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冶長篇第五

關燈
【原文】 子謂公冶長①:“可妻②也,雖在缧绁③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④妻之。

     【注釋】 ①公冶長:孔子的學生,姓公冶,名長,魯國人。

     ②妻:作動詞用,指把女兒嫁給某人為妻。

     ③缧绁:古時捆綁罪犯的繩子,以大索捆綁犯人,此處借指監獄。

     ④子:古代兒子、女兒通稱子,這裡專指女兒。

    《禮記·曲禮下》“子于父母”注:“言‘子’,通男女。

    ”以其子妻之,意謂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公冶長。

     【譯文】 孔子提到公冶長,說:“可以把女兒嫁給他。

    雖然他曾坐過牢,但并不是他的罪過呀。

    ”後來就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他。

     【原文】 子謂南容①:“邦有道②不廢③,邦無道免于刑戮④。

    ”以其兄之子妻之⑤。

     【注釋】 ①南容:孔子的學生,姓南宮,名适,字子容。

    通稱南容。

     ②邦有道:指政治清明,社會秩序穩定。

     ③不廢:被任用。

    意謂國家有道時是不會廢棄不用的。

    廢,廢置、不任用。

     ④刑戮:刑罰、殺戮。

     ⑤‘以其兄’句:宋代邢昺《論語正義》:“以其兄之女與之為妻也。

    ” 【譯文】 孔子說到南容時,道:“國家政治清明時,他不會被抛棄;國家政治黑暗時,他也可免于刑罰。

    ”就把自己的侄女嫁給了他。

     【原文】 或曰①:“雍②也仁而不佞③。

    ”子曰:“焉用佞?禦④人以口給⑤,屢憎⑥于人。

    不知其仁⑦,焉用佞?” 【注釋】 ①或曰:有人說。

     ②雍:孔子的學生,姓冉,名雍,字仲弓。

     ③佞:能言善辯,有口才。

     ④禦:防禦。

    這裡是指辯駁。

     ⑤口給:言辭滔滔不絕。

    給,足也。

     ⑥憎:厭惡,面目可憎。

    屢憎于人,意謂常招人讨厭。

     ⑦不知其仁:不知冉雍是否達到了仁的程度。

    孔子不願肯定冉雍是仁者,故曰“不知”,實際上是說他還夠不上稱仁。

    其,指冉雍。

     【譯文】 有人說:“冉雍是個仁人,但沒有口才。

    ”孔子說:“何必要口才呢?伶牙俐齒地同别人争辯,常常被人讨厭。

    我不知道冉雍是否可稱得上仁,但不一定非要口才啊。

    ” 【原文】 子使漆雕開①仕②,對曰:“吾斯之未能信③。

    ”子說④。

     【注釋】 ①漆雕開:孔子的學生,姓漆雕,名開,字子開。

     ②仕:指做官。

     ③‘吾斯’句:是“吾未能信斯”的倒裝形式。

    這句是說,對做官這件事還沒有信心。

    斯,代詞,指做官。

     ④說:通“悅”,高興。

     【譯文】 孔子叫漆雕開去做官,漆雕開回答說:“我對這事還沒有自信。

    ”孔子聽後很歡喜。

     【原文】 子曰:“吾未見剛①者。

    ”或對曰:“申枨②。

    ”子曰:“枨也慾③,焉得剛?” 【注釋】 ①剛:剛毅、剛健。

     ②申枨:孔子的學生,姓申,名枨,字周。

     ③慾:“欲”的異體字。

    欲,貪欲。

    意謂私欲太強的人是難于做到剛強的。

     【譯文】 孔子說:“我沒有見過剛毅不屈的人。

    ”有人說:“申枨不是嗎?”孔子說:“枨嘛,他欲望太多,哪裡還能夠剛毅不屈?” 【原文】 子貢曰:“我不欲人之加諸我也,吾亦欲無加①諸人。

    ”子曰:“賜也,非爾所及②也。

    ” 【注釋】 ①加:兩句的“加”字有兩種解釋,一謂施加,一謂欺淩。

    今從前義。

     ②非爾所及:及,達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