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問類
關燈
小
中
大
en)内:本分之内,即職責所在。
[68]天地生物:即天地萬物。
氣象:景色,景象。
[69]克己:克制約束自己。
《論語·顔淵》:“子曰:‘克己複禮為仁。
一日克己複禮,天下歸仁焉。
’” [70]至誠無息:達到道德修養的最高境界後仍堅持不懈。
至誠,道德修養的最高境界。
無息,不停息,堅持不懈。
[71]躬(gōng)行:親自踐行。
《孔子家語·六本》:“聞善必躬行之,然後導之。
” [72]奮始:開始。
[73]克終:能夠堅持到最後。
克,能夠。
《詩經·大雅·蕩》:“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 [74]行王道必本天德:推行王道必須要以君主自己的德行作為根本。
行,推行。
本,以……為根本。
天德,此處指君主自身的德行。
[75]不修己隻管治人:不修養自己的德行卻隻顧着管理别人。
修,修養德行。
管,顧。
治,管理。
[76]伊周:伊尹、周公,分别是商、周兩朝開國賢臣。
此處指品行高尚。
伊尹,名摯,商朝開國名臣,輔佐商湯成就王業。
商湯離世之後,其孫太甲即位,太甲無道,伊尹流放太甲于桐宮,後來太甲悔過,伊尹将其迎回,恢複太甲王位,伊尹離世,商王葬以天子之禮。
周公,姓姬,名旦,周文王之子,輔佐周武王伐纣建立周王朝。
武王離世之後,周公攝政輔佐武王之子成王,平定叛亂,制禮作樂,為西周王朝統治奠定了堅實基礎。
[77]盜跖(zhí):相傳為春秋末期大盜,生性殘暴,後多泛指強盜。
此處指内心險惡。
《孟子·滕文公下》:“孟子曰:‘仲子所居之室,伯夷之所築與?抑亦盜跖之所築與?所食之粟,伯夷之所樹與?抑亦盜跖之所樹與?是未可知也。
’”宋孫奭疏:“盜跖最為貪利者。
” [78]責:要求。
[79]挂榜聖賢:徒有其表、沒有真正才學德行的僞君子。
[80]獨懔明旦:白天獨處時能做到态度嚴肅。
明旦,天亮。
此處指白天。
[81]幽畏鬼神:夜晚時能夠敬畏鬼神。
幽,光線暗。
此處指晚上。
[82]知人而複知天:不僅懂得人事,更懂得天道。
[83]毆:打。
[84]退消:退卻消散。
[85]庖(páo)人炀(yáng)竈:廚師面對着爐竈燒火。
庖人,廚師。
《墨子·尚賢中》:“伊摯,有莘氏女之私臣,親為庖人,湯得之,舉以為己相。
”炀,此處指燒火。
竈,爐竈。
[86]心得:用心領悟。
[87]沉潛:潛心、專注。
《尚書·洪範》:“沉潛剛克,高明柔克。
” [88]事以典故為據:事理要以有出處的文獻作為根據。
典故,此處指有文獻出處作為依托和根據。
[89]博洽:學識廣博。
《後漢書·杜林傳》:“林從竦受學,博洽多聞,時稱通儒。
” [90]臆(yì)說杜撰(zhuàn):毫無根據的叙述和虛構。
臆說,毫無根據的叙述。
杜撰,臆造,虛構。
宋王楙《野客叢書·杜撰》:“杜默為詩,多不合律。
故言事不合格者為杜撰……然仆又觀俗有杜田、杜園之說,杜之雲者,猶言假耳。
” [91]粗疏:疏忽大意。
[92]惟精:唯有精益求精。
《尚書·大禹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
”精,精益求精。
[93]衆論淆(xiáo)之而必疑:衆說紛纭必定讓人心生疑惑。
衆論,衆人的言論。
淆,混亂。
[94]二三心:三心二意,不專心。
[95]守理不定:堅守真理不夠堅定。
[96]惟一:唯有專一。
[97]利害臨之而必變:面臨利害權衡時必然改變立場。
利害,利害權衡。
變,此處指改變自己堅守的真理。
[98]接人:待人。
和:寬和。
介:耿直。
此處指堅持原則。
[99]處事:處理事情。
