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窗自紀 三
關燈
小
中
大
一年後差不多把柿葉都寫遍了。
後以“書柿葉”為勤奮習字的典故。
[3]白練:南朝宋羊欣十二歲作隸書,為吳興太守王獻之所愛重。
羊欣夏日穿着白練裙睡覺,獻之看見後,在裙上寫了好多字後離開。
羊欣加以臨摹,書法日有長進。
見《南史·羊欣傳》。
細雨濕衣看不見 閑花落地聽無聲 細雨濕衣看不見,任行谮以暗傷;閑花落地聽無聲[1],覺解紛為多事。
今譯 細雨沾濕衣裳,不容易察覺, 任他說壞話在暗中傷害我; 閑花落到地上,聽不到聲音, 反覺得排解紛亂成了多事。
注釋 [1]“細雨”句:與下“閑花”句,均出自唐劉長卿《别嚴士元》詩。
世途渺于鳥道 人情浮比魚蠻 宇宙雖寬,世途渺于鳥道[1];征逐日甚[2],人情浮比魚蠻[3]。
今譯 宇宙雖然寬闊廣大, 人生之路艱險,如同僅通飛鳥的道路; 追名逐利日甚一日, 人情輕浮得如同充滿機心的漁人。
注釋 [1]世途:塵世的道路,人生的曆程。
鳥道:險峻狹窄的山路。
[2]征逐:不務正業,追求名利享樂。
[3]魚蠻:漁夫,漁民。
随緣說法有衆生 作戲逢場非本分 随緣說法,自有大地衆生;作戲逢場,元非我輩本分。
今譯 随緣演說佛法妙理,自有大地衆生來聆聽; 逢場作戲虛情假意,原來并非我等的本分。
日月山河為剩影 文采聲名是真神 日月山河,不過剩影,何況塊然一身;文采聲名,方是真神,那得漫焉終世。
今譯 日月山河,不過是多餘的影子, 何況虛幻孤獨的身體; 文采聲名,方才是真正的精神, 怎能白白地混過此生? 可憐之人不自憐 可愛之物人共愛 凡天下可憐之人,皆不自憐之人,故曰無為人所憐;凡天下可愛之物,皆人所共愛之物,故曰不奪人所好。
今譯 大凡天下可憐的人都是不知自憐的人, 所以活在世上不要輕易被别人所憐憫; 凡天下可愛之物都為人們所共同喜愛, 所以說君子不奪别人所好之物為己有。
貨财害子孫 謬學殺後世 以貨财害子孫,不必操戈入室;以學術殺後世,有如按地伏兵。
今譯 用豐厚的财物耽誤子孫,無異操着戈矛入室殺人; 以荒謬的學術贻誤後世,如同在險地布置下伏兵。
眼語 耳食 慧心人專用眼語,淺衷者常以耳食。
今譯 聰慧的人專門用眼睛來評判事情; 膚淺的人經常用耳朵來聽取事情。
作賦何以招魂 祓禊焉能續魄 臣既見放,作賦何以招魂[1];人實不祥,祓禊焉能續魄[2]。
今譯 忠臣既然已被放逐,作賦怎麼可以招魂? 其人如果本身不祥,祓禊如何能夠續魄? 注釋 [1]招魂:招生者之魂。
《楚辭》有《招魂》篇,漢王逸以為戰國楚宋玉作,以招屈原之魂。
[2]祓禊(fúxì):古代民俗。
三月上巳日到水濱洗濯,洗去宿垢,稱祓禊。
續魄:古時招死者魂魄歸來的風俗。
《荊楚歲時紀》:“三月三日士民并出江渚池沼間,為流杯曲水之飲。
……今三月桃花水下,以招魂續魄,祓除歲穢。
” 情之至 湯若士《牡丹亭序》雲:“夫人之情,生而不可死,死而不可生者,皆非情之至者。
”又雲:“事之所必無,安知情之所必有?”情之一字,遂足千古,宜為海内情至者驚服。
今譯 湯顯祖《牡丹亭序》說:“人的感情,生而不可以死,死而不可以生的,都不是情的極至。
”又說:“現實世界裡不可能發生的,又怎知在感情世界裡一定沒有呢?” 情這個字,足以流傳千古, 難怪被天下情至的人驚歎佩服了。
聲氣貴相許 道德有其鄰 荀爽谒李膺,以得禦為喜[1];曹嵩迎趙咨,以不得見為天下笑[2]。
識者鄙其聲名之相取。
夫聲氣相求,不妨附麗之迹[3]。
如必以孤立為高,德之有鄰[4],不幾虛語。
顧其所禦所見之人何如耳。
