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窗自紀 二
關燈
小
中
大
王枕席,王因幸之。
巫山之女臨去時說:“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旦為朝雲,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台之下。
” [2]“左手”二句:晉畢卓(後為吏部郎)曾對人說:“得酒滿數百斛,四時甘味置兩頭,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
”見《晉書·畢卓傳》。
良緣易合 知己難投 良緣易合,紅葉亦可為媒[1];知己難投,白璧未能獲主[2]。
今譯 美好的姻緣從來就很容易結合, 紅葉也能夠成為媒人傳遞言信; 知心的朋友自古就很難以尋求, 白璧很難遇到賞識自己的主人。
注釋 [1]“紅葉”句:唐代流傳着諸多紅葉為媒的愛情故事。
[2]“白璧”句:用卞和泣玉的傳說。
據《韓非子·和氏》載,楚人卞和得玉璞于楚山,先後獻于厲王、武王,均被認為是欺詐,被削去左右足。
文王繼位,卞和抱璞痛哭,三天三夜,淚盡而繼之血。
文王得此璞,琢而成“和氏璧”。
後遂以“泣玉”指懷才不遇。
夢如蕉鹿 癖似蠹魚 夢如蕉鹿[1],不拟薪者之藏;癖似蠹魚,專食神仙之字。
今譯 夢裡出現了蕉葉與死鹿諸種事物, 不準備像打柴人那樣把鹿藏起來。
癖好如同生活在圖書裡面的蠹魚, 專門啃内容有關神仙之類的圖書。
注釋 [1]蕉鹿:《列子·周穆王》載,有一個在野地打柴的鄭國人,遇見一隻受驚的鹿,就打死了它。
擔心别人發現,把它藏了起來,蓋上蕉葉,欣喜萬分。
不久忘了所藏的地方,而以為是做了一個夢。
可與人言無二三 不得意事常八九 可與人言無二三,魚自知水寒水暖;不得意事常八九,春不管花落花開。
今譯 可以與人交談的事情往往很稀少, 自己如遊魚知道水的寒冷與溫暖; 不能稱心如意的事情卻常常很多, 造物如春天不管花的凋落與盛開。
高鴻振遠音 潛虬媚幽姿 高鴻振遠音[1],天際真人之想[2];潛虬媚幽姿[3],竹林賢者之風[4]。
今譯 鴻雁高高飛起,聲音從極遠的地方傳來, 有天上神仙的思緒; 蛟龍深深潛藏,自我欣賞着美麗的身姿, 是竹林賢者的風度。
注釋 [1]高鴻振遠音:南朝謝靈運《登池上樓》:“潛虬媚幽姿,飛鴻響遠音。
”鴻雁飛上雲間可以避免災害。
[2]天際真人:天上神仙。
語出《世說新語·容止》:“桓大司馬曰:諸君莫輕道,仁祖企腳北窗下彈琵琶,故自有天際真人想。
” [3]潛虬媚幽姿:此句化用《易·乾》“潛龍勿用”之意。
[4]竹林賢者:三國魏末阮籍、嵇康、山濤、向秀、阮鹹、王戎、劉伶相與友善,常宴集于竹林之下,時人号為竹林七賢。
沾泥帶水病在戀 随方逐圓妙在耐 沾泥帶水之累,病根在一“戀”字;随方逐圓之妙,便宜在一“耐”字。
今譯 拖泥帶水割舍不下塵念,病根在于貪戀; 随方逐圓與世周旋自如,便宜出于忍耐。
事到全美不畏人 行到至污必自斃 事到全美處,怨我者不能開指摘之端;行到至污處,愛我者不能施愛護之法。
今譯 如果把事情做到了十全十美的地步, 即使怨恨我的人也不能挑出毛病來; 如果使行為落到了極端卑污的地步, 即使愛護我的人也沒有辦法保護我。