精:精細,周密。
果:果斷,果敢。
[100]正:嚴正。
此處指堅持原則和立場。
通:通達。
此處指面對具體問題時要不失靈活與變通。
[101]失:功過得失。
[102]附于其身:放在自己身上。
此處指将“善言”付諸實踐。
[103]務以悅人:竭力讨好他人。
務,竭力,盡力。
悅人,讨好他人。
[104]病:擔憂,擔心。
[105]諱(huì):回避,忌諱。
[106]宏:大。
[107]熟讀五經諸史:熟讀儒家經典和曆代史書。
五經,《詩》《書》《禮》《易》《春秋》五部儒家經典的合稱。
此處“五經”代指儒家經典。
諸史,曆代史書。
[108]論事不謬于聖賢:讨論事情不會與聖賢的觀點相違背。
謬,錯誤,違背。
[109]章句:古詩文的章節和句子。
[110]史鑒:《史記》與《資治通鑒》合稱,後多代指史書。
[111]雲物:景色,景物。
此處指飽覽名山大川美景。
[112]嗜(shì)欲:不良的嗜好和欲望。
[113]六經:指《詩》《書》《禮》《樂》《易》《春秋》六部儒家經典。
此處代指儒家經典。
[114]奇書:值得稱道的書。
[115]居心:内心。
[116]勿助勿忘:指學習既不要因急于求成而操之過急,又不要因不求上進而荒廢學業。
助,此處指操之過急。
忘,此處指不思進取。
這兩種态度都是不可取的。
《孟子·公孫醜上》:“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長也。
” [117]雜:雜亂。
此處指心中想法太多。
[118]神蕩而不收:精神渙散無法集中精力。
蕩,渙散。
收,集中精力。
[119]勞:勞累。
[120]神疲而不入:精神疲憊無法充分思考。
入,此處指充分思考。
[121]心慎雜欲:内心慎防各種雜念。
慎,慎防,小心防備。
[122]餘靈:更多精力。
此處指思維敏捷。
[123]目慎雜觀:眼睛慎防到處亂看。
[124]餘明:更多目力。
此處指目光敏銳。
[125]案:書桌,桌子。
[126]索:盡,無。
[127]志之所趨:心志所向。
[128]無遠勿屆:再遠的地方也會到達。
《尚書·大禹谟》:“惟德動天,無遠弗屆。
”屆,到。
[129]窮山距海不能限也:高山大海也不能阻擋。
窮山,極高的山。
距海,即巨海,深廣的大海。
限,阻擋,阻隔。
[130]無堅不入:即無堅不摧。
此處指任何困難都無法阻攔。
入,攻占。
[131]銳兵精甲不能禦也:再強大的軍隊也無法抵擋。
銳兵精甲,代指強大的軍隊。
銳兵,鋒利的兵器。
精甲,堅實的盔甲。
禦,抵禦,抵擋。
[132]意念:心思。
[133]沃:澆,灌。
[134]開悟:用心領悟。
[135]膠柱鼓瑟:鼓瑟時要依靠轉動瑟上的弦柱來調節聲音,如果用膠粘住弦柱就不能調節音的高低。
比喻固執拘泥,不知變通。
語出《史記·廉頗蔺相如列傳》:“王以名使括,若膠柱而鼓瑟耳。
括徒能讀其父書傳,不知合變也。
” [136]體認:體察,認識。
[137]把捉:把握,掌握。
[138]啟信:啟發人們探尋真理。
信,此處指真知、真理。
[139]漸:循序漸進。
[140]克底有成:堅持到底,有所成就。
[141]點頭:認可,贊同。
[142]留他日擔當宇宙:留待将來擔當天下大任。
留,留待。
他日,将來。
宇宙,此處代指天下。
[143]蹉(cuō)跎(tuó)歲月:虛度光陰,荒廢時日。
蹉跎,虛度,荒廢。
南朝齊謝朓《和王長史卧病》:“日與歲眇邈,歸恨積蹉跎。
” [144]君親:君王與父母。
[145]浩飲:又作豪飲,即酗酒。
[146]貪色:貪戀美色。
[147]滅:銷蝕,耗盡。
[148]厚味:美味,亦可指肉食。
[149]昏:神志遲緩。
[150]悶:精神懈怠,昏昏欲睡。
[151]損:損耗,減少。
[152]郁:郁結,壓抑。
