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生類
關燈
小
中
大
理由去怪罪天神。
節欲以驅二豎[60],修身以屈三彭[61],安貧以聽五鬼[62],息機以弭六賊[63]。
【譯文】 節制欲望以祛除疾病,修養身心以消滅邪念,安于貧困以順其自然,忘卻機巧以消除欲望。
衰後罪孽[64],都是盛時作的;老來疾病,都是壯年招的[65]。
【譯文】 衰敗後遭受的苦難,都是繁榮時不知收斂而作下的。
老時得的各種疾病,都是青壯年時不知愛惜身體而引發的。
【源流】 明洪應明《菜根譚》:“老來疾病,都是少時招的;衰時罪孽,都是盛時作的。
故持盈履滿,君子尤兢兢焉。
” 敗德之事非一[66],而酗酒者德必敗[67];傷生之事非一[68],而好色者生必傷。
【譯文】 敗壞德行的事有很多,而酗酒之人的德行必定敗壞。
傷害身體的事有很多,而好色之人的身體必定損傷。
【源流】 宋李焘《續資治通鑒長編》卷二百八十六:“張方平上書言:‘臣聞好兵猶好色也,傷生之事非一,而好色者必死;賊民之事非一,而好兵者必亡。
此理之必然者也。
’”按,《格言聯璧》此句當化用宋代張方平之語。
木有根則榮[69],根壞則枯。
魚有水則活,水涸則死[70]。
燈有膏則明[71],膏盡則滅。
人有真精[72],保之則壽,戕之則夭。
【譯文】 樹木有根才會茂盛,如果根朽壞樹木就會枯萎。
魚兒有水才能存活,如果水幹涸魚兒就會死掉。
燈有油脂才會明亮,如果油脂耗盡燈就會熄滅。
人有真精元氣,好好加以保護才會長壽,如果遭到損害就會早亡。
*** [1]慎:小心,注意。
風寒:冷風寒氣。
《黃帝内經·素問·玉機真藏論》:“今風寒客于人,使人毫毛畢直,皮膚閉而為熱。
” [2]節:節制。
[3]卻:去除。
[4]戒:消除。
[5]養:使身心得到滋補和休息。
[6]嗔(chēn)怒:憤怒。
[7]薄滋味:飲食清淡。
[8]神氣:此處指精神。
[9]順時令:人的行為要順應時節的變換。
時令,時節。
元氣:中醫術語。
人體的“正氣”,與“邪氣”相對。
[10]氣結:氣血阻塞。
[11]氣逆:氣血不暢。
逆,不順暢。
[12]氣陷:氣血虧虛。
[13]拘迫:束縛,限制。
此處指壓抑。
氣郁:氣血郁結。
[14]急遽(jù):急切,急迫。
氣耗:氣血耗損。
[15]行:此處指走路。
徐:緩慢,舒緩。
[16]定:筆直,正直。
恭:恭敬。
[17]聲:此處指說話的聲音。
低:聲音低沉而不尖厲。
[18]骨力:體力。
此處指身體。
動:此處指運動。
[19]筋骸:筋骨。
硬:此處指強健。
[20]舌端欲卷:舌頭應當卷曲。
此處指應當沉默少言。
[21]腳跟欲定:立定腳跟,站穩腳跟。
此處指做人擺正自己的身心。
[22]精魂:心思,思想。
[23]收心:把放縱散漫的心思收斂起來。
[24]玩:體會,領悟。
警心:使内心受到警醒。
[25]寵辱不驚:受寵或受辱都不放在心上,指不因外物得失而動心。
晉潘嶽《在懷縣》詩:“寵辱易不驚,戀本難為思。
” [26]肝木:即肝,中醫以金、木、水、火、土五行對應肺、肝、腎、心、脾五髒。
下句中的心火、脾土、肺金、腎水,即為此意。
[27]敬:此處指嚴格遵守禮法。
[28]洩:此處指損耗,損傷。
[29]調息:調節呼吸。
[30]恬淡:平和淡泊。
[31]卑退:謙卑。
[32]和暢:和順舒暢。
晉王羲之《蘭亭集序》:“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
