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雛燕
關燈
小
中
大
媽媽,一想起媽媽我就餓得心慌,
像等着自己媽媽叼回蟲子的雛燕,
紅色的嘴巴張得頭一樣大,
扯開嗓子直嚷着餓。
就像那雛燕一樣, 我越活越覺得對媽媽更加眷戀, 越覺得想念加深。
如今我已經長大成人, 但是一想到去世的媽媽, 就會滿腹悲痛, 心就變成無依無靠的孤兒。
對媽媽來說, 至死我都隻是那樣的雛燕。
媽媽……您不用從天國叼着吃的飛回來, 隻要飛到我的夢裡來就可以,好嗎? 我現在不是因為肚子餓而找媽媽, 而是因為想媽媽而哭。
柿花 “找一找你爸在哪兒喝酒,跟他說家裡來客人了。
” 為了煮晚飯,媽媽正轉動着風爐往竈孔裡吹氣,把粗糠扔到火堆上,見到我出現在廚房,她老大不高興地對我嚷了起來。
“如果他不願回來,你扯着他的手也得拉他回來,知道不?” 我還沒來得及開溜,媽媽就生氣地狠狠盯着我,像按圖釘一樣把我的想法按了下去。
不知道為什麼,那時我才九歲,媽媽卻總是給我這個可怕而又痛苦的任務!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比起别的兄弟們,爸爸更疼愛我這個小兒子?要不就是把找回爸爸作為給我飯吃的條件?那也不是的話,大概就是因為我比起同齡的孩子們更靈秀好強吧。
反正媽媽就這麼唆使我這個一步邁出去連30公分都不到的小孩子,走上了夜色中灰蒙蒙的街道。
要是敢說一句“哼,為什麼隻使喚我?不去!”,我清楚媽媽肯定會舉起燒火棍,像趕小狗一樣,把我趕到屋外,毫無疑問。
所以我隻能步履蹒跚地走了出去,我都摸透了,如果從媽媽的口氣中帶着“你爸!”這樣的第二人稱,這就意味着媽媽已經非常傷心了。
四周都變得黑沉沉的時候,我在市場的路邊停住了腳步。
爸爸今天到底會在哪個大碗酒家喝酒呢?沒有集市的時候,我腳下的這條大路就會變成一個巨大的空地。
以這片空地為中心,大碗酒家散布于東西南北各個地方。
不知道是因為當時吃穿太艱難還是正好相反,反正燒酒店和稠酒店在鄉單位裡到處都是。
因此,如果不用預感和直覺去準确地推測出父親所在的地方,我就是跑到腿軟也别想找到爸爸。
我每次都像壞了的指南針一樣,分不清東南西北,隻知道在原地不斷地打轉,就像在畫半徑為1米的圓圈。
那些時候,眼前經常都是4月末和5月初的鄉村風景。
在那都沒人見過燃油鍋爐和煤氣竈,甚至連想都不敢想的年代,鄉單位的家家戶戶煮飯都用炭火、石油爐或者竈洞。
所以,村裡一半的房子都有一根煙囪插在扁扁的或者稍圓的屋頂上,像個大旱煙袋一樣,冒出袅袅炊煙。
我常常看着幽藍的天幕滲雜着冷冷的黑色,看着西邊那一抹染紅的晚霞,還有那随風飄散的袅袅炊煙,眼淚“嘩”地就流了下來。
每次哭過之後,我總是擦擦噙着的眼淚,确定方向然後重新出發。
為什麼那時我總是經常掉淚呢?現在仔細回想,大概是因為别人都能一家團聚,享受着一起煮晚飯、一起圍着飯桌吃飯的溫馨,唯獨我們家例外。
那種不幸的感覺侵襲着我那幼小的心靈,讓我更加委屈、讨厭和心煩。
家裡除了我還有頭大腿長的哥哥,為什麼卻偏偏要我一個人獨自走在這黑漆漆的夜路上呢?我感到委屈。
為什麼我爸爸每個星期一定要喝三四次酒,喝到爛醉如泥呢?我感到讨厭,心煩意亂,一肚子的氣。
因為這些,我的眼淚每次都不争氣地滑下來。
沒喝酒的時候,我父親相當文雅。
與其說是文雅,還不如說是沉默寡言更恰當,一天到晚嘴都不動一下,緊閉得像個“一”字那樣,老實勤快,隻顧埋頭幹活。
自從父親開始嗜酒,一坐到酒席上就忘掉時間,這成了媽媽一生當中最大的苦難。
如果天黑了父親還沒回到家,那麼十有八九是正在把白蒙蒙的、苦澀的稠酒倒進嘴裡。
把父親抓回家裡成了我的重任,如果他不肯從座位上起來,連拉帶拽也要拖他回家。
不管怎麼說,九歲的我成了接到這些命令的小小軍人,開始向我猜到的第一個酒家一步一步走過去。
