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物類
關燈
小
中
大
處指失意,不得志。
[149]取:此處指求取。
[150]取:取法,學習。
[151]恕其戆(gàng):原諒他的憨厚率真。
恕,原諒。
戆,憨厚率真。
[152]介:耿直,剛正。
[153]隘:狹隘,無所含容。
《孟子·公孫醜上》:“孟子曰:‘伯夷隘,柳下惠不恭。
隘與不恭,君子不由也。
’”漢趙岐注:“伯夷隘,懼人之污來及己,故無所含容,言其大隘狹也。
” [154]疏:此處指疏遠,不過分親密且保持距離。
[155]辯:能言善辯。
[156]肆:放肆,放縱。
[157]拘:拘泥,刻闆。
[158]剛鲠(gěng):剛強耿直。
鲠,耿直,剛直。
[159]戾(lì)氣:此處指脾氣暴躁強橫。
[160]駿逸:此處指氣度灑脫。
[161]妄氣:此處指狂妄傲慢。
[162]滞氣:此處指愚鈍呆闆。
[163]佻(tiāo)達:此處指輕薄放蕩。
《初刻拍案驚奇》卷四:“鄭子佻達無度,喜狎遊,妾屢屢谏他,遂至反目。
” [164]浮氣:此處指輕浮不端。
[165]褊(biǎn)急:氣量狹小,脾氣暴躁。
《詩經·魏風·葛屦》:“《序》:‘其民機巧趨利,其君儉啬褊急。
’” [166]受:接受,接納。
[167]險仄(zè):陰險邪惡。
[168]平:和好。
此處指感化。
[169]執:固執。
不化:不改變。
[170]決裂:此處指犯錯。
[171]皎潔:此處指純潔幹淨。
[172]污辱垢穢:此處指肮髒醜惡的事情。
[173]茹納:包容,容忍。
《詩經·大雅·烝民》:“維仲山甫,柔亦不茹,剛亦不吐。
”宋歐陽修《詩本義》卷二:“茹,納也。
” [174]分明:是非對錯區分得清清楚楚。
[175]好醜:美醜。
[176]何物不有:什麼事物沒有。
此處指大千世界本就包含着善惡美醜。
[177]使:假使,假如。
擇物而取:先加以選擇再取用。
[178]安:難道,表示反問。
别:另外。
立:建立,創造。
[179]置:放置,安置。
所舍之物:舍棄的事物。
[180]好:親近。
[181]别個:另外一個。
[182]可取:此處指值得贊許和學習。
[183]許可:稱贊,贊許。
[184]刻傲:刻薄傲慢。
[185]鄙棄:鄙視嫌棄。
[186]秋風:此處指像秋風一樣嚴厲。
[187]處世:此處指與人相處。
春風:像春風一樣溫和。
[188]處身:此處指修身。
[189]媚世:媚俗。
《孟子·盡心下》:“閹然媚于世也者,是鄉原也。
” [190]愛人:關愛别人。
人不愛:即人不愛我。
《孟子·離婁下》:“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 [191]蘭麝(shè):蘭與麝香,皆為名貴香料。
南朝梁蕭統《銅博山香爐賦》:“爨松柏之火,焚蘭麝之芳。
” [192]一枝柳:一枝柳條。
柳,此處指柳條。
[193]貫:穿。
[194]合:使合得來。
此處指迎合,結交。
[195]落落者難合:孤獨冷漠之人難于結交。
落落,孤獨冷漠之貌。
晉左思《詠史詩》:“落落窮巷士,抱影守空廬。
”合,此處指結交。
[196]欣欣:喜樂之貌。
易:容易,易于。
親:親近。
[197]乍:剛剛,形容時間短暫。
怨:怨恨,仇怨。
[198]媚:谄媚,獻媚。
此處指讨好,巴結。
[199]加意:多加留心。
《漢書·賈山傳》:“臣不敢以久遠喻,願借秦以為喻,唯陛下少加意焉。
” [200]肯規予者:肯規勸我的人。
規,規勸。
[201]傾心:此處指盡心,誠心。
[202]大傷元氣進士:此處指德行卑劣的官員。
