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窗自紀 三
關燈
小
中
大
硯誠有歲 舌豈無兵
不耕而獲,不菑而畲[1],硯誠有歲;今日下城,明日傾國,舌豈無兵。
今譯 不在剛開始耕作時就期望立刻獲得豐收, 不在剛開墾荒地時就期望立即變成良田, 辛勤地用筆在硯田裡耕種自當有其收成; 今天攻下一座城池,明天颠覆一個國家, 用三寸舌頭作利劍,誰說我沒十萬雄兵? 注釋 [1]“不耕”二句:《易·無妄》:“不耕獲,不菑畲,則利有攸往。
”菑畲(zīyú),耕耘。
菑,耕種一年的土地,指初耕田地。
畲,開墾過三年的田地,熟田。
混迹漁樵 興頗不惡 桃花流水,白雲深山。
混迹漁樵,興頗不惡。
今譯 桃花飄浮在漾漾的春水,白雲彌漫着幽靜的深山。
與打魚砍柴的人在一起,興緻确實是非常的高遠。
此曲隻應天上有 我輩豈是蓬蒿人 弄月嘲風[1],此曲隻應天上有[2];茅齋草徑,我輩豈是蓬蒿人[3]。
今譯 描寫清風明月的詩句,隻應當在天上才有; 住在茅齋草徑的高士,難道會是村野之人? 注釋 [1]弄月嘲風:以風月等自然景物為題材。
形容心情的悠閑自在。
[2]“此曲”句:出自唐杜甫《贈花卿》。
[3]“我輩”句:出自唐李白《南陵别兒童入京》。
文人蘊藉 才子縱橫 文人蘊藉,才子縱橫。
縱是繡口錦心,法門自有區别[1]。
今譯 文人寬厚深沉,含而不露, 才子奔放灑脫,無所顧忌。
縱然他們都是文采斐然,妙筆生花, 但各自的性情氣質做事方式自有不同。
注釋 [1]法門:佛教語。
修行者入道的門徑。
酒人有鬼 詩人有魔 酒人有鬼,詩人有魔。
想來極有主張,興到任他愚弄。
今譯 醉酒的人好像被鬼支派,作詩的人好像被魔驅使。
文思降臨時憑自己主宰,興趣到來時任魔鬼愚弄。
戒酒便是逐鬼 祭詩未必祛魔 戒酒便是逐鬼,祭詩未必祛魔[1]。
無鬼無魔,詩酒何用。
今譯 戒酒就是驅逐鬼,祭詩未必能除魔。
但沒了酒鬼詩魔,詩與酒還有何用? 注釋 [1]祭詩:相傳唐代賈島常在歲除,取一年所得詩,用酒脯祭祀說:“勞吾精神,以是補之。
”見唐馮贽《雲仙雜錄》卷四。
後以“祭詩”為典,表示自祭其詩以自慰。
琵琶須昭君彈 胡笳須文姬吹 琵琶非昭君,胡笳非蔡琰[1],吹彈絕無風韻。
然兩君之韻,卻未必在此。
今譯 琵琶如果不是王昭君彈撥, 胡笳如果不是蔡文姬吹奏, 就一點風韻也都不會有了。
但昭君與蔡琰兩人的風韻, 卻不僅僅在于這兩者裡面。
注釋 [1]胡笳:相傳為漢末蔡邕女蔡琰(文姬)作《胡笳十八拍》,古樂府琴曲歌辭。
共十八章,一章一拍。
見《樂府詩集·琴曲歌辭·胡笳十八拍》題解。
胡笳:古代北方民族管樂器,傳說由漢張骞由西域傳入,漢魏鼓吹樂中常用。
蔡琰又有《悲憤詩》之二:“胡笳動兮邊馬鳴,孤雁歸兮聲嘤嘤。
” 李太白酒聖 蔡文姬書仙 李太白酒聖,蔡文姬書仙。
置之一時,絕妙佳偶。
