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物類

關燈
【譯文】 仰慕善行,不要問他為何行善,以免隻偏重了謀劃,而忽略了學習行善之念;救濟窮困,不要詢問他為何貧窮,以免産生憎惡之感,而泯滅了憐憫同情之心。

     時窮勢蹙之人[303],當原其初心[304];功成名立之士,當觀其末路[305]。

     【譯文】 困頓窘迫的人,應當推究他最初的志向;功成名就的人,應當觀察他最終的結局。

     【源流】 明洪應明《菜根譚》:“事窮勢蹙之人,當原其初心;功成行滿之士,要觀其末路。

    ” 蹤多曆亂,定有必不得已之私[306];言到支離[307],才是無可奈何之處。

     【譯文】 經曆重重坎坷磨難,一定有迫不得已的苦衷;說話說到吞吞吐吐,應該是感到無可奈何了吧。

     惠不在大,在乎當厄[308]。

    怨不在多,在乎傷心。

     【譯文】 恩惠不在大小,而在于接受恩惠的人是否處于困境。

    怨恨不在多少,而在于這怨恨是否刺痛彼此的内心。

     毋以小嫌疏至戚[309],毋以新怨忘舊恩。

     【譯文】 不要因為一點兒小小的不滿就疏遠最親近的人,不要因為新近結下的仇怨就忘記了過去的恩情。

     【源流】 清陳弘謀《五種遺規》之“史搢臣《願體集》”:“毋以小嫌疏至戚,毋以新怨忘舊親。

    ”按,史搢臣,名典,《格言聯璧》此句當本于清代史典編撰之文句。

     兩悔無不釋之怨[310],兩求無不合之交[311],兩怒無不成之禍。

     【譯文】 雙方都誠心悔過,便沒有不可消除的怨恨。

    雙方都需要彼此,便沒有結不成的交情。

    雙方都怒目相向,便沒有不釀成的災禍。

     【源流】 明呂坤《呻吟語》卷六:“兩悔無不釋之怨,兩求無不合之交,兩怒無不成之禍。

    ” 古之名望相近,則相得[312];今之名望相近,則相妒[313]。

     【譯文】 古時候名望相近的人,相處融洽;今天名望相近的人,卻互相嫉妒。

     【源流】 明呂坤《呻吟語》卷六:“古人名望相近,則相得;今人名望相近,則相妒。

    ” *** [1]暧昧:此處指隐私,不便公之于衆的事情。

     [2]回護:維護,袒護。

    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卷四“隆淵詩聯”條:“古人是則曰是,非則曰非,明白正直,曾何回護。

