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佾篇第三

關燈
【原文】 孔子謂①季氏②:“八佾③舞于庭,是可忍④也,孰不可忍也?” 【注釋】 ①謂:說、談論。

     ②季氏:《論語》有數處提到季氏,均不指名,系為尊者諱。

    此處何所指,有三說:一指季平子,即季孫如意;一指季康子;一指季恒子。

    季平子當時放逐了魯昭公,當從前說。

     ③八佾:古代奏樂舞蹈,每行八人稱為一佾。

    天子可用八佾,六十四人舞,諸侯六佾,大夫四佾,士二佾。

    季孫氏是大夫,按禮隻能用四佾,用八佾是僭越。

     ④忍:忍心、狠心。

    一說指容忍。

     【譯文】 孔子談到季孫氏時說:“他在自己家廟中使用了周天子的八佾舞蹈,這種事他都能忍心做得出來,還有什麼事他做不出來呢?” 【原文】 三家①者以《雍》②徹,子曰:“‘相維辟公③,天子穆穆④’,奚⑤取于三家之堂⑥?” 【注釋】 ①三家:指魯國執政的大夫孟孫、叔孫、季孫三家。

     ②《雍》:《詩經·周頌》中的一篇。

    按禮制規定,天子祭祖時,唱這篇詩,撤除祭品。

     ③相維辟公:助祭的是諸侯。

    相,傧相、助祭者。

    維,語助詞,無實義。

    辟公,諸侯。

     ④穆穆:莊重的樣子。

    此處形容天子端莊安詳的儀态。

     ⑤奚:怎麼。

     ⑥堂:指廟堂。

     【譯文】 孟孫、叔孫、季孫三家,在祭祀他們祖先的時候,用天子的禮唱着《雍》詩來撤除祭品。

    孔子說:“《雍》詩裡說‘四方的諸侯來助祭,主祭的天子靜穆、莊重而美好’,這樣的詩句在三家祭祖廟堂上怎麼能用呢?” 【原文】 子曰:“人而不仁①,如禮②何?人而不仁,如樂③何?” 【注釋】 ①仁:仁德、仁心。

     ②禮:禮儀。

     ③樂:音樂。

     【譯文】 孔子說:“做人卻沒有仁心,禮儀對他有什麼意義呢?做人卻沒有仁心,音樂對他有什麼意義呢?” 【原文】 子曰:“夷狄①之有君,不如②諸夏③之亡④也。

    ” 【注釋】 ①夷狄:泛指我國古代中原以外的少數民族。

    夷,指古代住在東方的少數民族。

    狄,指古代住在北方的少數民族。

     ②不如:不及。

     ③諸夏:古代指中原地區的國家。

    周代王室所分封的諸國,亦作華夏,漢族先民或中國(中原)的古稱。

     ④亡:同“無”,沒有。

     【譯文】 孔子說:“偏遠落後的國家雖然有君主,仍不如中原各國沒有君主。

    ” 【原文】 季氏旅①于泰山。

    子謂冉有②曰:“女弗能救③與?”對曰:“不能。

    ”子曰:“嗚呼!曾④謂泰山⑤不如林放⑥乎?” 【注釋】 ①旅:古代祭祀名山大川的祭名。

    古代禮制規定,隻有天子和諸侯有資格祭祀山川。

     ②冉有:孔子學生冉求,字子有,當時擔任季氏家臣。

     ③救:勸阻、阻止。

     ④曾:竟、難道。

     ⑤泰山:系指泰山之神。

     ⑥林放:喻知禮之人。

     【譯文】 季孫氏要去祭泰山。

    孔子對冉有說:“你不能阻止這件事嗎?”冉有回答說:“不能。

    ”孔子說:“哎呀!難道泰山之神竟比不上林放懂禮嗎?” 【原文】 子曰:“君子無所争,必也射①乎!揖讓②而升③,下而飲。

    其争也君子。

    ” 【注釋】 ①射:射箭,射箭比賽。

    古代的射禮有四種:大射,賓射,燕射,鄉射。

    此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