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政類

關燈
以養廉’,一則曰:‘勤能補拙’。

    ”按,“勤能補拙”“儉以養廉”二則皆散見篇籍,然将此二則合而為一者,當為盧見曾之父盧道悅,考道悅嘗官偃師知縣,《格言聯璧》此句當本于盧道悅之語。

     居官廉[56],人以為百姓受福,予以為錫福于子孫者不淺也[57],曾見有約己裕民者[58],後代不昌大耶[59]?居官濁[60],人以為百姓受害,予以為贻害于子孫者不淺也[61],曾見有瘠衆肥家者[62],曆世得久長耶[63]? 【譯文】 為官清廉,别人以為是百姓享福,我以為是給自己子孫後代造福頗多,可曾看見那些嚴于律己并造福百姓的官員,他們的子孫後代不都是昌盛興旺嗎?為官貪濁,别人以為是百姓受禍害,我以為是留禍害給自己子孫甚多,可曾看見那些搜刮百姓且專富自家的官員,曆朝曆代有哪個得以長久? 以林臯安樂懶散心做官[64],未有不荒怠者[65];以在家治生營産心做官[66],未有不貪鄙者[67]。

     【譯文】 以安享山林慵懶散漫的心态做官,沒有不荒廢政務的;以在家中打理生意經營産業的心态做官,沒有不貪婪鄙陋的。

     【源流】 清李庚乾《佐雜譜》卷上:“愚按,‘惟利是視’此新吾先生所謂:‘以在家治生營産心為官,未有不貪鄙者也。

    ’願與吾輩共戒之。

    ”按,呂坤,字叔簡,又字新吾,即新吾先生,《格言聯璧》“以在家治生營産心做官”二句當本于明代呂坤之語。

     念念用之君民[68],則為吉士[69]。

    念念用之套數[70],則為俗吏[71]。

    念念用之身家,則為賊臣[72]。

     【譯文】 全心全意想着君王和百姓的人,是國家的棟梁。

    一門心思想着官場路數的人,是惡俗的官吏。

    一門心思想着自己身家利益的人,是亂臣賊子。

     【源流】 明呂坤《呻吟語》卷四:“居官念頭有三用,念念用之君民,則為吉士。

    念念用之套數,則為俗吏。

    念念用之身家,則為賊臣。

    ” 古之從仕者養人[73],今之從仕者養己[74]。

    古之居官也,在下民身上做工夫。

    今之居官也,在上官眼底做工夫[75]。

     【譯文】 古時做官的人關心百姓,現在做官的人關心自己。

    古時做官的人,在百姓身上下真工夫。

    現在做官的人,在上級眼裡做表面工夫。

     【源流】 隋王通《中說》:“子曰:‘古之從仕者養人,今之從仕者養己。

    ’” 在家者不知有官[76],方能守分[77];在官者不知有家[78],方能盡分。

     【譯文】 官員的家屬能忘記自己的親人是官員,這樣才能安守本分;在外做官的人能忘記自己家族的利益得失,這樣才能盡到本分。

     君子當官任職,不計難易,而志在濟人[79],故動辄成功[80];小人苟祿營私[81],隻任便安[82],而意在利己,故動多敗事[83]。

     【譯文】 君子做官任職,不計較事情的難易,隻想着幫助百姓,所以隻要去做就會成功;小人貪圖俸祿謀取私利,隻承擔那些安閑的差事,想着為自己謀利,所以隻要去做就會失敗。

     【源流】 清陳弘謀《五種遺規》之“何西疇《常言》”:“君子當官任職,不計難易,而志在必為,故動而成功;小人苟祿營私,擇己利便,而多所避就,故用必敗事。

    ”按,何坦,号西疇,《格言聯璧》此句當本于宋代何坦之語。

     職業是當然底[84],每日做他不盡,莫要認作假[85];權勢是偶然底[86],有日還他主者[87],莫要認作真[88]。

     【譯文】 公務是理所當然要做的,每天做也做不完,不要因為這樣就玩忽職守;權勢是偶然得到的,終有一天會交給他人掌管,不要因為這樣就怙恃弄權。

     【源流】 清陳弘謀《五種遺規》之“王朗川《言行彙纂》”:“居官者,職業是當然的,每日做他不盡,莫要認作假;權勢是偶然的,有日還他主者,莫要認作真。

    ”按,王之,号朗川,《格言聯璧》此句當本于清代王之編撰之文句。

     一切人為惡,猶可言也[89],惟讀書人不可為惡,讀書人為惡,更無教化之人矣[90];一切人犯法,猶可言也,惟做官人不可犯法,做官人犯法,更無禁治之人也[91]。

     【譯文】 所有人作惡,問題尚不嚴重,唯有讀書人絕對不可以作惡,因為讀書人如果作惡,那麼天下就再也沒有推行教化的人了;所有人犯法,問題尚不嚴重,唯有做官人絕對不可以犯法,因為做官人如果犯法,那麼天下就沒有制止管理的人了。

     【源流】 明呂坤《呻吟語》卷四:“一切人為惡,猶可言也,惟讀書人不可為惡,讀書人為惡,更無教化之人矣;一切人犯法,猶可言也,惟做官人不可犯法,做官人犯法,更無禁治之人也。

