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躬類

關燈
,于是便放下了心任其自然,這是通達智慧之人的見解;知道事情不可能完成,但仍用盡全力去努力實現,這是忠臣孝子的心意。

     【源流】 明呂坤《呻吟語》卷四:“知其不可為而遂安之者,達人智士之見也;知其不可為而猶極力以圖之者,忠臣孝子之心也。

    ” 小人隻怕他有才[463],有才以濟之[464],流害無窮[465];君子隻怕他無才,無才以行之[466],雖賢何補[467]。

     【譯文】 就怕小人有才能,如果得到才能輔助,便會為害無窮;就怕君子沒有才能,君子将要有所作為卻沒有才能,縱然賢德又有什麼用呢? 【源流】 明呂坤《呻吟語》卷五:“小人隻怕他有才,有才以濟之,流害無窮;君子隻怕他無才,無才以行之,斯世何補。

    ” *** [1]睿知(zhì):睿智。

    知,同“智”。

     [2]守之以愚:用樸實敦厚來保全自己。

    愚,此處指樸實敦厚。

     [3]功被天下:功勞蓋世。

    功,功勞。

    被,蓋。

     [4]讓:此處指謙遜退讓。

     [5]勇力振世:勇猛有力威震天下。

    振,同“震”,威震。

     [6]怯:此處指小心謹慎。

     [7]富有四海:富有天下,形容極其富有。

    四海,天下。

     [8]謙:此處指謙卑恭敬。

     [9]居積:囤積财貨。

    争:攀比,比較。

     [10]進取:汲汲功名,追逐官位。

    貴:高貴,地位高。

     [11]矜飾:自誇粉飾。

     [12]不與盛氣人争是非:不與盛氣淩人之人争論對錯。

    盛氣,盛氣淩人。

    争是非,争論對錯。

     [13]怨之府也:怨恨産生的根源。

    府,保存文書或财物的地方。

    此處指根源。

     [14]謗之媒也:招緻毀謗的緣由。

    謗,毀謗,诋毀。

    媒,使雙方發生關系的人或事物。

    此處指緣由。

     [15]濃于聲色:沉溺于歌舞美色。

    濃,此處指沉溺。

    聲色,歌舞美色。

     [16]虛怯:心虛膽怯。

     [17]濃于貨利:貪财好利。

    濃,此處指貪慕。

    貨利,财貨利益。

     [18]貪饕(tāo):貪婪,貪得無厭。

    《漢書·禮樂志》:“夫承千歲之衰周,繼暴秦之餘敝,民漸漬惡俗,貪饕險诐,不閑義理。

    ”唐顔師古注:“貪甚曰饕,言行險曰诐。

    ” [19]濃于功業:熱衷于建功立業。

    濃,此處指熱衷。

     [20]造作:矯揉造作。

     [21]濃于名譽:醉心于聲望名譽。

    濃,此處指醉心。

     [22]矯激:矯情偏激,違背常理。

     [23]身心:此處指所作所為,即一個人的行為和思想。

     [24]後日:将來。

    置之何處:此處指被人如何評價。

     [25]顧:反觀。

    本來:真實。

     [26]甚:什麼。

     [27]此身:此處指自己。

     [28]三才在此六尺:天地三才的精華都蘊藏在這六尺之軀裡。

    三才,指天、地、人。

    《三字經》:“三才者,天地人。

    ”六尺,指人的身軀。

     [29]千古:此處指流傳千古的功業。

    一日:此處指當下。

     [30]醉酒:此處指飲酒不加節制。

    飽肉:飽食葷肉。

     [31]浪笑恣(zì)談:放縱大笑肆意談論。

    《詩經·國風·終風》:“終風且暴,顧我則笑。

    谑浪笑敖,中心是悼。

    ”毛傳:“言戲谑不敬”。

     [32]卻:此處表反問。

    錯過:此處指荒廢。

     [33]妄動:盲目行動。

     [34]昧理縱欲:違背天理放縱欲望。

    昧,違背。

     [35]卻不作孽了一日:豈不是做了一整天的惡事。

    卻,表反問,難道。

    作孽,作惡。

     [36]不讓:不亞于,不遜于。

    此處指一争高下。

     [37]志:此處指志氣。

     [38]無量:沒有度量。

     [39]“一能勝千”二句:一人有時能夠戰勝千人,君子不可不對此多加小心。

    此二句意在說明,即便再弱小的人,也有爆發出強大能量的可能,因此君子在待人之時應當小心謹慎。

     [40]吾何畏彼:我何必怕他。

    《孟子·滕文公上》:“成覸謂齊景公曰:‘彼丈夫也,我丈夫也,吾何畏彼哉!’” [41]颠倒:此處指陷害,迫害。

     [42]折磨:困苦磨難。

