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事類
關燈
小
中
大
敏,迅速。
功,此處指做好。
《論語·陽貨》:“子曰:‘恭則不侮,寬則得衆,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
’”漢孔安國注:“應事疾則多成功也。
” [16]自反:自我反省。
《禮記·學記》:“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
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
’”漢鄭玄注:“自反,求諸己也。
” [17]病痛:此處指毛病,過失。
[18]耐煩:有耐心,有耐性。
[19]濟:此處指成功。
[20]丢得:此處指忘記。
節:件。
[21]了得:完成。
[22]省得:省略,減少。
[23]強不知以為知:明明不知道非要裝作知道。
《論語·為政》:“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 [24]薄福:又作福薄,沒有福氣。
[25]居處:此處指日常生活。
《論語·子路》:“子曰:‘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
雖之夷狄,不可棄也。
’” [26]停妥:妥當周全。
《醒世恒言》:“制備日用家夥物件,将田園逐一經理停妥。
” [27]受用:得益,受益。
《朱子語類·論知行》:“今隻是要理會道理,若理會得一分,便有一分受用。
” [28]迂滞:迂腐固執。
[29]反覆:反複無常。
[30]謀人事:為别人謀劃事情。
己事:自己的事情。
[31]審:此處指審慎,周全。
[32]心:此處指私心。
[33]明:此處指明辨是非。
[34]折是非之中:即折中,以相對公允的态度來看待問題。
[35]變:此處指關鍵,重要的部分。
[36]任事者:當事人,承擔任務的人。
《史記·樂毅傳》:“執政任事之臣,修法令,慎庶孽,施及乎萌隸,皆可以教後世。
” [37]建言者:提建議的人。
[38]偷:此處指偷懶。
[39]亂:此處指慌亂。
[40]将事:此處指即将産生的問題。
弭:平息,消除。
[41]遇事:此處指正在出現的問題,遇到的問題。
救:補救。
[42]既事:此處指已經出現的問題。
挽:挽回。
[43]達權:通曉權宜,随機應變。
[44]未事:此處指問題尚未産生。
[45]始事:此處指問題剛産生。
[46]定事:此處指問題已經解決。
變:此處指發展變化。
[47]長慮:深謀遠慮,考慮長遠。
[48]算得到:此處指謀劃周全。
[49]做得完:此處指有始有終。
[50]看得破:此處指看得透徹。
[51]撇得開:此處指能夠抛開。
[52]馭:駕馭。
臨:靠近。
[53]策:抽,打。
[54]圖:謀劃,籌劃。
垂成:即将成功。
[55]挽:牽拉,牽引。
灘:灘塗。
[56]棹:劃船的一種工具,形狀似槳。
[57]真實肝膽:真心實意。
[58]詐僞心腸:虛情假意。
[59]受感:深受感動。
[60]化:此處指感化。
[61]但恐:隻怕。
[62]處人:與人相處。
任:聽任,遵從。
[63]悉:熟悉,了解。
人之情:他人的感受。
[64]事之理:事物的道理。
[65]汲(jí)汲:急切。
此處指努力探究。
晉陶淵明《五柳先生傳》:“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
” [66]耽(dān)耽:貪婪地注視。
此處指專注。
[67]疏:疏忽大意。
[68]虛文:空洞的文字,空話。
《漢書·谷永傳》:“廢承天之至言,角無用之虛文。
”熠熠:鮮明閃爍的樣子,此處指精心修飾。
[69]本實:此處指世間大道的本真涵義。
[70]當事:做官,任職。
[71]中人:普通人。
漢賈誼《過秦論》:“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賢,陶朱、猗頓之富。
” [72]厚民風:使民風淳樸。
[73]求大體:要總攬全局。
《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太史公曰:‘平原君,翩翩濁世之佳公子也,然未睹大體。
’” [74]節取:選擇。
此處指注意。
[75]曲諒:體諒,諒解。
[76]害:危害。
[77]于利合者:此處指有利可圖的。
[78]于利背者:此處指無利可圖的。
[79]人情世故:此處指為人處世的道理。
[80]想得時:考慮周全之後。
[81]機緣:機遇和緣分,也指時機。
[82]不先不後:此處指不早不晚。
[83]蹭蹬:倒黴,不順。
唐李白《贈張相鎬》:“晚途未雲已,蹭蹬遭讒毀。
” [84]走來走去:此處指忙來忙去。
