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問類
關燈
小
中
大
雖然要有隊形。
陣,軍隊作戰時的戰鬥隊形。
[17]喪(sāng)雖有禮:辦理喪事雖然要有一定的禮節。
喪,辦理喪事。
禮,禮節,禮數。
《論語·八佾》:“喪,與其易也,甯戚。
” [18]行:品行,即道德修養。
[19]飄風不可以調宮商:回旋不定的風,是不可以作為依據來調定與節氣對應的音律的。
飄風,回旋不定的風。
古人“候氣定律”,依據季節變換來調定與之相配的不同音律,飄風回旋不定,不能代表季節的變化,所以不可依據它來調定音律。
《禮記·月令》:“律中大蔟。
”漢鄭玄注:“律,候氣之管,以銅為之。
中猶應也。
孟春氣至,則大蔟之律應。
應,謂吹灰也。
”宮商,即宮、商、角、徵、羽,代指“五音”。
[20]巧婦不可以主中饋(kuì):精明偷巧的婦人不可以讓她主持家中事務。
巧婦,精明偷巧的婦人。
主,主管,掌管。
中饋,原指家中飲食之事,這裡代指家中事務。
《周易·家人卦》:“象曰:‘六二,無攸遂,在中饋,貞吉。
’”唐孔穎達正義:“婦人之道,巽順為常,無所必遂,其所職主,在于家中饋食供祭而已。
” [21]文章之士:隻會寫寫詩詞文章而沒有真才實學的人。
[22]經濟:經世濟民,即治理國家,救助百姓。
[23]心性見之事功:人在修煉自己心性的同時,進而實現了人生價值建功立業。
心性,此處指對心志和性情的修煉。
事功,事業和功績。
[24]舍:除去。
[25]求性道不外文章:探求修煉心性之道,不外乎研讀聖賢文章。
性道,修煉心性之道。
文章,此處指古聖先賢留下的經典文章。
[26]至行:最高的品行。
[27]庸行:普通的日常行為。
此處指做好普普通通的日常小事。
庸,普通,平常。
《周易·乾卦·文言》:“九二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
’何謂也?子曰:‘龍德而正中者也。
庸言之信,庸行之謹,閑邪存其誠,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
’《易》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
’君德也。
”唐孔穎達正義:“庸,常也。
從始至末,常言之信實,常行之謹慎。
” [28]大人:德行高尚的人。
[29]小心:小心謹慎。
此處指時時刻刻不忘做人做事的規矩和禮數。
[30]上達:提升德行,向上發展。
《論語·憲問》:“子曰:‘君子上達,小人下達。
’” [31]下學:留心學習身邊的普通小事。
《論語·憲問》:“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知我者其唯天乎!’” [32]遠到:目光長遠思慮周全。
[33]近思:充分思考當下自己的不足。
《論語·子張》:“子夏曰:‘博學而笃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宋邢昺疏:“近思者,思己所未能及之事,不遠思也。
” [34]經:治理,管理。
[35]危:危險混亂的局面。
變:變亂,叛亂。
[36]經天緯地:形容有治理天下的卓越才能。
《逸周書·谥法》:“經緯天地曰文。
” [37]文:文德。
[38]霁(jì)月:雨後的明月,比喻開朗的胸襟。
霁,雨雪停止。
光風:雨後日出吹拂的和風,比喻灑脫的氣度。
宋陳棣《鄭倅生辰》:“二十八宿羅心胸,霁月光風映眉宇。
” [39]度:氣度,風度。
[40]萬物一體:将自己與世間萬物融為一體。
《孟子·盡心上》:“孟子曰:‘萬物皆備于我矣,反身而誠,樂莫大焉。
’” [41]仁:此處指關照天下蒼生的大仁大愛。
[42]心術:心思。
此處指方正的内心。
本根:根本。
[43]以倫理為桢(zhēn)幹:将世間萬物的條理當作主幹。
倫理,事物的條理。
桢幹,古代築牆時所用的木柱,豎在兩端的叫“桢”,豎在兩旁的叫“幹”。
此處指主幹。
[44]菑(zī)畬(yú):土地,農田。
菑,新開墾的田地;畬,開墾兩年以上的田地。