大傷元氣,指上天賦予的品德遭到敗壞,即德行卑劣。
進士,此處指官員。
[203]端人:老實本分的人。
《孟子·離婁下》:“夫尹公之他,端人也,其取友必端矣。
”漢趙岐注:“端人,用心不邪僻。
” [204]無事:平安無事,沒有變故或麻煩。
[205]埋藏:隐藏。
[206]多事:變故接踵而至,或災難很多。
宋孫光憲《北夢瑣言》:“所以多事之秋,滅迹匿端,無為綠林之嚆矢也。
” [207]君子:此處指僞君子。
[208]一種人:有那麼一種人,有那麼一類人。
難悅:難以取悅。
難事:難以相處。
[209]褊(biǎn)狹:氣量狹小。
《史記·禮書》:“化隆者闳博,治淺者褊狹,可不勉與!” [210]貪污軟弱:此處指内心貪婪肮髒,性格卑怯懦弱。
貪,貪婪。
污,肮髒。
軟弱,性格卑怯懦弱,沒有原則。
[211]柔處:此處指不易察覺之處。
伏:隐藏。
[212]綿裡之針:即綿裡藏針,比喻外表看似溫柔軟弱,實則暗藏毒計。
元石君寶《曲江柳》第二折:“笑裡刀剮皮割肉,綿裡針剔髓挑筋。
” [213]刀頭之蜜:又作“刀頭蜜”,刀尖上的蜜糖,比喻貪小失大。
《四十二章經》:“佛言:‘财色之于人,譬如小兒貪刀刃之蜜,甜不足一食之美,然有截舌之患也。
’” [214]惠:恩惠。
此處指給予恩惠和好處。
[215]攜:帶領。
[216]引:引導。
[217]私惠:私人的恩惠。
[218]犯:觸犯。
士夫:士大夫。
此處指讀書人。
公怒:衆怒。
[219]知心:此處指知心話,心裡話。
[220]失歡:不高興。
發洩:此處指洩憤。
[221]惱:惱怒,憤怒。
傷心:此處指傷人的話。
[222]再好:重歸于好。
羞慚:羞愧。
[223]盛喜:特别高興。
許:承諾給予。
[224]勿答人柬:不要回複别人的書信。
柬,信件,書信。
[225]頑石:粗劣的石頭。
[226]良玉隐焉:藏有美玉。
良玉,美玉。
《韓詩外傳》卷四:“良玉度尺,雖有十仞之土不能掩其光。
” [227]寒灰:寒冷的灰燼。
灰,灰燼。
[228]星火寓焉:含有火星。
星火,火星,極其微弱的火焰。
寓,含有,包含。
[229]癡人:此處指癡心妄想的人。
夢話:不切實際的話,不着邊際的話。
[230]忌:忌諱。
[231]面谀:當面恭維奉承。
《史記·叔孫通列傳》:“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親貴。
” [232]悅心:又作“心悅”,發自内心地高興。
[233]受憾者:受到議論而心懷不滿的人。
刻骨:此處指刻骨銘心的怨恨。
[234]攻:此處指批評。
惡:此處指過錯。
[235]堪受:能夠承受。
[236]高:此處指要求過高,标準過高。
[237]可從:能夠做到。
[238]互鄉童子:未受到良好教育的學生。
《論語·述而》:“互鄉難與言,童子見,門人惑。
子曰:‘與其進也,不與其退也,唯何甚?人潔己以進,與其潔也,不保其往也。
’”因互鄉地處偏僻,與外界少有聯系且語言亦多不通,故互鄉童子多指沒有受到良好教育的學生。
[239]阙黨童子:《論語·憲問》載:“阙黨童子将命。
或問之曰:‘益者與?’子曰:‘吾見其居于位也,見其與先生并行也。
非求益者也,欲速成者也。
’”阙裡,即孔子所居之地。
縱阙黨童子聰明早慧,但不遵禮節,自視甚高,故多指受過良好教育但不懂禮節又急于求成的學生。
[240]無不可:此處指沒有什麼是辦不到的。
[241]一世之識:世間常理。
識,常識,常理。
[242]有不可:此處指有些事是辦不到的。
[243]一人之心:此處指自己的雄心壯志。
[244]不白:弄不明白。
[245]戾:此處指問題加劇,問題惡化。