     [43]容一番橫(hèng)逆:忍一番強暴無理。

    橫逆,強暴無理。

    《孟子·離婁下》:“有人于此,其待我以橫逆,則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仁也,必無禮也,此物奚宜至哉!”漢趙岐注:“橫逆者,以暴虐之道來加我也。

    ” [44]省一分經營:少一分盤算。

    省,少。

    經營,此處指盤算。

     [45]讨一分便宜:得一分方便。

    讨,得。

    便宜,此處指方便。

     [46]體貼:此處指體悟,用心體會。

     [47]物情:世道人情。

     [48]自重:自尊自愛,謹言慎行。

    取辱:自取其辱。

     [49]自畏:心懷畏懼。

     [50]自是:自以為是。

    博聞:見聞廣博,見多識廣。

     [51]矜才:恃才傲物,因有才能而驕傲自大。

     [52]實學:真正有學問。

     [53]誇學:誇耀自己的學問。

     [54]當不得:承擔不起。

    矜:此處指驕傲自大。

     [55]彌天:漫天。

    此處指巨大。

     [56]诿(wěi):推脫,推诿。

    掠:争搶,争奪。

     [57]讓美歸功:把好事讓給他人、把功勞歸于他人。

    美,好事。

    歸功,将功勞歸于他人。

     [58]分怨共過:主動分擔他人遭受的責備、與他人共同承擔過錯。

     [59]盛德:此處指德行高尚之人。

     [60]毀:诋毀。

     [61]成:成就。

    善:此處指美名。

     [62]役:征引,借用。

     [63]大著肚皮:此處指敞開胸懷。

    容物:容納天下萬物。

     [64]立定腳跟:站穩腳跟。

    此處指做人擺正自己的身心。

     [65]實處著(zhuó)腳:從實處落腳,即腳踏實地。

     [66]穩處下手:從穩妥處入手,即沉穩處事。

     [67]阙疑好問:疑問之處暫且留置,不懂之處多多請教。

    阙疑,遇到疑惑,暫時留置而不作臆測。

    《論語·為政》:“子曰:‘多聞阙疑,慎言其餘,則寡尤。

    ’”好問,遇到不懂之處多向人請教。

    《尚書·仲虺之诰》:“好問則裕,自用則小。

    ”漢孔安國注:“問則有得,所以足。

    不問專固,所以小。

    ” [68]務實耐久:踏踏實實,始終如一。

    務實,此處指做人踏踏實實。

    耐久,此處指做人始終如一,經久不變。

     [69]快意:此處指順心得意,歡快高興。

    轉:此處指有所收斂。

     [70]住:停住,停止。

     [71]全勝:隻盛不衰。

     [72]全美:盡善盡美,過于完美。

     [73]全盛:此處指做人過于剛強,隻知進取而不懂退讓。

     [74]盡前行:一味前行,即隻知道進取而不懂退讓。

    地步:境地,境況。

     [75]向後看:懂得退讓。

     [76]“留有餘不盡之巧”二句:将發揮不完的多餘聰明才智回報天地。

    巧,此處指聰明才智。

    還,回報,回贈。

    造化,此處指天地自然。

    《莊子·大宗師》:“今一以天地為大爐,以造化為大冶,惡乎往而不可哉!” [77]祿:俸祿,朝廷撥發給大臣的俸銀和祿米。

     [78]贻(yí):留給,傳給。

     [79]随緣:此處指順應自然,即道家思想中“無為而治”的理念。

     [80]牽惹:牽挂。

    此處指憂慮。

     [81]好(hào)事:此處指愛參與他人事務。

     [82]花繁柳密:此處指各種誘惑。

    撥得開:此處指不為所動。

     [83]手段:此處指本領。

     [84]風狂雨驟:此處指危難。

    立得定:此處指守得住節操和底線。

     [85]腳跟:此處指做人的原則和根本。

     [86]占先:争先。

     [87]挫:打擊,挫敗。

     [88]怒:此處指怪罪,降罪。

     [89]安分:安分守己。

     [90]鬼神無權:無須向鬼神祈福保祐。

    權,此處指鬼神的庇護和保祐。

     [91]拟:此處指學習。

     [92]德進:德行精進,德行提高。

     [93]付之天命:此處指順應天命,順應自然。

     [94]報應:中國傳統社會中一種勸人向善的因果邏輯,人所做之事都會在将來得到回報,認為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念及:想到。

