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生類

關燈
少貪杯好色使内心得到清靜,去除欲望使内心得到修養,體會曆代古訓使内心受到警醒,感悟至理名言使内心變得明朗。

     寵辱不驚[25],肝木自甯[26]。

    動靜以敬[27],心火自定。

    飲食有節,脾土不洩[28]。

    調息寡言[29],肺金自全。

    恬淡寡欲[30],腎水自足。

     【譯文】 不因外物得失而動心,肝氣自然平靜。

    行動休息謹遵禮法,内心自然安定。

    飲食有節制,脾胃自然不會受到損傷。

    調節呼吸少說話,肺氣自然得以保全。

    平和淡泊減少欲望,腎氣自然充足。

     【源流】 明高濂《遵生八箋》卷之二:“寵辱不驚,肝木自甯。

    動靜以敬,心火自定。

    飲食有節,脾土不洩。

    調息寡言,肺金自全。

    恬然無欲,腎水自足。

    此皆吾生藥石,人當請事斯語。

    ” 道生于安靜,德生于卑退[31],福生于清儉,命生于和暢[32]。

     【譯文】 道是在安靜中體悟出來的,德是在謙卑中培養出來的,福是在清儉中積累起來的,命是在和順舒暢中造就的。

     【源流】 明高濂《遵生八箋》卷之二《洗心說》:“福生于清儉,德生于卑退,道生于安靜,命生于和暢,患生于多欲,禍生于多貪,過生于輕慢,罪生于不仁。

    ” 天地不可一日無和氣[33],人心不可一日無喜神[34]。

     【譯文】 天地萬物不可一日無生機勃勃之氣,人心中不可一日無積極樂觀之态度。

     【源流】 明洪應明《菜根譚》:“疾風怒雨,禽鳥戚戚;霁月光風,草木欣欣;可見天地不可一日無和氣,人心不可一日無喜神。

    ” 拙字可以寡過[35],緩字可以免悔,退字可以遠禍[36],苟字可以養福[37],靜字可以益壽。

     【譯文】 為人誠實質樸可以使人少犯錯誤,辦事從容不迫可以使人沒有悔恨,謙遜退讓可以使人遠離災禍,随遇而安可以使人擁有幸福,甯靜平和可以使人長壽。

     毋以妄心戕真心[38],勿以客氣傷元氣[39]。

     【譯文】 不要讓虛妄荒謬的念頭傷害了自己的本心,不要讓外界的濕邪之氣傷害到自己的元氣。

     【源流】 明吳與弼《康齋文集》卷十一:“毋以妄想戕真心,客氣傷元氣。

    ” 拂意處要遣得過[40],清苦日要守得過[41],非理來要受得過[42],忿怒時要耐得過,嗜欲生要忍得過。

     【譯文】 處境不順時要排遣得了,日子清苦時要堅持得住,遭遇意外時要承受得起,怒氣沖天時要忍耐得下,欲望萌生時要克制得住。

     言語知節[43],則愆尤少[44]。

    舉動知節[45],則悔吝少[46]。

    愛慕知節,則營求少[47]。

    歡樂知節,則禍敗少[48]。

    飲食知節,則疾病少。

     【譯文】 說話懂得節制,便會少犯錯。

    行動懂得節制,便會少後悔。

    愛慕懂得節制,便會少要求。

    歡樂懂得節制,便能少災禍。

    飲食懂得節制,便會少疾病。

     人知言語足以彰吾德,而不知慎言語乃所以養吾德[49];人知飲食足以益吾身,而不知節飲食乃所以養吾身。

     【譯文】 人們都知道說話可以彰顯自己的德行,卻不知道說話謹慎是對自身德行的修養;人們都知道飲食對自己身體有益,卻不知道節制飲食是對自己身體的養護。

     鬧時煉心,靜時養心,坐時守心[50],行時驗心[51],言時省心[52],動時制心[53]。

     【譯文】 喧鬧時鍛煉内心,安靜時養護内心,靜坐時堅守内心,行動時檢查内心,說話時反省内心,做事時控制内心。

     榮枯倚伏[54],寸田自開惠逆[55],何須曆問塞翁[56];修短參差[57],四體自造彭殇[58],似難專咎司命[59]! 【譯文】 盛衰禍福互相依存,順境逆境皆源自内心,何必事事詢問智者;壽命長短不齊,壽夭都是自己身體決定的,似乎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