[246]操:控制,管理。
[247]縱之或自化:放任他也許自己就變得順服了。
縱,放縱。
自化,自己改變。
此處指自己變得順服。
[248]躁切:急切。
頑:頑劣,不服管教。
[249]矜才:恃才傲物,因有才能而驕傲自大。
[250]相矜:互相誇耀。
此處指互相比較。
宋曾鞏《道山亭記》:“人以屋室钜麗相矜,雖下貧必豐其居。
” [251]敵:對抗。
[252]壓倒:勝過,超過。
[253]炫奇:炫耀奇特。
[254]相炫:互相炫耀。
此處指互相比較。
[255]直道:做人直率真誠。
《論語·微子》:“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 [256]虛衷:虛懷若谷,為人謙遜。
禦物:駕馭萬物。
[257]舉足:又作“舉步”,擡腿走路,代指開始做事。
[258]物情:世道人情。
[259]逆法:此處指抑制的方法。
[260]拂:違背。
[261]順法:此處指順應的方法。
[262]私:隐私。
此處指難以言說的苦衷。
[263]苦:挖苦。
[264]諱:避諱。
[265]讦:攻擊,指責。
[266]不堪:無法承受。
反辱:使自己遭受侮辱。
[267]已甚:太過,太深。
[268]痛癢:此處指痛苦,疾苦。
[269]值:正值,正當。
[270]安樂之場:安樂的環境。
[271]患難:此處指遭受苦難,遭遇不幸。
景況:境況,狀況。
[272]務:務必,必須。
悉:知道,了解。
局内人:當事者。
[273]待人:此處指與人相處。
三自反:再三反省自己。
語出《孟子·離婁下》:“孟子曰:‘有人于此,其待我以橫逆,則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仁也,必無禮也,此物奚宜至哉?其自反而仁矣,自反而有禮矣,其橫逆由是也,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忠。
自反而忠矣,其橫逆由是也,君子曰:‘此亦妄人也已矣。
如此則與禽獸奚擇哉?于禽獸又何難焉!’”“章指言:君子責己,小人不改,比之禽獸,不足難也。
” [274]兩如何:此處指考慮周到,分析全面。
語出《論語·衛靈公》:“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此文釋義可分兩說:一說主禍難已成,戒人于事先慎思預防之。
漢孔安國注:“如之何者,言禍難已成,吾亦無如之何。
”唐孔穎達正義:“此章戒人豫防禍難也。
”一說主熟思審處,可為楷模。
宋朱熹《四書章句集注·論語》卷第八:“‘如之何、如之何’者,熟思而審處之辭也。
不如是而妄行,雖聖人亦無如之何矣。
”綜此二說,無論于事前,抑或臨事,亦皆戒人當深思熟慮。
[275]體:此處指得體。
[276]背語:背着人說話,不想讓他人聽到說話内容。
[277]傾耳:側着耳朵,表示努力探聽。
《史記·淮陰侯列傳》:“農夫莫不辍耕釋耒,褕衣甘食,傾耳以待命者。
” [278]私室:私人的房間。
《禮記·内則》:“凡婦不命适私室,不敢退。
” [279]側目旁觀:此處指環顧,東瞧西看。
[280]案:書桌。
[281]信手,随手。
[282]蹈:走。
此處指進入。
[283]入:此處指介入,參與。
有事:此處指是非紛争。
[284]藏物之所:儲藏物品的地方。
[285]俗語:此處指粗俗的話語。
市:市井小民。
[286]纖語:漂亮動聽的話語。
娼:娼妓。
[287]诨(hùn)語:開玩笑,戲谑诙諧的話。
宋周密《武林舊事·燈品》:“有以絹燈翦寫詩詞,時寓譏笑,及畫人物,藏頭隐語,及舊京诨語,戲弄行人。
