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書
關燈
小
中
大
們要親近,要考慮着互相順從,各人心中都要有和衷共濟的觀念。
若有人不善良、不和順,贻誤國事而不服從命令,詐僞奸邪犯法作亂,那我就要殺盡他的全家,連幼童也不留下,不讓他們這些人的後代遷移到這新城來。
去吧,(好好地)謀生吧!現在我将要帶領着你們遷移,永遠地建立你們的家園。
” 盤庚既遷,奠厥攸居。
乃正厥位,綏爰有衆1。
注釋 1 奠,定。
攸,所。
正厥位,謂正立于其位,即就位之意。
綏,告:《尚書故》說。
爰,于。
譯文 盤庚已經遷移,在他所住的地方安頓下來。
于是站在他的位置上,告誡衆人。
曰:“無戲怠,懋建大命1。
今予其敷心腹腎腸,曆告爾百姓于朕志2。
罔罪爾衆;爾無共怒,協比讒言予一人3。
注釋 1 懋,勉。
大命,謂國運。
2 敷,宣布。
敷心腹腎腸,意思是把内髒拿出來,以示誠意。
曆,明。
百姓,百官。
志,意見。
3 罔,非。
協,合。
協比,言共相親昵。
譯文 (盤庚)說:“你們不要戲谑怠慢,要奮勉地來建立我們的國運。
現在我來宣布誠心,明白地把我的意見告訴你們衆官員。
我沒有把罪過加在你們衆人身上,你們不要共同對我心懷不滿,互相親昵地(聯合在一起)來毀謗我個人。
“古我先王,将多于前功,适于山1。
用降我兇,德嘉績于朕邦2。
今我民用蕩析離居,罔有定極。
爾謂朕:‘曷震動萬民以遷3?’肆上帝将複我高祖之德,亂越我家4。
朕及笃敬,恭承民命,用永地于新邑5。
肆予沖人,非廢厥謀,吊由靈6。
各非敢違蔔,用宏茲贲7。
注釋 1 将,讀為“锵”,發語詞。
前功,舊功。
适,往。
山,謂高地。
2 降,除去。
兇,謂災難。
德,讀為“得”。
嘉,美。
績,功。
3 蕩,流動。
析,分散。
定極,定止之處。
曷,何。
震動,驚動。
4 肆,語詞。
德,行為;謂适于山之事。
亂,治;安定。
越,與粵通;于也。
5 及,猶汲汲也:義見隐公元年《公羊傳》。
笃,惇厚。
敬,謹慎。
承,保護。
永地,猶久住。
新邑,謂殷。
6 沖,幼。
沖人,盤庚自謙之辭。
厥謀,謂先祖昔日遷徙之謀。
金文“叔”字與“吊”相似,故“叔”字往往誤為“吊”。
叔,與淑通,善也。
由,用。
靈,與令古通。
吊由靈,善用命也:見《骈枝》說。
7 宏,大。
贲,美;謂美事。
譯文 “古時候我的先王,建立了許多功績,(他們都是)遷到高地去,因而消除了我們的災難,得到了好的功績。
現在我們民衆由于流蕩分散離開了老家,而沒有安定居留的地方。
你們要對我說:‘為什麼驚動民衆來遷徙呢?’(我所以遷徙)是上帝要恢複我們祖先的行為,安定我們的國家。
我汲汲地向着忠厚謹慎的目标邁進,恭謹地保護民衆的生命,以便永遠居住在這新的城邑裡。
所以我這年輕人,不敢放棄先王這種計謀,而妥善地遵從先王的命令;你們各人都不要違背了我們的占蔔,要來發揚光大這美好的事業。
“嗚呼!邦伯、師長、百執事之人,尚皆隐哉1。
予其懋簡相爾,念敬我衆2。
朕不肩好貨;敢恭生生,鞠人、謀人之保居,叙欽3。
今我既羞告爾于朕志,若否,罔有弗欽4。
無總于貨寶,生生自庸。
式敷民德,永肩一心5。
” 注釋 1 邦伯,邦國之長,謂諸侯:《核诂》說。
師長,衆官長。
百執事之人,百官。
尚,庶幾;希冀之詞。
《廣雅·釋诂一》:“隐,度也。
” 2 懋,勉。