《周易·無妄卦》:“六二,不耕獲,不菑畬,則利有攸往。
”漢鄭玄注:“一歲曰菑,二歲曰新田,三歲曰畬。
” [45]花萼(è):花朵。
[46]結實:果實,成果。
[47]書史:書籍,即記載曆代聖賢言行事迹的著作。
[48]鼓吹:音樂。
[49]膏粱:肥肉和細米,泛指精細的食物。
膏,肥肉。
粱,細糧。
《孟子·告子上》:“《詩》雲:‘既醉以酒,既飽以德。
’言飽乎仁義也,所以不願人之膏粱之味也;令聞廣譽施于身,所以不願人之文繡也。
” [50]以著述為文繡:把著書立說當作華美的衣裳。
著述,著書立說。
文繡,精美的紋飾。
此處代指華美的衣裳。
[51]以記問為居積:把記錄和求教當作積累。
記問,記錄和求教。
居積,積累。
[52]前言往行:古聖先賢的言行。
《周易·大畜卦》:“君子以多識前言往行,以畜其德。
”唐孔穎達正義:“多記識前代之言,往賢之行,使多聞多見,以畜積己德。
” [53]以忠信笃(dǔ)敬為修持:把忠正、誠信、樸實、恭敬當作修身的标準。
笃,樸實,質樸。
敬,恭敬。
修持,修身。
《論語·衛靈公》:“子張問行。
子曰:‘言忠信,行笃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雖州裡行乎哉?’” [54]作善:行善,做好事。
降祥:使上天降下祥瑞,即獲福。
《尚書·伊訓》:“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
”受用:得到好處。
此處指得到上天的恩賜。
[55]樂天知命:順應天意安守本分且怡然自得。
《周易·系辭下》:“樂天知命,故不憂。
”依歸:此處指人生的宗旨。
[56]懔(lǐn)閑居以體獨:獨居時要以嚴肅的态度體悟聖賢“慎獨”的教誨。
懔,嚴肅,令人敬畏。
閑居,獨居,獨處。
獨,即“慎獨”,中國古代儒家思想的重要概念。
指人在無人監管的獨處環境中,更要嚴格要求自己,使自己的言行合乎禮數。
語出《禮記·中庸》:“莫見乎隐,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
” [57]蔔動念以知幾(jī):心中若想有所行動,就要預先有所估計,善于發現事物發展變化的細微征兆和迹象。
蔔,預料,估計。
幾,事物發展變化的細微征兆和迹象。
《周易·系辭下》:“子曰:‘知幾其神乎?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其知幾乎!幾者,動之微,吉之先見者也。
’” [58]謹(jǐn)威儀以定命:細心注意自己莊重的容止儀态以掌握自己的命運。
謹,謹慎,細心。
威儀,莊嚴的容止和儀态。
定命,掌握把控自己的命運。
[59]敦(dūn)大倫以凝(níng)道:尊崇倫常大道以求能夠成為賢者。
敦,尊崇。
大倫,倫常大道,即傳統社會中君臣、父子、兄弟、夫妻等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基本準則。
凝道,集道于身,即成為聖賢。
凝,聚集,集中。
[60]備百行以考旋:使自己各種行為完備,進退交往無不圓融妥當。
備,使……完備。
百行,各種行為。
考旋,實為化用《周易·履卦》“視履考祥,其旋元吉”,意在說明通過改善自己的行為,可以使人的日常進退交往處于圓融妥當的完美狀态。
[61]遷善改過以作聖:改過向善成為聖賢。
遷善,改過向善。
聖,聖賢。
《周易·益卦》:“象曰:‘風雷,益。
君子以見善則遷,有過則改。
” [62]收吾本心在腔子裡:把自己的良心放在胸中。
本心,指良心。
《孟子·告子上》:“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宋孫奭疏曰:“是謂失其本心者矣,是忘其義者矣,故本心即義也。
”腔子,胸膛。
[63]盡吾本分在素位中:在當下自己的位置上盡到自己應盡的義務。
盡,竭盡。
本分,自己應盡的責任和義務。
素位,當下自己所在的位置或職位。
《禮記·中庸》:“君子素其位而行,不願乎其外。
” [64]工夫:此處指修養。
[65]萬理澄澈:萬事萬物的道理都明白透徹。
澄澈,明白,透徹。
[66]凝聚:專注,專心。
