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對于《哲學史》所描寫的老子楊朱莊子的批評
關燈
小
中
大
語。
以卮言為曼衍,以重言為真,以寓言為廣。
獨與天地精神往來,而不敖倪于萬物。
不譴是非,以與世俗處。
……上與造物者遊,而下與外死生無終始者為友。
”(《天下篇》) 胡博士批評莊子的學說,一則曰“這種極端‘不譴是非’的達觀主義,即是極端的守舊主義”,再則曰“他雖說天道進化,卻實在是守舊黨的祖師。
他的學說實在是社會進步和學術進步的大阻力”,這是對的。
但他不從階級的觀點立論,故隻能知其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換句話說,他隻知道莊子抱一種“極端守舊主義”,是“守舊黨的祖師”,而不知道莊子為什麼抱一種“極端守舊主義”,為什麼是“守舊黨的祖師”,所以他的持論是十分膚淺的。
其次他解釋《莊子·寓言篇》的“萬物皆種也,以不同形相禅,始卒若環,莫得其倫,是謂天均”,這幾句話,也完全是牽強附會的。
他以為: “‘萬物皆種也,以不同形相禅’這十一個字竟是一篇‘物種由來’。
他說萬物本來同是一類,後來才漸漸的變成各種‘不同形’的物類。
卻又不是一起首就同時變成了各種物類。
這些物類都是一代一代的進化出來的,所以說‘以不同形禅’。
” 這和從前的中國人把孔子“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笃焉。
故栽者培之,傾者覆之”的幾句話比拟達爾文的自然淘汰說一樣,都是犯了神經過敏的毛病。
其實高唱唯心論的孔子莊子那裡能真正轉入唯物論,來體會“自然淘汰”和”物種由來”啊?即此一點,已足打破這些比附說而有餘;況且在一切科學都不發達,隻曉得講什麼“道”的古代,誰也不會注意到生物進化論,這是很自然的。
否則拿胡博士自己的話來說:“哲學史便無學說先後演進的次序,竟變成了靈異記,神秘記了!” 然他把《寓言篇》的“萬物皆種也,以不同形相禅”,解釋得和達爾文的“物種由來”說一樣,是以《至樂篇》的末章作為佐證的,就是: “種有幾,得水則為繼,得水土之際則為蛙蠙之衣,生于陵屯,則為陵舄。
陵舄得郁栖,則為烏足。
烏足之根為蛴螬。
其葉為胡蝶。
胡蝶,胥也,化而為蟲,生于竈下,其狀若脫,其名為鸲掇。
鸲掇千日為鳥,其名為幹餘骨。
幹餘骨之沫為斯彌。
斯彌為食醯。
頤辂生乎食醯,黃軦生乎九猷。
瞀芮生乎腐蠸,羊奚比乎不筍久竹,生青甯。
青甯生程。
程生馬。
馬生人。
人又反入于機。
萬物皆出于機,皆入于機。
” 胡博士不征引這一段話則已,一征引這一段話,便将他所附會的話,一齊推翻了。
他說“這些種子,得着水,……一層一層的進化,一直進到最高等的人類。
這節文中所舉的植物動物的名字,如今雖不可細考了,但是這個中堅理論是顯而易見,毫無可疑的。
”這一節所舉的植物動物的名字誠然不可細考,但馬和人是不用細考可以确切認識的,試問“馬生人”成其為“中堅理論”麼?這樣遠于事實的胡說竟勞我們的大博士為之發揮光大,其用心良苦,不過是徒勞無功罷了! 但說到這裡,我應當再聲明一句。
高唱“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随無涯,殆已”的莊子,決不肯正正經經,精精細細講什麼“生物進化論”,而他上面什麼“為”,什麼“生”,也決不是“生物進化論”,隻是他的“謬悠之說,荒唐之言,無端崖之辭”,他這些話如果夠得上“生物進化論”的資格,那他的《逍遙遊》中“北冥有魚,其名為鲲,鲲之大不知其幾千裡也?變而為鳥,其名為鵬。
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裡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一段,也是絕好的“生物進化論”。
胡博士為什麼不一塊兒征引出來,作為第二個佐證呢?就實際情形講,莊子中這一類的說法不過是一些信手拈來的遊戲文章。
我們的大博士像煞有介事地稱之為“生物進化論”,用全力加以發揮,實在是自己上了當啊! 此外,他以為莊子說的“彼〔即非是〕出于是,是亦因彼。
……是亦彼也,彼亦是也。
……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
……是亦一無窮,非亦一無窮也”等語和黑格爾(即《哲學史》所指的海智爾)思想進化的正反合三重進程式相符,更屬奇談。
因為莊子的說法明明是指是非系相對的,原來沒有一定,而黑氏的三重進程序則代表一種進步的,發展的觀念,和前者相較,不獨沒有共同之點,并且還是完全相反的。
我不懂胡博士何以具有一種比拟癖,好把一些不倫不類的事硬撮合在一塊?!