”優:優伶,古代演戲的藝人。
[288]如啜(chuò)苦茗:如飲苦茶。
啜,飲,吃。
苦茗,苦茶。
[289]森嚴:此處指茶味苦澀。
[290]甘芳溢頰:甘甜清香充溢滿口。
甘芳,清香,芳香。
溢頰,充溢滿口。
頰,臉頰。
此處指口。
[291]谄(chǎn)笑:谄媚陪笑。
《孟子·滕文公下》:“曾子曰:‘脅肩谄笑,病于夏畦。
’” [292]糖霜:白糖。
宋王灼《糖霜譜》詳載糖霜起源及制作食用之法。
[293]爽美:此處指爽口。
[294]寒沍(hù)凝胸:寒冷冰凍之感郁結胸中。
寒沍,寒凍,寒涼。
凝,郁積,凝結。
[295]外:此處指個人修養過程中,外部的各種誘惑和不良影響等諸多因素。
[296]内:此處指個人自身的内部修養。
[297]存乎天者:此處指由上天決定的事情。
[298]窮通:困厄與顯達。
《魏書·崔浩傳》:“其砥直任時,不為窮通改節。
”得喪:得到與失去。
[299]慕:仰慕。
[300]所以:此處指原因。
[301]拟議:行動之前的計劃,籌劃。
[302]恻隐之心:同情憐憫之心。
《孟子·公孫醜上》:“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羞惡之心,義之端也。
” [303]時窮勢蹙(cù):處境困頓窘迫。
[304]原:推究,探究。
初心:最初的志向。
[305]末路:最後的結局。
[306]必不得已:迫不得已。
[307]支離:猶支吾,說話吞吞吐吐,含糊不清。
[308]當厄:處于困境,正逢危難。
[309]小嫌:小的不滿。
嫌,厭惡,不滿。
至戚:最親近的人。
[310]兩悔:雙方都誠心悔過。
釋:消除。
[311]兩求:雙方都需要彼此。
[312]相得:相處融洽,和諧相處。
[313]相妒:互相嫉妒,互相忌恨。
[149]取:此處指求取。
[150]取:取法,學習。
[151]恕其戆(gàng):原諒他的憨厚率真。
恕,原諒。
戆,憨厚率真。
[152]介:耿直,剛正。
[153]隘:狹隘,無所含容。
《孟子·公孫醜上》:“孟子曰:‘伯夷隘,柳下惠不恭。
隘與不恭,君子不由也。
’”漢趙岐注:“伯夷隘,懼人之污來及己,故無所含容,言其大隘狹也。
” [154]疏:此處指疏遠,不過分親密且保持距離。
[155]辯:能言善辯。
[156]肆:放肆,放縱。
[157]拘:拘泥,刻闆。
[158]剛鲠(gěng):剛強耿直。
鲠,耿直,剛直。
[159]戾(lì)氣:此處指脾氣暴躁強橫。
[160]駿逸:此處指氣度灑脫。
[161]妄氣:此處指狂妄傲慢。
[162]滞氣:此處指愚鈍呆闆。
[163]佻(tiāo)達:此處指輕薄放蕩。
《初刻拍案驚奇》卷四:“鄭子佻達無度,喜狎遊,妾屢屢谏他,遂至反目。
” [164]浮氣:此處指輕浮不端。
[165]褊(biǎn)急:氣量狹小,脾氣暴躁。
《詩經·魏風·葛屦》:“《序》:‘其民機巧趨利,其君儉啬褊急。
’” [166]受:接受,接納。
[167]險仄(zè):陰險邪惡。
[168]平:和好。
此處指感化。
[169]執:固執。
不化:不改變。
[170]決裂:此處指犯錯。
[171]皎潔:此處指純潔幹淨。
[172]污辱垢穢:此處指肮髒醜惡的事情。
[173]茹納:包容,容忍。
《詩經·大雅·烝民》:“維仲山甫,柔亦不茹,剛亦不吐。
”宋歐陽修《詩本義》卷二:“茹,納也。
” [174]分明:是非對錯區分得清清楚楚。
[175]好醜:美醜。
[176]何物不有:什麼事物沒有。
此處指大千世界本就包含着善惡美醜。
[177]使:假使,假如。
擇物而取:先加以選擇再取用。