今譯 李太白是飲酒裡的聖人,蔡文姬是書法中的仙女。
如果生活在同一個時代,将會是一對絕妙的配偶。
乘興而來興盡返 一時相憶千裡随 子猷之舟,乘興而來,興盡而返[1];呂安之駕,一時相憶,千裡相從[2]。
今譯 子猷坐船,乘着興緻雪夜來,興緻盡了即回返; 呂安駕車,隻要思念起嵇康,縱有千裡也相随。
注釋 [1]“子猷”三句:晉王徽之(子猷)居山陰,夜雪初霁,月色清朗,忽憶戴逵(安道)。
戴時在剡,即便夜乘小船詣之,經宿方至,造門不前而返。
人問其故,王曰:“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戴?”見《世說新話·任誕》。
[2]“呂安”三句:《世說新語·簡傲》:“嵇康與呂安善,每一相思,千裡命駕。
” 物外之情 盡堪閑适 石上藤蘿,牆頭薜荔。
小窗幽緻,絕勝深山。
加以明月照映,秋色相侵,物外之情,盡堪閑适。
今譯 石上藤蘿青青,牆頭薜荔攀繞。
小窗前的幽靜景緻,比起深山還要美麗。
再加上明月照映,秋色浸染, 不由得生起超凡脫俗之情而悠然自得。
生憎肉眼相形 最忌大言驚衆 居傍鳴珂之裡[1],生憎肉眼相形;時登樹幟之壇,最忌大言驚衆。
今譯 居住在顯貴聚居的旁邊,讨厭被世俗的眼光看輕; 有朝一日登上顯要之位,最忌諱用大言嘩衆取寵。
注釋 [1]鳴珂:貴者之馬以玉為飾,行則作響,謂之鳴珂。
雲間陳征君 公安袁吏部 詞壇中之文将,雲間陳征君[1];文場中之詞臣,公安袁吏部[2]。
今譯 詞壇中的文人将帥,是雲間的陳繼儒先生; 文場中的詞人大臣,是公安的袁宏道先生。
注釋 [1]雲間:江蘇松江縣(古華亭)之古稱。
陳征君:明代文學家陳繼儒,字仲醇,号眉公。
松江華亭人,隐居昆山之陽,杜門著述,工詩善文。
征君,征士的尊稱。
[2]袁吏部:袁宏道,明公安人。
《明史》本傳說他“以清望擢吏部驗封之主事”,故名袁吏部。
按此則仿《世說新語·排調》:“陸(雲)舉手曰:‘雲間陸士龍。
’荀(隐)答曰:‘日下荀鳴鶴。
’” 侯家燈火貧家月 一樣元宵兩樣看 王百谷《元宵詞》雲:“侯家燈火貧家月,一樣元宵兩樣看。
”旨味隽永,極可想見世情。
今譯 王百谷《元宵詞》: “侯家燈火貧家月,一樣元宵兩樣看。
” 旨味隽永,耐人回味。
從中可見世态人情。
古色在筆墨外 新意在筆墨内 顔魯公《座位帖》[1],古色在筆墨之外;米南宮《天馬賦》[2],新意在筆墨之内。
二帖合看,可得形神之全,生熟之法。
今譯 顔真卿的《座位帖》,古色古香超出筆墨之外; 米南宮的《天馬賦》,新奇變幻寄寓筆墨之中。
如果能将這兩幅法帖,細細地對照着加以揣摩, 可以得到形與神兼顧,将生新變為熟練的法則。
注釋 [1]顔魯公:顔真卿,曾為刑部尚書,封魯郡公,世稱顔魯公。
《座位帖》:即《争坐位帖》。
書法名帖,唐顔真卿書寫。
真卿書多楷體,此書行草,宋米芾推為顔書第一。
[2]米南宮:宋書法家米芾,世稱米南宮。
