裡仁篇第四
關燈
小
中
大
【原文】
子曰:“裡①仁為美。
擇不處②仁,焉得知③?” 【注釋】 ①裡:居住。
②處:住處。
③知:同“智”,智慧、明智。
《論語》的“智”皆作“知”。
【譯文】 孔子說:“人能安居于仁道才是最好的。
如果擇身所居而不選擇仁,怎能算得上聰明呢?” 【原文】 子曰:“唯仁者能好①人,能惡②人。
” 【注釋】 ①好:喜愛。
②惡:厭惡、憎恨。
【譯文】 孔子說:“隻有仁德的人才能夠喜愛好人,厭惡壞人。
” 問官郯子 郯子知識淵博,通曉少昊文化。
魯大夫昭子詢問少昊氏以鳥名官掌故,郯子答甚詳。
孔子慕其學識,前往求教。
【原文】 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①得之,不處②也。
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③也。
君子去④仁,惡⑤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⑥,造次⑦必于是,颠沛⑧必于是。
” 【注釋】 ①不以其道:不用正當的手段。
以,用。
②處:有的本子作“居”,安住的意思。
③去:擺脫。
④去:離開、抛棄。
⑤惡:怎麼、怎麼樣。
表示疑問。
⑥違仁:意即違禮。
違,違背、離開。
⑦造次:倉促匆忙之時。
⑧颠沛:流離不安定,用以形容人之處于逆境。
【譯文】 孔子說:“發财和做官,這是人人所向往的事,但如果不是以正當的途徑得到富貴,君子是不安于這種富貴的。
貧困和低賤,這是人人所厭惡的事,但如果不是以正當的緣由擺脫貧賤,君子是不會去擺脫這種貧賤的。
君子如果抛棄了仁,又怎麼叫作君子呢?君子沒有哪怕一頓飯的工夫背離仁,匆促急遽之時仍是與仁同在,颠沛流離之時也與仁同在。
” 【原文】 子曰:“我未見好仁者①,惡不仁者。
好仁者,無以尚②之;惡不仁者,其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
有能一日用其力③于仁矣乎?我未見力不足者。
蓋④有之矣,我未之見也。
” 【注釋】 ①好仁者:喜歡仁德的人。
②尚:超過。
③力:力量、精力。
④蓋:大概、或許。
【譯文】 孔子說:“我從未見過喜愛仁的人,也未見過厭惡不仁的人。
喜愛仁的人,他會認為世上沒有什麼東西能勝過仁;厭惡不仁的人,隻是為了不使不仁的東西加在自己身上。
真有能花一天的時間把力量用在仁上的嗎?我沒有見過力量不夠的。
或許有這樣的人,但我從未見到過。
” 【原文】 子曰:“人之過①也,各于其黨②。
觀過,斯知仁矣。
” 【注釋】 ①過:錯誤、過失。
②黨:根據共同利益組成的集團。
這裡指人的不同類型。
【譯文】 孔子說:“民衆的過錯,按照人的各種各樣而各分其類。
隻需看這人的過錯,便
擇不處②仁,焉得知③?” 【注釋】 ①裡:居住。
②處:住處。
③知:同“智”,智慧、明智。
《論語》的“智”皆作“知”。
【譯文】 孔子說:“人能安居于仁道才是最好的。
如果擇身所居而不選擇仁,怎能算得上聰明呢?” 【原文】 子曰:“唯仁者能好①人,能惡②人。
” 【注釋】 ①好:喜愛。
②惡:厭惡、憎恨。
【譯文】 孔子說:“隻有仁德的人才能夠喜愛好人,厭惡壞人。
” 問官郯子 郯子知識淵博,通曉少昊文化。
魯大夫昭子詢問少昊氏以鳥名官掌故,郯子答甚詳。
孔子慕其學識,前往求教。
【原文】 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①得之,不處②也。
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③也。
君子去④仁,惡⑤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⑥,造次⑦必于是,颠沛⑧必于是。
” 【注釋】 ①不以其道:不用正當的手段。
以,用。
②處:有的本子作“居”,安住的意思。
③去:擺脫。
④去:離開、抛棄。
⑤惡:怎麼、怎麼樣。
表示疑問。
⑥違仁:意即違禮。
違,違背、離開。
⑦造次:倉促匆忙之時。
⑧颠沛:流離不安定,用以形容人之處于逆境。
【譯文】 孔子說:“發财和做官,這是人人所向往的事,但如果不是以正當的途徑得到富貴,君子是不安于這種富貴的。
貧困和低賤,這是人人所厭惡的事,但如果不是以正當的緣由擺脫貧賤,君子是不會去擺脫這種貧賤的。
君子如果抛棄了仁,又怎麼叫作君子呢?君子沒有哪怕一頓飯的工夫背離仁,匆促急遽之時仍是與仁同在,颠沛流離之時也與仁同在。
” 【原文】 子曰:“我未見好仁者①,惡不仁者。
好仁者,無以尚②之;惡不仁者,其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
有能一日用其力③于仁矣乎?我未見力不足者。
蓋④有之矣,我未之見也。
” 【注釋】 ①好仁者:喜歡仁德的人。
②尚:超過。
③力:力量、精力。
④蓋:大概、或許。
【譯文】 孔子說:“我從未見過喜愛仁的人,也未見過厭惡不仁的人。
喜愛仁的人,他會認為世上沒有什麼東西能勝過仁;厭惡不仁的人,隻是為了不使不仁的東西加在自己身上。
真有能花一天的時間把力量用在仁上的嗎?我沒有見過力量不夠的。
或許有這樣的人,但我從未見到過。
” 【原文】 子曰:“人之過①也,各于其黨②。
觀過,斯知仁矣。
” 【注釋】 ①過:錯誤、過失。
②黨:根據共同利益組成的集團。
這裡指人的不同類型。
【譯文】 孔子說:“民衆的過錯,按照人的各種各樣而各分其類。
隻需看這人的過錯,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