[178]安:難道,表示反問。
别:另外。
立:建立,創造。
[179]置:放置,安置。
所舍之物:舍棄的事物。
[180]好:親近。
[181]别個:另外一個。
[182]可取:此處指值得贊許和學習。
[183]許可:稱贊,贊許。
[184]刻傲:刻薄傲慢。
[185]鄙棄:鄙視嫌棄。
[186]秋風:此處指像秋風一樣嚴厲。
[187]處世:此處指與人相處。
春風:像春風一樣溫和。
[188]處身:此處指修身。
[189]媚世:媚俗。
《孟子·盡心下》:“閹然媚于世也者,是鄉原也。
” [190]愛人:關愛别人。
人不愛:即人不愛我。
《孟子·離婁下》:“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 [191]蘭麝(shè):蘭與麝香,皆為名貴香料。
南朝梁蕭統《銅博山香爐賦》:“爨松柏之火,焚蘭麝之芳。
” [192]一枝柳:一枝柳條。
柳,此處指柳條。
[193]貫:穿。
[194]合:使合得來。
此處指迎合,結交。
[195]落落者難合:孤獨冷漠之人難于結交。
落落,孤獨冷漠之貌。
晉左思《詠史詩》:“落落窮巷士,抱影守空廬。
”合,此處指結交。
[196]欣欣:喜樂之貌。
易:容易,易于。
親:親近。
[197]乍:剛剛,形容時間短暫。
怨:怨恨,仇怨。
[198]媚:谄媚,獻媚。
此處指讨好,巴結。
[199]加意:多加留心。
《漢書·賈山傳》:“臣不敢以久遠喻,願借秦以為喻,唯陛下少加意焉。
” [200]肯規予者:肯規勸我的人。
規,規勸。
[201]傾心:此處指盡心,誠心。
[202]大傷元氣進士:此處指德行卑劣的官員。
大傷元氣,指上天賦予的品德遭到敗壞,即德行卑劣。
進士,此處指官員。
[203]端人:老實本分的人。
《孟子·離婁下》:“夫尹公之他,端人也,其取友必端矣。
”漢趙岐注:“端人,用心不邪僻。
” [204]無事:平安無事,沒有變故或麻煩。
[205]埋藏:隐藏。
[206]多事:變故接踵而至,或災難很多。
宋孫光憲《北夢瑣言》:“所以多事之秋,滅迹匿端,無為綠林之嚆矢也。
” [207]君子:此處指僞君子。
[208]一種人:有那麼一種人,有那麼一類人。
難悅:難以取悅。
難事:難以相處。
[209]褊(biǎn)狹:氣量狹小。
《史記·禮書》:“化隆者闳博,治淺者褊狹,可不勉與!” [210]貪污軟弱:此處指内心貪婪肮髒,性格卑怯懦弱。
貪,貪婪。
污,肮髒。
軟弱,性格卑怯懦弱,沒有原則。
[211]柔處:此處指不易察覺之處。
伏:隐藏。
[212]綿裡之針:即綿裡藏針,比喻外表看似溫柔軟弱,實則暗藏毒計。
元石君寶《曲江柳》第二折:“笑裡刀剮皮割肉,綿裡針剔髓挑筋。
” [213]刀頭之蜜:又作“刀頭蜜”,刀尖上的蜜糖,比喻貪小失大。
《四十二章經》:“佛言:‘财色之于人,譬如小兒貪刀刃之蜜,甜不足一食之美,然有截舌之患也。
’” [214]惠:恩惠。
此處指給予恩惠和好處。
[215]攜:帶領。
[216]引:引導。
[217]私惠:私人的恩惠。
[218]犯:觸犯。
士夫:士大夫。
此處指讀書人。
公怒:衆怒。
[219]知心:此處指知心話,心裡話。
[220]失歡:不高興。
發洩:此處指洩憤。
[221]惱:惱怒,憤怒。
傷心:此處指傷人的話。
[222]再好:重歸于好。
羞慚:羞愧。
[223]盛喜:特别高興。
許:承諾給予。
[224]勿答人柬:不要回複别人的書信。
柬,信件,書信。
[225]頑石:粗劣的石頭。
[226]良玉隐焉:藏有美玉。
良玉,美玉。
《韓詩外傳》卷四:“良玉度尺,雖有十仞之土不能掩其光。
