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進篇第十一
關燈
小
中
大
“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曰:“為國以禮,其言不讓?,是故哂之。
”“唯求則非邦也與??”“安見?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則非邦也與?”“宗廟會同,非諸侯而何?赤也為之?小,孰能為之大?” 【注釋】 ①曾皙:孔子學生,名點,字子皙,曾參之父。
②侍坐:陪坐。
③‘以吾’二句:我的年齡雖然比你們稍長一些,不要因此受到拘束就不敢說話。
長,年長。
④居平常。
⑤或:有人。
⑥則何以哉:何以為用,即怎麼去做呢? ⑦率爾:不加思索、輕率的樣子。
⑧千乘之國:周制,擁有千輛兵車的諸侯之國。
⑨攝乎大國之間:夾在大國之間。
攝,介、夾。
⑩加之以師旅:猶言發生戰禍。
加之,加上。
師旅,軍隊。
?因之以饑馑:意即遇到兇年。
因之,繼之。
饑馑,饑荒。
?由也為之:由,指仲由,子路。
為,治理。
?比:等到、及到。
?方:指禮義。
?哂:微微一笑,含輕蔑之意。
?爾何如:你怎麼樣。
?方六七十:縱橫各六七十裡的小國。
方,方圓。
?足民:使人民衣食富足。
?‘如其禮樂’二句:猶言至于禮樂教化之事,則有待于才德更高的人。
俟,等待。
?宗廟之事:指天子或諸侯在宗廟祭祀祖先之事。
?會同:一般指諸侯朝見天子,這裡指兩國國君相見。
同,其他一般人的會見。
?端:玄端,指古代的禮服名。
?章甫:古代的禮帽名。
?小相:古代祭祀、會同作贊禮司儀的人,有不同的等級,小相為最低級。
公西華自謙之詞。
?希:稀疏,指彈瑟接近尾聲。
?铿爾:象聲詞,放瑟時弦振顫所發出的聲音。
?作:站起來。
?撰:述、想法。
?傷:妨礙。
?莫:通“暮”,晚。
?春服:夾衣。
暮春三月的衣着。
?冠者:成年人。
古代男子二十成年舉行冠禮。
?童子:小孩子。
?沂:沂水,在今山東曲阜南,沂水河邊。
有溫泉可浴。
?雩:魯國祭天求雨的地方,在今山東曲阜。
?詠:唱歌。
?吾與點也:我贊同曾點的主張。
與,贊同、贊成。
?不讓:不謙虛。
?‘唯求’句:難道冉求所講的就不是國家嗎?唯,語首詞,無義。
與,同“欤”,表語氣。
?安見:怎見得。
?之:用法同“其”。
【譯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随從孔子坐着,孔子說:“雖然我的年歲稍長些,但你們不要拘束。
以前你們常說‘沒人了解我’,如果有人了解你們,你們打算做什麼呢?”子路輕率地答道:“千乘兵車的國家,處在大國的中間,外有兵戈相加,内有饑荒相困,讓我來治理,隻需三年,能使人民勇敢,并且懂得道理。
”孔子微微一笑。
孔子說:“求,你怎麼樣啊?”冉有答道:“方圓六七十裡,或者五六十裡的地方,讓我來治理,隻需三年,能使民衆富有。
至于禮樂教化,就有待君子了。
”孔子說:“赤,你怎麼樣啊?”公西華答道:“并非有能力,但願意學習。
宗廟祭祀,或與别國會盟,我願意穿着禮服,擔任小小的司儀。
”孔子說:“點,你怎麼樣啊?”曾皙鼓瑟略微放慢了節奏,铿的一聲,放下瑟站起身來,答道:“我和他們三位的想法不同。
”孔子說:“這有什麼關系呢?不過各人談論自己的志向而已。
”曾皙說:“暮春三月,已經穿上了春裝,邀上五六個成年人,六七個小孩子,在沂水裡沐浴,到雩台上乘涼,唱着歌回來。
”孔子歎息着說:“我贊同點啊!”其他三人退出去了,曾皙後走。
曾皙說:“他們三位的話怎麼樣啊?”孔子說:“不過是各人談論自己的志向而已。
”曾皙說:“夫子為何哂笑仲由呢?”孔子說:“治理國家憑借禮儀,他的話毫不謙讓,所以我哂笑他。
”曾皙說:“冉求所說的就不是國家嗎?”孔子說:“怎麼見得方圓六七十裡或者五六十裡的地方就不是國家呢?”曾皙說:“公西赤所說的就不是國家嗎?”孔子說:“有宗廟能會盟諸侯,不是諸侯是什麼?如果赤隻做個小小的司儀,誰能擔任大的職事呢?”