     [95]事平:此處指辦事公正。

     [96]受享:享受,享用。

    慮及:考慮到。

     [97]好(hào)善:樂于向善。

     [98]博謀:廣泛聽取他人意見。

     [99]自恃:自以為是,驕傲自大。

     [100]明:此處指聰明。

    體物:體察、洞悉事物。

     [101]暗莫暗于昧幾:最大的愚蠢就是對事物細微的發展變化渾然不知。

    暗,此處指愚蠢。

    昧幾,無法發現事物細微的發展變化。

    昧,暗,此處指無法發現。

    幾,征兆,事物細微的發展變化。

    《周易·系辭下》:“幾者,動之微,吉之先見者也。

    ” [102]忍辱:忍受屈辱。

     [103]外形骸:不過分愛惜養護自己身體。

     [104]困:困頓。

     [105]造就:培養,培育。

     [106]身:自己。

    任:承擔。

     [107]絕:後繼無人。

     [108]薄:少,不足。

     [109]迓(yà):迎接,接受。

    《尚書·盤庚中》:“予迓續乃命于天。

    ”漢孔安國注:“迓,迎也。

    ” [110]勞:勞苦,勞累。

    形:身體。

     [111]逸:安閑,閑适。

     [112]厄:困頓艱難。

    遇:際遇,遭遇。

     [113]亨:此處指運用。

    道:此處指聰明才智。

    《周易·乾卦》:“乾,元亨利貞。

    ”唐孔穎達正義:“亨,通也。

    ” [114]境:處境,境地。

     [115]樂:打起精神,振奮精神。

    暢:此處指樂觀面對。

     [116]主張:主宰,掌握。

     [117]毀譽予奪:诋毀贊譽,獎勵懲罰。

    予奪,獎勵與懲罰。

     [118]立身行己:修養自身,行為有度。

     [119]福澤:福氣。

     [120]施:施舍。

     [121]下人:此處指待人謙和。

    《周易·系辭上》:“子曰:‘勞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

    語以其功下人者也。

    ’”唐孔穎達正義:“能以其有功卑下于人者也。

    ” [122]忘勢:此處指不追慕權勢。

     [123]護體面:愛護面子。

    體面,此處指面子。

     [124]黨羽:拉幫結派。

     [125]作威福:即作威作福,倚仗權勢欺壓他人。

    《尚書·洪範》:“惟辟作福,惟辟作威,惟辟玉食。

    ”唐孔穎達正義:“惟君作福,得專賞人也。

    惟君作威,得專罰人也。

    ” [126]笃至誠:為人寬厚誠實。

    笃,此處指為人寬厚。

    至誠,誠實。

     [127]慎隐微:謹小慎微。

    隐微,隐約細微,指細小瑣碎之事。

     [128]恣豪華:放縱享樂。

    恣,放縱。

    豪華,此處指享樂。

     [129]樂名教:樂于修習名教禮法。

    名教,名分與教化,指以傳統儒家思想為根據制定的名分與倫理準則的禮法體系。

     [130]廣田宅:廣置田宅。

    廣,廣置,大量購買。

    田宅,田地宅院。

     [131]教義方:學習為人處事的規範和道理。

    教,此處指學習。

    義方,為人處世應當遵守的規範和道理。

    《大戴禮記·文王官人》:“省其居處,觀其義方。

    省其喪哀,觀其貞良。

    ” [132]行己恭:此處指行為恭敬。

    語出《論語·公冶長》:“子謂子産,‘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民也惠,其使民也義。