簡相,謂選為佐理之人。
念,顧念。
敬,《尚書故》讀為“矜”。
矜,憐恤也。
我衆,謂諸臣。
3 肩,任。
好貨,好貨财之人。
《核诂》雲:“敢,猶能也。
”恭,古但作共。
共,謂共同。
鞠,育;養。
保,安。
叙,謂次第官爵。
欽,善。
4 羞,進;奉。
于,以。
若,順;謂同意者。
否,謂不同意者。
罔,勿。
欽,敬;謂順從。
5 總,聚。
庸,用。
式,語詞。
敷,施。
德,德惠。
肩,克;能夠。
譯文 “唉!各國的首長、衆官長以及所有的官員,可都要考慮考慮啊。
我将盡力地提拔你們作為助手,(你們)要顧慮憐憫我們的民衆。
我不會任用愛财的人;你們若能共同謀生,能養護人民、能圖謀人民的安居,我就铨叙(你們的)官爵以示嘉獎。
現在我已将我的意見奉告你們,不管你們同意或不同意,都要順從我。
不要聚斂财物寶物,要好好地謀生來供自己享用。
要施與民衆恩惠,要能永遠地同心同德。
” 高宗肜日 高宗,武丁也。
肜,祭名。
甲骨文中關于肜祭之記載甚多,肜日上之人名,乃被祭之祖先,而非主祭之人。
以是知《高宗肜日》,乃後人之祭武丁。
《書序》以本篇為高宗祭成湯,祖己作此以訓于王者,非也。
又武丁之稱高宗,當在殷代末葉,而祖己之稱,亦必在其孫輩以後。
本篇既著祖己之名,知《史記·殷本紀》所謂祖庚立,祖己立武丁之廟,作《高宗肜日》者,亦非也。
蓋本篇乃後人述古之作,以記祖庚肜祭武丁時,祖己誡王之事者。
高宗肜日,越有雊雉。
祖己曰:“惟先格王,正厥事1。
” 注釋 1 越,爰;語詞。
雊,雉鳴。
雉,山雞。
吳其昌謂祖己即孝己,武丁子(見《殷虛書契解诂》)。
按:祖庚立時,孝己已死;知其說非是。
此祖己未知究為何人。
格,告。
事,謂祭祀之事。
舊說祭祀時有雉登鼎耳而鳴;有此怪異,必祭祀有未當處,故雲正厥事。
譯文 肜祭高宗的那天,有一隻山雞(飛到祭器上)啼叫起來。
祖己說:“這要先去報告王,使王改正祭祀的事。
” 乃訓于王曰:“惟天監下民,典厥義。
降年有永有不永;非天夭民,民中絕命1。
民有不若德,不聽罪;天既孚命正厥德,乃曰‘其如台2?’ 注釋 1 訓,告教。
監,監視。
典,主持。
典厥義,謂主持正義。
年,壽命。
永,長久。
“非天夭民”二句,《史記》作“非天夭民,中絕其命”。
茲從之。
2 若,順從。
聽罪,謂聽從上天所給予之罪。
孚,《史記》、漢石經皆作“付”。
付,謂降與。
正,糾正。
如台,如何。
譯文 于是告教王說:“老天監視着世人,他是主持正義的。
天降給人的壽命有的長久,有的不長久;這并不是老天無故使人夭折,使人中途斷絕了生命。
因為有些人不順從着美德(去做),不聽從老天所給的懲罰;老天既然給予命令來糾正他們的行為,他們竟然說:‘天還能把我怎麼樣呢?’ “嗚呼!王司敬民;罔非天胤,典祀無豐于昵1。
” 注釋 1 司,《史記》作“嗣”;王司,謂繼嗣王位者。
民,敃之省;勉:《尚書故》說。
天胤,猶言天子;此指諸先王。
典祀,經常之祭祀。
無,勿。
豐,盛。
昵,馬融雲(見《釋文》):“考(亡父)也;謂祢廟(父廟)也。
”蓋祖庚肜祭高宗過于豐厚,故祖己谏之。
譯文 “唉!(你這)繼承先王的人,要謹慎奮勉;(我們的先王)都是(無不是)天子,祭祀時祭品不要過度豐厚呀。
” 西伯戡黎 西伯,周文王也。
《便讀》雲:“戡,勝也。
”黎,《尚書大傳》作耆,《史記·殷本紀》作饑,一作,國名;舊說以為在上黨東北(今山西長治縣)。
