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窗自紀 四

關燈
無用可知;傲之一字,吾不敢矜。

    蓋有才而徒以資傲,無用可知。

     今譯 “憐”這個字,我不願接受。

     因為有才能而隻不過受人喜愛, 他的無用與無能,可想而知; “傲”這個字,我不敢自負。

     因為有才能而隻不過助長傲氣, 他的無用與無能,已不言自喻。

     貧氣徹骨無物救 炎情在面無藥治 貧氣徹骨,即日貯辟寒香何用[1];炎情在面,即時飲清涼散如常[2]。

     今譯 貧寒之氣滲入到骨裡,即使天天佩戴辟寒香, 又能派得上什麼用場?炎涼之态表現在臉上, 即使時時飲用清涼散,内心的燥熱沒有兩樣。

     注釋 [1]辟寒香:香名,相傳焚之可避寒氣。

    《述異紀》卷上:“辟寒香,丹丹國所出,漢武時入貢,每至大寒,于室焚之,暖氣翕然。

    自外而入,人皆減衣。

    ” [2]清涼散:藥名,能清熱。

     空到無物可空 方可詩禅說法 潭影空人心[1],不知人心空于潭影。

    空無所空,可以詩禅說法。

     今譯 寒潭月影使人的心靈空明, 殊不知人的心比潭影還空。

     空到沒有什麼可空的時候, 才可以詩禅一如演說佛法。

     注釋 [1]“潭影”句:出自唐常建《題破山寺後禅院》:“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 畫意禅意 酒意詩意 俊石貴有畫意,老樹貴有禅意,韻士貴有酒意,美人貴有詩意。

     今譯 俊美奇特的石頭可貴之處, 在于它有可以入畫的意态; 枯藤昏鴉的老樹可貴之處, 在于它有脫落浮華的禅意; 品格高華的韻士可貴之處, 在于他有性情率真的酒意; 風情搖曳的美人可貴之處, 在于她有氣若幽蘭的詩意。