今譯 荀爽谒見李膺,因為能親自為他駕車而欣喜, 曹嵩迎接趙咨,因為不能見他一面而被天下恥笑, 有見識的人鄙夷他們之間相互利用聲名。
朋友之間意氣相合,不免有依附的形迹, 但如果一定把孤高特立看得非常地清高, 那麼德之有鄰豈不變成了空話? 朋友之間可貴處在于相互倚重相互推許, 隻是要看你所依附之人的品行到底怎樣。
注釋 [1]“荀爽”二句:《後漢書·黨锢列傳》載,荀爽曾經拜谒李膺,親自為李膺趕車。
回來之後,高興地對人說:“今天我為李膺趕車子了。
” [2]“曹嵩”二句:曹嵩是曹操的父親,曾有“追星”的性情。
《後漢書·趙咨傳》載,趙咨任東海相,赴任時經由荥陽,縣令曹嵩在路上迎候,趙咨沒有停留。
曹嵩對主簿說:“趙君名重于世,現在經過我們這地方卻不願見我,我一定會被天下人恥笑!”就棄了官印,追到東海。
拜見趙咨之後,回到了家鄉。
[3]附麗:依附。
[4]德之有鄰:《論語·裡仁》:“子曰:‘德不孤,必有鄰。
’”後指有德之人相聚為伴。
百萬買宅 千萬買鄰 天下最易漸染者,莫如衣冠言語之習。
不惟賢者不免,賢者殆甚。
蓋賢者過之,一切新奇,正投所好耳。
故晏子之蔔居,孟氏之結鄰,未論唇齒相依,先在面目可對。
宋季雅曰:“一百萬買宅,千萬買鄰。
”庶獲我心。
不則如詩所稱:“連林人不覺,獨樹衆乃奇。
”[1]太自矜立矣。
今譯 天下最容易漸漸沾染的,莫過于衣冠言語的習氣。
不但賢者不能避免,而且會更加厲害。
因為賢者遭遇上的東西,一切新奇事物,正投合他的喜愛。
所以晏子蔔居、孟母擇鄰,且不論是否能關系密切到唇齒相依,起碼首先要看上去覺得舒服。
宋季雅說:“一百萬買房子,一千萬買鄰居。
” 這句話真是說到我心裡,否則就像詩裡所寫的: “連林人不覺,獨樹衆乃奇。
” 這樣的話,豈不是過于清高自賞了嗎。
注釋 [1]“連林”二句:出自晉陶淵明《飲酒》詩其八。
借韻 客曰:“山水花月之際看美人,更覺多韻,是美人借韻于山水花月也。
”餘曰:“山水花月直借美人生韻耳。
” 今譯 有人說: 在山水花月之間欣賞美人,會覺得她更富于風韻。
我要說: 山水花月之所以有情韻,本來是因為得益于美人。
多情莫談媸妍 多興莫談去住 多情者不可與定媸妍,多誼者不可與定取與,多氣者不可與定雌雄,多興者不可與定去住,多酣者不可與定是非。
今譯 不能跟多感情的人讨論決定是醜陋還是美麗; 不能跟重情誼的人讨論決定是收取還是給予; 不能跟好争勝的人讨論決定是勝利還是失敗; 不能跟興緻高的人讨論決定是離去還是停留; 不能跟醉酒深的人讨論決定是正确還是錯誤。
世情熟人情易流 世情疏交情易阻 世情熟[1],則人情易流[2];世情疏,則交情易阻。
甚矣處世之難。
今譯 熟悉世态人情,則容易與人成為泛泛之交; 不谙世态人情,則不容易與人和諧地相處。
處世的困難,确實很大啊! 注釋 [1]世情熟:深于世故。
[2]人情易流:指處世圓滑,随波逐流。
出世 入世 必出世者方能入世,不則世緣易堕;必入世者方能出世,不則空趣難持。
今譯 真正出世的人才能入世, 否則容易堕入穢濁煩惱的塵世攀緣; 真正入世的人才能出世, 否則難以保持空明澄靜的禅門趣味。
提刀斬妄念 面壁煉禅心 趙州和尚提刀,達摩祖師面壁。
總之一樣法門,工夫各自下手。
今譯 趙州和尚提刀粉碎學人的妄念; 達摩祖師面壁顯示峻峭的禅風。
入道的門徑彼此一樣, 修煉的工夫各自下手。
當局者意興豪 旁觀者情趣遠 柳下舣舟,花間走馬。
觀者之趣,倍于個中。
今譯 在柳下系船而停泊,在花間騎馬而馳騁。
旁觀者獲得的樂趣,倍于畫面裡頭的人。
黃金豈能結客 紅袖懶于撩人 論到高華,但說黃金能結客;看來薄倖,非關紅袖懶撩人。