    ” [3]攻讦:攻擊,揭發。

    《北齊書·劉貴傳》:“性峭直,攻讦無所回避。

    ” [4]寒微:貧寒卑微。

     [5]矜禮:态度莊重,以禮相待。

     [6]傲睨(nì):不用正眼看,态度傲慢無禮。

     [7]關人終身:關乎他人終身命運。

    關人,關乎他人,與他人有關。

     [8]确見實聞:親眼看到,親耳聽到。

     [9]著口:此處指開口亂講。

     [10]長厚:樸實敦厚。

     [11]谑(xuè):玩笑。

     [12]形言:此處指說出來。

     [13]嚴著此心:以嚴格的态度約束自己的内心。

    拒:抵擋,抵禦。

    外誘:外界的誘惑。

     [14]寬著此心:以寬和的态度修養自己的内心。

    同群:同伴,夥伴。

     [15]非獨進德:不隻是為了提升自己的道德修養。

    進德,提升道德修養。

    《周易·乾卦》:“文言曰:‘君子進德修業。

    ’” [16]免患:免除災禍。

     [17]存厚:使心地寬厚。

     [18]解怨:解除怨恨。

    《淮南子·泰族訓》:“今日解怨偃兵,家老甘卧,巷無聚人,妖菑不生。

    ” [19]吹毛索垢:猶吹毛求疵,故意挑剔他人的缺點,尋找差錯。

    《韓非子·大體》:“不吹毛而求小疵,不洗垢而察難知。

    ” [20]放寬:寬容。

     [21]試思:試想。

    當其局:身在其中。

     [22]抉隐摘微:故意尋找細小的錯誤,苛求他人。

    抉,挑選,挑剔。

    摘,選取,摘取。

     [23]毀:诋毀,攻擊。

     [24]安意順承:心平氣和地接受。

    安意,心平氣和。

    順承,接受。

     [25]就緒:安排妥當。

    《詩經·大雅·常武》:“不留不處,三事就緒。

    ” [26]矯僞:虛僞,虛假。

     [27]縱狡如山鬼:縱然像山裡的精靈一樣狡猾。

    狡,狡猾。

    山鬼,傳說中山裡的精靈鬼怪。

     [28]獻誠:拿出誠意。

     [29]術:此處指計謀,心計。

     [30]使氣:意氣用事,任性而為。

     [31]以理屈之:用道理說服他。

    屈,說服。

     [32]赤子:嬰兒。

    《尚書·康诰》:“若保赤子,惟民其康乂。

    ”贲育:戰國勇士孟贲和夏育的并稱。

     [33]讷能屈辯:木讷少言能戰勝能言善辯。

    讷,木讷,語言遲鈍,不善言辭。

    《論語·裡仁》:“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辯,能言善辯。

     [34]喑(yīn):啞,不能說話,也有沉默不語的意思。

    儀秦:戰國時辯士張儀和蘇秦的并稱。

     [35]困:使困窘,使窘迫。

     [36]愚:此處指憨厚質樸。

     [37]窮:使理屈詞窮,啞口無言。

     [38]伏:使屈服。

     [39]怯:膽小,沒勇氣。

     [40]耐事:此處指忍耐。

     [41]了:除去。

     [42]無心:此處指無争鬥之心,即不争。

     [43]息:平息。

     [44]防:提防,防範。

     [45]化:此處指化解怨恨。

     [46]是非窩裡:是非之地。

     [47]落後:此處指退後。

     [48]一眚(shěng)一慝(tè):一點兒罪過和奸邪。

    眚,過錯。

    《周易·系辭上》:“無咎者,善補過也。

    ”慝,奸邪,邪惡。

    《周禮·匡人》:“匡人掌達法則,匡邦國而觀其慝,使無敢反側,以聽王命。

    ” [49]優容:寬容,包容。

     [50]一毀一辱:一點兒诋毀和侮辱。

     [51]大人:此處指胸懷寬廣的人。

     [52]薄德:從點滴細微之處培養起來的德行。

     [53]何等:什麼樣的。

     [54]好便宜:好占便宜,愛占便宜。

     [55]律身:律己。

    律,約束。

    廉:此處指品行方正。

     [56]尚:佳,好。

     [57]以仁心存心:用仁愛存養心性,即心懷仁愛。

    存心,存心養性。

     [58]作家:治家,持家。

    《晉書·食貨志》:“帝出自侯門,居貧即位,常曰:‘桓帝不能作家,曾無私蓄。

    ’故于西園造萬金堂,以為私藏。

    ” [59]徑路:道路。

     [60]與人行:讓别人能夠通行。

     [61]滋味濃底:美味佳肴。

    滋味,此處指美味。

    濃,香濃。

     [62]減三分讓人嘗:留一些讓别人嘗嘗。

    減三分,留一些。

    嘗,品嘗。

     [63]任:承擔。

    難任之事:難辦的事。

     [64]“處難處之人”二句:對待不易相處的人,要心裡有數但嘴上不說。

    處,對待。

    難處之人,不易相處的人。

    知,通“智”,智慧。

     [65]窮寇:走投無路的賊寇。

    《逸周書·武稱》:“追戎無恪,窮寇不格。

    ” [66]遁(dùn)辭不可攻也:搪塞掩飾的話不要批評駁斥。

    遁辭,因掩飾錯誤,或理屈詞窮,或不願以真意告訴他人時,用來搪塞的話。

    攻,批評,駁斥。

     [67]威:此處指用威勢欺壓。

     [68]不仇人:沒有仇怨的人。

     [69]辭色:語言和神态。

     [70]不恩人:沒有施與他人恩惠。

     [71]詐恩人之狀态:裝出一副有恩于人的姿态。

    恩人,有恩于人。

    狀态,此處指姿态。

     [72]妄施:胡亂施舍。

     [73]恃:倚仗。

     [74]無所容:無地自容。

     [75]變:此處指出現問題。

    不得不因:不得不順其變化,即無力改變。

    因,依從,順着。

    救,補救。

     [76]退:此處指撤職,不任用。

     [77]馭:駕馭,控制。

     [78]發:發怒。

     [79]大戒:最需要注意的問題。

     [80]愈激愈厲:越激發鼓勵越要求嚴格。

    厲,嚴格,苛刻。

     [81]責善:勸勉向善。

     [82]施在我有餘之惠:将自己多餘的财物施予他人,即盡我所能施予他人恩惠。

    惠,恩惠。

     [83]廣德:廣修德行。

     [84]留在人不盡之情:盡我所能多給他人留有情面。

     [85]全交:保全交情,保全友誼。