和平之福在随緣 牽惹之勞因好事 四海和平之福,隻在随緣;一生牽惹之勞,止因好事。
今譯 天下和平的福分,隻在于随其機緣不加勉強; 一生牽纏的辛勞,隻由于塵心太重喜好俗事。
議論先輩沒學問 獎借後生關世道 議論先輩,畢竟沒學問之人;獎借後生,定然關世道之寄。
今譯 議論譏評前輩學者,到底是沒有學問之人的行為; 誇獎提拔年輕晚輩,必定是世道人心的衆望所歸。
塵中物色 物外交遊 塵中物色,要加于人所至忽之輩,而鑒賞始玄;物外交遊,當勘于心情易動之時,而根器始定[1]。
今譯 在塵世中尋求朋友, 要注意一般人極易忽視的人,鑒賞力才算玄妙; 與塵世外的人交往, 要在心性容易動搖之時察看,根器才能算沉穩。
注釋 [1]根器:佛教語。
指人的禀賦、氣質。
服奇志淫 昔人所戒 博帶褒衣,固吾儒風度,然或長袖曳地,得毋近于舞衫。
大幅迎風,衆方認為羽服。
故裁置合式,大體所關。
服奇志淫,昔人所戒[1]。
今譯 寬袍大帶的衣服,固然能體現我們讀書人的風度。
但有的人袖子長得拖地,恐怕有點像舞台裝了吧? 衣服寬松迎風飄舞,人們也會以為是道士的服裝。
所以剪裁制作得合體,關系到大體。
奇裝異服,志氣淫靡,過去已有人提出過警戒了。
注釋 [1]“服奇”二句:見《戰國策·趙策》:“服奇者志淫,俗辟者亂民。
” 文人實多微詞 聽者當明大意 文人才子之口,實多微詞;聽言參論之問,當解大意。
今譯 文人才子說的話語,往往有很多隐晦意思。
聆聽及參與讨論時,應當理解其中的要旨。
不為塵情蔽 莫以氣焰高 不為塵情所蔽,才稱水鏡之才[1];倘以氣焰相高,終倚冰山之勢[2]。
今譯 不被世俗感情所蒙蔽, 才稱得上是清明如水鏡的明鑒之才; 如果憑氣焰妄自尊大, 隻不過是倚仗終将融化的冰山之勢。
注釋 [1]水鏡:清水和明鏡。
比喻指明鑒之人。
[2]冰山:冰山遇日即消融。
比喻一時顯赫、不可久恃的權勢。
古人敦舊好 今日重新歡 古人敦舊好,遺簪遺履之事[1],悠然可思;今日重新歡,指天指日之盟,泛焉如戲。
豈特愧夫乘車戴笠,亦且見笑于白犬丹雞[2]。
今譯 古人重視敦睦過去的友誼, 遺簪而悲墜履而拾的情分, 令後人感慨深沉,懷念不已! 今人重視新近結交的朋友, 指着天發誓對着太陽起咒, 交情卻空泛浮淺,如同兒戲。
豈隻是愧于普通的老百姓, 而且也會被白犬丹雞恥笑! 注釋 [1]遺簪遺履:《韓詩外傳》卷九:“婦人曰:‘鄉者刈蓍薪,亡吾蓍簪,吾是以哀也。
’弟子曰:‘刈蓍而亡蓍簪,有何悲焉?’婦人曰:‘非傷亡簪也,蓋不忘故也。
’”漢賈誼《新書·谕誠》:“昔楚昭王與吳人戰。
楚軍敗,昭王走,屦決背而行失之。
行三十步,複旋取屦。
及至于隋,左右問曰:‘王何曾惜一踦屦乎?’昭王曰:‘楚國雖貧,豈愛一踦屦哉?思與偕反也。
’”後人合二事為“遺簪墜履”,喻重視過去的情誼或舊物。
[2]白犬丹雞:結盟時所祭之物。
《類說》卷十三:“粵人每相友善,則山下作壇,祭以白犬丹雞,仰天盟曰:‘某月某日甲與乙為友,上下四旁莫不并見。
卿乘車我戴笠,日後相逢下車揖。
我步行卿乘馬,日後相逢馬當下。
’” 芳潔寄淡泊 名高任醜窮 甑中生塵釜生魚[1],千載之下,不悲其窮而揚其清。
故知澹泊之鄉,芳潔所托。
醜窮之士,後之聲名,可知也。
今譯 瓦罐裡面生起了塵土,飯鍋裡面生出了遊魚。
然而到了數千年之後,人們并不悲傷他貧窮, 而是贊揚着他的清廉。
