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勢篇第七
關燈
小
中
大
之合。
孟子氣象非止岩岩,說大人便藐之。
貨多便厚葬其親,得位便車乘台仆,傳食于諸侯,便曰舜受堯天下,揮霍赫灼,難量哉!接之以文,雖惡必答,孔子之于陽貨是也。
隆之以貌,雖仇必酬,關羽之于曹操是也。
籲!斯可與俗人道哉! 顔淵死,孔子曰:噫!天喪予!非止悼傳,亦以占廢也。
凡王之興,天必與之佐,孟子所謂其間必有名世者。
故益、稷佐禹,尹、朱佐湯、呂佐文、武,天豫生之,雖鳥冰牛共,空桑寂濱,必全成之,而置之王側。
夫孔門王佐,一顔子耳,今也早死,不天喪。
予而誰喪哉?空同謂:出妻不王之兆,滅犯乃天為悠。
尼父聞之,以當邑恸地。
空同子曰:古今人見,同乎偶哉!或問:何也?曰:周以文弊,宜忠與質以矯之。
予序戰國策言之矣,然陸士衡嘗述焉,不偶同乎時能輕重人。
或問:何也?空同子曰:桓經曲謹之學,遇盛漢而重;賀循大賢之具,當衰晉而輕。
是故今之人知榮而不知循,非時使之乎?空同子曰:嶽武穆全人乎,得正而斃矣。
或曰:将在軍,君命有所不受。
曰:惡何言也?不受命者,非身猶将也,周亞夫是也,非召之使還也,使之還者,奪之也。
奪之而不受命,是叛也。
以五代叛,夫誰其與之?曰:阃以外,将軍不制之乎?曰:制之者,其身将軍也,言有位也。
汲黯發倉粟之類也,非召而奪之也。
召之而不赴,則騎劫代毅矣;代之而不赴,則陽周之镮镂下矣。
嗚呼,嶽也,得正而斃矣。
春秋之義也,處難進之時,可高不可大。
高者何?危行是也。
不大者何?言遜是也。
危謂孤峻,遜謂謙晦。
孤峻如避世避地,息交絕遊,斯之謂高;謙晦如不譏議,不圭角,不問朝報差除,不言官府得失,斯之謂不大。
凡禍自口出,故言貴遜;道不可貶,故行貴危。
戰國策,周之衰乎。
論祖論繩尺,宋之亡乎?或問:何謂也?其氣薾以索,其文刻以峭。
或問趙苞、徐庶之事,空同子曰:苟傷勇哉,不戰而死可也。
不戰而死,猶足以存母。
髡問:男女授受之禮,而舉嫂叔者,何也?禮嫂叙無服,又不通問,斯别之又别,嫌之又嫌者。
髡直辯雄哉!大抵戰國橫議堅白,非孟子不能破,求勝者必敗。
君子不為物先,即見群龍無首也。
故項斃于劉,智氏稍滅。
天生才必用,孔孟弗遇,為萬世師,不謂之用,何邪?子陵、淵明,世遺之矣,然聞其風者,必起塵外之思,不謂之用邪?今人論行藏太易,是故退風微矣。
孔子謂顔淵:惟我與爾有是,夫則行藏易邪不易邪? 據詩書載記,文王非無意于商也,曰文王受命,曰太業未集,如後車載姜三齡與武勘黎伐崇等事谶,非無意者,特時未可耳。
孟子曰:取之而燕民不悅則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亦謂時朱可耳。
然孔子則謂文王無意。
春王正月系王正月之上,明子月非寅耳,初無它意義。
而儒先每以大二統言,鑿矣。
今秦權往往人見之,亦有王春或王正月文,亦謂之大三統乎?或問:秦權何有此文?空同子曰:秦奉周正朔,故雲王,以别子寅。
以是言之,春秋王正月,必魯史本文也,非孔子故加之矣。
大一統也,曹無劉久矣,然銅雀瓦有建安年;秦無周久矣,然權有王正月。
予謂關張死而蜀事去,或雲蜀人不幸龐士元死,士元不死,關張未必死。
然乎?惟聖人能通天下之變,其次莫如守,守身、守官、守禮、守法皆是也。
或謂琴瑟攺弦,何也?空同子曰:調琴琴者,必能琴瑟者也,否則愈更而愈亂,故曰其次莫如守,惟我與爾有是。
夫則行藏易邪不易邪?據詩書載記,文王非無意于商也,曰文王受命,曰太業未集,如後車載姜三齡與武勘黎伐崇等事谶,非無意者,特時未可耳。
孟子曰:取之而燕民不悅則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亦謂時未可耳。
然孔子則謂文王無意。
春王正月系王正月之上,明子月非寅耳,初無陀意義。
而儒先每以大二統言,鑿矣。
今秦權往往人見之,亦有王春或王正月文,亦謂之大二統乎?或問:秦權何有此文?空同子曰:秦奉周正,背親君之誤。
舟引熟。
老久德允多音。
于扇悅來似有理。
以與武三言明變禮言内反甲信隐系漢而仍造益。
子雲于信考則隻如钅考亞聖作有含泛逼富著合時人,唯引聖人獨年玄,此孔子所八為孔子也。
亨用權任言百言利雲音其為閹,文雲壬巳。
有以見又言操不代漢者,欲挾天子以平吳、蜀也。
或謂操身受臣之名,而使子孫享君之利者,非也,亦操欺之也。
操嘗曰死,題墓道曰:漢征虜将軍曹侯足矣。