[67]分(f&egrav
陣,軍隊作戰時的戰鬥隊形。
[17]喪(sāng)雖有禮:辦理喪事雖然要有一定的禮節。
喪,辦理喪事。
禮,禮節,禮數。
《論語·八佾》:“喪,與其易也,甯戚。
” [18]行:品行,即道德修養。
[19]飄風不可以調宮商:回旋不定的風,是不可以作為依據來調定與節氣對應的音律的。
飄風,回旋不定的風。
古人“候氣定律”,依據季節變換來調定與之相配的不同音律,飄風回旋不定,不能代表季節的變化,所以不可依據它來調定音律。
《禮記·月令》:“律中大蔟。
”漢鄭玄注:“律,候氣之管,以銅為之。
中猶應也。
孟春氣至,則大蔟之律應。
應,謂吹灰也。
”宮商,即宮、商、角、徵、羽,代指“五音”。
[20]巧婦不可以主中饋(kuì):精明偷巧的婦人不可以讓她主持家中事務。
巧婦,精明偷巧的婦人。
主,主管,掌管。
中饋,原指家中飲食之事,這裡代指家中事務。
《周易·家人卦》:“象曰:‘六二,無攸遂,在中饋,貞吉。
’”唐孔穎達正義:“婦人之道,巽順為常,無所必遂,其所職主,在于家中饋食供祭而已。
” [21]文章之士:隻會寫寫詩詞文章而沒有真才實學的人。
[22]經濟:經世濟民,即治理國家,救助百姓。
[23]心性見之事功:人在修煉自己心性的同時,進而實現了人生價值建功立業。
心性,此處指對心志和性情的修煉。
事功,事業和功績。
[24]舍:除去。
[25]求性道不外文章:探求修煉心性之道,不外乎研讀聖賢文章。
性道,修煉心性之道。
文章,此處指古聖先賢留下的經典文章。
[26]至行:最高的品行。
[27]庸行:普通的日常行為。
此處指做好普普通通的日常小事。
庸,普通,平常。
《周易·乾卦·文言》:“九二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
’何謂也?子曰:‘龍德而正中者也。
庸言之信,庸行之謹,閑邪存其誠,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
’《易》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
’君德也。
”唐孔穎達正義:“庸,常也。
從始至末,常言之信實,常行之謹慎。
” [28]大人:德行高尚的人。
[29]小心:小心謹慎。
此處指時時刻刻不忘做人做事的規矩和禮數。
[30]上達:提升德行,向上發展。
《論語·憲問》:“子曰:‘君子上達,小人下達。
’” [31]下學:留心學習身邊的普通小事。
《論語·憲問》:“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知我者其唯天乎!’” [32]遠到:目光長遠思慮周全。
[33]近思:充分思考當下自己的不足。
《論語·子張》:“子夏曰:‘博學而笃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宋邢昺疏:“近思者,思己所未能及之事,不遠思也。
” [34]經:治理,管理。
[35]危:危險混亂的局面。
變:變亂,叛亂。
[36]經天緯地:形容有治理天下的卓越才能。
《逸周書·谥法》:“經緯天地曰文。
” [37]文:文德。
[38]霁(jì)月:雨後的明月,比喻開朗的胸襟。
霁,雨雪停止。
光風:雨後日出吹拂的和風,比喻灑脫的氣度。
宋陳棣《鄭倅生辰》:“二十八宿羅心胸,霁月光風映眉宇。
” [39]度:氣度,風度。
[40]萬物一體:将自己與世間萬物融為一體。
《孟子·盡心上》:“孟子曰:‘萬物皆備于我矣,反身而誠,樂莫大焉。
’” [41]仁:此處指關照天下蒼生的大仁大愛。
[42]心術:心思。
此處指方正的内心。
本根:根本。
[43]以倫理為桢(zhēn)幹:将世間萬物的條理當作主幹。
倫理,事物的條理。
桢幹,古代築牆時所用的木柱,豎在兩端的叫“桢”,豎在兩旁的叫“幹”。
此處指主幹。
[44]菑(zī)畬(yú):土地,農田。
菑,新開墾的田地;畬,開墾兩年以上的田地。
《周易·無妄卦》:“六二,不耕獲,不菑畬,則利有攸往。
”漢鄭玄注:“一歲曰菑,二歲曰新田,三歲曰畬。
” [45]花萼(è):花朵。
[46]結實:果實,成果。