可見淡泊清貧的境界, 寄托高潔芬芳的人品;雖然一個人生前貧困, 但他死後的高尚之名,卻将永遠為世人傳誦。
注釋 [1]“甑中”句:形容家境清貧,好久沒有開飯了。
《後漢書·範冉傳》:“所止單陋,有時糧粒盡,窮居自若,言貌無改。
闾裡歌之曰:‘甑中生塵範史雲,釜中生魚範萊蕪。
’”範冉,字史雲,桓帝時為萊蕪長。
如非真才子 身價豈能高 市駿台高[1],黃金不懸天上。
但非千裡龍骧[2],未許忽騰聲價。
奈何欲策驽骀[3],而僥幸空群之顧乎[4]? 今譯 重金招求賢士的高台入雲, 但黃金并沒有懸挂在天上。
如果不是匹真正的千裡馬, 不可能在頃刻間聲價百倍。
如果本身是跑不動的劣馬, 怎能得到格外的賞識眷顧? 注釋 [1]市駿:指燕昭王用千金購千裡馬骨以求賢的故事。
戰國時郭隗以馬作喻,勸說燕昭王招攬賢士,說古代君王懸賞千裡馬,三年後得一死馬,用五百金買下馬骨,于是不到一年,得到三匹千裡馬。
[2]龍骧:駿馬。
[3]驽骀:劣馬。
[4]空群之顧:唐韓愈《送溫處士赴河陽軍序》:“伯樂一過冀北之野,而馬群遂空。
夫冀北馬多天下,伯樂雖善知馬,安能空其群邪?解之者曰:吾所謂空,非無馬也,無良馬也。
” 貧富之交可以情諒 貴賤之間易以勢移 貧富之交,可以情諒,鮑子所以讓金[1];貴賤之間,易以勢移,管甯所以割席[2]。
今譯 窮人與富人的友誼可以因實情而獲得諒解, 鮑叔牙因此能夠寬容地将金子多分給管仲; 尊貴與低賤的關系容易因勢利而發生改變, 管甯因此毅然地将與華歆同坐的席子割裂。
注釋 [1]“鮑子”句:春秋時齊鮑叔牙與管仲交情深厚。
他們年輕時一起做生意,管仲貧困,經常給自己多分一些。
鮑叔牙知道管仲有母而貧,毫不計較。
管仲嘗言
巫山之女臨去時說:“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旦為朝雲,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台之下。
” [2]“左手”二句:晉畢卓(後為吏部郎)曾對人說:“得酒滿數百斛,四時甘味置兩頭,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
”見《晉書·畢卓傳》。
良緣易合 知己難投 良緣易合,紅葉亦可為媒[1];知己難投,白璧未能獲主[2]。
今譯 美好的姻緣從來就很容易結合, 紅葉也能夠成為媒人傳遞言信; 知心的朋友自古就很難以尋求, 白璧很難遇到賞識自己的主人。
注釋 [1]“紅葉”句:唐代流傳着諸多紅葉為媒的愛情故事。
[2]“白璧”句:用卞和泣玉的傳說。
據《韓非子·和氏》載,楚人卞和得玉璞于楚山,先後獻于厲王、武王,均被認為是欺詐,被削去左右足。
文王繼位,卞和抱璞痛哭,三天三夜,淚盡而繼之血。
文王得此璞,琢而成“和氏璧”。
後遂以“泣玉”指懷才不遇。
夢如蕉鹿 癖似蠹魚 夢如蕉鹿[1],不拟薪者之藏;癖似蠹魚,專食神仙之字。
今譯 夢裡出現了蕉葉與死鹿諸種事物, 不準備像打柴人那樣把鹿藏起來。
癖好如同生活在圖書裡面的蠹魚, 專門啃内容有關神仙之類的圖書。
注釋 [1]蕉鹿:《列子·周穆王》載,有一個在野地打柴的鄭國人,遇見一隻受驚的鹿,就打死了它。
擔心别人發現,把它藏了起來,蓋上蕉葉,欣喜萬分。
不久忘了所藏的地方,而以為是做了一個夢。