[153]撓(náo):擾亂,打亂。
[68]天地生物:即天地萬物。
氣象:景色,景象。
[69]克己:克制約束自己。
《論語·顔淵》:“子曰:‘克己複禮為仁。
一日克己複禮,天下歸仁焉。
’” [70]至誠無息:達到道德修養的最高境界後仍堅持不懈。
至誠,道德修養的最高境界。
無息,不停息,堅持不懈。
[71]躬(gōng)行:親自踐行。
《孔子家語·六本》:“聞善必躬行之,然後導之。
” [72]奮始:開始。
[73]克終:能夠堅持到最後。
克,能夠。
《詩經·大雅·蕩》:“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 [74]行王道必本天德:推行王道必須要以君主自己的德行作為根本。
行,推行。
本,以……為根本。
天德,此處指君主自身的德行。
[75]不修己隻管治人:不修養自己的德行卻隻顧着管理别人。
修,修養德行。
管,顧。
治,管理。
[76]伊周:伊尹、周公,分别是商、周兩朝開國賢臣。
此處指品行高尚。
伊尹,名摯,商朝開國名臣,輔佐商湯成就王業。
商湯離世之後,其孫太甲即位,太甲無道,伊尹流放太甲于桐宮,後來太甲悔過,伊尹将其迎回,恢複太甲王位,伊尹離世,商王葬以天子之禮。
周公,姓姬,名旦,周文王之子,輔佐周武王伐纣建立周王朝。
武王離世之後,周公攝政輔佐武王之子成王,平定叛亂,制禮作樂,為西周王朝統治奠定了堅實基礎。
[77]盜跖(zhí):相傳為春秋末期大盜,生性殘暴,後多泛指強盜。
此處指内心險惡。
《孟子·滕文公下》:“孟子曰:‘仲子所居之室,伯夷之所築與?抑亦盜跖之所築與?所食之粟,伯夷之所樹與?抑亦盜跖之所樹與?是未可知也。
’”宋孫奭疏:“盜跖最為貪利者。
” [78]責:要求。
[79]挂榜聖賢:徒有其表、沒有真正才學德行的僞君子。
[80]獨懔明旦:白天獨處時能做到态度嚴肅。
明旦,天亮。
此處指白天。
[81]幽畏鬼神:夜晚時能夠敬畏鬼神。
幽,光線暗。
此處指晚上。
[82]知人而複知天:不僅懂得人事,更懂得天道。
[83]毆:打。
[84]退消:退卻消散。
[85]庖(páo)人炀(yáng)竈:廚師面對着爐竈燒火。
庖人,廚師。
《墨子·尚賢中》:“伊摯,有莘氏女之私臣,親為庖人,湯得之,舉以為己相。
”炀,此處指燒火。
竈,爐竈。
[86]心得:用心領悟。
[87]沉潛:潛心、專注。
《尚書·洪範》:“沉潛剛克,高明柔克。
” [88]事以典故為據:事理要以有出處的文獻作為根據。
典故,此處指有文獻出處作為依托和根據。
[89]博洽:學識廣博。
《後漢書·杜林傳》:“林從竦受學,博洽多聞,時稱通儒。
” [90]臆(yì)說杜撰(zhuàn):毫無根據的叙述和虛構。
臆說,毫無根據的叙述。
杜撰,臆造,虛構。
宋王楙《野客叢書·杜撰》:“杜默為詩,多不合律。
故言事不合格者為杜撰……然仆又觀俗有杜田、杜園之說,杜之雲者,猶言假耳。
” [91]粗疏:疏忽大意。
[92]惟精:唯有精益求精。
《尚書·大禹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
”精,精益求精。
[93]衆論淆(xiáo)之而必疑:衆說紛纭必定讓人心生疑惑。
衆論,衆人的言論。
淆,混亂。
[94]二三心:三心二意,不專心。
[95]守理不定:堅守真理不夠堅定。
[96]惟一:唯有專一。
[97]利害臨之而必變:面臨利害權衡時必然改變立場。
利害,利害權衡。
變,此處指改變自己堅守的真理。
[98]接人:待人。
和:寬和。
介:耿直。
此處指堅持原則。
[99]處事:處理事情。
精:精細,周密。
果:果斷,果敢。
[100]正:嚴正。
此處指堅持原則和立場。
通:通達。
此處指面對具體問題時要不失靈活與變通。