鄉裡的酒家足足有五六處多,而父親最常去的稠酒店則是三一煤炭工廠對面的“大腕酒家”,緊挨着補自行車輪胎的自行車鋪。
走了
就像那雛燕一樣, 我越活越覺得對媽媽更加眷戀, 越覺得想念加深。
如今我已經長大成人, 但是一想到去世的媽媽, 就會滿腹悲痛, 心就變成無依無靠的孤兒。
對媽媽來說, 至死我都隻是那樣的雛燕。
媽媽……您不用從天國叼着吃的飛回來, 隻要飛到我的夢裡來就可以,好嗎? 我現在不是因為肚子餓而找媽媽, 而是因為想媽媽而哭。
柿花 “找一找你爸在哪兒喝酒,跟他說家裡來客人了。
” 為了煮晚飯,媽媽正轉動着風爐往竈孔裡吹氣,把粗糠扔到火堆上,見到我出現在廚房,她老大不高興地對我嚷了起來。
“如果他不願回來,你扯着他的手也得拉他回來,知道不?” 我還沒來得及開溜,媽媽就生氣地狠狠盯着我,像按圖釘一樣把我的想法按了下去。
不知道為什麼,那時我才九歲,媽媽卻總是給我這個可怕而又痛苦的任務!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比起别的兄弟們,爸爸更疼愛我這個小兒子?要不就是把找回爸爸作為給我飯吃的條件?那也不是的話,大概就是因為我比起同齡的孩子們更靈秀好強吧。
反正媽媽就這麼唆使我這個一步邁出去連30公分都不到的小孩子,走上了夜色中灰蒙蒙的街道。
要是敢說一句“哼,為什麼隻使喚我?不去!”,我清楚媽媽肯定會舉起燒火棍,像趕小狗一樣,把我趕到屋外,毫無疑問。
所以我隻能步履蹒跚地走了出去,我都摸透了,如果從媽媽的口氣中帶着“你爸!”這樣的第二人稱,這就意味着媽媽已經非常傷心了。
四周都變得黑沉沉的時候,我在市場的路邊停住了腳步。
爸爸今天到底會在哪個大碗酒家喝酒呢?沒有集市的時候,我腳下的這條大路就會變成一個巨大的空地。
以這片空地為中心,大碗酒家散布于東西南北各個地方。
不知道是因為當時吃穿太艱難還是正好相反,反正燒酒店和稠酒店在鄉單位裡到處都是。
因此,如果不用預感和直覺去準确地推測出父親所在的地方,我就是跑到腿軟也别想找到爸爸。
我每次都像壞了的指南針一樣,分不清東南西北,隻知道在原地不斷地打轉,就像在畫半徑為1米的圓圈。
那些時候,眼前經常都是4月末和5月初的鄉村風景。
在那都沒人見過燃油鍋爐和煤氣竈,甚至連想都不敢想的年代,鄉單位的家家戶戶煮飯都用炭火、石油爐或者竈洞。
所以,村裡一半的房子都有一根煙囪插在扁扁的或者稍圓的屋頂上,像個大旱煙袋一樣,冒出袅袅炊煙。
我常常看着幽藍的天幕滲雜着冷冷的黑色,看着西邊那一抹染紅的晚霞,還有那随風飄散的袅袅炊煙,眼淚“嘩”地就流了下來。
每次哭過之後,我總是擦擦噙着的眼淚,确定方向然後重新出發。
為什麼那時我總是經常掉淚呢?現在仔細回想,大概是因為别人都能一家團聚,享受着一起煮晚飯、一起圍着飯桌吃飯的溫馨,唯獨我們家例外。
那種不幸的感覺侵襲着我那幼小的心靈,讓我更加委屈、讨厭和心煩。
家裡除了我還有頭大腿長的哥哥,為什麼卻偏偏要我一個人獨自走在這黑漆漆的夜路上呢?我感到委屈。
為什麼我爸爸每個星期一定要喝三四次酒,喝到爛醉如泥呢?我感到讨厭,心煩意亂,一肚子的氣。
因為這些,我的眼淚每次都不争氣地滑下來。
沒喝酒的時候,我父親相當文雅。
與其說是文雅,還不如說是沉默寡言更恰當,一天到晚嘴都不動一下,緊閉得像個“一”字那樣,老實勤快,隻顧埋頭幹活。
自從父親開始嗜酒,一坐到酒席上就忘掉時間,這成了媽媽一生當中最大的苦難。
如果天黑了父親還沒回到家,那麼十有八九是正在把白蒙蒙的、苦澀的稠酒倒進嘴裡。
把父親抓回家裡成了我的重任,如果他不肯從座位上起來,連拉帶拽也要拖他回家。
不管怎麼說,九歲的我成了接到這些命令的小小軍人,開始向我猜到的第一個酒家一步一步走過去。
鄉裡的酒家足足有五六處多,而父親最常去的稠酒店則是三一煤炭工廠對面的“大腕酒家”,緊挨着補自行車輪胎的自行車鋪。
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