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養類

關燈
【題解】 “存養類”一章主要講的是“存心養性”的問題。

    所謂“存心養性”即修養心性,編者站在中國古代儒家思想的傳統立場上認為人性本善,因此要好好保有上天賦予的善良本心,要細心養護上天賦予的善良本性。

    一切美好的品行都蘊含在這本心本性之中。

    因此,本章的修養心性也主要是圍繞如何能夠充分地發揚這本心本性來談的。

    “存心養性”一方面要努力發揮本心和本性,另一方面要努力克制各種情感和欲望。

    對自己的喜怒哀樂等情感要做到有所節制,對自己的各種欲望不僅要加以克制,更要努力去除。

    不僅要在與人交往時嚴格要求自己,更要在獨處時不能有絲毫放松與懈怠,要用心體悟“慎獨”的深刻意義并付諸實踐。

    在修養心性的過程中,也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不可操之過急,重要的是能夠持之以恒。

    在談及修身之道的同時,還補充以處世之法。

    在編者看來,對于生活在社會之中的每個人而言,潛心修養心性、胸懷仁義與參透世事風霜、保持中和同等重要。

    所以,編者不厭其煩地強調控制憤怒等不良情緒的必要性,以及改正狹隘、自私、偏激、急躁等不良性格的緊迫性。

    将修身之法與處世之道有機地融合到了一起,使“存心養性”既有傳統儒家思想中的超凡脫俗,又不失世俗社會層面的人間煙火氣。

    最後,編者更不忘告誡人們,真正高尚的品格都是在漫長的點滴積累中養成的。

    修養身心應當達到的境界是心氣平和、行事穩重、胸懷寬廣,并且在生活中嚴于律己、寬以待人,處事圓融而不失原則,為人親和而不失威嚴。

     性分不可使不足[1],故其取數也宜多:曰窮理[2],曰盡性[3],曰達天[4],曰入神[5],曰緻廣大[6],極高明[7];情欲不可使有餘[8],故其取數也宜少:曰謹言,曰慎行,曰約己[9],曰清心[10],曰節飲食,寡嗜欲[11]。

     【譯文】 對人天性的培養不可以不充分,所以應當充足些:探究天下萬事之理,充分了解世間萬物的本性,洞悉天地變化的規律,探察自然萬物内在的精妙與神奇,實現人生氣象的寬廣和博大、眼界的高遠與思想的睿智。

    嗜好和欲念不可以太多,所以應當減少些:說話謹慎,行事小心,約束自己,去除雜念,節制飲食,戒除不良嗜好。

     【源流】 明呂坤《呻吟語》卷一:“性分不可使虧欠,故其取數也常多:曰窮理,曰盡性,曰達天,曰入神,曰緻廣大、極高明;情欲不可使赢餘,故其取數也常少:曰謹言,曰慎行,曰約己,曰清心,曰節飲食、寡嗜欲。

    ” 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虛其心[12],受天下之善[13];平其心[14],論天下之事;潛其心[15],觀天下之理;定其心[16],應天下之變。

     【譯文】 使心胸開闊,方能容納天下萬物;使内心謙虛,方能接受天下美德;使内心平和,方能縱論天下大事;使内心專注,方能觀覽世間道理;使内心沉穩,方能應對世事變遷。

     【源流】 明呂坤《呻吟語》卷一:“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虛其心,受天下之善;平其心,論天下之事;潛其心,觀天下之理;定其心,應天下之變。

    ” 清明以養吾之神[17],湛一以養吾之慮[18],沉警以養吾之識[19],剛大以養吾之氣[20],果斷以養吾之才,凝重以養吾之器[21],寬裕以養吾之量[22],嚴冷以養吾之操[23]。

     【譯文】 培養心神,使之清淨明澈。

    培養思慮,使之精純專一。

    培養膽識,使之沉穩機警。

    培養心氣,使之剛正寬宏。

    培養才幹,使之果敢決斷。

    培養風度,使之莊嚴穩重。

    培養度量,使之寬廣豁達。

    培養操守,使之嚴正肅穆。

     【源流】 明劉宗周《學言》:“清明以養吾之神,湛一以養吾之慮,沉警以養吾之識,剛大以養吾之氣,果斷以養吾之才,凝重以養吾之器,寬裕以養吾之量,嚴冷以養吾之操。

    ” 自家有好處,要掩藏幾分,這是涵育以養深[24];别人不好處,要掩藏幾分,這是渾厚以養大[25]。

     【譯文】 自己有優點,要掩飾一些,這是通過涵養化育來培養自己的深度;别人有缺點,要掩飾一些,這是通過達到質樸敦厚來培養自己的大度。

     【源流】 明呂坤《呻吟語》卷一:“自家好處,掩藏幾分,這是涵蓄以養深;别人不好處,要掩藏幾分,這是渾厚以養大。

    ” 以虛養心[26],以德養身[27];以仁養天下萬物,以道養天下萬世。

     【譯文】 用謙虛修養自己的内心,用道德約束自己的行為;用仁愛關照天下萬物,用天地大道感召世間萬代。

     【源流】 明呂坤《呻吟語》卷一:“以虛養心,以德養身,以善養人,以仁養天下萬物,以道養萬世。

    養之義,大矣哉!” 涵養沖虛[28],便是身世學問[29];省除煩惱[30],何等心性安和[31]。

     【譯文】 修養内心使之淡泊謙遜,這便是人生在世的學問;排除煩惱,内心是多麼安甯平和。

     顔子四勿[32],要收入來[33],閑存工夫[34],制外以養中也[35];孟子四端[36],要擴充去[37],格緻工夫[38],推近以暨遠也[39]。

     【譯文】 顔子的“四勿”,要牢記心中,閑暇時修養心性,要通過抵制外界幹擾的方法來修養自己的内心;孟子的“四端”,要推廣發揚,格物緻知的鍛煉,要通過由近及遠,從自己身邊小事做起。

     喜怒哀樂而曰未發[40],是從人心直溯道心[41],要他存養;未發而曰喜怒哀樂,是從道心指出人心[42],要他省察[43]。

     【譯文】 雖有喜怒哀樂之情但并不表現出來,這是從人的本心本性直接上升到道德修為之性的境界,這是需要人們潛心修養的;雖然沒有任何情感卻要作出喜怒哀樂之情,這是從道德修為之性回歸人之本心本性,這是需要人們用心體悟的。

     存養宜沖粹[44],近春溫[45];省察宜謹嚴[46],近秋肅[47]。

     【譯文】 存心養性應當中和純正,好像春天般溫暖和潤;反省自察應當謹慎嚴格,好像秋天般嚴正肅穆。

     就性情上理會[48],則曰涵養。

    就念慮上提撕[49],則曰省察。

    就氣質上銷熔[50],則曰克治[51]。

     【譯文】 性格脾氣上需要在意的地方,要涵養心性。

    思想意識上需要注意的地方,要反省自察。

    品格德行上需要改善的地方,要克己自制。

     【源流】 明劉宗周《學言》:“就性情上理會,則曰涵養。

    就念慮上提撕,則曰省察。

    就氣質上銷熔,則曰克治。

    ” 一動于欲[52],欲勝則昏;一任乎氣[53],氣偏則戾。

     【譯文】 一旦萌生欲望,欲望強烈便會心智昏亂;一旦聽任意氣,氣量褊狹便會性情乖戾。

     人心如谷種,滿腔都是生意,物欲锢之而滞矣[54],然而生意未嘗不在也,疏之而已耳;人心如明鏡,全體渾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