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新統
關燈
小
中
大
座山不同,但均有山之所以為山。
别底水與這條水不同,但均有水之所以為水。
一切山所共有之山之所以為山,或一切水所共有之水之所以為水,新理學中稱之為山之理或水之理。
有山則有山之理。
有水則有水之理。
有某種事物,則有某種事物之理。
某種事物之理是有名,某種事物是可以有名。
有某種事物必有某種事物之所以為某種事物者。
這就是說:“有某種事物,涵蘊有某種事物之所以為某種事物者。
”在此命題中,其所涵蘊者所說,不能多于其涵蘊者所說。
在此命題中,“有某種事物”是涵蘊者。
“有某種事物之所以為某種事物者”是所涵蘊者。
所以在此命題中“有某種事物之所以為某種事物者”之有,其意義不能多于“有某種事物”之有。
有某種事物之有,新理學謂之實際底有,是于時空中存在者。
“有某種事物之所以為某種事物者”之有,新理學謂之真際底有,是雖不存在于時空而又不能說是無者。
前者之有,是現代西洋哲學所謂存在。
後者之有,是現代西洋哲學所謂潛存。
“有某種事物,涵蘊有某種事物之所以為某種事物者”。
從此命題,我們又可推出兩命題。
一是:某種事物之所以為某種事物者,可以無某種事物而有。
一是:某種事物之所以為某種事物者,在邏輯上先某種事物而有。
例如:“有山涵蘊山之所以為山者。
”在此命題中,如“有山”是真底,則“有山之所以為山者”亦是真底。
但如“有山之所以為山者”是真底,則“有山”不必是真底。
這就是說,如有山,則必有山之所以為山者,但有山之所以為山者,不必有山。
如有山之所以為山者不必有山,則山之所以為山者,可以無山而有。
又例如:“有山涵蘊有山之所以為山者。
”照此命題所說,如有山,必先有山之所以為山者。
此猶如“甲是人涵蘊甲是動物”,則甲如是人,必先是動物。
此所謂先,是就邏輯上說,并不是就時間上,或實際上說。
山之所以為山者,本來并不在時間,本來不是實際底。
就知識方面說:若無某種事物,我們不能知有某種事物之所以為某種事物者。
但就邏輯方面說:無某種事物之所以為某種事物者,不能有某種事物。
我們可以從無某理推知無某種事物,不能從無某種事物推知無某理。
因此我們可以說:理可以多于實際事物的種類。
假如我們可以說:理是有數目底,則理的數目可以大于實際的事物的種類的數目。
總所有底理,新理學中,名之曰太極,亦曰理世界。
理世界在邏輯上先于實際底世界。
“沖漠無朕,萬象森然”。
如用圖畫式言語說,我們可以說,其中底花樣可以多于實際底世界。
于是從對于實際作形式底解釋,我們發現一新世界,一“潔淨空闊底世界”(朱子語)。
在新理學的形上學的系統中,第二組主要命題是:事物必都存在。
存在底事物必都能存在。
能存在底事物必都有其所有以能存在者。
借用中國舊日哲學家的話說,有理必有氣。
第一組主要命題,是就某種事物著思。
此一組主要命題,是就一個一個底事物著思。
就某種事物著思,有某種事物,必有某種事物之所以為某種事物者。
但有某種事物之所以為某種事物者,不必有某種事物。
我們不能從理推到事實,更不能從理推出事實。
即存在的理,我們也不能從其中推出存在。
存在的理,是存在之所以為存在者。
有存在之所以為存在者,不必即有存在。
但一個一個底事物是存在底。
我們從一個一個底事物著思,對于一個一個事物的存在,作形式底解釋,即得如上述諸命題。
能存在底事物,都必有其所有以能存在者。
事物所有以能存在者,新理學中謂之氣。
實際底事物,都是某種事物。
這就是說,實際底事物,都實現某理。
理不能自實現。
必有存在底事物,理方能實現。
事物必有其所有以能存在者,方能存在。
所以說:有理必有氣。
我們借用這一句話所要說底意思是,有實現底理必有實現理底氣。
所謂氣,有相對底意義,有絕對底意義。
就其相對底意義說,氣亦可是一種事物。
例如我們問:甚麼是一個人之所有以能存在者?或可說:他的血肉筋骨,是他所有以能存在者。
一個人的血肉筋骨,可以說是一個人的氣。
此所謂氣是就其相對底意義說。
血肉筋骨,還是一種事物。
一個人的血肉筋骨,必仍有其所有以能存在者。
或可說:某種有機底原質,是一個人的血肉筋骨所有以能存在者。
某種有機底原質,還是一種事物。
一個人的血肉筋骨所有的某種有機底原質,必仍有其所有以能存在者。
如此推問,以至于一不能說什麼者。
此不能說是什麼者,隻是一切事物所有以能存在者,而其本身,則隻是一可能底存在。
因為它隻是一可能底存在,所以我們不能問;什麼是它所有以能存在者。
這就是新理學中所謂真元之氣。
氣曰真元,就是表示,此所謂氣,是就其絕對意義說。
我們說氣,都是就其絕對底意義說。
我們不能說氣是什麼。
其所以如此,有兩點可說。
就第一點說,說氣是什麼,即須說:存在底事物是此種什麼所構成者。
如此說,即是對于實際,有所肯定。
此種什麼,即在形象之内底。
就第二點說,我們若說氣是什麼,則所謂氣,亦即是一能存在底事物,不是一切事物所有以能存在者。
氣并不是什麼。
所以氣是無名,亦稱為無極。