後以“書柿葉”為勤奮習字的典故。
[3]白練:南朝宋羊欣十二歲作隸書,為吳興太守王獻之所愛重。
羊欣夏日穿着白練裙睡覺,獻之看見後,在裙上寫了好多字後離開。
羊欣加以臨摹,書法日有長進。
見《南史·羊欣傳》。
細雨濕衣看不見 閑花落地聽無聲 細雨濕衣看不見,任行谮以暗傷;閑花落地聽無聲[1],覺解紛為多事。
今譯 細雨沾濕衣裳,不容易察覺, 任他說壞話在暗中傷害我; 閑花落到地上,聽不到聲音, 反覺得排解紛亂成了多事。
注釋 [1]“細雨”句:與下“閑花”句,均出自唐劉長卿《别嚴士元》詩。
世途渺于鳥道 人情浮比魚蠻 宇宙雖寬,世途渺于鳥道[1];征逐日甚[2],人情浮比魚蠻[3]。
今譯 宇宙雖然寬闊廣大, 人生之路艱險,如同僅通飛鳥的道路; 追名逐利日甚一日, 人情輕浮得如同充滿機心的漁人。
注釋 [1]世途:塵世的道路,人生的曆程。
鳥道:險峻狹窄的山路。
[2]征逐:不務正業,追求名利享樂。
[3]魚蠻:漁夫,漁民。
随緣說法有衆生 作戲逢場非本分 随緣說法,自有大地衆生;作戲逢場,元非我輩本分。
今譯 随緣演說佛法妙理,自有大地衆生來聆聽; 逢場作戲虛情假意,原來并非我等的本分。
日月山河為剩影 文采聲名是真神 日月山河,不過剩影,何況塊然一身;文采聲名,方是真神,那得漫焉終世。
今譯 日月山河,不過是多餘的影子, 何況虛幻孤獨的身體; 文采聲名,方才是真正的精神, 怎能白白地混過此生? 可憐之人不自憐 可愛之物人共愛 凡天下可憐之人,皆不自憐之人,故曰無為人所憐;凡天下可愛之物,皆人所共愛之物,故曰不奪人所好。
今譯 大凡天下可憐的人都是不知自憐的人, 所以活在世上不要輕易被别人所憐憫; 凡天下可愛之物都為人們所共同喜愛, 所以說君子不奪别人所好之物為己有。
貨财害子孫 謬學殺後世 以貨财害子孫,不必操戈入室;以學術殺後世,有如按地伏兵。
今譯 用豐厚的财物耽誤子孫,無異操着戈矛入室殺人; 以荒謬的學術贻誤後世,如同在險地布置下伏兵。
眼語 耳食 慧心人專用眼語,淺衷者常以耳食。
今譯 聰慧的人專門用眼睛來評判事情; 膚淺的人經常用耳朵來聽取事情。
作賦何以招魂 祓禊焉能續魄 臣既見放,作賦何以招魂[1];人實不祥,祓禊焉能續魄[2]。
今譯 忠臣既然已被放逐,作賦怎麼可以招魂? 其人如果本身不祥,祓禊如何能夠續魄? 注釋 [1]招魂:招生者之魂。
《楚辭》有《招魂》篇,漢王逸以為戰國楚宋玉作,以招屈原之魂。
[2]祓禊(fúxì):古代民俗。
三月上巳日到水濱洗濯,洗去宿垢,稱祓禊。
續魄:古時招死者魂魄歸來的風俗。
《荊楚歲時紀》:“三月三日士民并出江渚池沼間,為流杯曲水之飲。
……今三月桃花水下,以招魂續魄,祓除歲穢。
” 情之至 湯若士《牡丹亭序》雲:“夫人之情,生而不可死,死而不可生者,皆非情之至者。
”又雲:“事之所必無,安知情之所必有?”情之一字,遂足千古,宜為海内情至者驚服。
今譯 湯顯祖《牡丹亭序》說:“人的感情,生而不可以死,死而不可以生的,都不是情的極至。
”又說:“現實世界裡不可能發生的,又怎知在感情世界裡一定沒有呢?” 情這個字,足以流傳千古, 難怪被天下情至的人驚歎佩服了。
聲氣貴相許 道德有其鄰 荀爽谒李膺,以得禦為喜[1];曹嵩迎趙咨,以不得見為天下笑[2]。
識者鄙其聲名之相取。
夫聲氣相求,不妨附麗之迹[3]。
如必以孤立為高,德之有鄰[4],不幾虛語。
顧其所禦所見之人何如耳。
今譯 荀爽谒見李膺,因為能親自為他駕車而欣喜, 曹嵩迎接趙咨,因為不能見他一面而被天下恥笑, 有見識的人鄙夷他們之間相互利用聲名。