” [227]寒灰:寒冷的灰燼。
灰,灰燼。
[228]星火寓焉:含有火星。
星火,火星,極其微弱的火焰。
寓,含有,包含。
[229]癡人:此處指癡心妄想的人。
夢話:不切實際的話,不着邊際的話。
[230]忌:忌諱。
[231]面谀:當面恭維奉承。
《史記·叔孫通列傳》:“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親貴。
” [232]悅心:又作“心悅”,發自内心地高興。
[233]受憾者:受到議論而心懷不滿的人。
刻骨:此處指刻骨銘心的怨恨。
[234]攻:此處指批評。
惡:此處指過錯。
[235]堪受:能夠承受。
[236]高:此處指要求過高,标準過高。
[237]可從:能夠做到。
[238]互鄉童子:未受到良好教育的學生。
《論語·述而》:“互鄉難與言,童子見,門人惑。
子曰:‘與其進也,不與其退也,唯何甚?人潔己以進,與其潔也,不保其往也。
’”因互鄉地處偏僻,與外界少有聯系且語言亦多不通,故互鄉童子多指沒有受到良好教育的學生。
[239]阙黨童子:《論語·憲問》載:“阙黨童子将命。
或問之曰:‘益者與?’子曰:‘吾見其居于位也,見其與先生并行也。
非求益者也,欲速成者也。
’”阙裡,即孔子所居之地。
縱阙黨童子聰明早慧,但不遵禮節,自視甚高,故多指受過良好教育但不懂禮節又急于求成的學生。
[240]無不可:此處指沒有什麼是辦不到的。
[241]一世之識:世間常理。
識,常識,常理。
[242]有不可:此處指有些事是辦不到的。
[243]一人之心:此處指自己的雄心壯志。
[244]不白:弄不明白。
[245]戾:此處指問題加劇,問題惡化。
[246]操:控制,管理。
[247]縱之或自化:放任他也許自己就變得順服了。
縱,放縱。
自化,自己改變。
此處指自己變得順服。
[248]躁切:急切。
頑:頑劣,不服管教。
[249]矜才:恃才傲物,因有才能而驕傲自大。
[250]相矜:互相誇耀。
此處指互相比較。
宋曾鞏《道山亭記》:“人以屋室钜麗相矜,雖下貧必豐其居。
” [251]敵:對抗。
[252]壓倒:勝過,超過。
[253]炫奇:炫耀奇特。
[254]相炫:互相炫耀。
此處指互相比較。
[255]直道:做人直率真誠。
《論語·微子》:“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 [256]虛衷:虛懷若谷,為人謙遜。
禦物:駕馭萬物。
[257]舉足:又作“舉步”,擡腿走路,代指開始做事。
[258]物情:世道人情。
[259]逆法:此處指抑制的方法。
[260]拂:違背。
[261]順法:此處指順應的方法。
[262]私:隐私。
此處指難以言說的苦衷。
[263]苦:挖苦。
[264]諱:避諱。
[265]讦:攻擊,指責。
[266]不堪:無法承受。
反辱:使自己遭受侮辱。
[267]已甚:太過,太深。
[268]痛癢:此處指痛苦,疾苦。
[269]值:正值,正當。
[270]安樂之場:安樂的環境。
[271]患難:此處指遭受苦難,遭遇不幸。
景況:境況,狀況。
[272]務:務必,必須。
悉:知道,了解。
局内人:當事者。
[273]待人:此處指與人相處。
三自反:再三反省自己。
語出《孟子·離婁下》:“孟子曰:‘有人于此,其待我以橫逆,則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仁也,必無禮也,此物奚宜至哉?其自反而仁矣,自反而有禮矣,其橫逆由是也,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忠。