以卮言為曼衍,以重言為真,以寓言為廣。
獨與天地精神往來,而不敖倪于萬物。
不譴是非,以與世俗處。
……上與造物者遊,而下與外死生無終始者為友。
”(《天下篇》) 胡博士批評莊子的學說,一則曰“這種極端‘不譴是非’的達觀主義,即是極端的守舊主義”,再則曰“他雖說天道進化,卻實在是守舊黨的祖師。
他的學說實在是社會進步和學術進步的大阻力”,這是對的。
但他不從階級的觀點立論,故隻能知其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換句話說,他隻知道莊子抱一種“極端守舊主義”,是“守舊黨的祖師”,而不知道莊子為什麼抱一種“極端守舊主義”,為什麼是“守舊黨的祖師”,所以他的持論是十分膚淺的。
其次他解釋《莊子·寓言篇》的“萬物皆種也,以不同形相禅,始卒若環,莫得其倫,是謂天均”,這幾句話,也完全是牽強附會的。
他以為: “‘萬物皆種也,以不同形相禅’這十一個字竟是一篇‘物種由來’。
他說萬物本來同是一類,後來才漸漸的變成各種‘不同形’的物類。
卻又不是一起首就同時變成了各種物類。
這些物類都是一代一代的進化出來的,所以說‘以不同形禅’。
” 這和從前的中國人把孔子“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笃焉。
故栽者培之,傾者覆之”的幾句話比拟達爾文的自然淘汰說一樣,都是犯了神經過敏的毛病。
其實高唱唯心論的孔子莊子那裡能真正轉入唯物論,來體會“自然淘汰”和”物種由來”啊?即此一點,已足打破這些比附說而有餘;況且在一切科學都不發達,隻曉得講什麼“道”的古代,誰也不會注意到生物進化論,這是很自然的。
否則拿胡博士自己的話來說:“哲學史便無學說先後演進的次序,竟變成了靈異記,神秘記了!” 然他把《寓言篇》的“萬物皆種也,以不同形相禅”,解釋得和達爾文的“物種由來”說一樣,是以《至樂篇》的末章作為佐證的,就是: “種有幾,得水則為繼,得水土之際則為蛙蠙之衣,生于陵屯,則為陵舄。
陵舄得郁栖,則為烏足。
烏足之根為蛴螬。
其葉為胡蝶。
胡蝶,胥也,化而為蟲,生于竈下,其狀若脫,其名為鸲掇。
鸲掇千日為鳥,其名為幹餘骨。
幹餘骨之沫為斯彌。
斯彌為食醯。
頤辂生乎食醯,黃軦生乎九猷。
瞀芮生乎腐蠸,羊奚比乎不筍久竹,生青甯。
青甯生程。
程生馬。
馬生人。
人又反入于機。
萬物皆出于機,皆入于機。
” 胡博士不征引這一段話則已,一征引這一段話,便将他所附會的話,一齊推翻了。
他說“這些種子,得着水,……一層一層的進化,一直進到最高等的人類。
這節文中所舉的植物動物的名字,如今雖不可細考了,但是這個中堅理論是顯而易見,毫無可疑的。
”這一節所舉的植物動物的名字誠然不可細考,但馬和人是不用細考可以确切認識的,試問“馬生人”成其為“中堅理論”麼?這樣遠于事實的胡說竟勞我們的大博士為之發揮光大,其用心良苦,不過是徒勞無功罷了! 但說到這裡,我應當再聲明一句。
高唱“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随無涯,殆已”的莊子,決不肯正正經經,精精細細講什麼“生物進化論”,而他上面什麼“為”,什麼“生”,也決不是“生物進化論”,隻是他的“謬悠之說,荒唐之言,無端崖之辭”,他這些話如果夠得上“生物進化論”的資格,那他的《逍遙遊》中“北冥有魚,其名為鲲,鲲之大不知其幾千裡也?變而為鳥,其名為鵬。
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裡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一段,也是絕好的“生物進化論”。
胡博士為什麼不一塊兒征引出來,作為第二個佐證呢?就實際情形講,莊子中這一類的說法不過是一些信手拈來的遊戲文章。
我們的大博士像煞有介事地稱之為“生物進化論”,用全力加以發揮,實在是自己上了當啊! 此外,他以為莊子說的“彼〔即非是〕出于是,是亦因彼。
……是亦彼也,彼亦是也。
……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
……是亦一無窮,非亦一無窮也”等語和黑格爾(即《哲學史》所指的海智爾)思想進化的正反合三重進程式相符,更屬奇談。
因為莊子的說法明明是指是非系相對的,原來沒有一定,而黑氏的三重進程序則代表一種進步的,發展的觀念,和前者相較,不獨沒有共同之點,并且還是完全相反的。
我不懂胡博士何以具有一種比拟癖,好把一些不倫不類的事硬撮合在一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