世間好話佛說盡 天下名山僧僭多 “世間好話佛說盡”,妙法恐不可說,“盡”字有病;“天下名山僧僭多”,高僧方許住得,“僭”字有趣。
今譯 “世間的好話都被佛陀宣說盡了。
” 最微妙的佛法恐怕不可能全說盡, 所以這個“盡”字一定是有問題; “天下的名山大多被僧人僭越了。
” 隻有修養高的僧人才配住在名山, 所以這個“僭”字實在有趣得很。
村居耐俗漢 無可奈何計 一簾喜色,無如久雨初晴;四座愁顔,卻為俗人深坐。
陳眉公欲以村居耐俗漢,真無可奈何之計也! 今譯 一簾飄溢喜色,最适宜久雨天色放晴; 四座現出愁顔,隻因為俗人長坐不走。
陳繼儒先生想用鄉居來抵擋俗漢煩擾, 真是無可奈何中的迫不得已的計策啊。
下帏絕應酬 識性交摯友 杜門之法,隻是下帏;忘形之交,唯有識性。
今譯 閉門謝客的方法,隻有拉下窗簾讀書才能安靜; 脫略形迹的神交,唯有了解彼此性情才能長久。
松枝作譚柄 柿葉托揮毫 松枝作譚柄[1],莫愁憤擊珊瑚;柿葉托揮毫[2],争勝興題白練[3]。
今譯 将松枝作麈尾,不用發愁情緒激動會擊碎珊瑚枝; 用柿葉練書法,争強好勝興緻勃勃地題寫白練裙。
注釋 [1]“松枝”句:《南史·張譏傳》載,後主幸鐘山開善寺,讓從臣坐在寺西南的松林下,令張譏開講。
當時找不到麈尾,後主就讓他用松枝代替麈尾。
譚柄,古人清談時所執的拂塵。
[2]柿葉:《新唐書·文藝傳中》載,唐鄭虔任廣文博士時,練習書法卻苦于沒有紙張。
知悉慈恩寺裡柿葉堆了幾間房子,就借那裡的僧房住下,每天在柿葉上練習書法,
今譯 不在剛開始耕作時就期望立刻獲得豐收, 不在剛開墾荒地時就期望立即變成良田, 辛勤地用筆在硯田裡耕種自當有其收成; 今天攻下一座城池,明天颠覆一個國家, 用三寸舌頭作利劍,誰說我沒十萬雄兵? 注釋 [1]“不耕”二句:《易·無妄》:“不耕獲,不菑畲,則利有攸往。
”菑畲(zīyú),耕耘。
菑,耕種一年的土地,指初耕田地。
畲,開墾過三年的田地,熟田。
混迹漁樵 興頗不惡 桃花流水,白雲深山。
混迹漁樵,興頗不惡。
今譯 桃花飄浮在漾漾的春水,白雲彌漫着幽靜的深山。
與打魚砍柴的人在一起,興緻确實是非常的高遠。
此曲隻應天上有 我輩豈是蓬蒿人 弄月嘲風[1],此曲隻應天上有[2];茅齋草徑,我輩豈是蓬蒿人[3]。
今譯 描寫清風明月的詩句,隻應當在天上才有; 住在茅齋草徑的高士,難道會是村野之人? 注釋 [1]弄月嘲風:以風月等自然景物為題材。
形容心情的悠閑自在。
[2]“此曲”句:出自唐杜甫《贈花卿》。
[3]“我輩”句:出自唐李白《南陵别兒童入京》。
文人蘊藉 才子縱橫 文人蘊藉,才子縱橫。
縱是繡口錦心,法門自有區别[1]。
今譯 文人寬厚深沉,含而不露, 才子奔放灑脫,無所顧忌。
縱然他們都是文采斐然,妙筆生花, 但各自的性情氣質做事方式自有不同。
注釋 [1]法門:佛教語。
修行者入道的門徑。
酒人有鬼 詩人有魔 酒人有鬼,詩人有魔。