《核诂》則以為此黎
若有人不善良、不和順,贻誤國事而不服從命令,詐僞奸邪犯法作亂,那我就要殺盡他的全家,連幼童也不留下,不讓他們這些人的後代遷移到這新城來。
去吧,(好好地)謀生吧!現在我将要帶領着你們遷移,永遠地建立你們的家園。
” 盤庚既遷,奠厥攸居。
乃正厥位,綏爰有衆1。
注釋 1 奠,定。
攸,所。
正厥位,謂正立于其位,即就位之意。
綏,告:《尚書故》說。
爰,于。
譯文 盤庚已經遷移,在他所住的地方安頓下來。
于是站在他的位置上,告誡衆人。
曰:“無戲怠,懋建大命1。
今予其敷心腹腎腸,曆告爾百姓于朕志2。
罔罪爾衆;爾無共怒,協比讒言予一人3。
注釋 1 懋,勉。
大命,謂國運。
2 敷,宣布。
敷心腹腎腸,意思是把内髒拿出來,以示誠意。
曆,明。
百姓,百官。
志,意見。
3 罔,非。
協,合。
協比,言共相親昵。
譯文 (盤庚)說:“你們不要戲谑怠慢,要奮勉地來建立我們的國運。
現在我來宣布誠心,明白地把我的意見告訴你們衆官員。
我沒有把罪過加在你們衆人身上,你們不要共同對我心懷不滿,互相親昵地(聯合在一起)來毀謗我個人。
“古我先王,将多于前功,适于山1。
用降我兇,德嘉績于朕邦2。
今我民用蕩析離居,罔有定極。
爾謂朕:‘曷震動萬民以遷3?’肆上帝将複我高祖之德,亂越我家4。
朕及笃敬,恭承民命,用永地于新邑5。
肆予沖人,非廢厥謀,吊由靈6。
各非敢違蔔,用宏茲贲7。
注釋 1 将,讀為“锵”,發語詞。
前功,舊功。
适,往。
山,謂高地。
2 降,除去。
兇,謂災難。
德,讀為“得”。
嘉,美。
績,功。
3 蕩,流動。
析,分散。
定極,定止之處。
曷,何。
震動,驚動。
4 肆,語詞。
德,行為;謂适于山之事。
亂,治;安定。
越,與粵通;于也。
5 及,猶汲汲也:義見隐公元年《公羊傳》。
笃,惇厚。
敬,謹慎。
承,保護。
永地,猶久住。
新邑,謂殷。
6 沖,幼。
沖人,盤庚自謙之辭。
厥謀,謂先祖昔日遷徙之謀。
金文“叔”字與“吊”相似,故“叔”字往往誤為“吊”。
叔,與淑通,善也。
由,用。
靈,與令古通。
吊由靈,善用命也:見《骈枝》說。
7 宏,大。
贲,美;謂美事。
譯文 “古時候我的先王,建立了許多功績,(他們都是)遷到高地去,因而消除了我們的災難,得到了好的功績。
現在我們民衆由于流蕩分散離開了老家,而沒有安定居留的地方。
你們要對我說:‘為什麼驚動民衆來遷徙呢?’(我所以遷徙)是上帝要恢複我們祖先的行為,安定我們的國家。
我汲汲地向着忠厚謹慎的目标邁進,恭謹地保護民衆的生命,以便永遠居住在這新的城邑裡。
所以我這年輕人,不敢放棄先王這種計謀,而妥善地遵從先王的命令;你們各人都不要違背了我們的占蔔,要來發揚光大這美好的事業。
“嗚呼!邦伯、師長、百執事之人,尚皆隐哉1。
予其懋簡相爾,念敬我衆2。
朕不肩好貨;敢恭生生,鞠人、謀人之保居,叙欽3。
今我既羞告爾于朕志,若否,罔有弗欽4。
無總于貨寶,生生自庸。
式敷民德,永肩一心5。
” 注釋 1 邦伯,邦國之長,謂諸侯:《核诂》說。
師長,衆官長。
百執事之人,百官。
尚,庶幾;希冀之詞。
《廣雅·釋诂一》:“隐,度也。
” 2 懋,勉。
簡相,謂選為佐理之人。
念,顧念。
敬,《尚書故》讀為“矜”。
矜,憐恤也。
我衆,謂諸臣。
3 肩,任。
好貨,好貨财之人。