    ’” [133]責躬厚:力求做到品行敦厚。

    責,責備、責問。

    此處指力求。

    躬,親自、親身。

    此處指做到。

    厚,品行敦厚。

    語出《論語·衛靈公》:“子曰:‘躬自厚而薄責于人,則遠怨矣。

    ’” [134]接衆和:待人和善。

    接衆,待人。

     [135]立心正:心思端正。

     [136]進道:即進修道業,指不斷深入地修習聖賢之道。

    勇:此處指果敢堅定。

     [137]全身:使自身修養不斷完善。

     [138]敬為千聖授受真源:恭敬是曆來聖賢待人接物的根本。

    敬,恭敬。

    千聖,此處指古今曆來聖人。

    授受,此處指待人接物。

    真源,根本。

     [139]慎乃百年提撕緊鑰(yuè):謹慎是千百年來教導人的關鍵。

    慎,謹慎。

    提撕,改正,改過。

    此處指自我完善。

    《詩經·大雅·抑》:“匪面命之,言提其耳。

    ”漢鄭玄注:“我非但對面語之,親提撕其耳。

    此言以教道之,孰不可啟覺。

    ”緊鑰,關鍵。

     [140]海涵:如同大海一樣包容一切。

    此處指人胸懷寬廣。

    春育:如同春風一樣化育萬物。

    此處指待人溫和。

     [141]應接:此處指處事。

    流水行雲:流動的水和飄動的白雲。

    此處指超脫自然。

     [142]操存:操守。

    青天白日:原指晴朗的天空和耀眼的太陽。

    此處形容人的品行高潔傲岸。

     [143]威儀如丹鳳祥麟:威儀當如鳳凰麒麟般莊重威嚴。

    此句意在說明君子威儀應當如鳳凰、麒麟這些瑞獸一樣,内心充滿仁愛而外表又不失莊重威嚴。

    丹鳳,鳳凰,傳說中的瑞獸之一,狀如雞而稍大,長尾,身有五彩花紋,雄稱“鳳”,雌稱“凰”,統稱“鳳凰”。

    祥麟,麒麟,傳說中的瑞獸之一,形似鹿,但體形稍大,牛尾,馬蹄,頭上獨角,背上五彩花紋,腹部黃色,雄稱“麒”,雌稱“麟”,統稱“麒麟”。

    因其性情溫和,不踐草木,不傷人畜,故稱“仁獸”。

     [144]言論如敲金戛石:言論當如敲鐘擊磬般平和雅正。

    言論,此處指言談。

    金,青銅。

    此處指古代由青銅鑄造而成的“鐘”。

    戛,擊打,敲打。

    石,石頭。

    此處指古代由石頭制造而成的樂器“磬”。

    鐘、磬皆為廟堂雅樂樂器,演奏樂曲節奏舒緩,主旨高雅,故此句意在說明德行高尚之人的言談當如鐘磬般平和雅正。

     [145]持身:修身。

     [146]襟抱:胸襟。

     [147]氣概:氣節。

    喬:高大,巍峨。

    嶽:高山,大山。

     [148]振衣:抖去衣上灰塵。

    此處指清白做人。

    仞:古代長度單位,一仞約合周尺七尺。

    岡:山崗,高山。

     [149]濯(zhuó)足萬裡流:不落塵俗品行猶如大江大河。

    濯足,洗腳。

    此處指清除塵俗,保持高潔。

    《文選·左太沖〈詠史八首〉》:“振衣千仞崗,濯足萬裡流。

    ”唐呂向注:“振衣、濯足,欲去世塵也。

    ” [150]珠:寶珠。

    藏:埋藏。

    澤:水澤,深澤。

    媚:此處指光彩奪目。

     [151]玉韫(yùn)山含晖:美玉即便蘊藏深山依舊熠熠生輝。

    玉,美玉。

    韫,蘊藏。

    晖,此處指光輝。

     [152]蘊藉:此處指含而不露的品格。

     [153]襟懷:胸襟,胸懷。

     [154]草野:荒野。

    此處指民間,未得到重用。

     [155]廊廟:朝堂。

    此處指在朝為官,得到重用。

     [156]看得大:此處指驕傲自大。

     [157]妄念:非分之想。

     [158]妄動:草率行事。

     [159]妄言:随口胡言。

     [160]存誠:心存誠信。

    《周易·乾卦》:“文言:庸言之信,庸行之謹,閑邪存其誠。

    ”唐孔穎達正義:“言防閑邪惡,當自存其誠實也。

    ” [161]欺己:欺騙自己。

     [162]慎獨:獨處時謹慎守禮。

    《禮記·中庸》:“莫見乎隐,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

    ”漢鄭玄注:“慎獨者,慎其閑居之所為。

    ” [163]妻子:妻子兒女。

     [164]宜家:此處指使家庭和睦。

    《詩經·國風·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 [165]負:辜負。

     [166]生民:百姓。

    《尚書·畢命》:“道洽政治,澤潤生民。

