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捶衣棒
關燈
小
中
大
記得小時候挨媽媽打,
我又疼又傷心,
我揉着小腿上紅紅的樹枝條印哭喊:
“我讨厭疼!更讨厭讓我疼的人!”
但是現在回想起來,
媽媽為了讓我改掉壞習慣,
為了不讓我做壞事而打我,
其實就跟用捶衣棒捶衣服一樣。
捶打是為了我能端端正正地活着, 是為了讓我的人生能幹幹淨淨地展開, 忍受着自己的胸口淤得青青的, 媽媽還是那樣用樹枝條打我。
因此, 直到現在, 我一覺得自己活得不對, 就想再被媽媽痛打一頓。
我是發自肺腑, 隻想卷起褲腿兒, 被世上唯一的一個人, 我的媽媽痛打小腿。
媽媽打我,自己卻比我更疼, 淚流得更多。
隻要能再被媽媽打一次, 我覺得我就可以誠實而又美麗地, 好好活這一生。
洗澡 我第一次去澡堂是在十歲那年的冬天。
現在這社會,在上初中前,大部分的小男孩兒們一般都會牽着媽媽的手出入女湯。
但是因為我出生的地方是鄉下,而且我們家的生活也沒有那麼富裕,所以直到十歲,别說是女湯了,我連男湯也沒去過。
忘了是哪一天,在大邱上中學的三哥放假回到家,他跟媽媽說:“哎呀,在家裡怎麼洗澡啊?又冷又麻煩……”我睜大眼睛擡頭盯着媽媽。
媽媽一般是不會把到手的錢再交給别人的。
當然,必需的生活品還是要買,但我從沒見過媽媽因為不必要的東西而往口袋裡伸手。
再忙也要把醬缸台全部搬開,在騰出來的空地裡種上青菜,這樣不用再在外面買,媽媽才甘心。
媽媽到商店買東西的情況是極為罕見的,如果有需要買的東西,就會在五天一次的集市上,從鋪着大涼席的地鋪裡挑。
當媽媽喝斥着他們賺得太多,狠狠地砍價的時候,沒有哪個商販不吐吐舌頭的。
我經常緊拽着媽媽的裙子,或者“咣啷咣啷”地緊跟在她後面去市場,是因為集市上到處都是小吃。
除了花花綠綠、一下就黏到舌頭上的高價洋餅幹,還有夾心餅、年糕、蘸着白糖的麻花,也有餡餅、饅頭、爆米花,甚至還有炒米。
可是媽媽一般連10元錢都不會拿出來給我買吃的。
當然,也有幾次給我買過,但那樣的情況簡直比大旱中生出大豆還要罕見。
所以,我從市場回到家,更多時候淚痕滿面,臉上像被黑貓來回跳過似的。
作為補償,媽媽給嘟着小嘴的我做了什麼呢?她來到廚房,把炒鍋放到炭火上,舀一勺凝固了的豬油進去。
在豬油“嘩啦啦”地熔化的時候,媽媽飛快地在塑料瓢裡用水調開面粉再撒點鹽,撲簌簌地倒到炒鍋裡。
連所謂的綠豆煎餅或者蔥油餅都不是,煎了兩三張味如嚼蠟的面餅,放到碟子裡撒一撒白砂糖後,就把碟子伸到還在“咕叽咕叽”哽咽着的我面前。
“吃吧,這個可比麻花好吃多了!” 每次聽到媽媽的話,剛開始我都賭氣地說不吃。
那個怎麼可能比精緻地扭好之後,用油炸完再蘸滿白砂糖的麻花更好吃呢?但是,最後我還是會把那個吃掉。
媽媽像這樣節省因為我嘴饞而花的那些小錢就不說了,小時候,一旦頭發長到蓋住我的耳朵,我就悄悄地開始害怕。
如果頭發長了,跟我同齡的朋友們大部分都在大人們去的理發館那兒剪頭發。
理發店的牆上挂着日曆,上面是穿着連衣裙的漂亮女演員的照片;長長的相框裡裝着福豬畫,很多可愛的小崽兒湊在媽媽xx頭上吸奶;還有諸如“家和萬事興”等的漢字文句,毫無例外地挂滿牆壁。
這樣的景緻是多麼獨特而有品位啊。
像我一樣小個子的小孩們會坐到一個特制的闆子上,架在理發椅扶手上。
接着,理發師叔叔像醫生一樣穿着白大褂,把又白又大的包袱似的東西戴在來理發的人的脖子上,像披風一樣,然後用小噴霧器“刷刷刷”地向頭發噴水,又涼爽又濕淋淋的感覺真是好極了。
接下來,跟繞着圈刨蘋果皮一樣,理發師細膩的手娴熟地沿着頭移動着,惬意地感受着這些,眼皮毫無例外地都會越來越重,睡意襲來。
但是,問題在于如果想享受那惬意的剪發感覺,你必須付錢。
為了減少我剪頭發的費用,媽媽連我的頭發都要親自動手來給我剪。
我們家抽屜裡有一個陳舊的推子,據說是二哥考上中學的時候,為了給他剃光頭而買的。
雖然在磨刀石上磨過刃,但是有點對不上齒,所以那個推子還是不太好用。
但是每當我的頭發長到像鳥巢一樣的時候,媽媽就把那個推子和剪刀放到醬缸台醬缸蓋的上面,把圓木凳搬過來,在後院叫我。