    ” 士大夫濟人利物[92],宜居其實,不宜居其名,居其名則德損;士大夫憂國為民,當有其心,不當有其語,有其語則毀來。

     【譯文】 做官的人幫助百姓造福社會,應當注重實效,而不應當在意虛名,在意虛名反而會損害德行;做官的人憂國憂民,應當有真心實意,而不應當隻說空話,隻說空話反而會遭到毀謗。

     【源流】 清陳弘謀《五種遺規》之“熊勉庵《寶善堂居官格言》”:“士大夫濟人利物,宜居其實,不宜居其名,居其名則德損;士大夫憂國為民,當有其心,不當有其語,有其語則毀來。

    ”按,熊弘備,字勉庵,《格言聯璧》此句當本于清代熊弘備編撰之文句。

     以處女之自愛者愛身[93],以嚴父之教子者教士[94]。

    執法如山,守身如玉[95],愛民如子,去蠹如仇[96]。

     【譯文】 像姑娘潔身自愛一樣愛惜自己的名節,像嚴厲的父親教導兒子一樣教導年輕人。

    執行法令猶如高山一樣毫不動搖,保持名節猶如美玉一樣純潔無瑕,愛護百姓猶如父母一樣關懷有加,去除醜惡猶如仇敵一樣毫不留情。

     【源流】 清陳弘謀《五種遺規》之“魏環溪《寒松堂集》”:“功令森嚴,身名為重,内外情面概宜謝絕,然後以處女之自愛者愛身,以嚴父之教子者教士。

    士風文運,實嘉賴之。

    ”按,魏象樞,字環溪,《格言聯璧》“以處女之自愛者愛身”二句當本于清代魏象樞之語。

     清陳弘謀《五種遺規》之“魏環溪《寒松堂集》”:“惟望執事執法如山,守身如玉,愛民如子,去蠹如仇,誨屬吏如師之教弟,閱招詳如弟之親師,薦舉賢良如讀古人得意之書。

    ”按,魏象樞,字環溪,《格言聯璧》“執法如山”四句當本于清代魏象樞之語。

     陷一無辜[97],與操刀殺人者何别[98];釋一大憝[99],與縱虎傷人者無殊[100]。

     【譯文】 陷害一個清清白白的人,與拿刀殺人有什麼分别;釋放一個窮兇極惡的人,與放虎傷人有什麼不同。

     【源流】 清陳弘謀《五種遺規》之“熊勉庵《寶善堂居官格言》”:“陷一無辜,與操刀殺人者同罪;釋一大憝,與縱虎傷人者均惡。

    ”按,熊弘備,字勉庵,《格言聯璧》此句當本于清代熊弘備編撰之文句。

     針芒刺手[101],茨棘傷足[102],舉體痛楚[103],刑慘百倍于此[104],可以喜怒施之乎[105]?虎豹在前,坑阱在後[106],百般呼号[107],獄犴何異于此[108],可使無辜坐之乎[109]? 【譯文】 針尖紮進手心,荊棘劃破腳底,全身都會疼痛難忍,然而刑罰要比這些殘酷百倍,怎麼可以依據個人喜怒而随意施加呢?虎豹擋在前面,身後遍布陷阱,用盡全力叫喊哀嚎,監獄中的情況與這又有什麼分别,怎麼可以使清白的人遭受這樣的折磨呢? 【源流】 宋真德秀《政經》之《論州縣官僚》:“針芒刺手,茨棘傷足,舉體懔然謂之痛楚,刑威之慘百倍于此,其可以喜怒施之乎?虎豹在前,坑阱在後,号呼求救唯恐不免,獄邢之苦何異于此,其可使無辜坐之者乎?” 官雖至尊[110],決不可以人之生命佐己之喜怒[111];官雖至卑[112],決不可以己之名節佐人之喜怒[113]。

     【譯文】 官位雖高,也決不可以拿别人的生死來迎合自己的喜怒;官位雖低,也決不可以拿自己的名節來迎合别人的喜怒。

     【源流】 清陳弘謀《五種遺規》之“熊勉庵《寶善堂居官格言》”:“官雖至尊,不可以人之生命佐己之喜怒;官雖至卑,不可以己之名節佐人之喜怒。

    ”按,熊弘備,字勉庵,《格言聯璧》此句當本于清代熊弘備編撰之文句。

     聽斷之官[114],成心必不可有[115];任事之官[116],成算必不可無[117]。

     【譯文】 聽訟斷案的官員,心中一定不能有先入為主的見解;當差辦事的官員,心中一定不能沒有事先籌劃的方案。

     無關緊要之票[118],概不标判[119],則吏胥無權[120];不相交涉之人[121],概不往來,則關防自密[122]。

     【譯文】 無關緊要的政令公文,一概不簽發,這樣官府中的小官吏就沒了權力;沒有公務往來的人,一概不與交往,這樣國家的機密就會保守嚴密。

     無辜牽累難堪[123],非緊要[124],隻須兩造對質[125],保全多少身家[126];疑案轉移甚大[127],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