” [33]和氣:天地
節欲以驅二豎[60],修身以屈三彭[61],安貧以聽五鬼[62],息機以弭六賊[63]。
【譯文】 節制欲望以祛除疾病,修養身心以消滅邪念,安于貧困以順其自然,忘卻機巧以消除欲望。
衰後罪孽[64],都是盛時作的;老來疾病,都是壯年招的[65]。
【譯文】 衰敗後遭受的苦難,都是繁榮時不知收斂而作下的。
老時得的各種疾病,都是青壯年時不知愛惜身體而引發的。
【源流】 明洪應明《菜根譚》:“老來疾病,都是少時招的;衰時罪孽,都是盛時作的。
故持盈履滿,君子尤兢兢焉。
” 敗德之事非一[66],而酗酒者德必敗[67];傷生之事非一[68],而好色者生必傷。
【譯文】 敗壞德行的事有很多,而酗酒之人的德行必定敗壞。
傷害身體的事有很多,而好色之人的身體必定損傷。
【源流】 宋李焘《續資治通鑒長編》卷二百八十六:“張方平上書言:‘臣聞好兵猶好色也,傷生之事非一,而好色者必死;賊民之事非一,而好兵者必亡。
此理之必然者也。
’”按,《格言聯璧》此句當化用宋代張方平之語。
木有根則榮[69],根壞則枯。
魚有水則活,水涸則死[70]。
燈有膏則明[71],膏盡則滅。
人有真精[72],保之則壽,戕之則夭。
【譯文】 樹木有根才會茂盛,如果根朽壞樹木就會枯萎。
魚兒有水才能存活,如果水幹涸魚兒就會死掉。
燈有油脂才會明亮,如果油脂耗盡燈就會熄滅。
人有真精元氣,好好加以保護才會長壽,如果遭到損害就會早亡。
*** [1]慎:小心,注意。
風寒:冷風寒氣。
《黃帝内經·素問·玉機真藏論》:“今風寒客于人,使人毫毛畢直,皮膚閉而為熱。
” [2]節:節制。
[3]卻:去除。
[4]戒:消除。
[5]養:使身心得到滋補和休息。
[6]嗔(chēn)怒:憤怒。
[7]薄滋味:飲食清淡。
[8]神氣:此處指精神。
[9]順時令:人的行為要順應時節的變換。
時令,時節。
元氣:中醫術語。
人體的“正氣”,與“邪氣”相對。
[10]氣結:氣血阻塞。
[11]氣逆:氣血不暢。
逆,不順暢。
[12]氣陷:氣血虧虛。
[13]拘迫:束縛,限制。
此處指壓抑。
氣郁:氣血郁結。
[14]急遽(jù):急切,急迫。
氣耗:氣血耗損。
[15]行:此處指走路。
徐:緩慢,舒緩。
[16]定:筆直,正直。
恭:恭敬。
[17]聲:此處指說話的聲音。
低:聲音低沉而不尖厲。
[18]骨力:體力。
此處指身體。
動:此處指運動。
[19]筋骸:筋骨。
硬:此處指強健。
[20]舌端欲卷:舌頭應當卷曲。
此處指應當沉默少言。
[21]腳跟欲定:立定腳跟,站穩腳跟。
此處指做人擺正自己的身心。
[22]精魂:心思,思想。
[23]收心:把放縱散漫的心思收斂起來。
[24]玩:體會,領悟。
警心:使内心受到警醒。
[25]寵辱不驚:受寵或受辱都不放在心上,指不因外物得失而動心。
晉潘嶽《在懷縣》詩:“寵辱易不驚,戀本難為思。
” [26]肝木:即肝,中醫以金、木、水、火、土五行對應肺、肝、腎、心、脾五髒。
下句中的心火、脾土、肺金、腎水,即為此意。
[27]敬:此處指嚴格遵守禮法。
[28]洩:此處指損耗,損傷。
[29]調息:調節呼吸。
[30]恬淡:平和淡泊。
[31]卑退:謙卑。
[32]和暢:和順舒暢。
晉王羲之《蘭亭集序》:“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
” [33]和氣: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