我毫不知情地跑出去,結果就會被媽媽抓着,強制地坐在那個凳子上,然後戴上打了個剛好能套過我頭的洞的飼料麻
捶打是為了我能端端正正地活着, 是為了讓我的人生能幹幹淨淨地展開, 忍受着自己的胸口淤得青青的, 媽媽還是那樣用樹枝條打我。
因此, 直到現在, 我一覺得自己活得不對, 就想再被媽媽痛打一頓。
我是發自肺腑, 隻想卷起褲腿兒, 被世上唯一的一個人, 我的媽媽痛打小腿。
媽媽打我,自己卻比我更疼, 淚流得更多。
隻要能再被媽媽打一次, 我覺得我就可以誠實而又美麗地, 好好活這一生。
洗澡 我第一次去澡堂是在十歲那年的冬天。
現在這社會,在上初中前,大部分的小男孩兒們一般都會牽着媽媽的手出入女湯。
但是因為我出生的地方是鄉下,而且我們家的生活也沒有那麼富裕,所以直到十歲,别說是女湯了,我連男湯也沒去過。
忘了是哪一天,在大邱上中學的三哥放假回到家,他跟媽媽說:“哎呀,在家裡怎麼洗澡啊?又冷又麻煩……”我睜大眼睛擡頭盯着媽媽。
媽媽一般是不會把到手的錢再交給别人的。
當然,必需的生活品還是要買,但我從沒見過媽媽因為不必要的東西而往口袋裡伸手。
再忙也要把醬缸台全部搬開,在騰出來的空地裡種上青菜,這樣不用再在外面買,媽媽才甘心。
媽媽到商店買東西的情況是極為罕見的,如果有需要買的東西,就會在五天一次的集市上,從鋪着大涼席的地鋪裡挑。
當媽媽喝斥着他們賺得太多,狠狠地砍價的時候,沒有哪個商販不吐吐舌頭的。
我經常緊拽着媽媽的裙子,或者“咣啷咣啷”地緊跟在她後面去市場,是因為集市上到處都是小吃。
除了花花綠綠、一下就黏到舌頭上的高價洋餅幹,還有夾心餅、年糕、蘸着白糖的麻花,也有餡餅、饅頭、爆米花,甚至還有炒米。
可是媽媽一般連10元錢都不會拿出來給我買吃的。
當然,也有幾次給我買過,但那樣的情況簡直比大旱中生出大豆還要罕見。
所以,我從市場回到家,更多時候淚痕滿面,臉上像被黑貓來回跳過似的。
作為補償,媽媽給嘟着小嘴的我做了什麼呢?她來到廚房,把炒鍋放到炭火上,舀一勺凝固了的豬油進去。
在豬油“嘩啦啦”地熔化的時候,媽媽飛快地在塑料瓢裡用水調開面粉再撒點鹽,撲簌簌地倒到炒鍋裡。
連所謂的綠豆煎餅或者蔥油餅都不是,煎了兩三張味如嚼蠟的面餅,放到碟子裡撒一撒白砂糖後,就把碟子伸到還在“咕叽咕叽”哽咽着的我面前。
“吃吧,這個可比麻花好吃多了!” 每次聽到媽媽的話,剛開始我都賭氣地說不吃。
那個怎麼可能比精緻地扭好之後,用油炸完再蘸滿白砂糖的麻花更好吃呢?但是,最後我還是會把那個吃掉。
媽媽像這樣節省因為我嘴饞而花的那些小錢就不說了,小時候,一旦頭發長到蓋住我的耳朵,我就悄悄地開始害怕。
如果頭發長了,跟我同齡的朋友們大部分都在大人們去的理發館那兒剪頭發。
理發店的牆上挂着日曆,上面是穿着連衣裙的漂亮女演員的照片;長長的相框裡裝着福豬畫,很多可愛的小崽兒湊在媽媽xx頭上吸奶;還有諸如“家和萬事興”等的漢字文句,毫無例外地挂滿牆壁。
這樣的景緻是多麼獨特而有品位啊。
像我一樣小個子的小孩們會坐到一個特制的闆子上,架在理發椅扶手上。
接着,理發師叔叔像醫生一樣穿着白大褂,把又白又大的包袱似的東西戴在來理發的人的脖子上,像披風一樣,然後用小噴霧器“刷刷刷”地向頭發噴水,又涼爽又濕淋淋的感覺真是好極了。
接下來,跟繞着圈刨蘋果皮一樣,理發師細膩的手娴熟地沿着頭移動着,惬意地感受着這些,眼皮毫無例外地都會越來越重,睡意襲來。
但是,問題在于如果想享受那惬意的剪發感覺,你必須付錢。
為了減少我剪頭發的費用,媽媽連我的頭發都要親自動手來給我剪。
我們家抽屜裡有一個陳舊的推子,據說是二哥考上中學的時候,為了給他剃光頭而買的。
雖然在磨刀石上磨過刃,但是有點對不上齒,所以那個推子還是不太好用。
但是每當我的頭發長到像鳥巢一樣的時候,媽媽就把那個推子和剪刀放到醬缸台醬缸蓋的上面,把圓木凳搬過來,在後院叫我。
我毫不知情地跑出去,結果就會被媽媽抓着,強制地坐在那個凳子上,然後戴上打了個剛好能套過我頭的洞的飼料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