想來極有主張,興到任他愚弄。
今譯 醉酒的人好像被鬼支派,作詩的人好像被魔驅使。
文思降臨時憑自己主宰,興趣到來時任魔鬼愚弄。
戒酒便是逐鬼 祭詩未必祛魔 戒酒便是逐鬼,祭詩未必祛魔[1]。
無鬼無魔,詩酒何用。
今譯 戒酒就是驅逐鬼,祭詩未必能除魔。
但沒了酒鬼詩魔,詩與酒還有何用? 注釋 [1]祭詩:相傳唐代賈島常在歲除,取一年所得詩,用酒脯祭祀說:“勞吾精神,以是補之。
”見唐馮贽《雲仙雜錄》卷四。
後以“祭詩”為典,表示自祭其詩以自慰。
琵琶須昭君彈 胡笳須文姬吹 琵琶非昭君,胡笳非蔡琰[1],吹彈絕無風韻。
然兩君之韻,卻未必在此。
今譯 琵琶如果不是王昭君彈撥, 胡笳如果不是蔡文姬吹奏, 就一點風韻也都不會有了。
但昭君與蔡琰兩人的風韻, 卻不僅僅在于這兩者裡面。
注釋 [1]胡笳:相傳為漢末蔡邕女蔡琰(文姬)作《胡笳十八拍》,古樂府琴曲歌辭。
共十八章,一章一拍。
見《樂府詩集·琴曲歌辭·胡笳十八拍》題解。
胡笳:古代北方民族管樂器,傳說由漢張骞由西域傳入,漢魏鼓吹樂中常用。
蔡琰又有《悲憤詩》之二:“胡笳動兮邊馬鳴,孤雁歸兮聲嘤嘤。
” 李太白酒聖 蔡文姬書仙 李太白酒聖,蔡文姬書仙。
置之一時,絕妙佳偶。
今譯 李太白是飲酒裡的聖人,蔡文姬是書法中的仙女。
如果生活在同一個時代,将會是一對絕妙的配偶。
乘興而來興盡返 一時相憶千裡随 子猷之舟,乘興而來,興盡而返[1];呂安之駕,一時相憶,千裡相從[2]。
今譯 子猷坐船,乘着興緻雪夜來,興緻盡了即回返; 呂安駕車,隻要思念起嵇康,縱有千裡也相随。
注釋 [1]“子猷”三句:晉王徽之(子猷)居山陰,夜雪初霁,月色清朗,忽憶戴逵(安道)。
戴時在剡,即便夜乘小船詣之,經宿方至,造門不前而返。
人問其故,王曰:“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戴?”見《世說新話·任誕》。
[2]“呂安”三句:《世說新語·簡傲》:“嵇康與呂安善,每一相思,千裡命駕。
” 物外之情 盡堪閑适 石上藤蘿,牆頭薜荔。
小窗幽緻,絕勝深山。
加以明月照映,秋色相侵,物外之情,盡堪閑适。
今譯 石上藤蘿青青,牆頭薜荔攀繞。
小窗前的幽靜景緻,比起深山還要美麗。
再加上明月照映,秋色浸染, 不由得生起超凡脫俗之情而悠然自得。
生憎肉眼相形 最忌大言驚衆 居傍鳴珂之裡[1],生憎肉眼相形;時登樹幟之壇,最忌大言驚衆。
今譯 居住在顯貴聚居的旁邊,讨厭被世俗的眼光看輕; 有朝一日登上顯要之位,最忌諱用大言嘩衆取寵。
注釋 [1]鳴珂:貴者之馬以玉為飾,行則作響,謂之鳴珂。
雲間陳征君 公安袁吏部 詞壇中之文将,雲間陳征君[1];文場中之詞臣,公安袁吏部[2]。
今譯 詞壇中的文人将帥,是雲間的陳繼儒先生; 文場中的詞人大臣,是公安的袁宏道先生。
注釋 [1]雲間:江蘇松江縣(古華亭)之古稱。