自反而忠矣,其橫逆由是也,君子曰:‘此亦妄人也已矣。
如此則與禽獸奚擇哉?于禽獸又何難焉!’”“章指言:君子責己,小人不改,比之禽獸,不足難也。
” [274]兩如何:此處指考慮周到,分析全面。
語出《論語·衛靈公》:“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此文釋義可分兩說:一說主禍難已成,戒人于事先慎思預防之。
漢孔安國注:“如之何者,言禍難已成,吾亦無如之何。
”唐孔穎達正義:“此章戒人豫防禍難也。
”一說主熟思審處,可為楷模。
宋朱熹《四書章句集注·論語》卷第八:“‘如之何、如之何’者,熟思而審處之辭也。
不如是而妄行,雖聖人亦無如之何矣。
”綜此二說,無論于事前,抑或臨事,亦皆戒人當深思熟慮。
[275]體:此處指得體。
[276]背語:背着人說話,不想讓他人聽到說話内容。
[277]傾耳:側着耳朵,表示努力探聽。
《史記·淮陰侯列傳》:“農夫莫不辍耕釋耒,褕衣甘食,傾耳以待命者。
” [278]私室:私人的房間。
《禮記·内則》:“凡婦不命适私室,不敢退。
” [279]側目旁觀:此處指環顧,東瞧西看。
[280]案:書桌。
[281]信手,随手。
[282]蹈:走。
此處指進入。
[283]入:此處指介入,參與。
有事:此處指是非紛争。
[284]藏物之所:儲藏物品的地方。
[285]俗語:此處指粗俗的話語。
市:市井小民。
[286]纖語:漂亮動聽的話語。
娼:娼妓。
[287]诨(hùn)語:開玩笑,戲谑诙諧的話。
宋周密《武林舊事·燈品》:“有以絹燈翦寫詩詞,時寓譏笑,及畫人物,藏頭隐語,及舊京诨語,戲弄行人。
”優:優伶,古代演戲的藝人。
[288]如啜(chuò)苦茗:如飲苦茶。
啜,飲,吃。
苦茗,苦茶。
[289]森嚴:此處指茶味苦澀。
[290]甘芳溢頰:甘甜清香充溢滿口。
甘芳,清香,芳香。
溢頰,充溢滿口。
頰,臉頰。
此處指口。
[291]谄(chǎn)笑:谄媚陪笑。
《孟子·滕文公下》:“曾子曰:‘脅肩谄笑,病于夏畦。
’” [292]糖霜:白糖。
宋王灼《糖霜譜》詳載糖霜起源及制作食用之法。
[293]爽美:此處指爽口。
[294]寒沍(hù)凝胸:寒冷冰凍之感郁結胸中。
寒沍,寒凍,寒涼。
凝,郁積,凝結。
[295]外:此處指個人修養過程中,外部的各種誘惑和不良影響等諸多因素。
[296]内:此處指個人自身的内部修養。
[297]存乎天者:此處指由上天決定的事情。
[298]窮通:困厄與顯達。
《魏書·崔浩傳》:“其砥直任時,不為窮通改節。
”得喪:得到與失去。
[299]慕:仰慕。
[300]所以:此處指原因。
[301]拟議:行動之前的計劃,籌劃。
[302]恻隐之心:同情憐憫之心。
《孟子·公孫醜上》:“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羞惡之心,義之端也。
” [303]時窮勢蹙(cù):處境困頓窘迫。
[304]原:推究,探究。
初心:最初的志向。
[305]末路:最後的結局。
[306]必不得已:迫不得已。
[307]支離:猶支吾,說話吞吞吐吐,含糊不清。
[308]當厄:處于困境,正逢危難。
[309]小嫌:小的不滿。
嫌,厭惡,不滿。
至戚:最親近的人。
[310]兩悔:雙方都誠心悔過。
釋:消除。
[311]兩求:雙方都需要彼此。
[312]相得:相處融洽,和諧相處。
[313]相妒:互相嫉妒,互相忌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