[47]書史:書籍,即記載曆代聖賢言行事迹的著作。
[48]鼓吹:音樂。
[49]膏粱:肥肉和細米,泛指精細的食物。
膏,肥肉。
粱,細糧。
《孟子·告子上》:“《詩》雲:‘既醉以酒,既飽以德。
’言飽乎仁義也,所以不願人之膏粱之味也;令聞廣譽施于身,所以不願人之文繡也。
” [50]以著述為文繡:把著書立說當作華美的衣裳。
著述,著書立說。
文繡,精美的紋飾。
此處代指華美的衣裳。
[51]以記問為居積:把記錄和求教當作積累。
記問,記錄和求教。
居積,積累。
[52]前言往行:古聖先賢的言行。
《周易·大畜卦》:“君子以多識前言往行,以畜其德。
”唐孔穎達正義:“多記識前代之言,往賢之行,使多聞多見,以畜積己德。
” [53]以忠信笃(dǔ)敬為修持:把忠正、誠信、樸實、恭敬當作修身的标準。
笃,樸實,質樸。
敬,恭敬。
修持,修身。
《論語·衛靈公》:“子張問行。
子曰:‘言忠信,行笃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雖州裡行乎哉?’” [54]作善:行善,做好事。
降祥:使上天降下祥瑞,即獲福。
《尚書·伊訓》:“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
”受用:得到好處。
此處指得到上天的恩賜。
[55]樂天知命:順應天意安守本分且怡然自得。
《周易·系辭下》:“樂天知命,故不憂。
”依歸:此處指人生的宗旨。
[56]懔(lǐn)閑居以體獨:獨居時要以嚴肅的态度體悟聖賢“慎獨”的教誨。
懔,嚴肅,令人敬畏。
閑居,獨居,獨處。
獨,即“慎獨”,中國古代儒家思想的重要概念。
指人在無人監管的獨處環境中,更要嚴格要求自己,使自己的言行合乎禮數。
語出《禮記·中庸》:“莫見乎隐,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
” [57]蔔動念以知幾(jī):心中若想有所行動,就要預先有所估計,善于發現事物發展變化的細微征兆和迹象。
蔔,預料,估計。
幾,事物發展變化的細微征兆和迹象。
《周易·系辭下》:“子曰:‘知幾其神乎?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其知幾乎!幾者,動之微,吉之先見者也。
’” [58]謹(jǐn)威儀以定命:細心注意自己莊重的容止儀态以掌握自己的命運。
謹,謹慎,細心。
威儀,莊嚴的容止和儀态。
定命,掌握把控自己的命運。
[59]敦(dūn)大倫以凝(níng)道:尊崇倫常大道以求能夠成為賢者。
敦,尊崇。
大倫,倫常大道,即傳統社會中君臣、父子、兄弟、夫妻等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基本準則。
凝道,集道于身,即成為聖賢。
凝,聚集,集中。
[60]備百行以考旋:使自己各種行為完備,進退交往無不圓融妥當。
備,使……完備。
百行,各種行為。
考旋,實為化用《周易·履卦》“視履考祥,其旋元吉”,意在說明通過改善自己的行為,可以使人的日常進退交往處于圓融妥當的完美狀态。
[61]遷善改過以作聖:改過向善成為聖賢。
遷善,改過向善。
聖,聖賢。
《周易·益卦》:“象曰:‘風雷,益。
君子以見善則遷,有過則改。
” [62]收吾本心在腔子裡:把自己的良心放在胸中。
本心,指良心。
《孟子·告子上》:“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宋孫奭疏曰:“是謂失其本心者矣,是忘其義者矣,故本心即義也。
”腔子,胸膛。
[63]盡吾本分在素位中:在當下自己的位置上盡到自己應盡的義務。
盡,竭盡。
本分,自己應盡的責任和義務。
素位,當下自己所在的位置或職位。
《禮記·中庸》:“君子素其位而行,不願乎其外。
” [64]工夫:此處指修養。
[65]萬理澄澈:萬事萬物的道理都明白透徹。
澄澈,明白,透徹。
[66]凝聚:專注,專心。
[67]分(f&egra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