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進篇第十一
關燈
小
中
大
【原文】
子曰:“先進于禮樂①,野人②也;後進于禮樂,君子③也。
如用④之,則吾從先進。
” 【注釋】 ①先進于禮樂:先學習禮樂,然後做官。
②野人:儒家對居住在郊野的勞動者的稱呼。
此指郊外之民。
野,城郊之外。
③君子:指卿大夫子弟等依靠門蔭入仕者。
④用:選用、任用。
【譯文】 孔子說:“先學習禮樂然後做官,這是普通在野的人士;先做官然後再學習禮樂,這是貴族子弟。
如果要我選用人才,我主張選用先學習禮樂的人。
” 【原文】 子曰:“從我于陳①、蔡②者,皆不及門③也。
” 【注釋】 ①陳:春秋時陳國,妫姓,在今河南東部及安徽一部分。
②蔡:春秋時蔡國,姬姓,在今河南上蔡一帶。
③不及門:不在師門,即不在身邊。
【譯文】 孔子說:“曾經跟随我困在陳國、蔡國的人,現在都不在我身邊了。
” 【原文】 德行①:顔淵,闵子骞,冉伯牛,仲弓。
言語②:宰我,子貢。
政事:冉有,季路。
文學③:子遊,子夏。
【注釋】 ①德行:品德行為。
②言語:能言善辯。
指善于辭令和外交應對者。
③文學:古代文獻。
指通曉詩書禮樂等古代文獻者。
【譯文】 德行見長的弟子是顔淵、闵子骞、冉伯牛、仲弓。
言語見長的弟子是宰我、子貢。
政務見長的弟子是冉有、季路。
文學見長的弟子是子遊、子夏。
【原文】 子曰:“回也非助①我者也,于吾言無所不說②。
” 【注釋】 ①助:幫助。
②說:通“悅”,心悅誠服。
【譯文】 孔子說:“顔回不是對我有幫助的人,他對于我的話沒有不感到喜悅的。
” 【原文】 季康子問:“弟子孰①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顔回者好學,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②。
” 【注釋】 ①孰:誰、哪一個。
②亡:通“無”,沒有。
古書多借亡字為無字。
【譯文】 季康子問道:“門徒中哪個好學?”孔子答道:“有個叫顔回的好學,不幸短命死去,現今就沒有這麼好學的學生了。
” 【原文】 顔淵死,顔路①請子之車以為之椁②。
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③。
鯉④也死,有棺而無椁,吾不徒行⑤以為之椁。
以吾從大夫之後,不可徒行也。
” 【注釋】 ①顔路:顔回之父,名無繇,字路,也是孔子學生。
②椁:外棺。
有兩種解釋:一、賣車買椁。
二、欲殡之時以孔子之車菆塗為椁,并非葬時之椁。
③‘才不才’二句:才,有才華,指顔淵;不才,無才華,指孔鯉。
亦各言其子,意謂不論有才無才,總還各是你我的兒子。
④鯉:孔子之子,字伯魚。
⑤行:步行。
【譯文】 顔回去世了,顔路要求孔子賣掉車子來為顔回置辦棺外的椁。
孔子說:“無論有無才能,就說各人自己的兒子吧。
即使孔鯉去世,也是有棺而沒有椁,我也不能徒步行走來為他置辦椁。
因為我曾經當過大夫,按禮是不能徒步行走的。
” 【原文】 顔淵死,子曰:“噫!天喪予①!天喪予!” 【注釋】 ①天喪予:天要我的命了。
【譯文】 顔淵去世了,孔子說:“啊!老天爺這是要我的命呀!老天爺這是要我的命呀!” 【原文】 季路問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①問死。
”曰:“未知生,焉②知死?” 【注釋】 ①敢:自言冒昧之詞,無實際意義。
②焉:怎麼。
【譯文】 子路詢問怎樣侍奉鬼神,孔子說:“還沒能侍奉好活人,怎麼能侍奉鬼神呢?”子路說:“請問怎樣看待死?”孔子說:“還沒了解生,怎麼能了解死呢?” 【原文】 子貢問:“師①與商也孰賢?”子曰:“師也過,商也不及②。
” 曰:“然則師愈與③?”子曰:“過猶不及④。
” 【注釋】 ①師:颛孫師,字子張。
以字行。
②‘師也過’二句:過,過頭、過分。
不及,趕不上、達不到。