《核诂》雲:“敢,猶能也。
”恭,古但作共。
共,謂共同。
鞠,育;養。
保,安。
叙,謂次第官爵。
欽,善。
4 羞,進;奉。
于,以。
若,順;謂同意者。
否,謂不同意者。
罔,勿。
欽,敬;謂順從。
5 總,聚。
庸,用。
式,語詞。
敷,施。
德,德惠。
肩,克;能夠。
譯文 “唉!各國的首長、衆官長以及所有的官員,可都要考慮考慮啊。
我将盡力地提拔你們作為助手,(你們)要顧慮憐憫我們的民衆。
我不會任用愛财的人;你們若能共同謀生,能養護人民、能圖謀人民的安居,我就铨叙(你們的)官爵以示嘉獎。
現在我已将我的意見奉告你們,不管你們同意或不同意,都要順從我。
不要聚斂财物寶物,要好好地謀生來供自己享用。
要施與民衆恩惠,要能永遠地同心同德。
” 高宗肜日 高宗,武丁也。
肜,祭名。
甲骨文中關于肜祭之記載甚多,肜日上之人名,乃被祭之祖先,而非主祭之人。
以是知《高宗肜日》,乃後人之祭武丁。
《書序》以本篇為高宗祭成湯,祖己作此以訓于王者,非也。
又武丁之稱高宗,當在殷代末葉,而祖己之稱,亦必在其孫輩以後。
本篇既著祖己之名,知《史記·殷本紀》所謂祖庚立,祖己立武丁之廟,作《高宗肜日》者,亦非也。
蓋本篇乃後人述古之作,以記祖庚肜祭武丁時,祖己誡王之事者。
高宗肜日,越有雊雉。
祖己曰:“惟先格王,正厥事1。
” 注釋 1 越,爰;語詞。
雊,雉鳴。
雉,山雞。
吳其昌謂祖己即孝己,武丁子(見《殷虛書契解诂》)。
按:祖庚立時,孝己已死;知其說非是。
此祖己未知究為何人。
格,告。
事,謂祭祀之事。
舊說祭祀時有雉登鼎耳而鳴;有此怪異,必祭祀有未當處,故雲正厥事。
譯文 肜祭高宗的那天,有一隻山雞(飛到祭器上)啼叫起來。
祖己說:“這要先去報告王,使王改正祭祀的事。
” 乃訓于王曰:“惟天監下民,典厥義。
降年有永有不永;非天夭民,民中絕命1。
民有不若德,不聽罪;天既孚命正厥德,乃曰‘其如台2?’ 注釋 1 訓,告教。
監,監視。
典,主持。
典厥義,謂主持正義。
年,壽命。
永,長久。
“非天夭民”二句,《史記》作“非天夭民,中絕其命”。
茲從之。
2 若,順從。
聽罪,謂聽從上天所給予之罪。
孚,《史記》、漢石經皆作“付”。
付,謂降與。
正,糾正。
如台,如何。
譯文 于是告教王說:“老天監視着世人,他是主持正義的。
天降給人的壽命有的長久,有的不長久;這并不是老天無故使人夭折,使人中途斷絕了生命。
因為有些人不順從着美德(去做),不聽從老天所給的懲罰;老天既然給予命令來糾正他們的行為,他們竟然說:‘天還能把我怎麼樣呢?’ “嗚呼!王司敬民;罔非天胤,典祀無豐于昵1。
” 注釋 1 司,《史記》作“嗣”;王司,謂繼嗣王位者。
民,敃之省;勉:《尚書故》說。
天胤,猶言天子;此指諸先王。
典祀,經常之祭祀。
無,勿。
豐,盛。
昵,馬融雲(見《釋文》):“考(亡父)也;謂祢廟(父廟)也。
”蓋祖庚肜祭高宗過于豐厚,故祖己谏之。
譯文 “唉!(你這)繼承先王的人,要謹慎奮勉;(我們的先王)都是(無不是)天子,祭祀時祭品不要過度豐厚呀。
” 西伯戡黎 西伯,周文王也。
《便讀》雲:“戡,勝也。
”黎,《尚書大傳》作耆,《史記·殷本紀》作饑,一作,國名;舊說以為在上黨東北(今山西長治縣)。
《核诂》則以為此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