[101]失:功過得失。
[102]附于其身:放在自己身上。
此處指将“善言”付諸實踐。
[103]務以悅人:竭力讨好他人。
務,竭力,盡力。
悅人,讨好他人。
[104]病:擔憂,擔心。
[105]諱(huì):回避,忌諱。
[106]宏:大。
[107]熟讀五經諸史:熟讀儒家經典和曆代史書。
五經,《詩》《書》《禮》《易》《春秋》五部儒家經典的合稱。
此處“五經”代指儒家經典。
諸史,曆代史書。
[108]論事不謬于聖賢:讨論事情不會與聖賢的觀點相違背。
謬,錯誤,違背。
[109]章句:古詩文的章節和句子。
[110]史鑒:《史記》與《資治通鑒》合稱,後多代指史書。
[111]雲物:景色,景物。
此處指飽覽名山大川美景。
[112]嗜(shì)欲:不良的嗜好和欲望。
[113]六經:指《詩》《書》《禮》《樂》《易》《春秋》六部儒家經典。
此處代指儒家經典。
[114]奇書:值得稱道的書。
[115]居心:内心。
[116]勿助勿忘:指學習既不要因急于求成而操之過急,又不要因不求上進而荒廢學業。
助,此處指操之過急。
忘,此處指不思進取。
這兩種态度都是不可取的。
《孟子·公孫醜上》:“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長也。
” [117]雜:雜亂。
此處指心中想法太多。
[118]神蕩而不收:精神渙散無法集中精力。
蕩,渙散。
收,集中精力。
[119]勞:勞累。
[120]神疲而不入:精神疲憊無法充分思考。
入,此處指充分思考。
[121]心慎雜欲:内心慎防各種雜念。
慎,慎防,小心防備。
[122]餘靈:更多精力。
此處指思維敏捷。
[123]目慎雜觀:眼睛慎防到處亂看。
[124]餘明:更多目力。
此處指目光敏銳。
[125]案:書桌,桌子。
[126]索:盡,無。
[127]志之所趨:心志所向。
[128]無遠勿屆:再遠的地方也會到達。
《尚書·大禹谟》:“惟德動天,無遠弗屆。
”屆,到。
[129]窮山距海不能限也:高山大海也不能阻擋。
窮山,極高的山。
距海,即巨海,深廣的大海。
限,阻擋,阻隔。
[130]無堅不入:即無堅不摧。
此處指任何困難都無法阻攔。
入,攻占。
[131]銳兵精甲不能禦也:再強大的軍隊也無法抵擋。
銳兵精甲,代指強大的軍隊。
銳兵,鋒利的兵器。
精甲,堅實的盔甲。
禦,抵禦,抵擋。
[132]意念:心思。
[133]沃:澆,灌。
[134]開悟:用心領悟。
[135]膠柱鼓瑟:鼓瑟時要依靠轉動瑟上的弦柱來調節聲音,如果用膠粘住弦柱就不能調節音的高低。
比喻固執拘泥,不知變通。
語出《史記·廉頗蔺相如列傳》:“王以名使括,若膠柱而鼓瑟耳。
括徒能讀其父書傳,不知合變也。
” [136]體認:體察,認識。
[137]把捉:把握,掌握。
[138]啟信:啟發人們探尋真理。
信,此處指真知、真理。
[139]漸:循序漸進。
[140]克底有成:堅持到底,有所成就。
[141]點頭:認可,贊同。
[142]留他日擔當宇宙:留待将來擔當天下大任。
留,留待。
他日,将來。
宇宙,此處代指天下。
[143]蹉(cuō)跎(tuó)歲月:虛度光陰,荒廢時日。
蹉跎,虛度,荒廢。
南朝齊謝朓《和王長史卧病》:“日與歲眇邈,歸恨積蹉跎。
” [144]君親:君王與父母。
[145]浩飲:又作豪飲,即酗酒。
[146]貪色:貪戀美色。
[147]滅:銷蝕,耗盡。
[148]厚味:美味,亦可指肉食。
[149]昏:神志遲緩。
[150]悶:精神懈怠,昏昏欲睡。
[151]損:損耗,減少。
[152]郁:郁結,壓抑。
[153]撓(náo):擾亂,打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