書才算是學習呢?”孔子說:“因此我厭惡強詞奪理的人!” 四子侍坐 孔子讓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談談自己的志向,子路、冉有、公西華分别以民富國強和做個司儀對答。

    唯有曾皙有沐浴春風遊沂水的樂趣,孔子感歎地說:“我贊同曾皙的志向啊!” 【原文】 子路、曾皙①、冉有、公西華侍坐②,子曰:“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③。

    居④則曰‘不吾知也’,如或⑤知爾,則何以哉⑥?”子路率爾⑦而對曰:“千乘之國⑧,攝乎大國之間⑨,加之以師旅⑩,因之以饑馑?,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爾何如??”對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如其禮樂,以俟君子?。

    ”“赤,爾何如?”對曰:“非曰能之,願學焉。

    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願為小相?焉。

    ”“點,爾何如?”鼓瑟希?,铿爾?,舍瑟而作?,對曰:“異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傷?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夫子喟然歎曰:“吾與點也?!”三子者出,曾皙後。

    曾皙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