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冶長篇第五
關燈
小
中
大
【譯文】
子貢說:“我不願意别人強加于我身上的事,也不願強加在别人身上。
”孔子說:“賜,這不是你所能做到的。
” 【原文】 子路有聞,未之能行,唯恐有聞①。
【注釋】 ①唯恐有聞:隻怕再有所聞。
有,同“又”。
【譯文】 子路聽到一個道理,如果沒能施行,就生怕又聽到另一個道理。
【原文】 子貢問曰:“孔文子①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②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 【注釋】 ①孔文子:衛國的大夫孔圉。
“文”是他的谥号。
《左傳》記載其人私生活有問題,子貢懷疑為什麼他死後還能谥為“文”。
②敏:勤勉。
【譯文】 子貢問道:“孔文子憑什麼得到‘文’的谥号?”孔子說:“他勤敏而又好學,不以請教比他差的人為可恥,這就是他獲谥為‘文’的理由。
” 【原文】 季文子①三思②而後行,子聞之曰:“再③斯可矣。
” 【注釋】 ①季文子:魯國大夫季孫行父,魯成公、魯襄公時曾任正卿。
“文”是他的谥号。
②三思:“三”含有多的意思,即多思。
③再:指兩次。
【譯文】 季文子每做一件事,都要考慮多次才付諸行動。
孔子聽說後,說:“考慮兩次就足夠了。
” 【原文】 子曰:“甯武子①,邦有道則知②,邦無道則愚③。
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④。
” 【注釋】 ①甯武子:衛國大夫,姓甯,名俞。
“武”是他的谥号。
②知:同“智”,聰明的意思。
③愚:把自己裝成愚笨的樣子。
④其愚不可及也:意謂他的聰明是别人可以做得到的,他的愚笨卻是别人所做不到的。
【譯文】 孔子說:“甯武子這個人,在國家昌明時,顯得很聰明;在國家黑暗時,則裝得像個傻子。
他的聰明,别人趕得上;他的裝傻,别人就趕不上了。
” 【原文】 顔淵、季路侍,子曰:“盍各言爾志?” 子路曰:“願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
” 顔淵曰:“願無伐善、無施勞①。
” 子路曰:“願聞子之志。
”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②。
” 【注釋】 ①施勞:表白自己的功勞。
②少者懷之:使年輕人懷念我。
【譯文】 顔淵、子路侍立在旁。
孔子說:“你們為什麼不說說各人的志向呢?” 子路說:“我願自己的車馬衣服皮袍與朋友共同分享,壞了也沒什麼遺憾。
” 顔淵說:“我願不誇耀自己的好處,不表白自己的功勞。
” 子路說:“希望聽聽先生的志願。
” 孔子說:“我的志向是讓老年人安樂,讓朋友能信任我,讓年輕人能懷念我。
” 【原文】 子曰:“已矣乎①!吾未見能見其過而内自訟②者也。
” 【注釋】 ①已矣乎:完了、算了吧! ②内自訟:内,内心。
訟,争辯是非曲直。
【譯文】 孔子說:“算了吧!我沒見過一個能看到自己的錯誤,便自我責備的人啊!” 【原文】 子曰:“十室之邑①,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也。
” 【注釋】 ①十室之邑:十戶人家的小地方。
古代四井為邑,三家一井,共十二家。
【譯文】 孔子說:“十戶人家的小地方,就會有我這樣講忠信的人,隻是沒我好學罷了。
”
”孔子說:“賜,這不是你所能做到的。
” 【原文】 子路有聞,未之能行,唯恐有聞①。
【注釋】 ①唯恐有聞:隻怕再有所聞。
有,同“又”。
【譯文】 子路聽到一個道理,如果沒能施行,就生怕又聽到另一個道理。
【原文】 子貢問曰:“孔文子①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②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 【注釋】 ①孔文子:衛國的大夫孔圉。
“文”是他的谥号。
《左傳》記載其人私生活有問題,子貢懷疑為什麼他死後還能谥為“文”。
②敏:勤勉。
【譯文】 子貢問道:“孔文子憑什麼得到‘文’的谥号?”孔子說:“他勤敏而又好學,不以請教比他差的人為可恥,這就是他獲谥為‘文’的理由。
” 【原文】 季文子①三思②而後行,子聞之曰:“再③斯可矣。
” 【注釋】 ①季文子:魯國大夫季孫行父,魯成公、魯襄公時曾任正卿。
“文”是他的谥号。
②三思:“三”含有多的意思,即多思。
③再:指兩次。
【譯文】 季文子每做一件事,都要考慮多次才付諸行動。
孔子聽說後,說:“考慮兩次就足夠了。
” 【原文】 子曰:“甯武子①,邦有道則知②,邦無道則愚③。
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④。
” 【注釋】 ①甯武子:衛國大夫,姓甯,名俞。
“武”是他的谥号。
②知:同“智”,聰明的意思。
③愚:把自己裝成愚笨的樣子。
④其愚不可及也:意謂他的聰明是别人可以做得到的,他的愚笨卻是别人所做不到的。
【譯文】 孔子說:“甯武子這個人,在國家昌明時,顯得很聰明;在國家黑暗時,則裝得像個傻子。
他的聰明,别人趕得上;他的裝傻,别人就趕不上了。
” 【原文】 顔淵、季路侍,子曰:“盍各言爾志?” 子路曰:“願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
” 顔淵曰:“願無伐善、無施勞①。
” 子路曰:“願聞子之志。
”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②。
” 【注釋】 ①施勞:表白自己的功勞。
②少者懷之:使年輕人懷念我。
【譯文】 顔淵、子路侍立在旁。
孔子說:“你們為什麼不說說各人的志向呢?” 子路說:“我願自己的車馬衣服皮袍與朋友共同分享,壞了也沒什麼遺憾。
” 顔淵說:“我願不誇耀自己的好處,不表白自己的功勞。
” 子路說:“希望聽聽先生的志願。
” 孔子說:“我的志向是讓老年人安樂,讓朋友能信任我,讓年輕人能懷念我。
” 【原文】 子曰:“已矣乎①!吾未見能見其過而内自訟②者也。
” 【注釋】 ①已矣乎:完了、算了吧! ②内自訟:内,内心。
訟,争辯是非曲直。
【譯文】 孔子說:“算了吧!我沒見過一個能看到自己的錯誤,便自我責備的人啊!” 【原文】 子曰:“十室之邑①,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也。
” 【注釋】 ①十室之邑:十戶人家的小地方。
古代四井為邑,三家一井,共十二家。
【譯文】 孔子說:“十戶人家的小地方,就會有我這樣講忠信的人,隻是沒我好學罷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