可與人言無二三 不得意事常八九 可與人言無二三,魚自知水寒水暖;不得意事常八九,春不管花落花開。
今譯 可以與人交談的事情往往很稀少, 自己如遊魚知道水的寒冷與溫暖; 不能稱心如意的事情卻常常很多, 造物如春天不管花的凋落與盛開。
高鴻振遠音 潛虬媚幽姿 高鴻振遠音[1],天際真人之想[2];潛虬媚幽姿[3],竹林賢者之風[4]。
今譯 鴻雁高高飛起,聲音從極遠的地方傳來, 有天上神仙的思緒; 蛟龍深深潛藏,自我欣賞着美麗的身姿, 是竹林賢者的風度。
注釋 [1]高鴻振遠音:南朝謝靈運《登池上樓》:“潛虬媚幽姿,飛鴻響遠音。
”鴻雁飛上雲間可以避免災害。
[2]天際真人:天上神仙。
語出《世說新語·容止》:“桓大司馬曰:諸君莫輕道,仁祖企腳北窗下彈琵琶,故自有天際真人想。
” [3]潛虬媚幽姿:此句化用《易·乾》“潛龍勿用”之意。
[4]竹林賢者:三國魏末阮籍、嵇康、山濤、向秀、阮鹹、王戎、劉伶相與友善,常宴集于竹林之下,時人号為竹林七賢。
沾泥帶水病在戀 随方逐圓妙在耐 沾泥帶水之累,病根在一“戀”字;随方逐圓之妙,便宜在一“耐”字。
今譯 拖泥帶水割舍不下塵念,病根在于貪戀; 随方逐圓與世周旋自如,便宜出于忍耐。
事到全美不畏人 行到至污必自斃 事到全美處,怨我者不能開指摘之端;行到至污處,愛我者不能施愛護之法。
今譯 如果把事情做到了十全十美的地步, 即使怨恨我的人也不能挑出毛病來; 如果使行為落到了極端卑污的地步, 即使愛護我的人也沒有辦法保護我。
和平之福在随緣 牽惹之勞因好事 四海和平之福,隻在随緣;一生牽惹之勞,止因好事。
今譯 天下和平的福分,隻在于随其機緣不加勉強; 一生牽纏的辛勞,隻由于塵心太重喜好俗事。
議論先輩沒學問 獎借後生關世道 議論先輩,畢竟沒學問之人;獎借後生,定然關世道之寄。
今譯 議論譏評前輩學者,到底是沒有學問之人的行為; 誇獎提拔年輕晚輩,必定是世道人心的衆望所歸。
塵中物色 物外交遊 塵中物色,要加于人所至忽之輩,而鑒賞始玄;物外交遊,當勘于心情易動之時,而根器始定[1]。
今譯 在塵世中尋求朋友, 要注意一般人極易忽視的人,鑒賞力才算玄妙; 與塵世外的人交往, 要在心性容易動搖之時察看,根器才能算沉穩。
注釋 [1]根器:佛教語。
指人的禀賦、氣質。
服奇志淫 昔人所戒 博帶褒衣,固吾儒風度,然或長袖曳地,得毋近于舞衫。
大幅迎風,衆方認為羽服。
故裁置合式,大體所關。
服奇志淫,昔人所戒[1]。
今譯 寬袍大帶的衣服,固然能體現我們讀書人的風度。
但有的人袖子長得拖地,恐怕有點像舞台裝了吧? 衣服寬松迎風飄舞,人們也會以為是道士的服裝。
所以剪裁制作得合體,關系到大體。
奇裝異服,志氣淫靡,過去已有人提出過警戒了。
注釋 [1]“服奇”二句:見《戰國策·趙策》:“服奇者志淫,俗辟者亂民。
” 文人實多微詞 聽者當明大意 文人才子之口,實多微詞;聽言參論之問,當解大意。
今譯 文人才子說的話語,往往有很多隐晦意思。
聆聽及參與讨論時,應當理解其中的要旨。
不為塵情蔽 莫以氣焰高 不為塵情所蔽,才稱水鏡之才[1];倘以氣焰相高,終倚冰山之勢[2]。
今譯 不被世俗感情所蒙蔽, 才稱得上是清明如水鏡的明鑒之才; 如果憑氣焰妄自尊大, 隻不過是倚仗終将融化的冰山之勢。
注釋 [1]水鏡:清水和明鏡。
比喻指明鑒之人。
[2]冰山:冰山遇日即消融。