     [86]愛人之意:對他人心存關愛。

     [87]視:看待。

     [88]惡人之意:對他人心存惡意。

     [89]甘于自棄:情願自甘落後。

    甘于,情願,甯願。

    自棄,自甘落後,不求上進。

    《孟子·離婁上》:“自暴者,不可與有言也;自棄者,不可與有為也。

    言非禮義,謂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義,謂之自棄也。

    ” [90]入:接受,采納。

     [91]聞己過:聽自己的缺點和過失,即聽别人指出自己的缺點和過失。

     [92]道:此處指稱道,誇贊。

     [93]取人之道:選取人才的方法。

    取,選取,選拔。

    道,此處指方法。

     [94]師:學習,效法。

     [95]原:探究。

    其心:他心裡所想,即他的本意。

     [96]徒泥(nì)其迹:隻拘泥于他的行為。

    徒,隻,僅。

    泥,拘泥。

    迹,此處指行為。

     [97]取:此處指學習。

     [98]惡:厭惡,讨厭。

     [99]并沒其是:一并抹殺他的優點。

    沒,抹殺,埋沒。

     [100]過差:過失差錯,不足之處。

     [101]好:喜歡,喜愛。

     [102]飾:掩飾,掩蓋。

     [103]遠:疏遠。

     [104]顯:表現。

    此處指視為。

     [105]親:親近。

     [106]曲為附和(hè):改變自己意願而應和别人。

    曲,曲意,改變自己意願。

    附和,應和他人言行。

     [107]嚴:此處指周密謹慎。

     [108]惡:此處指壞人壞事。

    遽:馬上,立刻。

     [109]讒夫:進讒言的人,愛說壞話的人。

    洩忿:發洩憤怒。

     [110]奸人:奸邪小人。

    進身:提拔,重用。

     [111]治公事:處理公務。

    治,處理,辦理。

    公事,公務。

     [112]平:此處指去除。

     [113]修己:修養自身。

    清心:此處指内心清淨。

    要:要點,重點。

     [114]涉世:進入社會,經曆世事。

    先:首要,重要。

     [115]酒色:美酒和美色。

    機關:問題的關鍵。

    此處指酒色誘惑的考驗。

     [116]鐵漢:剛正不阿,品行方正的人。

    《元史·張桓傳》:“賊知終不可屈,遂刺之。

    年四十八。

    賊後語人曰:‘張禦史真鐵漢,害之可惜。

    ’” [117]世上有是非門戶:世上有着是非紛争的重要來源。

    是非,是非紛争。

    門戶,大門。

    此處指産生是非的來源。

     [118]要三緘其口學金人:要學習金人那樣說話謹慎。

    三緘其口,又作“金人三緘”,漢劉向《說苑·敬慎》載:“孔子之周,觀于太廟,右陛之前,有金人焉,三緘其口而銘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

    ’”以此來提醒人們要注意言語,說話謹慎。

    緘,封。

    金人,銅鑄的人像。

    此處指說話謹慎的人。

     [119]工于:長于,善于。

     [120]察己:檢查反省自己。

    闊疏:粗疏大意。

    《漢書·賈誼傳》:“天下初定,制度疏闊。

    ” [121]狃(niǔ)于讦直者:慣于直言攻擊别人的人。

    狃于,習慣于。

    《詩經·鄭風·大叔于田》:“将叔無狃,戒其傷女。

    ”毛傳:“狃,習也。

    ”讦直,不留情面地攻擊他人的缺點和過失。

    《論語·陽貨》:“惡讦以為直者。

    ” [122]弊病:問題,漏洞。

     [123]明于理:明白事理。

    體以情:以人之常情體之,即以人之常情互相體諒。

    體,體諒,原諒。

     [124]割席:把坐席割開分坐,後指朋友斷交。

    三國時管甯和華歆是同學,讀書時兩人合坐一張席,後來管甯鄙視華歆的人品,與他割席分坐。

    語出《世說新語·德行》:“嘗同席讀書,有乘軒冕過門者,甯讀如故,歆廢書出看。

    甯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 [125]苦:此處指苦悶,無趣。

     [126]平其心:使内心平和。

    濟之以養:以修養心性作為輔助。

    濟,輔助。

    養,修養心性。

     [127]遷:搬遷,搬家。

     [128]溫厚和平:溫柔敦厚,心氣平和。

     [129]榮:此處指富貴。

     [130]後必昌:他的後代也必定昌盛發達。

    後,此處指後代子孫。

    昌,昌盛發達。

     [131]寬宏坦蕩:寬宏大度,心地坦蕩。

     [132]臻:到來。

     [133]裕:富裕,富足。

     [134]師:學習。

    養量:培養度量。

     [135]慎密:謹慎細密。

     [136]煉識:鍛煉辨别是非的能力。

    識,此處指辨别是非。

     [137]禦下:領導下屬。

    禦,領導,管理。

     [138]居家:此處指操持家務。

     [139]生惠:增長智慧。

    惠,同“慧”,智慧。

     [140]藏拙:不顯露自己的才能和技藝。

    此處指含蓄内斂。

    唐韓愈《和席八夔十二韻》:“倚玉難藏拙,吹竽久混真。

    ” [141]應變:應對變故,即處理重要事件。

    《史記·太史公自序》:“非信廉仁勇不能傳兵論劍,與道同符,内可以治身,外可以應變,君子比德焉。

    ” [142]存神:存養精神。

     [143]謙恭:謙虛恭敬。

    善下:善于處下,即與人交往中能夠以謙卑的态度對待他人。

     [144]親:此處指親睦,親愛和睦。

     [145]博學強識(zhì):博學多才且記憶力好。

    博學,博學多才。

    強識,強記。

    記憶力好。

    《禮記·典禮上》:“博聞強識而讓,敦善行而不怠,謂之君子。

    ” [146]居:平時。

     [147]達視其所舉:顯達時看他推舉什麼樣的人。

    達,顯達。

    舉,推舉,舉薦。

     [148]窮: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