朱熹《論語集注》:“子張才高意廣,而好為苟難,故常過中
如用④之,則吾從先進。
” 【注釋】 ①先進于禮樂:先學習禮樂,然後做官。
②野人:儒家對居住在郊野的勞動者的稱呼。
此指郊外之民。
野,城郊之外。
③君子:指卿大夫子弟等依靠門蔭入仕者。
④用:選用、任用。
【譯文】 孔子說:“先學習禮樂然後做官,這是普通在野的人士;先做官然後再學習禮樂,這是貴族子弟。
如果要我選用人才,我主張選用先學習禮樂的人。
” 【原文】 子曰:“從我于陳①、蔡②者,皆不及門③也。
” 【注釋】 ①陳:春秋時陳國,妫姓,在今河南東部及安徽一部分。
②蔡:春秋時蔡國,姬姓,在今河南上蔡一帶。
③不及門:不在師門,即不在身邊。
【譯文】 孔子說:“曾經跟随我困在陳國、蔡國的人,現在都不在我身邊了。
” 【原文】 德行①:顔淵,闵子骞,冉伯牛,仲弓。
言語②:宰我,子貢。
政事:冉有,季路。
文學③:子遊,子夏。
【注釋】 ①德行:品德行為。
②言語:能言善辯。
指善于辭令和外交應對者。
③文學:古代文獻。
指通曉詩書禮樂等古代文獻者。
【譯文】 德行見長的弟子是顔淵、闵子骞、冉伯牛、仲弓。
言語見長的弟子是宰我、子貢。
政務見長的弟子是冉有、季路。
文學見長的弟子是子遊、子夏。
【原文】 子曰:“回也非助①我者也,于吾言無所不說②。
” 【注釋】 ①助:幫助。
②說:通“悅”,心悅誠服。
【譯文】 孔子說:“顔回不是對我有幫助的人,他對于我的話沒有不感到喜悅的。
” 【原文】 季康子問:“弟子孰①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顔回者好學,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②。
” 【注釋】 ①孰:誰、哪一個。
②亡:通“無”,沒有。
古書多借亡字為無字。
【譯文】 季康子問道:“門徒中哪個好學?”孔子答道:“有個叫顔回的好學,不幸短命死去,現今就沒有這麼好學的學生了。
” 【原文】 顔淵死,顔路①請子之車以為之椁②。
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③。
鯉④也死,有棺而無椁,吾不徒行⑤以為之椁。
以吾從大夫之後,不可徒行也。
” 【注釋】 ①顔路:顔回之父,名無繇,字路,也是孔子學生。
②椁:外棺。
有兩種解釋:一、賣車買椁。
二、欲殡之時以孔子之車菆塗為椁,并非葬時之椁。
③‘才不才’二句:才,有才華,指顔淵;不才,無才華,指孔鯉。
亦各言其子,意謂不論有才無才,總還各是你我的兒子。
④鯉:孔子之子,字伯魚。
⑤行:步行。
【譯文】 顔回去世了,顔路要求孔子賣掉車子來為顔回置辦棺外的椁。
孔子說:“無論有無才能,就說各人自己的兒子吧。
即使孔鯉去世,也是有棺而沒有椁,我也不能徒步行走來為他置辦椁。
因為我曾經當過大夫,按禮是不能徒步行走的。
” 【原文】 顔淵死,子曰:“噫!天喪予①!天喪予!” 【注釋】 ①天喪予:天要我的命了。
【譯文】 顔淵去世了,孔子說:“啊!老天爺這是要我的命呀!老天爺這是要我的命呀!” 【原文】 季路問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①問死。
”曰:“未知生,焉②知死?” 【注釋】 ①敢:自言冒昧之詞,無實際意義。
②焉:怎麼。
【譯文】 子路詢問怎樣侍奉鬼神,孔子說:“還沒能侍奉好活人,怎麼能侍奉鬼神呢?”子路說:“請問怎樣看待死?”孔子說:“還沒了解生,怎麼能了解死呢?” 【原文】 子貢問:“師①與商也孰賢?”子曰:“師也過,商也不及②。
” 曰:“然則師愈與③?”子曰:“過猶不及④。
” 【注釋】 ①師:颛孫師,字子張。
以字行。
②‘師也過’二句:過,過頭、過分。
不及,趕不上、達不到。
朱熹《論語集注》:“子張才高意廣,而好為苟難,故常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