[85]踏空:此處指一事無成。
功,此處指做好。
《論語·陽貨》:“子曰:‘恭則不侮,寬則得衆,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
’”漢孔安國注:“應事疾則多成功也。
” [16]自反:自我反省。
《禮記·學記》:“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
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
’”漢鄭玄注:“自反,求諸己也。
” [17]病痛:此處指毛病,過失。
[18]耐煩:有耐心,有耐性。
[19]濟:此處指成功。
[20]丢得:此處指忘記。
節:件。
[21]了得:完成。
[22]省得:省略,減少。
[23]強不知以為知:明明不知道非要裝作知道。
《論語·為政》:“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 [24]薄福:又作福薄,沒有福氣。
[25]居處:此處指日常生活。
《論語·子路》:“子曰:‘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
雖之夷狄,不可棄也。
’” [26]停妥:妥當周全。
《醒世恒言》:“制備日用家夥物件,将田園逐一經理停妥。
” [27]受用:得益,受益。
《朱子語類·論知行》:“今隻是要理會道理,若理會得一分,便有一分受用。
” [28]迂滞:迂腐固執。
[29]反覆:反複無常。
[30]謀人事:為别人謀劃事情。
己事:自己的事情。
[31]審:此處指審慎,周全。
[32]心:此處指私心。
[33]明:此處指明辨是非。
[34]折是非之中:即折中,以相對公允的态度來看待問題。
[35]變:此處指關鍵,重要的部分。
[36]任事者:當事人,承擔任務的人。
《史記·樂毅傳》:“執政任事之臣,修法令,慎庶孽,施及乎萌隸,皆可以教後世。
” [37]建言者:提建議的人。
[38]偷:此處指偷懶。
[39]亂:此處指慌亂。
[40]将事:此處指即将産生的問題。
弭:平息,消除。
[41]遇事:此處指正在出現的問題,遇到的問題。
救:補救。
[42]既事:此處指已經出現的問題。
挽:挽回。
[43]達權:通曉權宜,随機應變。
[44]未事:此處指問題尚未産生。
[45]始事:此處指問題剛産生。
[46]定事:此處指問題已經解決。
變:此處指發展變化。
[47]長慮:深謀遠慮,考慮長遠。
[48]算得到:此處指謀劃周全。
[49]做得完:此處指有始有終。
[50]看得破:此處指看得透徹。
[51]撇得開:此處指能夠抛開。
[52]馭:駕馭。
臨:靠近。
[53]策:抽,打。
[54]圖:謀劃,籌劃。
垂成:即将成功。
[55]挽:牽拉,牽引。
灘:灘塗。
[56]棹:劃船的一種工具,形狀似槳。
[57]真實肝膽:真心實意。
[58]詐僞心腸:虛情假意。
[59]受感:深受感動。
[60]化:此處指感化。
[61]但恐:隻怕。
[62]處人:與人相處。
任:聽任,遵從。
[63]悉:熟悉,了解。
人之情:他人的感受。
[64]事之理:事物的道理。
[65]汲(jí)汲:急切。
此處指努力探究。
晉陶淵明《五柳先生傳》:“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
” [66]耽(dān)耽:貪婪地注視。
此處指專注。
[67]疏:疏忽大意。
[68]虛文:空洞的文字,空話。
《漢書·谷永傳》:“廢承天之至言,角無用之虛文。
”熠熠:鮮明閃爍的樣子,此處指精心修飾。
[69]本實:此處指世間大道的本真涵義。
[70]當事:做官,任職。
[71]中人:普通人。
漢賈誼《過秦論》:“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賢,陶朱、猗頓之富。
” [72]厚民風:使民風淳樸。
[73]求大體:要總攬全局。
《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太史公曰:‘平原君,翩翩濁世之佳公子也,然未睹大體。
’” [74]節取:選擇。
此處指注意。
[75]曲諒:體諒,諒解。
[76]害:危害。
[77]于利合者:此處指有利可圖的。
[78]于利背者:此處指無利可圖的。
[79]人情世故:此處指為人處世的道理。
[80]想得時:考慮周全之後。
[81]機緣:機遇和緣分,也指時機。
[82]不先不後:此處指不早不晚。
[83]蹭蹬:倒黴,不順。
唐李白《贈張相鎬》:“晚途未雲已,蹭蹬遭讒毀。
” [84]走來走去:此處指忙來忙去。
[85]踏空:此處指一事無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