     銷魂須妙曲 山水有清音 銷魂之音,絲竹不如着肉[1]。

    然如風月山水間,别有清魂銷于清響,即子晉之笙,湘靈之瑟,董雙成之靈璈,猶屬下乘。

    嬌歌豔曲,不益混亂耳根。

     今譯 銷魂奪魄的聲音,絲竹之聲不如人之聲。

     但在自然的山水風月間, 别有一種清逸的聲音使魂魄純淨。

     即使是王子晉悠揚的笙聲, 或是湘水女神哀怨的瑟聲, 王母侍女董雙成清越的璈聲,若與之相比也屬下乘。

     至于嬌柔的歌聲浮豔的曲調, 隻是徒然地使耳根混亂罷了。

     注釋 [1]絲竹:弦樂器與絲竹樂器,泛指音樂。

     性格決定情緒 不因外境遷移 寥落者,遇濃豔而轉悲;豪華者,當凄清而益侈。

     今譯 心中寂寞冷落的,對着濃豔的場景反而增添悲涼; 性格豪華奔放的,對着凄清的境界更加意氣飛動。

     不易見為貴 難得食為奇 朱草神龍,以不易見為貴;交梨火棗[1],以難得食為奇。

     今譯 祥瑞的紅草和變幻的神龍,因為不易見到而珍貴; 神仙才能吃上的交梨火棗,由于很難吃到而稀奇。

     注釋 [1]交梨火棗:道教所稱的仙果。

    南朝梁陶弘景《真诰·運象二》:“玉醴金漿,交梨火棗,此則騰飛之藥,不比于金丹也。

    ” 好夢難通巫雲散 仙緣未合遊女空 好夢難通,吹散巫山雲氣;仙緣未合,空探遊女珠光。

     今譯 與巫山神女幽會交歡的願望難以實現, 惆怅風兒吹散了纏綿馥郁的巫山雲氣; 與漢水仙子結成連理的緣分難以成真, 徒然地欣賞仙子所贈寶珠晶瑩的光芒。

     生平至願 飲酒讀書 生平有至願:移酒泉[1],傍玉笥山[2],便于浮白讀奇書。

    然醴泉無源,不必酒郡。

    玉笥秘窟,安得一探寶箓以慰生平。

     今譯 生平最大的願望是:把酒泉移到玉笥山傍,以便一邊飲酒一邊讀書。

    但甘泉沒有源頭,不一定非得要挪移酒郡。

    隻是玉笥山是收藏道教秘籍的所在,怎麼才能在那裡探索道家奇書,以快慰生平! 注釋 [1]酒泉:漢置酒泉郡,因城有金泉,味如美酒,故名。

     [2]玉笥山:在江西永新縣。

    道家稱為仙居之所。

    傳說夏禹登此山,得金簡玉字之書。

    道家傳說中的三十六小洞天之一亦為玉笥山。

     米芾呼石為兄 莊生喻塵以馬 諧友于天倫之外,元章呼石為兄[1];勞奔走于世途之中,莊生喻塵以馬[2]。

     今譯 結識天倫外的知心朋友,米芾把石頭稱呼為兄弟; 描繪世途中的辛勞奔走,莊子将浮塵比喻成野馬。

     注釋 [1]“元章”句:用米芾拜石典。

    米芾擅書畫,知無為軍時,州治有巨石。

    米芾大喜,說:“此足以當吾拜。

    ”遂具衣冠拜之,呼石為兄。

    見宋葉夢得《石林燕語》卷十。

     [2]“莊生”句:《莊子·齊物論》:“野馬也,塵埃也。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 字句風霜情魂濯 花姿冰玉神骨清 挾來字句風霜,使我情魂洗濯。

    如有花姿冰玉,令人神骨蕭疏。

     今譯 字句挾帶着峻厲嚴肅之氣, 将我的感情靈魂洗滌淨化; 美麗的姿态如冰清似玉潔, 使人的精神氣骨甯靜高遠。

     想到非非想 明至無無明 想到非非想[1],茫然天際白雲;明至無無明[2],渾矣台中明月。

     今譯 思想進入了非想非非想天之境, 思緒的白雲自由地舒展在天際; 參禅了悟到不再有無明的境界, 心靈的明月是如此的渾樸圓滿。

     注釋 [1]非非想:系“非想非非想”之略。

    佛教認為,有情衆生在生死輪回中的三種境界是欲界、色界、無色界。

    無色界的第四天是非想非非想天,到達此天時的定心,已無粗想,故稱非想;但尚有細想,故稱非非想。

    是三界中的最高天。

    略作“非非想天”。

     [2]無無明:《心經》:“無無明,亦無無明盡。

    ” 逃暑深林裡 逍遙不可名 逃暑深林,南風逗樹。

    脫帽露頂,浮李沉瓜。

    火宅炎宮,蓮花忽迸。

    較之陶潛卧北窗下,自稱羲皇上人,此樂過半矣。

     今譯 在幽深的樹林裡避暑,溫和的南風逗弄着樹梢。

     脫下帽子露出了發髻,把瓜果浸在涼水中冷卻。

     宛如在烈火般煩惱人世,忽然綻放出聖潔的蓮花。

     比起陶潛靜躺在北窗下,自稱他是遠古時候的人, 這種快樂啊要超過一倍! 夏夜多風月 暑消心亦清 風生水簟,于于奏徹桃笙[1];月到漪園,隐隐素開玉版。

    把臂共适,高卧獨閑。

    幽趣甚微,清出世界之外。

     今譯 習習的清風吹拂過靠近水邊的竹簟, 悠然自适如同奏出美妙清揚的樂音。

     皎皎的明月照映到波光閃爍的園林, 隐隐約約地如同打開了刻字的玉片。

     挽着朋友手臂,共同欣賞分外惬意, 墊高枕頭而卧,獨自憩息格外閑暇。

     幽微的趣味啊,清幽得像遠離了世界。

     注釋 [1]于于:悠然自得的樣子。

    桃笙:桃枝竹編的竹席。

    吳人謂簟為笙。

     幽女之飾比野人 姣童之妝效靓女 冠拾落箨[1],帶曳垂藤,鞋織遊絲,衫裁寒葉:幽女之飾,竊比野人。

    白玉搔頭,紫羅剪绔,蘭熏凝佩,膏澤貯顔:姣童之妝,效颦靓女。

     今譯 用筍殼來做帽子,用垂藤編衣帶, 用遊絲來織鞋子,用秋葉裁衣衫: 隐逸女子的服飾,如同渾樸野人。

     用白玉來做發簪,用紫羅裁褲子, 用蘭花來作香袋,用香脂來美容: 姣美少年的妝扮,模仿靓麗女性。

     注釋 [1]箨(tuò):竹筍皮。

    俗稱筍殼。

     集腋成裘 聚土為山 合升鬥之微,以滿倉廪;合疏縷之緯,以成帷幕[1]。

    則片語隻言,亦可收為一時腹笥[2];朝披夕攬,豈難蓄為兩腳書廚。

     今譯 積累一升一鬥,可以貯滿倉庫; 積累稀疏緯線,可以織成帷幕。

     雖是片言隻語,也可不斷積聚, 肚子裝滿學問,成為藏書之所。

     早上打開閱讀,晚上細細玩賞, 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