”曰:“夫子何哂由也?”曰:“為國以禮,其言不讓?,是故哂之。
”“唯求則非邦也與??”“安見?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則非邦也與?”“宗廟會同,非諸侯而何?赤也為之?小,孰能為之大?” 【注釋】 ①曾皙:孔子學生,名點,字子皙,曾參之父。
②侍坐:陪坐。
③‘以吾’二句:我的年齡雖然比你們稍長一些,不要因此受到拘束就不敢說話。
長,年長。
④居平常。
⑤或:有人。
⑥則何以哉:何以為用,即怎麼去做呢? ⑦率爾:不加思索、輕率的樣子。
⑧千乘之國:周制,擁有千輛兵車的諸侯之國。
⑨攝乎大國之間:夾在大國之間。
攝,介、夾。
⑩加之以師旅:猶言發生戰禍。
加之,加上。
師旅,軍隊。
?因之以饑馑:意即遇到兇年。
因之,繼之。
饑馑,饑荒。
?由也為之:由,指仲由,子路。
為,治理。
?比:等到、及到。
?方:指禮義。
?哂:微微一笑,含輕蔑之意。
?爾何如:你怎麼樣。
?方六七十:縱橫各六七十裡的小國。
方,方圓。
?足民:使人民衣食富足。
?‘如其禮樂’二句:猶言至于禮樂教化之事,則有待于才德更高的人。
俟,等待。
?宗廟之事:指天子或諸侯在宗廟祭祀祖先之事。
?會同:一般指諸侯朝見天子,這裡指兩國國君相見。
同,其他一般人的會見。
?端:玄端,指古代的禮服名。
?章甫:古代的禮帽名。
?小相:古代祭祀、會同作贊禮司儀的人,有不同的等級,小相為最低級。
公西華自謙之詞。
?希:稀疏,指彈瑟接近尾聲。
?铿爾:象聲詞,放瑟時弦振顫所發出的聲音。
?作:站起來。
?撰:述、想法。
?傷:妨礙。
?莫:通“暮”,晚。
?春服:夾衣。
暮春三月的衣着。
?冠者:成年人。
古代男子二十成年舉行冠禮。
?童子:小孩子。
?沂:沂水,在今山東曲阜南,沂水河邊。
有溫泉可浴。
?雩:魯國祭天求雨的地方,在今山東曲阜。
?詠:唱歌。
?吾與點也:我贊同曾點的主張。
與,贊同、贊成。
?不讓:不謙虛。
?‘唯求’句:難道冉求所講的就不是國家嗎?唯,語首詞,無義。
與,同“欤”,表語氣。
?安見:怎見得。
?之:用法同“其”。
【譯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随從孔子坐着,孔子說:“雖然我的年歲稍長些,但你們不要拘束。
以前你們常說‘沒人了解我’,如果有人了解你們,你們打算做什麼呢?”子路輕率地答道:“千乘兵車的國家,處在大國的中間,外有兵戈相加,内有饑荒相困,讓我來治理,隻需三年,能使人民勇敢,并且懂得道理。
”孔子微微一笑。
孔子說:“求,你怎麼樣啊?”冉有答道:“方圓六七十裡,或者五六十裡的地方,讓我來治理,隻需三年,能使民衆富有。
至于禮樂教化,就有待君子了。
”孔子說:“赤,你怎麼樣啊?”公西華答道:“并非有能力,但願意學習。
宗廟祭祀,或與别國會盟,我願意穿着禮服,擔任小小的司儀。
”孔子說:“點,你怎麼樣啊?”曾皙鼓瑟略微放慢了節奏,铿的一聲,放下瑟站起身來,答道:“我和他們三位的想法不同。
”孔子說:“這有什麼關系呢?不過各人談論自己的志向而已。
”曾皙說:“暮春三月,已經穿上了春裝,邀上五六個成年人,六七個小孩子,在沂水裡沐浴,到雩台上乘涼,唱着歌回來。
”孔子歎息着說:“我贊同點啊!”其他三人退出去了,曾皙後走。
曾皙說:“他們三位的話怎麼樣啊?”孔子說:“不過是各人談論自己的志向而已。
”曾皙說:“夫子為何哂笑仲由呢?”孔子說:“治理國家憑借禮儀,他的話毫不謙讓,所以我哂笑他。
”曾皙說:“冉求所說的就不是國家嗎?”孔子說:“怎麼見得方圓六七十裡或者五六十裡的地方就不是國家呢?”曾皙說:“公西赤所說的就不是國家嗎?”孔子說:“有宗廟能會盟諸侯,不是諸侯是什麼?如果赤隻做個小小的司儀,誰能擔任大的職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