朋友之間意氣相合,不免有依附的形迹, 但如果一定把孤高特立看得非常地清高, 那麼德之有鄰豈不變成了空話? 朋友之間可貴處在于相互倚重相互推許, 隻是要看你所依附之人的品行到底怎樣。
注釋 [1]“荀爽”二句:《後漢書·黨锢列傳》載,荀爽曾經拜谒李膺,親自為李膺趕車。
回來之後,高興地對人說:“今天我為李膺趕車子了。
” [2]“曹嵩”二句:曹嵩是曹操的父親,曾有“追星”的性情。
《後漢書·趙咨傳》載,趙咨任東海相,赴任時經由荥陽,縣令曹嵩在路上迎候,趙咨沒有停留。
曹嵩對主簿說:“趙君名重于世,現在經過我們這地方卻不願見我,我一定會被天下人恥笑!”就棄了官印,追到東海。
拜見趙咨之後,回到了家鄉。
[3]附麗:依附。
[4]德之有鄰:《論語·裡仁》:“子曰:‘德不孤,必有鄰。
’”後指有德之人相聚為伴。
百萬買宅 千萬買鄰 天下最易漸染者,莫如衣冠言語之習。
不惟賢者不免,賢者殆甚。
蓋賢者過之,一切新奇,正投所好耳。
故晏子之蔔居,孟氏之結鄰,未論唇齒相依,先在面目可對。
宋季雅曰:“一百萬買宅,千萬買鄰。
”庶獲我心。
不則如詩所稱:“連林人不覺,獨樹衆乃奇。
”[1]太自矜立矣。
今譯 天下最容易漸漸沾染的,莫過于衣冠言語的習氣。
不但賢者不能避免,而且會更加厲害。
因為賢者遭遇上的東西,一切新奇事物,正投合他的喜愛。
所以晏子蔔居、孟母擇鄰,且不論是否能關系密切到唇齒相依,起碼首先要看上去覺得舒服。
宋季雅說:“一百萬買房子,一千萬買鄰居。
” 這句話真是說到我心裡,否則就像詩裡所寫的: “連林人不覺,獨樹衆乃奇。
” 這樣的話,豈不是過于清高自賞了嗎。
注釋 [1]“連林”二句:出自晉陶淵明《飲酒》詩其八。
借韻 客曰:“山水花月之際看美人,更覺多韻,是美人借韻于山水花月也。
”餘曰:“山水花月直借美人生韻耳。
” 今譯 有人說: 在山水花月之間欣賞美人,會覺得她更富于風韻。
我要說: 山水花月之所以有情韻,本來是因為得益于美人。
多情莫談媸妍 多興莫談去住 多情者不可與定媸妍,多誼者不可與定取與,多氣者不可與定雌雄,多興者不可與定去住,多酣者不可與定是非。
今譯 不能跟多感情的人讨論決定是醜陋還是美麗; 不能跟重情誼的人讨論決定是收取還是給予; 不能跟好争勝的人讨論決定是勝利還是失敗; 不能跟興緻高的人讨論決定是離去還是停留; 不能跟醉酒深的人讨論決定是正确還是錯誤。
世情熟人情易流 世情疏交情易阻 世情熟[1],則人情易流[2];世情疏,則交情易阻。
甚矣處世之難。
今譯 熟悉世态人情,則容易與人成為泛泛之交; 不谙世态人情,則不容易與人和諧地相處。
處世的困難,确實很大啊! 注釋 [1]世情熟:深于世故。
[2]人情易流:指處世圓滑,随波逐流。
出世 入世 必出世者方能入世,不則世緣易堕;必入世者方能出世,不則空趣難持。
今譯 真正出世的人才能入世, 否則容易堕入穢濁煩惱的塵世攀緣; 真正入世的人才能出世, 否則難以保持空明澄靜的禅門趣味。
提刀斬妄念 面壁煉禅心 趙州和尚提刀,達摩祖師面壁。
總之一樣法門,工夫各自下手。
今譯 趙州和尚提刀粉碎學人的妄念; 達摩祖師面壁顯示峻峭的禅風。
入道的門徑彼此一樣, 修煉的工夫各自下手。
當局者意興豪 旁觀者情趣遠 柳下舣舟,花間走馬。
觀者之趣,倍于個中。
今譯 在柳下系船而停泊,在花間騎馬而馳騁。
旁觀者獲得的樂趣,倍于畫面裡頭的人。
黃金豈能結客 紅袖懶于撩人 論到高華,但說黃金能結客;看來薄倖,非關紅袖懶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