    ” [167]用世:為世所用,委以重任。

     [168]性分:猶天性,本性。

     [169]即:同“及”,以及,還是。

     [170]一體:一個整體。

     [171]何物非我:哪些是真正與我不同的呢?即與我哪有什麼不同呢? [172]信得及:能夠相信。

    此處指能夠體會。

     [173]則心體廓(kuò)然矣:内心便會變得豁然開朗。

    心體,此處指内心。

    廓然,豁然開朗。

     [174]外物:身外之物,多指功名利祿之類。

     [175]四肢百骸:身體四肢。

    百骸,人體全身骨骼。

    此處指全身。

    骸,骨。

     [176]軀殼:肉體,相對精神而言。

     [177]何物是我:哪些是真正屬于我的呢? [178]世味:此處指功名富貴,世俗人情。

     [179]補:益處,功績。

    天地:此處指國家社會。

     [180]世教:社會的禮法和教化。

     [181]無為:中國古代道家的重要思想,指出人要順應自然和社會規律,做好分内之事,不要盲目作為。

    《老子》第三十七章:“道常無為而無不為,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将自化。

    ” [182]習:此處指漸染,受影響。

    鄙陋:世俗鄙陋不良的風氣。

     [183]無近于暧昧曰章:處事态度堅決而有原則稱為“章”。

    暧昧,此處指處事沒有原則。

     [184]困辱:困苦屈辱。

     [185]取困辱:自取其辱。

     [186]榮利:榮華富貴。

     [187]清真:純真樸素。

    冷淡:素淨淡雅。

     [188]曆久:過去很久。

    愈:越,更。

     [189]心志:此處指内心。

     [190]意趣:此處指精神狀态。

     [191]言動:言語行動,說話做事。

     [192]光明笃實:光明磊落忠厚樸實。

    笃實,忠厚樸實。

     [193]正大老成:端正大方成熟穩重。

    正大,此處指端正大方。

    老成,此處指成熟穩重。

     [194]簡重真切:言簡意赅真實可信。

    簡重,言簡意赅。

     [195]吐:說,講。

     [196]展:打開。

    此處指觀看。

     [197]敗:此處指一事無成。

     [198]體:體悟。

    此處指思考。

     [199]世教:社會的禮法和教化。

     [200]“君子身中所常行”二句:君子親身長久踐行的,不是道德規矩而是社會規範的準繩。

    此二句意在說明,君子身體力行不僅要合乎道德規矩,更要以實實在在的優良行為為世人做楷模。

    行,躬行,踐行。

     [201]诿罪:歸罪,歸咎。

    氣化:此處指運氣。

     [202]責:此處指要求。

    人事:此處指個人努力。

     [203]過望:奢望,過高的期望。

    世間:此處指社會和他人。

     [204]我身:自己。

     [205]自責:此處指嚴格要求自己。

     [206]勝人:戰勝他人。

     [207]上人:超越他人。

     [208]“閨門之事可傳”二句:意在說明通過了解家中之事,便可知曉君子的治家之法。

    閨門,内室的門。

    此處指家中。

    《禮記·仲尼燕居》:“以之居處有禮,故長幼辨也;以之閨門之内有禮,故三族和也。

    ”傳,告訴。

     [209]“近習之人起敬”二句:意在說明通過家中親近之人肅然起敬的嚴謹态度,便可知曉君子的修身之法。

    近習,近親,身邊。

    身法,修身之法。

     [210]門内:家門之内,家中。

    罕:少。

     [211]座右:即座右銘,古人常将名言佳句抄錄置于座右案端,用以自警自律。

    書:寫,抄錄。

    名論格言:名言佳句。

     [212]言動:言語行動,說話做事。

    仆隸:仆人。

     [213]檢:約束。

    身心:此處指思想和行為。

    食息:吃飯休息。

    起居:日常生活作息。

     [214]語言:談話,交談。

    積德:此處指積累德行,提升德行。

     [215]驗:考察。

     [216]與否:是否。

     [217]蔔:預料。

    此處指判斷。

     [218]理會:了解。

    七尺:身軀,人身長約相當于古尺七尺。

    此處指人。

     [219]方寸:人心。

     [220]“欲理會六合”二句:想要了解世界,先要了解自己的内心。

    此二句意在說明,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