此欺之由也。
操征馬超,斫樹而血流,操惡之,急還,欲受漢禅,而死于途。
孟子氣象非止岩岩,說大人便藐之。
貨多便厚葬其親,得位便車乘台仆,傳食于諸侯,便曰舜受堯天下,揮霍赫灼,難量哉!接之以文,雖惡必答,孔子之于陽貨是也。
隆之以貌,雖仇必酬,關羽之于曹操是也。
籲!斯可與俗人道哉! 顔淵死,孔子曰:噫!天喪予!非止悼傳,亦以占廢也。
凡王之興,天必與之佐,孟子所謂其間必有名世者。
故益、稷佐禹,尹、朱佐湯、呂佐文、武,天豫生之,雖鳥冰牛共,空桑寂濱,必全成之,而置之王側。
夫孔門王佐,一顔子耳,今也早死,不天喪。
予而誰喪哉?空同謂:出妻不王之兆,滅犯乃天為悠。
尼父聞之,以當邑恸地。
空同子曰:古今人見,同乎偶哉!或問:何也?曰:周以文弊,宜忠與質以矯之。
予序戰國策言之矣,然陸士衡嘗述焉,不偶同乎時能輕重人。
或問:何也?空同子曰:桓經曲謹之學,遇盛漢而重;賀循大賢之具,當衰晉而輕。
是故今之人知榮而不知循,非時使之乎?空同子曰:嶽武穆全人乎,得正而斃矣。
或曰:将在軍,君命有所不受。
曰:惡何言也?不受命者,非身猶将也,周亞夫是也,非召之使還也,使之還者,奪之也。
奪之而不受命,是叛也。
以五代叛,夫誰其與之?曰:阃以外,将軍不制之乎?曰:制之者,其身将軍也,言有位也。
汲黯發倉粟之類也,非召而奪之也。
召之而不赴,則騎劫代毅矣;代之而不赴,則陽周之镮镂下矣。
嗚呼,嶽也,得正而斃矣。
春秋之義也,處難進之時,可高不可大。
高者何?危行是也。
不大者何?言遜是也。
危謂孤峻,遜謂謙晦。
孤峻如避世避地,息交絕遊,斯之謂高;謙晦如不譏議,不圭角,不問朝報差除,不言官府得失,斯之謂不大。
凡禍自口出,故言貴遜;道不可貶,故行貴危。
戰國策,周之衰乎。
論祖論繩尺,宋之亡乎?或問:何謂也?其氣薾以索,其文刻以峭。
或問趙苞、徐庶之事,空同子曰:苟傷勇哉,不戰而死可也。
不戰而死,猶足以存母。
髡問:男女授受之禮,而舉嫂叔者,何也?禮嫂叙無服,又不通問,斯别之又别,嫌之又嫌者。
髡直辯雄哉!大抵戰國橫議堅白,非孟子不能破,求勝者必敗。
君子不為物先,即見群龍無首也。
故項斃于劉,智氏稍滅。
天生才必用,孔孟弗遇,為萬世師,不謂之用,何邪?子陵、淵明,世遺之矣,然聞其風者,必起塵外之思,不謂之用邪?今人論行藏太易,是故退風微矣。
孔子謂顔淵:惟我與爾有是,夫則行藏易邪不易邪? 據詩書載記,文王非無意于商也,曰文王受命,曰太業未集,如後車載姜三齡與武勘黎伐崇等事谶,非無意者,特時未可耳。
孟子曰:取之而燕民不悅則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亦謂時朱可耳。
然孔子則謂文王無意。
春王正月系王正月之上,明子月非寅耳,初無它意義。
而儒先每以大二統言,鑿矣。
今秦權往往人見之,亦有王春或王正月文,亦謂之大三統乎?或問:秦權何有此文?空同子曰:秦奉周正朔,故雲王,以别子寅。
以是言之,春秋王正月,必魯史本文也,非孔子故加之矣。
大一統也,曹無劉久矣,然銅雀瓦有建安年;秦無周久矣,然權有王正月。
予謂關張死而蜀事去,或雲蜀人不幸龐士元死,士元不死,關張未必死。
然乎?惟聖人能通天下之變,其次莫如守,守身、守官、守禮、守法皆是也。
或謂琴瑟攺弦,何也?空同子曰:調琴琴者,必能琴瑟者也,否則愈更而愈亂,故曰其次莫如守,惟我與爾有是。
夫則行藏易邪不易邪?據詩書載記,文王非無意于商也,曰文王受命,曰太業未集,如後車載姜三齡與武勘黎伐崇等事谶,非無意者,特時未可耳。
孟子曰:取之而燕民不悅則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亦謂時未可耳。
然孔子則謂文王無意。
春王正月系王正月之上,明子月非寅耳,初無陀意義。
而儒先每以大二統言,鑿矣。
今秦權往往人見之,亦有王春或王正月文,亦謂之大二統乎?或問:秦權何有此文?空同子曰:秦奉周正,背親君之誤。
舟引熟。
老久德允多音。
于扇悅來似有理。
以與武三言明變禮言内反甲信隐系漢而仍造益。
子雲于信考則隻如钅考亞聖作有含泛逼富著合時人,唯引聖人獨年玄,此孔子所八為孔子也。
亨用權任言百言利雲音其為閹,文雲壬巳。
有以見又言操不代漢者,欲挾天子以平吳、蜀也。
或謂操身受臣之名,而使子孫享君之利者,非也,亦操欺之也。
操嘗曰死,題墓道曰:漢征虜将軍曹侯足矣。
此欺之由也。
操征馬超,斫樹而血流,操惡之,急還,欲受漢禅,而死于途。