在新理學的形上學的系統中,第三組主要命
别底水與這條水不同,但均有水之所以為水。
一切山所共有之山之所以為山,或一切水所共有之水之所以為水,新理學中稱之為山之理或水之理。
有山則有山之理。
有水則有水之理。
有某種事物,則有某種事物之理。
某種事物之理是有名,某種事物是可以有名。
有某種事物必有某種事物之所以為某種事物者。
這就是說:“有某種事物,涵蘊有某種事物之所以為某種事物者。
”在此命題中,其所涵蘊者所說,不能多于其涵蘊者所說。
在此命題中,“有某種事物”是涵蘊者。
“有某種事物之所以為某種事物者”是所涵蘊者。
所以在此命題中“有某種事物之所以為某種事物者”之有,其意義不能多于“有某種事物”之有。
有某種事物之有,新理學謂之實際底有,是于時空中存在者。
“有某種事物之所以為某種事物者”之有,新理學謂之真際底有,是雖不存在于時空而又不能說是無者。
前者之有,是現代西洋哲學所謂存在。
後者之有,是現代西洋哲學所謂潛存。
“有某種事物,涵蘊有某種事物之所以為某種事物者”。
從此命題,我們又可推出兩命題。
一是:某種事物之所以為某種事物者,可以無某種事物而有。
一是:某種事物之所以為某種事物者,在邏輯上先某種事物而有。
例如:“有山涵蘊山之所以為山者。
”在此命題中,如“有山”是真底,則“有山之所以為山者”亦是真底。
但如“有山之所以為山者”是真底,則“有山”不必是真底。
這就是說,如有山,則必有山之所以為山者,但有山之所以為山者,不必有山。
如有山之所以為山者不必有山,則山之所以為山者,可以無山而有。
又例如:“有山涵蘊有山之所以為山者。
”照此命題所說,如有山,必先有山之所以為山者。
此猶如“甲是人涵蘊甲是動物”,則甲如是人,必先是動物。
此所謂先,是就邏輯上說,并不是就時間上,或實際上說。
山之所以為山者,本來并不在時間,本來不是實際底。
就知識方面說:若無某種事物,我們不能知有某種事物之所以為某種事物者。
但就邏輯方面說:無某種事物之所以為某種事物者,不能有某種事物。
我們可以從無某理推知無某種事物,不能從無某種事物推知無某理。
因此我們可以說:理可以多于實際事物的種類。
假如我們可以說:理是有數目底,則理的數目可以大于實際的事物的種類的數目。
總所有底理,新理學中,名之曰太極,亦曰理世界。
理世界在邏輯上先于實際底世界。
“沖漠無朕,萬象森然”。
如用圖畫式言語說,我們可以說,其中底花樣可以多于實際底世界。
于是從對于實際作形式底解釋,我們發現一新世界,一“潔淨空闊底世界”(朱子語)。
在新理學的形上學的系統中,第二組主要命題是:事物必都存在。
存在底事物必都能存在。
能存在底事物必都有其所有以能存在者。
借用中國舊日哲學家的話說,有理必有氣。
第一組主要命題,是就某種事物著思。
此一組主要命題,是就一個一個底事物著思。
就某種事物著思,有某種事物,必有某種事物之所以為某種事物者。
但有某種事物之所以為某種事物者,不必有某種事物。
我們不能從理推到事實,更不能從理推出事實。
即存在的理,我們也不能從其中推出存在。
存在的理,是存在之所以為存在者。
有存在之所以為存在者,不必即有存在。
但一個一個底事物是存在底。
我們從一個一個底事物著思,對于一個一個事物的存在,作形式底解釋,即得如上述諸命題。
能存在底事物,都必有其所有以能存在者。
事物所有以能存在者,新理學中謂之氣。
實際底事物,都是某種事物。
這就是說,實際底事物,都實現某理。
理不能自實現。
必有存在底事物,理方能實現。
事物必有其所有以能存在者,方能存在。
所以說:有理必有氣。
我們借用這一句話所要說底意思是,有實現底理必有實現理底氣。
所謂氣,有相對底意義,有絕對底意義。
就其相對底意義說,氣亦可是一種事物。
例如我們問:甚麼是一個人之所有以能存在者?或可說:他的血肉筋骨,是他所有以能存在者。
一個人的血肉筋骨,可以說是一個人的氣。
此所謂氣是就其相對底意義說。
血肉筋骨,還是一種事物。
一個人的血肉筋骨,必仍有其所有以能存在者。
或可說:某種有機底原質,是一個人的血肉筋骨所有以能存在者。
某種有機底原質,還是一種事物。
一個人的血肉筋骨所有的某種有機底原質,必仍有其所有以能存在者。
如此推問,以至于一不能說什麼者。
此不能說是什麼者,隻是一切事物所有以能存在者,而其本身,則隻是一可能底存在。
因為它隻是一可能底存在,所以我們不能問;什麼是它所有以能存在者。
這就是新理學中所謂真元之氣。
氣曰真元,就是表示,此所謂氣,是就其絕對意義說。
我們說氣,都是就其絕對底意義說。
我們不能說氣是什麼。
其所以如此,有兩點可說。
就第一點說,說氣是什麼,即須說:存在底事物是此種什麼所構成者。
如此說,即是對于實際,有所肯定。
此種什麼,即在形象之内底。
就第二點說,我們若說氣是什麼,則所謂氣,亦即是一能存在底事物,不是一切事物所有以能存在者。
氣并不是什麼。
所以氣是無名,亦稱為無極。
在新理學的形上學的系統中,第三組主要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