比喻一時顯赫、不可久恃的權勢。
古人敦舊好 今日重新歡 古人敦舊好,遺簪遺履之事[1],悠然可思;今日重新歡,指天指日之盟,泛焉如戲。
豈特愧夫乘車戴笠,亦且見笑于白犬丹雞[2]。
今譯 古人重視敦睦過去的友誼, 遺簪而悲墜履而拾的情分, 令後人感慨深沉,懷念不已! 今人重視新近結交的朋友, 指着天發誓對着太陽起咒, 交情卻空泛浮淺,如同兒戲。
豈隻是愧于普通的老百姓, 而且也會被白犬丹雞恥笑! 注釋 [1]遺簪遺履:《韓詩外傳》卷九:“婦人曰:‘鄉者刈蓍薪,亡吾蓍簪,吾是以哀也。
’弟子曰:‘刈蓍而亡蓍簪,有何悲焉?’婦人曰:‘非傷亡簪也,蓋不忘故也。
’”漢賈誼《新書·谕誠》:“昔楚昭王與吳人戰。
楚軍敗,昭王走,屦決背而行失之。
行三十步,複旋取屦。
及至于隋,左右問曰:‘王何曾惜一踦屦乎?’昭王曰:‘楚國雖貧,豈愛一踦屦哉?思與偕反也。
’”後人合二事為“遺簪墜履”,喻重視過去的情誼或舊物。
[2]白犬丹雞:結盟時所祭之物。
《類說》卷十三:“粵人每相友善,則山下作壇,祭以白犬丹雞,仰天盟曰:‘某月某日甲與乙為友,上下四旁莫不并見。
卿乘車我戴笠,日後相逢下車揖。
我步行卿乘馬,日後相逢馬當下。
’” 芳潔寄淡泊 名高任醜窮 甑中生塵釜生魚[1],千載之下,不悲其窮而揚其清。
故知澹泊之鄉,芳潔所托。
醜窮之士,後之聲名,可知也。
今譯 瓦罐裡面生起了塵土,飯鍋裡面生出了遊魚。
然而到了數千年之後,人們并不悲傷他貧窮, 而是贊揚着他的清廉。
可見淡泊清貧的境界, 寄托高潔芬芳的人品;雖然一個人生前貧困, 但他死後的高尚之名,卻将永遠為世人傳誦。
注釋 [1]“甑中”句:形容家境清貧,好久沒有開飯了。
《後漢書·範冉傳》:“所止單陋,有時糧粒盡,窮居自若,言貌無改。
闾裡歌之曰:‘甑中生塵範史雲,釜中生魚範萊蕪。
’”範冉,字史雲,桓帝時為萊蕪長。
如非真才子 身價豈能高 市駿台高[1],黃金不懸天上。
但非千裡龍骧[2],未許忽騰聲價。
奈何欲策驽骀[3],而僥幸空群之顧乎[4]? 今譯 重金招求賢士的高台入雲, 但黃金并沒有懸挂在天上。
如果不是匹真正的千裡馬, 不可能在頃刻間聲價百倍。
如果本身是跑不動的劣馬, 怎能得到格外的賞識眷顧? 注釋 [1]市駿:指燕昭王用千金購千裡馬骨以求賢的故事。
戰國時郭隗以馬作喻,勸說燕昭王招攬賢士,說古代君王懸賞千裡馬,三年後得一死馬,用五百金買下馬骨,于是不到一年,得到三匹千裡馬。
[2]龍骧:駿馬。
[3]驽骀:劣馬。
[4]空群之顧:唐韓愈《送溫處士赴河陽軍序》:“伯樂一過冀北之野,而馬群遂空。
夫冀北馬多天下,伯樂雖善知馬,安能空其群邪?解之者曰:吾所謂空,非無馬也,無良馬也。
” 貧富之交可以情諒 貴賤之間易以勢移 貧富之交,可以情諒,鮑子所以讓金[1];貴賤之間,易以勢移,管甯所以割席[2]。
今譯 窮人與富人的友誼可以因實情而獲得諒解, 鮑叔牙因此能夠寬容地将金子多分給管仲; 尊貴與低賤的關系容易因勢利而發生改變, 管甯因此毅然地将與華歆同坐的席子割裂。
注釋 [1]“鮑子”句:春秋時齊鮑叔牙與管仲交情深厚。
他們年輕時一起做生意,管仲貧困,經常給自己多分一些。
鮑叔牙知道管仲有母而貧,毫不計較。
管仲嘗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