陳征君:明代文學家陳繼儒,字仲醇,号眉公。
松江華亭人,隐居昆山之陽,杜門著述,工詩善文。
征君,征士的尊稱。
[2]袁吏部:袁宏道,明公安人。
《明史》本傳說他“以清望擢吏部驗封之主事”,故名袁吏部。
按此則仿《世說新語·排調》:“陸(雲)舉手曰:‘雲間陸士龍。
’荀(隐)答曰:‘日下荀鳴鶴。
’” 侯家燈火貧家月 一樣元宵兩樣看 王百谷《元宵詞》雲:“侯家燈火貧家月,一樣元宵兩樣看。
”旨味隽永,極可想見世情。
今譯 王百谷《元宵詞》: “侯家燈火貧家月,一樣元宵兩樣看。
” 旨味隽永,耐人回味。
從中可見世态人情。
古色在筆墨外 新意在筆墨内 顔魯公《座位帖》[1],古色在筆墨之外;米南宮《天馬賦》[2],新意在筆墨之内。
二帖合看,可得形神之全,生熟之法。
今譯 顔真卿的《座位帖》,古色古香超出筆墨之外; 米南宮的《天馬賦》,新奇變幻寄寓筆墨之中。
如果能将這兩幅法帖,細細地對照着加以揣摩, 可以得到形與神兼顧,将生新變為熟練的法則。
注釋 [1]顔魯公:顔真卿,曾為刑部尚書,封魯郡公,世稱顔魯公。
《座位帖》:即《争坐位帖》。
書法名帖,唐顔真卿書寫。
真卿書多楷體,此書行草,宋米芾推為顔書第一。
[2]米南宮:宋書法家米芾,世稱米南宮。
世間好話佛說盡 天下名山僧僭多 “世間好話佛說盡”,妙法恐不可說,“盡”字有病;“天下名山僧僭多”,高僧方許住得,“僭”字有趣。
今譯 “世間的好話都被佛陀宣說盡了。
” 最微妙的佛法恐怕不可能全說盡, 所以這個“盡”字一定是有問題; “天下的名山大多被僧人僭越了。
” 隻有修養高的僧人才配住在名山, 所以這個“僭”字實在有趣得很。
村居耐俗漢 無可奈何計 一簾喜色,無如久雨初晴;四座愁顔,卻為俗人深坐。
陳眉公欲以村居耐俗漢,真無可奈何之計也! 今譯 一簾飄溢喜色,最适宜久雨天色放晴; 四座現出愁顔,隻因為俗人長坐不走。
陳繼儒先生想用鄉居來抵擋俗漢煩擾, 真是無可奈何中的迫不得已的計策啊。
下帏絕應酬 識性交摯友 杜門之法,隻是下帏;忘形之交,唯有識性。
今譯 閉門謝客的方法,隻有拉下窗簾讀書才能安靜; 脫略形迹的神交,唯有了解彼此性情才能長久。
松枝作譚柄 柿葉托揮毫 松枝作譚柄[1],莫愁憤擊珊瑚;柿葉托揮毫[2],争勝興題白練[3]。
今譯 将松枝作麈尾,不用發愁情緒激動會擊碎珊瑚枝; 用柿葉練書法,争強好勝興緻勃勃地題寫白練裙。
注釋 [1]“松枝”句:《南史·張譏傳》載,後主幸鐘山開善寺,讓從臣坐在寺西南的松林下,令張譏開講。
當時找不到麈尾,後主就讓他用松枝代替麈尾。
譚柄,古人清談時所執的拂塵。
[2]柿葉:《新唐書·文藝傳中》載,唐鄭虔任廣文博士時,練習書法卻苦于沒有紙張。
知悉慈恩寺裡柿葉堆了幾間房子,就借那裡的僧房住下,每天在柿葉上練習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